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便士郵票曆險記
關燈
小
中
大
潦潦草草地寫好現場報告,就離開了·
另外兩個集郵者的名字叫約翰·欣契門和傑·斯·彼得斯·警察所已有一位偵探分别拜訪過這兩個人,然後又到本甯森那裡。
該本甯森,按說就是那個留黑胡子戴藍墨鏡的人,他卻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而且他的個子也不象烏爾木說的那樣高。
他說他從來也沒有接到過烏爾木弟兄的邀請去參加什麼私下交易。
不過,他曾雇過一個人,這個人滿臉胡子,戴着藍墨鏡,不過隻呆了兩個禮拜——他是應本甯森的廣告來當助手的,協助保管他的私人集郵冊,工作得蠻不錯。
但是幹了兩周之後,沒有說明任何理由,也沒有提前說一聲,就突然失蹤了。
偵探注意到,他是在烏爾木搞私下交易的那天失蹤的。
為找到這個自稱威廉·普蘭克的神秘助手的一切嘗試都沒有成功。
此人早已消失在紐約市幾百萬人之中了。
故事到此還剛剛開始。
因為第二天老安克又向當地偵探報告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安克說,前一天晚上——就是烏爾木被竊的當夜,他很晚離開書店去吃晚飯,書店由一個上夜班的夥計值班。
這時,店裡走進一個人要看《歐洲在動亂之中》這本書,而且全買下了,一共七本,叫值班的夥計大吃一驚。
這個人就留着黑胡子,戴着藍墨鏡。
“要不是個瘋子,要不是個笨蛋!”維力巡官喊道。
“不,不!”艾勒裡笑着說,“他既不瘋,也不傻。
實際上,他這樣做,我認為,理由非常簡單。
” “不,你聽着,事情還沒完呢!剛才有人告訴我,此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
昨晚警察所又報上來了兩起較輕的盜竊案子。
一起發生在布朗克斯住宅區,一個叫做霍奈爾的男人說,夜裡他的房間被盜了。
你猜怎麼着?被盜的又是從那個老家夥安克的書店裡買來的《歐洲在動亂之中》!别的什麼也沒丢。
這本書也是兩天前剛買的。
另一起發生在格林威治村,一個叫珍妮特·米肯斯小姐的家在同一天晚上被盜。
竊賊把她前天下午從安克書店買來的《歐洲在動亂之中》一書偷走了,多離奇呀,啊?” “一點也不離奇,維力。
你得動動腦筋。
”艾勒裡拍了拍自己頭上的帽子,“跟我來,你這個大塊頭;我想再找老安克談一談。
” 他們離開了總部來到住宅區。
“安克老兄,”艾勒裡親昵地拍着這個書店老闆小老頭的秃腦袋說,“小偷從你的裡屋逃走的時候,你手裡還有多少本《歐洲在動亂之中》?” “11本。
” “可是那個小偷當晚返回來買這本書的時候,你手裡隻有7本了。
”艾勒裡嘴裡低聲咕哝道:“因此,兩天前的下午,從中午到吃晚飯一共賣了四本。
好啦,安克,你登記你顧客的名字嗎?” “怎麼不!買書的人本來就不多。
”老安克有點沮喪,“我把他們記在我的通訊錄上了。
你想看看嗎?” “此刻對我來說再沒有比這更需要的了。
”安克把他們領到書店的後面,通過一扇門走進了那間黴味刺鼻的裡屋,兩天前那個小偷就是從這屋子臨街的那扇門逃走的。
這個房間打了隔斷,隔開的地面是個小卧室,地上到處是紙片、舊書、一堆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位年老的書店老闆打開一本又大又厚的帳冊,把他那幹巴巴的食指貼在嘴邊沾濕了,開始一頁頁地翻了起來。
“你想知道那天下午買《歐洲在動亂之中》這本書的四個人,是不是?” “是啊。
” 安克将一副綠色銀絲眼睛腿兒挂在耳朵上,象念經似的哼起來。
“哈茲力先生——你見過的那個人,奎因先生。
他這是第二次買這本書,就是在他家被竊的那本。
下一個是霍奈爾先生,是個老主顧。
下邊是珍妮特·米肯斯小姐,哎呀!我的媽!這些盎格魯——撒克遜名字,簡直煩透了。
第四個是切斯特·辛格門先生,地址是第65街東3——12号,就這些。
” “上帝保佑你,”艾勒裡說,“日耳曼人辦事辦得有條有理,維力,幹偵探也得有一副好本領才行呀。
”小卧室臨街的那一面還有一扇門,和裡屋的那扇門一樣,這扇門也通後街小巷。
艾勒裡彎下腰來一看,門鎖從門框上裂開了,他開了門,外頭的那一面已經掉下來,殘缺不全了。
“是撬開的。
”維力一面點頭一面大聲說道:“這小子是個老練的魔術大師呢!” 老安克瞪大了雙眼。
“撬開的!”他驚訝地尖聲叫了起來,“可是這個門從來也沒用過!我也沒留神,還有,那個偵探——” “對于當地人來說,夠駭人聽聞的了,維力,”艾勒裡說,“安克,丢了什麼東西沒有?”安克跑到一個陳舊的書櫥跟前,書櫥裡的書一層一層整齊地排列着,他焦急地用顫抖的手開了鎖,仔細檢查了書櫥,然後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沒丢,”他說,“那些珍貴的書……沒丢什麼。
” “那麼我該祝賀你了!”艾勒裡輕快地說道,“不過,還有一件事要問你,你那個通訊錄記載你顧客的工作和住址,是不是?”安克點了點頭。
“太好了,安克,謝謝你。
末了你總歸可以向其他顧客說出事情的全貌來的。
來,維力,咱麼再拜訪切斯特·辛格門先生去。
” 他們離開了書店,走到第五大街時往被拐了一個彎,直奔居民區走去。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就想秃子頭上的虱子,那是明擺着的事。
”艾勒裡說着,邁着大步,跟上了維力。
“再清楚不過了,巡官。
” “奎因先生,在我看來,案情還很離奇。
” “正相反,一系列事實都極合邏輯。
作案者偷了一枚很珍貴的郵票,他躲進了安克的書店,設法鑽進了書店的裡屋,他聽見巡警和佛利德裡茨·烏爾木走進書店裡來,于是開動腦筋來,如果身上帶着郵票被抓住……你瞧,維力,同一本書而且又不是很有價值的書連續被竊,唯一的解釋隻能是盜竊者普蘭克在裡屋時把盜來的郵票夾在書架上的一本書裡——這本書恰巧是《歐洲在動亂之中》,就是在書架上存放的那幾本《歐洲在動亂之中》當中的一本——然後,急急忙忙地逃走了。
可是,無論如何,他還想再次拿到這枚郵票——烏爾木叫它什麼來着?‘黑色一便士’?随他叫去。
所以,當天晚上他又回來盯着書店,等安克一離開,他就向那個夥計如數買走了那裡放着的《歐洲在動亂之中》。
他隻買到了七本,而郵票又不在買來地這幾本裡,要不然他為什麼後來偷别人在當天下午買走地其他幾本呢?他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幹到底。
在這七本書裡他沒有找到那枚郵票,于是深夜又回來從小巷破門而入——一望散落在地上地門鎖便知——到安克那間小小地辦公室,翻閱了流水帳目,得到了當天下午買走那幾本《歐洲在動亂之中》的人的名字和住址。
第二天夜裡攔路搶劫了哈茲力;普蘭克顯然是在哈茲力從辦公室出來就開始跟蹤了。
普蘭克立刻發現自己弄錯了,他搶到的那本書已經舊了,他意識到這不象是前天買的。
于是,他立即匆匆趕到東奧倫治,因為他知道哈茲力的住址,又偷走了哈茲力新買的那一本。
運氣不佳,又沒找到那張郵票。
于是,他窮兇極惡地到霍奈爾和珍妮特·米肯斯小姐那兒偷走了他們那本書。
當天下午買這本書地人當中現在隻剩下一個人,而且我們還不知道他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去找辛格門的原因。
如果普蘭克在竊得霍奈爾和米肯斯小姐那兩本書之後還找不到那枚郵票得話,他肯定會去辛格門那裡。
因此,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就在那裡要這個詭計多端的竊賊就範。
” 他們發現切斯特·辛格門是個年輕的大學生,和父母一起住在一套破舊的公寓房間裡。
他的那本《歐洲在動亂之中》還在他的手裡,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參考
該本甯森,按說就是那個留黑胡子戴藍墨鏡的人,他卻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而且他的個子也不象烏爾木說的那樣高。
他說他從來也沒有接到過烏爾木弟兄的邀請去參加什麼私下交易。
不過,他曾雇過一個人,這個人滿臉胡子,戴着藍墨鏡,不過隻呆了兩個禮拜——他是應本甯森的廣告來當助手的,協助保管他的私人集郵冊,工作得蠻不錯。
但是幹了兩周之後,沒有說明任何理由,也沒有提前說一聲,就突然失蹤了。
偵探注意到,他是在烏爾木搞私下交易的那天失蹤的。
為找到這個自稱威廉·普蘭克的神秘助手的一切嘗試都沒有成功。
此人早已消失在紐約市幾百萬人之中了。
故事到此還剛剛開始。
因為第二天老安克又向當地偵探報告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安克說,前一天晚上——就是烏爾木被竊的當夜,他很晚離開書店去吃晚飯,書店由一個上夜班的夥計值班。
這時,店裡走進一個人要看《歐洲在動亂之中》這本書,而且全買下了,一共七本,叫值班的夥計大吃一驚。
這個人就留着黑胡子,戴着藍墨鏡。
“要不是個瘋子,要不是個笨蛋!”維力巡官喊道。
“不,不!”艾勒裡笑着說,“他既不瘋,也不傻。
實際上,他這樣做,我認為,理由非常簡單。
” “不,你聽着,事情還沒完呢!剛才有人告訴我,此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
昨晚警察所又報上來了兩起較輕的盜竊案子。
一起發生在布朗克斯住宅區,一個叫做霍奈爾的男人說,夜裡他的房間被盜了。
你猜怎麼着?被盜的又是從那個老家夥安克的書店裡買來的《歐洲在動亂之中》!别的什麼也沒丢。
這本書也是兩天前剛買的。
另一起發生在格林威治村,一個叫珍妮特·米肯斯小姐的家在同一天晚上被盜。
竊賊把她前天下午從安克書店買來的《歐洲在動亂之中》一書偷走了,多離奇呀,啊?” “一點也不離奇,維力。
你得動動腦筋。
”艾勒裡拍了拍自己頭上的帽子,“跟我來,你這個大塊頭;我想再找老安克談一談。
” 他們離開了總部來到住宅區。
“安克老兄,”艾勒裡親昵地拍着這個書店老闆小老頭的秃腦袋說,“小偷從你的裡屋逃走的時候,你手裡還有多少本《歐洲在動亂之中》?” “11本。
” “可是那個小偷當晚返回來買這本書的時候,你手裡隻有7本了。
”艾勒裡嘴裡低聲咕哝道:“因此,兩天前的下午,從中午到吃晚飯一共賣了四本。
好啦,安克,你登記你顧客的名字嗎?” “怎麼不!買書的人本來就不多。
”老安克有點沮喪,“我把他們記在我的通訊錄上了。
你想看看嗎?” “此刻對我來說再沒有比這更需要的了。
”安克把他們領到書店的後面,通過一扇門走進了那間黴味刺鼻的裡屋,兩天前那個小偷就是從這屋子臨街的那扇門逃走的。
這個房間打了隔斷,隔開的地面是個小卧室,地上到處是紙片、舊書、一堆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位年老的書店老闆打開一本又大又厚的帳冊,把他那幹巴巴的食指貼在嘴邊沾濕了,開始一頁頁地翻了起來。
“你想知道那天下午買《歐洲在動亂之中》這本書的四個人,是不是?” “是啊。
” 安克将一副綠色銀絲眼睛腿兒挂在耳朵上,象念經似的哼起來。
“哈茲力先生——你見過的那個人,奎因先生。
他這是第二次買這本書,就是在他家被竊的那本。
下一個是霍奈爾先生,是個老主顧。
下邊是珍妮特·米肯斯小姐,哎呀!我的媽!這些盎格魯——撒克遜名字,簡直煩透了。
第四個是切斯特·辛格門先生,地址是第65街東3——12号,就這些。
” “上帝保佑你,”艾勒裡說,“日耳曼人辦事辦得有條有理,維力,幹偵探也得有一副好本領才行呀。
”小卧室臨街的那一面還有一扇門,和裡屋的那扇門一樣,這扇門也通後街小巷。
艾勒裡彎下腰來一看,門鎖從門框上裂開了,他開了門,外頭的那一面已經掉下來,殘缺不全了。
“是撬開的。
”維力一面點頭一面大聲說道:“這小子是個老練的魔術大師呢!” 老安克瞪大了雙眼。
“撬開的!”他驚訝地尖聲叫了起來,“可是這個門從來也沒用過!我也沒留神,還有,那個偵探——” “對于當地人來說,夠駭人聽聞的了,維力,”艾勒裡說,“安克,丢了什麼東西沒有?”安克跑到一個陳舊的書櫥跟前,書櫥裡的書一層一層整齊地排列着,他焦急地用顫抖的手開了鎖,仔細檢查了書櫥,然後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沒丢,”他說,“那些珍貴的書……沒丢什麼。
” “那麼我該祝賀你了!”艾勒裡輕快地說道,“不過,還有一件事要問你,你那個通訊錄記載你顧客的工作和住址,是不是?”安克點了點頭。
“太好了,安克,謝謝你。
末了你總歸可以向其他顧客說出事情的全貌來的。
來,維力,咱麼再拜訪切斯特·辛格門先生去。
” 他們離開了書店,走到第五大街時往被拐了一個彎,直奔居民區走去。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就想秃子頭上的虱子,那是明擺着的事。
”艾勒裡說着,邁着大步,跟上了維力。
“再清楚不過了,巡官。
” “奎因先生,在我看來,案情還很離奇。
” “正相反,一系列事實都極合邏輯。
作案者偷了一枚很珍貴的郵票,他躲進了安克的書店,設法鑽進了書店的裡屋,他聽見巡警和佛利德裡茨·烏爾木走進書店裡來,于是開動腦筋來,如果身上帶着郵票被抓住……你瞧,維力,同一本書而且又不是很有價值的書連續被竊,唯一的解釋隻能是盜竊者普蘭克在裡屋時把盜來的郵票夾在書架上的一本書裡——這本書恰巧是《歐洲在動亂之中》,就是在書架上存放的那幾本《歐洲在動亂之中》當中的一本——然後,急急忙忙地逃走了。
可是,無論如何,他還想再次拿到這枚郵票——烏爾木叫它什麼來着?‘黑色一便士’?随他叫去。
所以,當天晚上他又回來盯着書店,等安克一離開,他就向那個夥計如數買走了那裡放着的《歐洲在動亂之中》。
他隻買到了七本,而郵票又不在買來地這幾本裡,要不然他為什麼後來偷别人在當天下午買走地其他幾本呢?他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幹到底。
在這七本書裡他沒有找到那枚郵票,于是深夜又回來從小巷破門而入——一望散落在地上地門鎖便知——到安克那間小小地辦公室,翻閱了流水帳目,得到了當天下午買走那幾本《歐洲在動亂之中》的人的名字和住址。
第二天夜裡攔路搶劫了哈茲力;普蘭克顯然是在哈茲力從辦公室出來就開始跟蹤了。
普蘭克立刻發現自己弄錯了,他搶到的那本書已經舊了,他意識到這不象是前天買的。
于是,他立即匆匆趕到東奧倫治,因為他知道哈茲力的住址,又偷走了哈茲力新買的那一本。
運氣不佳,又沒找到那張郵票。
于是,他窮兇極惡地到霍奈爾和珍妮特·米肯斯小姐那兒偷走了他們那本書。
當天下午買這本書地人當中現在隻剩下一個人,而且我們還不知道他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去找辛格門的原因。
如果普蘭克在竊得霍奈爾和米肯斯小姐那兩本書之後還找不到那枚郵票得話,他肯定會去辛格門那裡。
因此,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就在那裡要這個詭計多端的竊賊就範。
” 他們發現切斯特·辛格門是個年輕的大學生,和父母一起住在一套破舊的公寓房間裡。
他的那本《歐洲在動亂之中》還在他的手裡,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