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保持下去。
埃裡卡達到了一定限度。
到此為止,不再繼續。
就像她常說的,這走得太遠了。
她站起來。
她早就劃定了自我界限并通過不可終止的合同加以保證。
因此她從一個高高的控制台環視一切并從這裡望向田野。
好視野是個條件。
埃裡卡也不想在這一次見識其他的東西。
她回家了。
一眨眼她就把外面排隊等候的男性顧客推到一邊。
一位先生立即貪婪地搶到她空出來的位子。
一條小巷出現了,埃裡卡穩步穿過這條巷子,繼續前進。
她走啊走,完全機械地,就像她先前看啊看。
埃裡卡做事,要做就做到底,絕不半吊子,母親總是這樣要求。
不要稀裡糊塗。
沒有哪個藝術家容忍他的作品裡有一點未完成的、半截子的東西。
有時一部作品未完成,那是因為藝術家過早辭世。
埃裡卡慢慢走過去。
什麼都沒有破裂,什麼都沒有串色,什麼都沒有褪色。
她什麼也沒有達到。
先前沒有的東西,現在仍然沒有,先前沒有的東西,在這期間依然沒有來到。
在家裡,來自母親的溫和責備如陽光撒向她們兩人住的溫暖的育嬰箱。
但願埃裡卡在路上沒着涼。
對她此行的目的,她在母親面前扯了點謊。
埃裡卡馬上換上暖和的睡裙。
埃裡卡和她母親吃的是填了栗子和其他東西的鴨子。
這是一頓豐盛的飯。
栗子多得從鴨子所有的縫線中漲了出來,母親像她一貫的那樣,好得過了頭。
鹽瓶和胡椒瓶部分是銀的,餐具全部是銀的。
孩子的臉今天紅撲撲的,這讓母親很高興。
但願這紅臉蛋不是因為生病發燒。
母親用嘴唇試了試埃裡卡的前額,上飯後甜食時還要用體溫表量一下。
很幸運排除了發燒的原因。
埃裡卡非常健康,這條母親羊水裡的魚,養得很好。
冰冷的氖光燈嘶嘶地響着,光線流水般漾過冰激淩店,穿過舞廳。
在微型高爾夫球場的标志杆上懸挂着燈泡串成的葡萄,光流冷冷閃爍。
像她這個年齡的人習慣靜立在腰子形矮桌前,桌子上放着玻璃高腳杯,長長的小勺像冰涼花束的莖稈,在杯中上下翻動。
褐色的,黃色的,粉色的。
巧克力的,香草的,覆盆子的。
冒着氣的彩色冰激淩球被天花闆上的燈光染上近乎單調的灰色。
閃閃發光的冰激淩分割器粘着冰激淩絲,等候在盛滿水的盆裡。
在不必刻意表現的無拘無束的快樂中,那些年輕的身影定格在插着彩色小紙傘的冰激淩的塔前,在傘之間嵌着用雞尾酒櫻桃、香蕉塊、巧克力屑組成的鮮豔奪目的卵石。
她們沒完沒了地叉着冰窖裡的冷食,冷上加冷,或者她們毫不在意地随它們融化掉,因為她們要忙于交談事情,這比享受冷食更重要。
隻有在她審視這些時,她的臉才變得輕蔑。
她把自己的感覺視為唯一,如果她觀察一棵樹,她從一粒松果中可以看到一個奇妙的宇宙。
她用一把小錘叩診現實,像一個熱心的語言牙醫;普普通通的冷杉樹梢在她面前堆積成孤寂的雪山之頂。
七色光譜渲染了地平線。
一些不可知的巨大的機器從遠處開過,輕微的隆隆聲幾乎聽不見。
那是音樂的龐然大物,詩歌的龐然大物,用巨大的僞裝布遮得嚴嚴實實。
千千萬萬個信息在她訓練有素的腦子裡閃過,瘋狂得猶如一朵喝醉了的蘑菇雲,顫抖着,瞬間升騰起來,又像落下的鉛灰色的幕布,慢慢降落到地上。
纖細的灰色塵埃頃刻覆蓋了機器所有的毛細管和活塞、所有的試管和冷凝蛇形管。
她的房間完全成了灰色的石頭。
溫度适中,不冷也不熱。
窗戶上的一條粉色的尼龍窗簾在沙沙作響,并不是微風吹拂而動。
室内全套設施一塵不染。
沒有人住過。
沒有人用過。
鋼琴鍵盤在觸摸下開始歌唱。
文化廢墟的巨大裙裾窸窣作響,輕輕地從四面八方湧上前來,一毫米一毫米地合圍。
肮髒的罐頭盒,粘着殘羹的油膩盤子,污穢的刀叉,發黴的吃剩的水果和面包,斷裂的唱片,撕碎、揉皺的紙。
在其他各處,浴盆裡的熱水咝咝地冒着熱氣。
一個女孩不假思索地試一個新發型。
另一個選一件緊身襯衣配一條緊身裙子。
鞋是新的尖頭皮鞋,還第一次穿。
電話鈴響了。
一個人摘下話筒。
一個人在笑。
一個人在說着什麼。
在她和其他那些人之間拖着寬闊無比的垃圾帶。
有人在燙發。
有人在協調指甲油與唇膏的顔色。
錫紙在陽光下閃光。
一束陽光射入叉齒、刀刃。
叉子就是叉子。
刀子就是刀子。
微風輕輕襲來,洋蔥皮悠悠飄起,粘着覆盆子甜汁的薄紙飄起。
壓在底層的早先的腐敗物已化為塵土,為面臨同樣命運的腐爛的奶酪皮和瓜皮,為玻璃碎片和灰黑色的棉球墊底。
母親用力拉緊她的缰繩。
兩隻手已經向前擡起,彈奏并複習勃拉姆斯的作品,這遍彈得好些。
如果勃拉姆斯繼承了古典藝術家的傳統,他會十分冷酷,但他耽于夢想和悲傷,他是親切感人的。
母親還遠遠不能被感動。
一把金屬勺就這麼插在正在溶化的覆盆子冰激淩中,因為一個女孩急着要說什麼,而她的話讓另一個人直笑。
另一個女孩在她高聳的發式上紮着碩大的有珍珠母光澤的發夾。
她們兩個通過動作互相熟悉起來!女性的特點來源于她們如潔淨的溪水般的肢體。
一個膠木的粉盒打開了,在鏡子表面塗抹了一些冷粉色和一些濃重的黑色。
她像一頭疲憊的海豚,無精打采地準備表演最後一個節目。
筋疲力盡地注視着這個可笑的彩球,被例行公事地抛到動物的鼻子上。
它深吸一口氣,托着這東西做圓周運動。
在布努埃爾的影片《安達盧西亞的狗》中布努埃爾(1900—1983),西班牙電影制片人。
1928年導演第一部電影《安達盧西亞的狗》,這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先驅電影,公映後立即引起轟動。
,有兩架三角鋼琴。
這兩頭蠢驢,半腐爛的、血淋淋的大腦袋,挂在琴鍵上。
死亡。
腐爛。
脫離一切之外。
在一個徹底抽去空氣的房間裡。
在天生的睫毛上粘了一串假睫毛。
眼淚流了下來。
一彎眉毛畫得重重的。
用同一枝眉筆在下巴颏上塗了一顆黑痣。
一把梳柄在高挽的發髻上插來插去,以便把這幹草堆弄蓬松,然後用發卡再卡緊。
長筒襪拉上去,把一條縫弄直,拎起一隻漆皮小包走了。
襯裙在塔夫綢裙子下沙沙作響。
她們已經付了錢,現在離去。
在她面前打開了一個他人無從知曉的世界,是一個微型的,用紅、藍、白塑料插塊制成的世界。
用凸起的插頭可以拼插起這個世界,這些插頭中也鳴響着同樣微型的音樂世界的聲音。
她的僵爪般的左手不可救藥地麻木不靈,軟弱無力地在幾個琴鍵上抓撓。
她意欲向着異國情調、精神麻醉、理智炸裂的方向高飛。
她從未成功地做成微型加油站,這個加油站有一個非常精緻的樣品。
她無非是個笨拙的家夥,為困難、遲緩的理解力所累。
鉛一樣沉重的、死一般的重量。
制動器!從未開火的武器朝向自己。
鐵皮做的老虎鉗。
不外乎幾百支豎笛組成的樂隊開始了吼叫。
笛子大小、種類五花八門。
孩子的肉都吹進去了。
聲音是用孩子的呼吸産生的,沒有求助于鍵盤樂器。
塑料的笛子套是母親們縫制的。
在笛子套裡還有小圓刷子,用來清掃笛子。
笛身上蒙着溫暖的哈氣。
這麼多聲音就是靠着幼小的孩子們呼吸的氣體産生出來。
這些成績沒有得到來自一架鋼琴方面的支持! 由愛好者自願參加的完全私人性質的室内音樂會在多瑙河運河河畔第二鎮區的一座貴族宅邸裡舉行,一個波蘭流亡家族的第四代在這裡安放了兩架三角鋼琴,有豐富的總譜收藏。
除此之外,在别人放車的地方,即在離他們近在咫尺的地方還收藏着老樂器。
他們沒有車,但有幾把非常漂亮的莫紮特小提琴和中提琴,以及一把特别上乘的抒情古提琴,這把琴挂在牆上。
宅子裡的室内音樂開始時,由一個家庭成員始終看護着它,隻有出于研究目的或者是因為着大火才會把它取下來。
這些人熱愛音樂,想用耐心和愛心,必要時也要使用強制手段把其他人也帶進音樂中。
他們已經打算向半大孩子普及音樂,因為僅占有現在這個地盤不足以使他們快樂,就像酒鬼和毒品瘾君子一樣,非要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他們的嗜好。
孩子們被精心策劃地驅趕到他們這裡來。
這個大家熟知的爺爺奶奶的胖寶貝兒,頭發濕漉漉地貼在頭上,為芝麻大一點小事也大喊救命。
還有這個挂鑰匙的孩子,強烈逆反,但最終還得投降。
在音樂會期間,沒人給挨個兒遞送零食,而且這種莊重的氣氛也使人無法開口吃。
在擺放着軟墊的家具上沒有面包屑,沒有油漬,在一号鋼琴和二号鋼琴的蓋闆上都沒有紅葡萄酒的痕迹。
絕對沒有口香糖!孩子們都經過篩選,看他們是否把外面的垃圾帶進來。
較粗魯的孩子都被淘汰出去,他們在器樂方面将永遠無所作為。
這個家庭不做不必要的開支,唯獨音樂是應該通過他們發揚光大的。
音樂應開辟他們通往心靈的小路。
他們為自己幾乎沒有什麼開銷。
埃裡卡把她學鋼琴的學生一塊兒召了去。
這個女教授隻要動一動小拇指頭就夠了。
小家夥們帶着自豪的母親、自豪的父親或者兩個一起來,一個個完整的家庭占滿了屋子。
他們知道,假如他們的鋼琴成績單上有個壞分數,他們就得離開這兒。
隻有死亡才可能是放棄藝術的理由。
其他的理由都絕對不能為職業藝術家朋友所理解。
埃裡卡·科胡特炫耀着。
為慶祝第二屆巴赫音樂會開幕,用了兩架鋼琴演奏。
第二架鋼琴由一位老年人演奏,他早年曾在勃拉姆斯大廳登台演出并且擁有僅屬于他的、唯一的一架鋼琴。
時光已經流逝,然而上了年歲的人們記憶猶新。
看來死神已臨近這個自稱為博士的哈伯考爾先生,他現在還能演奏莫紮特、貝多芬,包括舒伯特,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激發他的能量了。
隻是這個人确實時日無多。
這位老者盡管年事已高,在開始共同演奏前,仍在第二架鋼琴前按照地方習俗向他的合作者埃裡卡·科胡特教授女士緻以騎士風度的吻手禮。
親愛的音樂之友和來賓們。
來賓們撲向長桌,吧嗒吧嗒地咂着巴洛克式的濃汁肉丁。
學生們從開始就不耐煩地像雞用爪子刨地一樣用腳蹭地,想做壞事,可到實施時又沒了勇氣。
盡管這雞棚的闆條很細,但他們仍沒有從這藝術盛典的雞棚中逃出去。
埃裡卡穿了一件簡潔的黑色天鵝絨曳地長裙和一件絲綢上衣。
她用能切割玻璃的目光挨個打量學生,然後微微搖了搖頭。
這個姿勢和埃裡卡的母親在她搞糟了音樂會後敲她腦袋時一模一樣。
兩個學生的竊竊私語已經打擾了主人的緻辭,不會再次警告他們了。
在最前面一排,在女主人的旁邊,埃裡卡的母親坐在一個為她特設的寬大的靠背椅裡,獨自享用着一盒糖果,也欣賞着女兒享有的無可比拟的尊重。
有人用靠墊擋住鋼琴燈,燈光猛地暗了下去,靠墊是墊着圖樣對位鈎織的,燈光在它的拍擊下顫抖。
靠墊将演奏者籠罩在魔幻般的紅光中。
巴赫的音樂如溪水流淌。
學生們穿着星期天的衣服或者父母認為适合的衣服。
父母們把凡是他們生的孩子統統趕進這個波蘭住宅的走廊裡,好讓自己在孩子們這兒讨個清靜并且讓孩子們學會給人以安靜。
波蘭人的這條走廊裝飾着一面巨大的青春藝術風格的鏡子,上面有一個飾有睡蓮的裸體女郎,那裡是小男孩們總站着不動的地方。
後來到了樓上的音樂室裡,小家夥們坐在前面,大人坐後面,因為他們要一覽無餘。
如果一個年輕點的同事想停下來不動,年歲大的就去幫助主人安排。
瓦爾特·克雷默爾自從十七歲花季開始認真地而不是為了好玩兒彈鋼琴以來,還從沒有錯過這裡的晚會。
他用現金支付他個人演奏的靈感。
巴赫音樂的溪流進入快闆,而克雷默爾以逐漸增強的饑渴目光從下面打量他的鋼琴女教師座位以下的身體。
對她的身材他無法得到更多以資評判的東西。
由于一個學生的胖母親坐在前面,女教師正面的部分什麼也看不清。
他的座位今天被人占了。
課堂上她總是坐在他身邊,在第二架鋼琴前。
在母艦旁邊縮着她細小的救生艇,她初出茅廬的兒子,他穿着黑褲子、白襯衣,紮着紅白點的領結。
這個孩子已經拴在座位上了,就像飛機上的一名乘客,已經暈機,一心隻盼着快快落地。
埃裡卡通過藝術在更高的空中走廊飄蕩,幾乎穿越太空。
瓦爾特·克雷默爾畏懼地望着她,因為她正離他而去。
不僅他在不由自主地抓住她,母親也在捕捉埃裡卡這隻風筝的線。
千萬别松開拉線!甚至它也拉扯着母親的腳趾往上飄移。
風呼号着,在這個高度上總是這麼呼号着。
在演奏巴赫的最後一個樂章時,克雷默爾先生兩頰绯紅。
他手裡拿着一枝紅玫瑰,準備一會兒獻給她。
他毫無私心地欣賞埃裡卡的技巧,欣賞她的背部如何有節奏地起伏。
他觀察她的頭如何搖動,揣度她演奏時的一些細微差别。
他看着她上臂肌肉的動作,肉體的碰撞和臂膀的運動令他激動。
肉體服從于音樂所産生的運動,克雷默爾祈求,他的女教師将來會服從他。
他在座位上蹭來蹭去,一隻手不由自主地在他醜陋的男性武器上抽動。
學生克雷默爾努力克制自己,從精神上去評價埃裡卡的整體形象。
他比較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下半身似乎有點太胖,不過他本來就喜歡這一點。
他把上半身和下半身互相抵消一下。
上身:又有點太瘦;下身:這兒得記個加号。
不過他喜歡埃裡卡的整體形象。
他本人認為,科胡特小姐是個非常美妙的女人。
如果說她還有美中不足之處,就是下半身太胖,應該補到上半身去,這也許就合适了。
反過來當然也可以,不過他不太願意這樣。
如果把她下半身削下去一點,可能上下之間也很和諧。
不過這樣一來她就太瘦了!正是這小的美中不足才使埃裡卡女士成為值得這個長大了的學生追求的人,因為她是可以企及的。
因為了解她身
埃裡卡達到了一定限度。
到此為止,不再繼續。
就像她常說的,這走得太遠了。
她站起來。
她早就劃定了自我界限并通過不可終止的合同加以保證。
因此她從一個高高的控制台環視一切并從這裡望向田野。
好視野是個條件。
埃裡卡也不想在這一次見識其他的東西。
她回家了。
一眨眼她就把外面排隊等候的男性顧客推到一邊。
一位先生立即貪婪地搶到她空出來的位子。
一條小巷出現了,埃裡卡穩步穿過這條巷子,繼續前進。
她走啊走,完全機械地,就像她先前看啊看。
埃裡卡做事,要做就做到底,絕不半吊子,母親總是這樣要求。
不要稀裡糊塗。
沒有哪個藝術家容忍他的作品裡有一點未完成的、半截子的東西。
有時一部作品未完成,那是因為藝術家過早辭世。
埃裡卡慢慢走過去。
什麼都沒有破裂,什麼都沒有串色,什麼都沒有褪色。
她什麼也沒有達到。
先前沒有的東西,現在仍然沒有,先前沒有的東西,在這期間依然沒有來到。
在家裡,來自母親的溫和責備如陽光撒向她們兩人住的溫暖的育嬰箱。
但願埃裡卡在路上沒着涼。
對她此行的目的,她在母親面前扯了點謊。
埃裡卡馬上換上暖和的睡裙。
埃裡卡和她母親吃的是填了栗子和其他東西的鴨子。
這是一頓豐盛的飯。
栗子多得從鴨子所有的縫線中漲了出來,母親像她一貫的那樣,好得過了頭。
鹽瓶和胡椒瓶部分是銀的,餐具全部是銀的。
孩子的臉今天紅撲撲的,這讓母親很高興。
但願這紅臉蛋不是因為生病發燒。
母親用嘴唇試了試埃裡卡的前額,上飯後甜食時還要用體溫表量一下。
很幸運排除了發燒的原因。
埃裡卡非常健康,這條母親羊水裡的魚,養得很好。
冰冷的氖光燈嘶嘶地響着,光線流水般漾過冰激淩店,穿過舞廳。
在微型高爾夫球場的标志杆上懸挂着燈泡串成的葡萄,光流冷冷閃爍。
像她這個年齡的人習慣靜立在腰子形矮桌前,桌子上放着玻璃高腳杯,長長的小勺像冰涼花束的莖稈,在杯中上下翻動。
褐色的,黃色的,粉色的。
巧克力的,香草的,覆盆子的。
冒着氣的彩色冰激淩球被天花闆上的燈光染上近乎單調的灰色。
閃閃發光的冰激淩分割器粘着冰激淩絲,等候在盛滿水的盆裡。
在不必刻意表現的無拘無束的快樂中,那些年輕的身影定格在插着彩色小紙傘的冰激淩的塔前,在傘之間嵌着用雞尾酒櫻桃、香蕉塊、巧克力屑組成的鮮豔奪目的卵石。
她們沒完沒了地叉着冰窖裡的冷食,冷上加冷,或者她們毫不在意地随它們融化掉,因為她們要忙于交談事情,這比享受冷食更重要。
隻有在她審視這些時,她的臉才變得輕蔑。
她把自己的感覺視為唯一,如果她觀察一棵樹,她從一粒松果中可以看到一個奇妙的宇宙。
她用一把小錘叩診現實,像一個熱心的語言牙醫;普普通通的冷杉樹梢在她面前堆積成孤寂的雪山之頂。
七色光譜渲染了地平線。
一些不可知的巨大的機器從遠處開過,輕微的隆隆聲幾乎聽不見。
那是音樂的龐然大物,詩歌的龐然大物,用巨大的僞裝布遮得嚴嚴實實。
千千萬萬個信息在她訓練有素的腦子裡閃過,瘋狂得猶如一朵喝醉了的蘑菇雲,顫抖着,瞬間升騰起來,又像落下的鉛灰色的幕布,慢慢降落到地上。
纖細的灰色塵埃頃刻覆蓋了機器所有的毛細管和活塞、所有的試管和冷凝蛇形管。
她的房間完全成了灰色的石頭。
溫度适中,不冷也不熱。
窗戶上的一條粉色的尼龍窗簾在沙沙作響,并不是微風吹拂而動。
室内全套設施一塵不染。
沒有人住過。
沒有人用過。
鋼琴鍵盤在觸摸下開始歌唱。
文化廢墟的巨大裙裾窸窣作響,輕輕地從四面八方湧上前來,一毫米一毫米地合圍。
肮髒的罐頭盒,粘着殘羹的油膩盤子,污穢的刀叉,發黴的吃剩的水果和面包,斷裂的唱片,撕碎、揉皺的紙。
在其他各處,浴盆裡的熱水咝咝地冒着熱氣。
一個女孩不假思索地試一個新發型。
另一個選一件緊身襯衣配一條緊身裙子。
鞋是新的尖頭皮鞋,還第一次穿。
電話鈴響了。
一個人摘下話筒。
一個人在笑。
一個人在說着什麼。
在她和其他那些人之間拖着寬闊無比的垃圾帶。
有人在燙發。
有人在協調指甲油與唇膏的顔色。
錫紙在陽光下閃光。
一束陽光射入叉齒、刀刃。
叉子就是叉子。
刀子就是刀子。
微風輕輕襲來,洋蔥皮悠悠飄起,粘着覆盆子甜汁的薄紙飄起。
壓在底層的早先的腐敗物已化為塵土,為面臨同樣命運的腐爛的奶酪皮和瓜皮,為玻璃碎片和灰黑色的棉球墊底。
母親用力拉緊她的缰繩。
兩隻手已經向前擡起,彈奏并複習勃拉姆斯的作品,這遍彈得好些。
如果勃拉姆斯繼承了古典藝術家的傳統,他會十分冷酷,但他耽于夢想和悲傷,他是親切感人的。
母親還遠遠不能被感動。
一把金屬勺就這麼插在正在溶化的覆盆子冰激淩中,因為一個女孩急着要說什麼,而她的話讓另一個人直笑。
另一個女孩在她高聳的發式上紮着碩大的有珍珠母光澤的發夾。
她們兩個通過動作互相熟悉起來!女性的特點來源于她們如潔淨的溪水般的肢體。
一個膠木的粉盒打開了,在鏡子表面塗抹了一些冷粉色和一些濃重的黑色。
她像一頭疲憊的海豚,無精打采地準備表演最後一個節目。
筋疲力盡地注視着這個可笑的彩球,被例行公事地抛到動物的鼻子上。
它深吸一口氣,托着這東西做圓周運動。
在布努埃爾的影片《安達盧西亞的狗》中布努埃爾(1900—1983),西班牙電影制片人。
1928年導演第一部電影《安達盧西亞的狗》,這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先驅電影,公映後立即引起轟動。
,有兩架三角鋼琴。
這兩頭蠢驢,半腐爛的、血淋淋的大腦袋,挂在琴鍵上。
死亡。
腐爛。
脫離一切之外。
在一個徹底抽去空氣的房間裡。
在天生的睫毛上粘了一串假睫毛。
眼淚流了下來。
一彎眉毛畫得重重的。
用同一枝眉筆在下巴颏上塗了一顆黑痣。
一把梳柄在高挽的發髻上插來插去,以便把這幹草堆弄蓬松,然後用發卡再卡緊。
長筒襪拉上去,把一條縫弄直,拎起一隻漆皮小包走了。
襯裙在塔夫綢裙子下沙沙作響。
她們已經付了錢,現在離去。
在她面前打開了一個他人無從知曉的世界,是一個微型的,用紅、藍、白塑料插塊制成的世界。
用凸起的插頭可以拼插起這個世界,這些插頭中也鳴響着同樣微型的音樂世界的聲音。
她的僵爪般的左手不可救藥地麻木不靈,軟弱無力地在幾個琴鍵上抓撓。
她意欲向着異國情調、精神麻醉、理智炸裂的方向高飛。
她從未成功地做成微型加油站,這個加油站有一個非常精緻的樣品。
她無非是個笨拙的家夥,為困難、遲緩的理解力所累。
鉛一樣沉重的、死一般的重量。
制動器!從未開火的武器朝向自己。
鐵皮做的老虎鉗。
不外乎幾百支豎笛組成的樂隊開始了吼叫。
笛子大小、種類五花八門。
孩子的肉都吹進去了。
聲音是用孩子的呼吸産生的,沒有求助于鍵盤樂器。
塑料的笛子套是母親們縫制的。
在笛子套裡還有小圓刷子,用來清掃笛子。
笛身上蒙着溫暖的哈氣。
這麼多聲音就是靠着幼小的孩子們呼吸的氣體産生出來。
這些成績沒有得到來自一架鋼琴方面的支持! 由愛好者自願參加的完全私人性質的室内音樂會在多瑙河運河河畔第二鎮區的一座貴族宅邸裡舉行,一個波蘭流亡家族的第四代在這裡安放了兩架三角鋼琴,有豐富的總譜收藏。
除此之外,在别人放車的地方,即在離他們近在咫尺的地方還收藏着老樂器。
他們沒有車,但有幾把非常漂亮的莫紮特小提琴和中提琴,以及一把特别上乘的抒情古提琴,這把琴挂在牆上。
宅子裡的室内音樂開始時,由一個家庭成員始終看護着它,隻有出于研究目的或者是因為着大火才會把它取下來。
這些人熱愛音樂,想用耐心和愛心,必要時也要使用強制手段把其他人也帶進音樂中。
他們已經打算向半大孩子普及音樂,因為僅占有現在這個地盤不足以使他們快樂,就像酒鬼和毒品瘾君子一樣,非要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他們的嗜好。
孩子們被精心策劃地驅趕到他們這裡來。
這個大家熟知的爺爺奶奶的胖寶貝兒,頭發濕漉漉地貼在頭上,為芝麻大一點小事也大喊救命。
還有這個挂鑰匙的孩子,強烈逆反,但最終還得投降。
在音樂會期間,沒人給挨個兒遞送零食,而且這種莊重的氣氛也使人無法開口吃。
在擺放着軟墊的家具上沒有面包屑,沒有油漬,在一号鋼琴和二号鋼琴的蓋闆上都沒有紅葡萄酒的痕迹。
絕對沒有口香糖!孩子們都經過篩選,看他們是否把外面的垃圾帶進來。
較粗魯的孩子都被淘汰出去,他們在器樂方面将永遠無所作為。
這個家庭不做不必要的開支,唯獨音樂是應該通過他們發揚光大的。
音樂應開辟他們通往心靈的小路。
他們為自己幾乎沒有什麼開銷。
埃裡卡把她學鋼琴的學生一塊兒召了去。
這個女教授隻要動一動小拇指頭就夠了。
小家夥們帶着自豪的母親、自豪的父親或者兩個一起來,一個個完整的家庭占滿了屋子。
他們知道,假如他們的鋼琴成績單上有個壞分數,他們就得離開這兒。
隻有死亡才可能是放棄藝術的理由。
其他的理由都絕對不能為職業藝術家朋友所理解。
埃裡卡·科胡特炫耀着。
為慶祝第二屆巴赫音樂會開幕,用了兩架鋼琴演奏。
第二架鋼琴由一位老年人演奏,他早年曾在勃拉姆斯大廳登台演出并且擁有僅屬于他的、唯一的一架鋼琴。
時光已經流逝,然而上了年歲的人們記憶猶新。
看來死神已臨近這個自稱為博士的哈伯考爾先生,他現在還能演奏莫紮特、貝多芬,包括舒伯特,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激發他的能量了。
隻是這個人确實時日無多。
這位老者盡管年事已高,在開始共同演奏前,仍在第二架鋼琴前按照地方習俗向他的合作者埃裡卡·科胡特教授女士緻以騎士風度的吻手禮。
親愛的音樂之友和來賓們。
來賓們撲向長桌,吧嗒吧嗒地咂着巴洛克式的濃汁肉丁。
學生們從開始就不耐煩地像雞用爪子刨地一樣用腳蹭地,想做壞事,可到實施時又沒了勇氣。
盡管這雞棚的闆條很細,但他們仍沒有從這藝術盛典的雞棚中逃出去。
埃裡卡穿了一件簡潔的黑色天鵝絨曳地長裙和一件絲綢上衣。
她用能切割玻璃的目光挨個打量學生,然後微微搖了搖頭。
這個姿勢和埃裡卡的母親在她搞糟了音樂會後敲她腦袋時一模一樣。
兩個學生的竊竊私語已經打擾了主人的緻辭,不會再次警告他們了。
在最前面一排,在女主人的旁邊,埃裡卡的母親坐在一個為她特設的寬大的靠背椅裡,獨自享用着一盒糖果,也欣賞着女兒享有的無可比拟的尊重。
有人用靠墊擋住鋼琴燈,燈光猛地暗了下去,靠墊是墊着圖樣對位鈎織的,燈光在它的拍擊下顫抖。
靠墊将演奏者籠罩在魔幻般的紅光中。
巴赫的音樂如溪水流淌。
學生們穿着星期天的衣服或者父母認為适合的衣服。
父母們把凡是他們生的孩子統統趕進這個波蘭住宅的走廊裡,好讓自己在孩子們這兒讨個清靜并且讓孩子們學會給人以安靜。
波蘭人的這條走廊裝飾着一面巨大的青春藝術風格的鏡子,上面有一個飾有睡蓮的裸體女郎,那裡是小男孩們總站着不動的地方。
後來到了樓上的音樂室裡,小家夥們坐在前面,大人坐後面,因為他們要一覽無餘。
如果一個年輕點的同事想停下來不動,年歲大的就去幫助主人安排。
瓦爾特·克雷默爾自從十七歲花季開始認真地而不是為了好玩兒彈鋼琴以來,還從沒有錯過這裡的晚會。
他用現金支付他個人演奏的靈感。
巴赫音樂的溪流進入快闆,而克雷默爾以逐漸增強的饑渴目光從下面打量他的鋼琴女教師座位以下的身體。
對她的身材他無法得到更多以資評判的東西。
由于一個學生的胖母親坐在前面,女教師正面的部分什麼也看不清。
他的座位今天被人占了。
課堂上她總是坐在他身邊,在第二架鋼琴前。
在母艦旁邊縮着她細小的救生艇,她初出茅廬的兒子,他穿着黑褲子、白襯衣,紮着紅白點的領結。
這個孩子已經拴在座位上了,就像飛機上的一名乘客,已經暈機,一心隻盼着快快落地。
埃裡卡通過藝術在更高的空中走廊飄蕩,幾乎穿越太空。
瓦爾特·克雷默爾畏懼地望着她,因為她正離他而去。
不僅他在不由自主地抓住她,母親也在捕捉埃裡卡這隻風筝的線。
千萬别松開拉線!甚至它也拉扯着母親的腳趾往上飄移。
風呼号着,在這個高度上總是這麼呼号着。
在演奏巴赫的最後一個樂章時,克雷默爾先生兩頰绯紅。
他手裡拿着一枝紅玫瑰,準備一會兒獻給她。
他毫無私心地欣賞埃裡卡的技巧,欣賞她的背部如何有節奏地起伏。
他觀察她的頭如何搖動,揣度她演奏時的一些細微差别。
他看着她上臂肌肉的動作,肉體的碰撞和臂膀的運動令他激動。
肉體服從于音樂所産生的運動,克雷默爾祈求,他的女教師将來會服從他。
他在座位上蹭來蹭去,一隻手不由自主地在他醜陋的男性武器上抽動。
學生克雷默爾努力克制自己,從精神上去評價埃裡卡的整體形象。
他比較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下半身似乎有點太胖,不過他本來就喜歡這一點。
他把上半身和下半身互相抵消一下。
上身:又有點太瘦;下身:這兒得記個加号。
不過他喜歡埃裡卡的整體形象。
他本人認為,科胡特小姐是個非常美妙的女人。
如果說她還有美中不足之處,就是下半身太胖,應該補到上半身去,這也許就合适了。
反過來當然也可以,不過他不太願意這樣。
如果把她下半身削下去一點,可能上下之間也很和諧。
不過這樣一來她就太瘦了!正是這小的美中不足才使埃裡卡女士成為值得這個長大了的學生追求的人,因為她是可以企及的。
因為了解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