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是我,奧斯曼大師

關燈
不适。

    五十年畫家生涯中,我時常遇見被人挖去眼睛的圖片,現在的我,是不是和那麼多瘋子犯下種病态行為後有着同樣的感覺?我隻望被我刮掉的眼睛裡流出鮮血,染紅這本書的畫頁。

     三、我感受到在生命盡頭等着我的折磨與慰藉。

    君王塔赫瑪斯普策勵全波斯十年來最精湛的藝術家們完成的這本絕世典籍中,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畢薩德大師的筆迹,也沒有任何一處找得到他勾勒的纖手。

    這證明了畢薩德在生命的晚年,當他從那時不歡迎的赫拉特逃到大布裡士時,已經瞎了。

    因此,我再一次歡喜地确認,這位偉大的大師,投注畢生心力終臻前輩大師的完美境界後,為了避免自己的繪畫因他畫坊或君王的要求而遭受玷污,于是,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

     就在此時,黑和侏儒翻開兩人手中一卷厚重的書冊,放在了我的面前。

     “不,不是這一本。

    ”我平靜地說,“這是蒙古版的《君王之書》:亞曆山大率領的鐵騎兵隊在他們的鐵馬裡灌滿石油,點火燃燒,用它們鼻孔裡噴發的熊熊烈焰攻擊敵軍。

    ” 我們瞪視着這支烈火鋼鐵部隊,其火焰的繪制受到了中國繪畫的影響。

     “傑茲米老爺,”我說,“我們曾經在《賽裡姆蘇丹年史》中,詳細記錄了君王塔赫瑪斯普派波斯使節獻上的貢品,這本書也是貢品之一,二十五年前由他們運送而來……” 他很快找出《賽裡姆蘇丹年史》,放到了我的面前。

    色鮮麗的書頁上,畫着使節向蘇丹賽裡姆呈上《君王之書》及其他禮物。

    我的眼睛在一項項條列出的禮物中,發現一段多年前曾讀過但因為太不可思議而遺忘的文字: 玳瑁與珍珠母貝鑲柄之黃金帽針。

    尊崇的赫拉特瑰寶,繪畫巨擘畢薩德大師,以此針刺瞎其高貴的雙目。

     我問侏儒在哪裡找到了這本《賽裡姆蘇丹年史》。

    我跟随他穿越灰塵滿布的黑暗寶庫,迂回繞過堆疊的箱籠、布匹織毯和櫥櫃,鑽過樓梯底下。

    我注意到我們時而縮小時而放大的影子,滑過鐵盾、象牙及虎皮,走入另外一間房間。

    同樣的奇異暈紅,從布匹和絲絨中蔓延而出,充盈室。

    收藏《君王之書的鐵箱旁邊,堆滿了他書冊、金銀絲線鑲繡的各式布匹、尚未琢磨的塞以藍寶石和紅寶石鑲嵌匕首。

    在這堆物品中,我發現了君王塔赫瑪斯普呈獻的其他貢品:伊斯法罕的絲地毯、一副象牙棋盤,還有一樣即刻吸引我目光的物品——一個顯然是帖木兒時代的筆盒,上面紋着中國飛龍花草,以及珍珠母貝鑲嵌的太陽。

    我打開筆盒,一股檀木和花露水的幽香飄然而出,裡面躺着一根玳瑁與珍珠母貝鑲柄的金針平常用來固定包頭巾上的羽飾。

    我拿起帽針,鬼魅般地返回了我的座位。

     再次獨處,我把畢薩德大師拿來刺瞎自己的金針放在攤開的《君王之書》上,凝視着它。

    我微微顫抖,不是因為看見這根他用來刺瞎自的針,而是因為隻要是看到他神妙的雙手曾經拿過的東西,我就會這樣。

     為何君王赫瑪斯普會把這根可怖的針與書一并呈獻給賽裡姆蘇丹?是否因為這位君王,盡管幼年受教于畢薩德,青時大力贊助藝術家,到了老年卻改變了想法,疏遠了所有詩人和藝術家,虔誠投入信仰與禮拜?是否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所以他願意讓出衆多頂尖畫師投注十年心血繪制這本精美典籍?他之所以送上這根金針,是否為了向衆人證明,偉大畫師是出于自己的意志刺瞎雙目;還是如謠言所傳,是為了傲地聲明,任何人隻要看了書中圖畫一眼,就不願意再觀看世上其他事物?然而,對于君王來說此書已不再是經典了,因為他隻感到了無限後悔,和許多統治者晚年一樣,擔憂年少對繪畫的愛為自己招緻了亵渎之罪。

     我想起一些憤世嫉俗的細密畫家們告訴我的故事,他們行到老年,才發現自己的夢想終究無成:黑羊王朝統治者吉罕君王的軍隊準備進入設拉子時,該城著名的畫坊總監伊本·胡珊宣布:“我拒絕改變畫風。

    ”并叫他的學徒以烙鐵弄瞎了他的眼睛。

    雅勿茲·蘇丹·賽裡姆敗蘇丹伊斯瑪伊爾後,他的軍隊擄掠大布裡士,搜刮七重天宮殿,并帶回一批細密畫家。

    傳言說其中有一位年老的波斯大師,因為相信自己絕對無法忍受以奧斯曼風格作畫,于是用藥毒瞎了雙眼,并非如某些人所言,他在半路染上怪病導緻失明。

    每當我的細密畫師們生氣的時候,我就給他們講述畢薩德刺瞎自己的故事,讓他們以此為楷。

     難道沒有别的解決之道?倘若一位細密畫師,就算隻是微乎其微地,隻要他喜歡一點新的繪畫方法,難道就不能拯救整個畫坊,并保存前輩大師的風格? 這根優雅細長的帽針尖端,有一絲黑的痕迹,然而我酸澀的眼睛分辨不出究竟是不是血。

    我把放大鏡往下移,凝望金針良久,仿佛注視着一幅愁的愛情圖畫,染上了相仿的愁緒。

    我試着想像畢薩德是怎麼辦到的。

    我聽說當事人不會立刻失明,黑暗的絲絨會緩緩降臨,有時候曆時多,有時候得花上幾個月,就好像自然衰老的失明一樣。

     才走進隔壁,我就瞥見了它。

    我停住腳步看,沒錯,就在那裡:一面象牙鏡子,麻花握柄、粗黑檀鏡框、邊框雕着精巧的文字。

    我再度坐下,凝視鏡中自己的眼睛——它們目睹我的手畫了六十年。

    燭焰在我的瞳孔裡跳躍,是那麼的美麗。

     “畢薩德大師是如何辦到的?”我再次迫切地問自己。

     緊盯着鏡子,沒有一刻移開眼睛,的手以女人塗眼影時的熟練動作拿起了金針,引領着它。

    毫不猶豫,仿佛在一隻雕镂用的鴕鳥蛋尖戳一個小洞,我勇敢、沉着、堅定地把金針插入了右眼的瞳孔。

    我的五髒六腑一沉,不是因為感覺到自己所作所為,而是我看見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我把針壓進眼裡,到手指四分之一的深度,然後抽來。

     刻在鏡框上的對句寫着,詩人祝福攬鏡之人永恒的美麗與智慧——并期許鏡子永恒的生命。

     微笑着,我把針插入了另一隻眼。

     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移動。

    我瞪視着世界——瞪視着一切。

     如同我先前的臆測,世界的顔色并沒有黯淡下來,而是好像溫地滲溢暈散,彼此相融。

    但我仍然隐約可見所有的一切。

     不一會兒,微弱的陽光灑落寶庫,映在了猩紅色的匹上。

    财務大臣與他的手下依照一貫的繁文缛節,損毀封蠟,打開門鎖及大門。

    傑茲米老爺更換了新的夜壺、油燈及暖爐,端來了新鮮面包及桑椹幹,并告訴衆人我們将繼續留在寶庫裡,從蘇丹陛下的書本中尋找畫有特殊鼻孔的馬匹。

    能夠一面欣賞全天下最美麗的圖畫,一面努力追憶真主眼中的世界,享受如此美妙境地,夫複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