第五 回

關燈
且先别管是誰告訴我的,隻是我聽說你那仇人子女已入昆侖門下,得了赤陽子真傳,武功高不可測,倒要事先預備一下。

    ” 吳璧搖搖頭,黯然道:“預備什麼?我倒想屈留你幾日,好替我和你二哥兩人準備後事。

    ” 吳玉燕大出意外,登時作聲不得,半晌才皺眉道:“大哥怎的這樣短氣?雖說敵人厲害,也沒有個縛着雙手任憑人家來殺的道理……” 剛說道此處,門外一人接口道:“九妹說得是,這事還是得你替我們拿個主意才好。

    ” 兩人一看,進來的正是吳璞,吳玉燕急忙起身讓坐,又要行大禮拜壽,吳璞急忙止住道:“這是什麼時候?你還講究這些;眼見你我兄妹就要生離死别了。

    多聚一刻是一刻,快坐下叙話吧。

    ” 這一句話不打緊,卻觸動了吳玉燕的心事。

    她幼失怙侍,在靜因老尼照顧下長大,後來兩位哥哥尋到峨嵋來相見,當日情景宛然在目,想起自己生來命薄,如今這兩個哥哥偏生又遇到厲害仇家,眼見兇多吉少;萬一不測,留下自己一個人活在世上又有何趣味?她雖是玄門正宗弟子,但秉性柔弱善感,平時無事也還時生愁思,這時撐不住眼淚如斷線珍珠似的直落下來。

     吳璧見此情景,不禁悲從中來,臉上也是老淚縱橫。

    隻有吳璞平素最為心氣剛硬,此時心思繁雜萬分,看見幼妹下淚,也感心酸欲裂,伸手輕攬玉燕的右肩,竟覺氣塞咽喉,連話也說不出來。

     良久,吳璞暗一咬牙,忽然張大兩眼道:“當年雖怪我下手太毒,但也是情勢使然;如說報仇雪恨,姓方的該先到北京城找皇帝老兒算賬,然後才輪到我姓吳的。

    事情是非難定,縱使昆侖四子出來撐腰,我也不怕,要我束手待斃,那是萬萬不能。

    大哥如何看法?” 吳璧看吳璞神色異常,便低歎道:“老二,這十餘年的靜居養氣,仍不能變換你的氣質,我也就無話可說了。

    當年若非你性暴,那會弄得我兄弟身負重罪,更那有今日之禍?” 吳璞冷笑道:“養氣,養氣,難道等人家将刀架在脖子上,還要養氣麼?” 吳玉燕猛然一推吳璞的手,含淚喝道:“二哥還不住口,你是存心将大哥氣死不成?” 吳璞見吳璧果然已經顔色慘變,心内也覺惶恐,暗想大哥生性忠厚,對于弟妹一向十分友愛,看來自己适才的話也太過火一些,隻得站在一旁,悶聲不響。

    吳璧見他滿面惶愧,心裡的話再說不出口,便柔聲道:“二弟九妹都坐下來,且聽我說。

    ” 吳璞默默坐在椅上,吳玉燕也拭去淚痕,心中暗暗盤算,吳璧并未立刻說什麼,低首凝思了好久,才向吳璞問道:“二弟此刻心境可平定了些麼?此事得平心靜氣方能得着頭緒。

    ” 吳玉燕忙道:“大哥說得是,此時外敵還未到來,咱們倒先吵得烏煙瘴氣也怪不好。

    ” 吳璧搖頭道:“九妹不知,我不是此意。

    二弟,我問你,倘使兩位小主人尋上門來,你将如何了斷?” 吳璞冷冷地說道:“我自然聽大哥吩咐。

    ” 吳璧目光一閃接口道:“話不是這樣說,如果我叫你引頸就戳,你也聽從嗎?” 吳璞不響。

     吳璧默然凝視他半晌,才長歎一聲道:“二弟,咱們都是五十以上的人了,何必将生死二字看得那麼重?古人說舍生取義,這些年來你也讀了不少詩書,怎麼還這樣固執?” 吳璞忿然作色道:“小弟不解此意,一還望大哥說得明白些。

    ” 吳璧道:“二弟請想,當年我們因一念之差,誤殺島主和夫人,不但負盡厚恩,而且由此使島主苦心經營的南海基業毀于一旦。

    如今事隔多年,兩位小主人替父母報仇,這在他們是理所當為,慢說你我二人武功非昆侖門下敵手,縱使我們武功能敵,再去和島主子女動手,也為天理所不容。

    ……”說到這裡,忽聽吳璞發出一聲冷笑,吳璧便咽住話,怒聲問道:“二弟,你待怎麼說?” 吳璞嘴唇一動,卻仍舊悶聲不響,隻目光中卻滿含恨意。

     吳璧又斬然說道:“二弟,你要明白,拔劍而起,挺身而鬥的人,隻是匹夫之勇,真正大勇之人要能明白是非,視死如歸。

    我們雖當時并非有意弑主,可是……。

    ” 吳璞猛一擺手打斷吳璧的話,沉聲道:“大哥的教訓,我本不敢駁,可是我如不說出我的話,又實在不願悶在肚裡;如果說出來,又恐惹你生氣。

    ” 吳璧知他不服氣,隻得慘笑道:“二弟請說。

    ” 吳璞道:“大哥說了半日,不外說我弟兄二人,罪孽深重,死有餘辜,因此該一死以謝南海島主在天之靈。

    小弟雖然不才,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卻不明白這樣做有何好處?” 吳璧接口道:“無非是消除惡孽而已。

    ” 吳璞道:“大哥所談惡孽,當然是指當日傷了島主夫婦一事而言了?” 吳璧怫然道:“二弟你這是明知故問!” 吳璞道:“不然,話不說不明,理不講不清。

    如今我們且暫抛開起因不談,隻想兩方既然動手過招,自然難免死傷。

    假如當時你我弟兄死于島主劍下,或後來被方夫人擊斃,那麼他們夫婦二人是否算是罪孽深重?” 吳璧道:“這卻不然,方夫人替夫報仇,乃是本分。

    我們彼時如果喪命在她劍下,固然是死而無怨,即以島主而論,當時我們勸他棄去南海基業,歸順朝廷,固然本心不是賣主,可也迹近叛逆,原是我們的不是。

    ” 吳璞冷笑道:“這話更奇了。

    大哥應該記得,當年我們與島主翻臉,一非為财貨,二非為權位,乃是為神手華陀侯仲永一席話而起,大哥還記得他說的什麼嗎?” 吳璧證了一怔道:“我當然記得,他說的是:人死不可複生,方學士雖被夷十族,但忠名已傳千萬代,是求仁得仁,而南海島主以方氏僅餘的遺孤,尚能遠走海外,保存方氏一脈骨血,已算天佑忠良。

    說到亡國之恨,燕王雖以篡奪得天下,但究是朱氏親支,仍屬大明天下,與異族入主者不同。

    何況皇帝(案指建文)生死難明;太子蹤迹不知,如舉義師,奉誰為主?倘若奉方氏,豈不更與孝儒學立志書相違?他又說,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

    胡人竊據中國百年,蒼生苦極,如今天下稍定,再舉兵也是又多屠戮。

    不如勸島主,或者海外稱孤,或則歸隐中土,再休以“報仇”為念,更不能再說舉義師。

    後來就是這句話,最使島主動怒的,是不是?” 吳璞點頭道:“大哥記性不差,侯仲永是這麼說的,那麼大哥以為這番話究竟有無見地呢?” 吳璧低頭道:“自然多少也有幾分道理。

    ” 吳璞忽然哼了一聲,須眉怒張,大聲道:“大哥可還記得,當時咱們用這番話勸島主,誰知島主卻大罵我們叛主,拔劍就砍,咱們話未說明,并非犯罪,那能俯首就死?眼看島主要取你性命,這才弄得我用金環一拼,傷了島主。

    咱們當初原意既非賣友,亦非叛主,乃是赤心忠膽的勸他,當場也是他先下毒手。

    我倒願邀請天下英雄評評理,看我們算不算犯了大罪。

    ” 吳璧擺手道:“二弟你且平平氣。

    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依你這樣說來,咱們并無不是處,但咱們如肯反躬自省,便知我二人實是不忠不義之輩。

    ” 吳璞不服道:“這話怎講?” 吳璧道:“侯老所見是非姑且不論。

    島主平日待我弟兄二人,可算恩重如山,但結局卻喪命賢弟之手,隻此便是咱們不忠不義。

    方夫人來中原找咱們尋仇時,她已有了十月身孕,杭州一會,也為咱們所傷,更是不忠不義。

    ” 吳璞滿面漲紅,恨聲道:“我沒數說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想大哥卻大說起我來了。

    ”他越說越氣,竟一手指着南海島主遺像對吳璧大聲道:“他身為大明大臣之後,而要和朱氏争天下,這算得忠麼?方學士是大明的忠臣,而子孫竟作大明叛逆,這能說是孝麼? 以一己之私仇而不惜令天下蒼生塗炭,這說得上仁字麼?我們與他義同手足,一朝反目便欲置之于死地,這能說是義麼?”吳璞如中魔一樣聲音愈來愈高,說到這裡,那邊吳璧已氣得站起身來,厲聲道:“老二住口,你這全是些強詞之文過,原來你這樣糊塗!” 吳玉燕見二哥氣忿難平,大哥也動了真怒,眼見就快沖突起來,難過萬分,急忙勸道: “大哥二哥請暫息怒,容小妹一言。

    ” 吳璧頹然坐下,吳璞仍瞪着雙眼。

    吳玉燕蛾眉緊蹙道:“此中因果小妹原也不大清楚,外人自然更加茫然了。

    ……” 吳璞插口道:“那是自然,這本賬如今隻有大哥和我兩人肚裡明白,江湖上的朋友們連南海島主這個名字,也多半不知道。

    島上的人也不詳知中原的事。

    ” 吳玉燕搖頭道:“那也不然,據我所知,大約武當天台各派老一輩的人卻對這事頗有所聞,但卻和适才二哥所說的話大有出入。

    我師父也對小妹略為提過此事,似乎對兩位兄長也頗有微詞。

    ”說到這裡。

    不覺頓了頓,不好接下去。

    那吳璞臉色突然轉為灰白,望着玉燕道:“連靜因師太也說我們不是麼?咳!這讓我們找誰說理去?” 吳璞說着以手擊額,頹然倒在椅上,就如一個瀕死的病人一般,适才的一股氣不知道怎的忽然消盡。

     他心裡隻埋怨大哥,當年不該将這事太諱莫如深,以緻弄得真象難明,各派長老當然從赤陽子口裡得知這事端倪,其實赤陽子也隻是聽了方夫人林詠秋死前片面之詞罷了,但如今又當怎樣? 吳玉燕本不以二哥先前所說為然,這時又覺心裡十分不忍,想了想便道:“二哥也不必如此,據我看來,這事還有幾分可救。

    ” 吳璞忙問:“如何救法?” 吳玉燕道:“所謂三人擡不過一個理字去;照剛才二哥所說當年情形,雖不能說咱們毫無過失,但也罪不緻死。

    為今之計,隻有請各派長老出來調停,再請上一些江湖上有名望的朋友,由二哥出場把話講明,求衆人公斷;隻要理上過得去,或能消去這場惡孽也未可知。

    ” 吳璧搖頭道:“這樣隻怕不妥。

    這兩位動主年輕氣盛,此來又是替父母報仇,未必肯聽從衆人相勸。

    而且咱們弟兄俱已年過半百,卻這樣勞師動衆的,就像向人乞讨饒命一樣,那又何苦來?與其如此,依我看不如……” 吳璞接口道:“大哥又要說一死了事不是?一死固不足惜,但卻要死得明白。

    說明是非曲直,該死再死。

    我看九妹所說有理。

    倒是那方氏姊弟初次出道如未必懂得敬老尊賢,也未必肯聽衆人相勸。

    ” 吳玉燕凝思一下,忽道:“這個無妨。

    咱們爽性請昆侖掌教自己處斷好啦,他們總不能不聽他師父的話。

    赤陽子決不能不問事理。

    ” 吳璞臉色一震,道:“如能邀得赤陽子出來,這事大約還有幾分可望,隻是誰能邀他呢?”沉吟一陣,又道:“武當派的卧雲道長對我們還頗加青眼,大約還不緻置身事外。

    峨嵋靜因師太倘能出面也行。

    ” 吳玉燕喜道:“如得卧雲道長出面,這事就成了一半,赤陽子不能不接受卧雲道長邀請;我師父那裡由我去懇求。

    雖說師父似乎不以兩位哥哥為然,但她并無定見。

    咱們隻請他老人家一同公斷此事,并不要向誰求情,或者師父也會答應。

    ” 這時吳璞精神大振,便着手籌算起來,口裡念道:“有了武當峨嵋兩大派,天台派的鬧天宮不請也會自來的,華山派的許伯景,可以托裴二哥去說,點蒼派方面可請青萍劍客去邀請天虛子,大約也有望……。

    ” 吳璧忽然說道:“依我看來,這些事都是多餘的。

    二弟且想一想,這麼各處請人,一往一返,要多少時候?方氏姊弟如來,隻恐早晚便到這裡,難道他們還會靜等咱們各處求救?” 吳璞略為沉吟,目光連連閃動,心中已自有了計較,神色比先前反安靜許多,反微笑問道:“照大哥看來,該怎麼辦?” 吳璧黯然道:“我看也不必這麼勞師動衆啦,待他們來時,我自有一番道理。

    ” 原來吳璧秉性忠厚,自從傷害南海島主夫婦,多年來深自譴責,這次知道島主子女将到,實無抗拒之意。

    他的主意是等他們到碧雲莊,便邀入靜室,在島主遺像之前,說明當日誤會經過,然後再聽憑方氏姊弟處置。

    先前他便一直如比盤算,這時告訴吳璞自己如此想法,吳璞一聽,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心想我當年費了多少心力,将這碧雲莊内外布置得銅牆鐵壁一般,便是為了對付今日之事。

    你如今倒要俯首待死,豈不是發瘋?他想着正待反駁,吳玉燕已搶着說道:“邀他們到靜室來怕使不得。

    這靜室乃是莊裡第一個秘密所在;一到此處,莊内所有埋伏便已毫無用處。

    方氏姊弟畢竟能否與我們善了,尚是難說,自來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空言豈能使他們相諒?大哥還要三思。

    ” 吳璧搖頭道:“我并不是求他們饒恕,隻是想把話交代清楚以後,便自盡在此,以了這場惡孽。

    ” 吳璞微微一驚,暗想道:“原來你還是這個主意。

    那還有什麼可以商量的?”吳璞熟知乃兄性情,一看神色,便知勸也無益,看來這場禍事隻有自己獨力承當。

    他默然思索一陣,已經得了主意,便假意歎息一聲,轉向吳玉燕道:“九妹也不必傷感,我如今也想通了,還是大哥的話有理,我們弟兄都是五十開外的人,享福也享了好些年,從少年時起,在江湖上榮辱也都嘗夠了,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如今便是死也不算夭壽,倒不如将這場惡孽了清,落個心安。

    ” 吳璧隻當他說的是真話,徐徐點頭道:“二弟這才明白了,我正是如此想,不過還不如你說得明白。

    ” 吳璞微笑道:“既是這樣,我們也該先安排一下身後的事。

    ” 吳璧正想說沒有什麼可以安排的。

    吳璞又道:“大哥和我即使不作苟活之想,大哥晚年得子,總算天不絕找吳門後代,豈能不安排一下呢?” 吳璧歎了一口氣道:“兒孫自有兒孫相,那裡顧得了這許多。

    不過,我已經想過,鬧天宮盧老,日内便要來此,戒惡又和他那姓甘的徒弟交好,我想叫他入天台門下,想來盧老也不會見拒。

    我想,他一到,我就請他将戒惡早早帶走。

    ” 吳璞卻搖頭道:“這個不妥,盧大哥盛氣未改,戒惡如在他門下,日後武功學成,知道了這段冤仇,豈肯罷休?說不定反而會由此又使昆侖天台兩派結仇?依我說,倒是送他到武當好些。

    ” 吳璧一聽這話,也覺有理,便點了頭。

     吳璞又道:“如送戒惡入武當,須得由我們兩人修書給卧雲道長;還得請一位至交好友送戒惡去。

    ” 吳璧道:“本來李二哥最合适。

    隻莊裡尚有許多事要人料理,離不得他。

    金老三如肯一行,倒也甚好。

    ” 吳璞道:“我也想到他。

    事不宜遲,我現在就去請他來,當面商議。

    ” 吳璧答應一聲。

    吳璞便起身走去,又對玉燕道:“九妹随我來,我還有話和你說。

    ” 吳璧又道:“緻卧雲道長的信你寫,寫好以後,先拿來給我看看。

    ” 吳璞口裡答應着,已走出去了。

     吳玉燕跟出來,輕輕跺腳道:“二哥,你真的打算以一死了事麼?” 吳璞微喟道:“古人道:哀莫大于心死,大哥的心早已死了,勸他也是枉然。

    妹子,現在沒有别的人,我要問你一句話,你覺得那青萍劍客柳複人品如何?” 一語未畢,吳玉燕早已沉下臉來,問道:“二哥這話是何意?” 吳璞說話的聲音甚是凄涼,慘然道:“妹子不知道,這些年來,做哥哥的也随時為你終身發愁,終沒見一個配得上妹子的,不是人品武功不夠,就是年紀不合,我看那柳複倒稍為适合一點。

    妹子請想,如果我沒眼見你有好歸宿,便是死了,也是不能瞑目的。

    ”說到這裡,嗓子似乎發硬,再說不下去。

    玉燕也覺得心如刀刺,微微凝思了一下,忽然把頭一揚道:“二哥,我雖不勸你和昆侖兩弟子為敵,但也不願像大哥那樣軟弱。

    我不信除了一死之外便毫無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