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創作的幾點思考
關燈
小
中
大
大合唱的審美作用相似,它使讀者意識到書中展開的是一個故事,與現實生活不同。
陳家洛并非是真的陳家洛,他們在江湖中行走,玩的是江湖中的一套,江湖就使讀者獲得一種距離,這是不是屬于浪漫主義,常有争論。
但武俠小說如果用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恐怕是很困難的。
宋偉傑博士專門研究我的小說,他的博士論文我也讀了,剛才又聽到陳穎小姐簡要地介紹了他的論文中的一節。
宋偉傑的論文寫得很好,有些批評我也同意。
他說我不知不覺地把漢文化看得高于其他少數民族文化。
我的确是如此,過去是這樣看,現在還這樣看。
我現在研究中國曆史,最有興趣的是魏晉南北朝史,其中我又特别喜歡的是北魏孝文帝,他把首都從北方平城遷到中原的洛陽,自己不僅穿漢服,還說漢語,作漢文,寫漢詩,甚至要殺拒絕漢文化的人,他是少數民族的帝王,但承認漢文化高于自己鮮卑族的文化,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自然應當平等相待,和睦共處,但也應當承認文化有高低,少數民族學習漢文化時,放棄一點自己的文化,并不吃虧,反而提高了。
少數民族的文化也影響漢文化。
人物“原型”之辯析 葉洪生先生讨論到我小說人物的“原型”問題,他舉了許多例子,說明某某武俠小說出版在我的作品之前,所以我小說中的某某人物是從那部小說中取材的。
從古人書中取材,文學創作向來如此,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曆史劇,故事均非獨創,如果真是這樣,倒也不必否認。
葉先生說卧龍生的小說《飛燕驚龍》出版在前,所以《笑傲江湖》中的僞君子嶽不群是抄自卧龍生所創造的假好人,卧龍生(本名牛鶴亭)是我相當要好的朋友,六、七十年代時我去台灣,台灣的武俠小說家來香港,我們經常相聚飲宴、打牌聊天,我是主要的請客者,所以他們一緻稱我為“幫主”。
這個幫,大概就是胡鬧幫,幫中成員主要是古龍、卧龍生、諸葛青雲、倪匡、項莊,此外尚有張徹、王羽等等。
我做了幫主,總不好意思去偷幫中堂主、香主們的傳家寶了。
嶽不群是僞君子,他的原型相信是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鄉願,德之賤也。
”鄉願就是僞君子,孟子形容這種人“媚于世”、“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衆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
中國社會中任何地方、任何時代都有僞君子,不必到書中去找“原型”。
至于東邪黃藥師的原型,那種玩世不恭的高人隐士,中國也是任何朝代都有,伯夷、叔齊、介子推、莊周、柳下惠,《論語》中的楚狂人接輿、長沮、桀溺,以及魏晉時的阮籍、稽康,有一個極長的傳統。
有些角色的原型也不限于某一個人。
如老頑童周伯通這個形象,其原型在曆史上就有幾個,漢時的東方朔,《三國演義》中的于吉,後來寒山拾得、濟公活佛等等,他們嘻笑怒罵,遊戲人間,到老還保存著天真。
現實社會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香港就有人自稱“老頑童”。
我喜歡小說創作,但隻是普通的作家,很願意聽取大家的批評。
批評也好,指教也好,都能使我得益,對以後的創作會有幫助。
今天孫立川先生在發言中說我和魯迅先生有幾點相同處,例如說,都是浙江人,這一點是賴不掉的,又說我們都關心時事,關心國家興亡,又都曾在外國人統治的地區中生活與寫作,但他沒有指出不同處,最大的不同處即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我隻是一個普通的作家而已。
最後,我要再次表示謝意,為了參加這次會,有些學者從亞洲、歐洲來,走了很遠的路,有的還跌倒負了傷,我心裡很過意不去。
這就像江湖中為了在武林大會上幫我打幾招,自己反而在路上先負了傷,真令我感動。
在這次會上我見到了一些老朋友,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尤其是一些年青的才識很高的朋友,真叫我高興。
我最喜歡交朋友,尤其是年輕的小朋友。
謝謝各位朋友的隆情厚意和辛勞。
陳家洛并非是真的陳家洛,他們在江湖中行走,玩的是江湖中的一套,江湖就使讀者獲得一種距離,這是不是屬于浪漫主義,常有争論。
但武俠小說如果用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恐怕是很困難的。
宋偉傑博士專門研究我的小說,他的博士論文我也讀了,剛才又聽到陳穎小姐簡要地介紹了他的論文中的一節。
宋偉傑的論文寫得很好,有些批評我也同意。
他說我不知不覺地把漢文化看得高于其他少數民族文化。
我的确是如此,過去是這樣看,現在還這樣看。
我現在研究中國曆史,最有興趣的是魏晉南北朝史,其中我又特别喜歡的是北魏孝文帝,他把首都從北方平城遷到中原的洛陽,自己不僅穿漢服,還說漢語,作漢文,寫漢詩,甚至要殺拒絕漢文化的人,他是少數民族的帝王,但承認漢文化高于自己鮮卑族的文化,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自然應當平等相待,和睦共處,但也應當承認文化有高低,少數民族學習漢文化時,放棄一點自己的文化,并不吃虧,反而提高了。
少數民族的文化也影響漢文化。
人物“原型”之辯析 葉洪生先生讨論到我小說人物的“原型”問題,他舉了許多例子,說明某某武俠小說出版在我的作品之前,所以我小說中的某某人物是從那部小說中取材的。
從古人書中取材,文學創作向來如此,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曆史劇,故事均非獨創,如果真是這樣,倒也不必否認。
葉先生說卧龍生的小說《飛燕驚龍》出版在前,所以《笑傲江湖》中的僞君子嶽不群是抄自卧龍生所創造的假好人,卧龍生(本名牛鶴亭)是我相當要好的朋友,六、七十年代時我去台灣,台灣的武俠小說家來香港,我們經常相聚飲宴、打牌聊天,我是主要的請客者,所以他們一緻稱我為“幫主”。
這個幫,大概就是胡鬧幫,幫中成員主要是古龍、卧龍生、諸葛青雲、倪匡、項莊,此外尚有張徹、王羽等等。
我做了幫主,總不好意思去偷幫中堂主、香主們的傳家寶了。
嶽不群是僞君子,他的原型相信是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鄉願,德之賤也。
”鄉願就是僞君子,孟子形容這種人“媚于世”、“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衆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
中國社會中任何地方、任何時代都有僞君子,不必到書中去找“原型”。
至于東邪黃藥師的原型,那種玩世不恭的高人隐士,中國也是任何朝代都有,伯夷、叔齊、介子推、莊周、柳下惠,《論語》中的楚狂人接輿、長沮、桀溺,以及魏晉時的阮籍、稽康,有一個極長的傳統。
有些角色的原型也不限于某一個人。
如老頑童周伯通這個形象,其原型在曆史上就有幾個,漢時的東方朔,《三國演義》中的于吉,後來寒山拾得、濟公活佛等等,他們嘻笑怒罵,遊戲人間,到老還保存著天真。
現實社會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香港就有人自稱“老頑童”。
我喜歡小說創作,但隻是普通的作家,很願意聽取大家的批評。
批評也好,指教也好,都能使我得益,對以後的創作會有幫助。
今天孫立川先生在發言中說我和魯迅先生有幾點相同處,例如說,都是浙江人,這一點是賴不掉的,又說我們都關心時事,關心國家興亡,又都曾在外國人統治的地區中生活與寫作,但他沒有指出不同處,最大的不同處即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我隻是一個普通的作家而已。
最後,我要再次表示謝意,為了參加這次會,有些學者從亞洲、歐洲來,走了很遠的路,有的還跌倒負了傷,我心裡很過意不去。
這就像江湖中為了在武林大會上幫我打幾招,自己反而在路上先負了傷,真令我感動。
在這次會上我見到了一些老朋友,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尤其是一些年青的才識很高的朋友,真叫我高興。
我最喜歡交朋友,尤其是年輕的小朋友。
謝謝各位朋友的隆情厚意和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