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人們将稱我為兇手
關燈
小
中
大
圖畫、風景與純淨無瑕的馬匹。
為了向藝術愛好者分享如此奇景,他找到了一位高挑、臉色白淨、皮膚粉嫩、綠眼睛的書法學徒,一筆一筆指示他寫下自己在安拉的神聖黑暗中看見的壯麗馬匹——就好像他親自拿筆繪畫一樣。
大師過後,年輕的書法學徒集結這三百零三幅馬的記錄,每一匹都是從左前腿開始下筆,裝訂成了三冊,分别命名為《馬之畫》、《馬之動》,以及《馬之愛》。
三本書在白羊王朝的領土上,有一段時間廣受歡迎,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新版本及複制本,上面的圖畫也被插畫家、學徒和他們的學生們牢記,并用作練習樣本。
雖然如此,烏宗·哈桑的白羊王朝滅亡之後,赫拉特風格的繪畫席卷了全波斯地區,傑瑪列丁和他的手抄本也從此被人們遺忘了。
無疑地,這樣的後果,多少可以歸因于赫拉特的凱默列丁·勒紮。
在他的《盲者之馬》一書中,強烈批評這三冊書,并堅持認為應該把它們全燒了。
凱默列丁·勒紮宣稱,加茲溫的傑瑪列丁那三冊書中描繪的馬,沒有一匹算得上是真主眼中的馬——因為沒有任何一匹是“純淨無瑕的”。
由于年老的大師親眼目睹一場真正的戰役,無論時間多短,在那之後他畫的馬匹,都已不再純淨。
因為法蒂赫·蘇丹·麥赫梅德把白羊王朝烏宗·哈桑的金銀财寶全部掠奪回了伊斯坦布爾,可以想見的是,這三百零三篇故事中的一部分,偶爾或許流落到其他伊斯坦布爾的手抄本裡,甚至可以看到有些馬匹正是依照其中的指導繪成的,對此不必感到驚訝。
其二 在赫拉特與設拉子,當一位遲暮之年的細畫師因為一生過度辛勞而明時,人們不僅視其為大師毅力的表征,更解釋為真主對偉大畫師作品與才華的肯定。
因此,有一陣子在赫拉特,如果一位大師年歲已老卻沒有失明,就會受到懷疑。
這種情況驅使許多年老的畫師刻意去追求失明。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非常崇敬刺瞎自己眼睛的藝術家,認為他們跟随前輩的腳步,仿效那些甯可刺瞎自己也不願意侍奉異或改變風格的傳奇大師。
到了阿布·薩伊德的時代,這位繼承米郎君王世系的帖木兒的孫,征服了塔什幹和撒馬爾罕後,為他的畫坊引進了一個新花樣:比起真正的失明,更大力尊崇模拟的失明。
給阿布·薩伊德這個靈感的是年老的藝匠卡拉·威利,他确信一位失明的細密畫家可以從黑暗中看見真主眼中的馬;然而,若一位明眼的細密畫家可以如瞎子般觀察世界,那更是真正的才華。
六十七歲時,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他張着眼睛盯住紙面,卻完全沒有對焦觀看圖畫,任憑筆尖揮灑畫出一匹馬。
整場藝術式上,米郎君王還找來了聾子音樂家彈奏烏德琴、啞巴說書人講述故事,以陪襯著名大師的表演。
繪畫完成後,衆人仔細比較卡拉·威利的精彩馬匹圖畫和他以前所畫的其他馬匹:絲毫沒有半點差異,讓米郎君王頗感失望。
而著名的大師聲稱,一位擁有才華的細密畫家,不論閉眼還是睜眼,永遠隻會看見一種馬,也就是安拉心目中的模樣。
在他看來,偉大的細密畫師之間,失明或沒有失明并無任何差别:手永遠會畫出同樣的馬,因為當時還沒有法蘭克人所謂“風格”的這種新發明。
偉大的大師卡拉·威利所繪的馬,在之後一百一十年間,一再被每位穆林細密畫家模仿。
至于卡拉·威利本人,在阿布·薩伊德戰敗、畫坊解散後,從撒馬爾罕遷移到了加茲溫,兩年後被控企圖駁斥榮耀《古蘭經》中的詩句:“盲人和非盲人不相等。
”為此,他先是被賜瞎了,接着遭年輕尼贊姆君王的士兵所殺。
我正想再講第三個故事,向有着漂亮眼睛的書法學徒描述偉大的畢薩德大師如何刺瞎自己、為何始終不離開赫拉特、為什麼被強押到大布裡士後永遠不再繪畫、為什麼說一位細密畫家的風格其實是他所屬畫坊的風格,以及其他從奧斯曼大師那兒聽來的故事,但是我逐漸被說書人吸引住了。
我怎麼會知道他今晚要說撒旦的故事? 我忍不住想說:“最先說‘我’的人是撒旦!擁有獨特風格的人是撒旦。
分隔東方與西方的人也是撒旦。
” 我閉上眼睛,在說書人的粗紙上任憑心中所想畫出了撒旦模樣。
當我畫圖時,說書人和他的助手、其他畫家及好奇的觀衆咯咯竊笑,在一旁鼓噪。
請告訴我,你們覺得我有個人風格嗎,或者一切都隻是葡萄酒在作祟?
為了向藝術愛好者分享如此奇景,他找到了一位高挑、臉色白淨、皮膚粉嫩、綠眼睛的書法學徒,一筆一筆指示他寫下自己在安拉的神聖黑暗中看見的壯麗馬匹——就好像他親自拿筆繪畫一樣。
大師過後,年輕的書法學徒集結這三百零三幅馬的記錄,每一匹都是從左前腿開始下筆,裝訂成了三冊,分别命名為《馬之畫》、《馬之動》,以及《馬之愛》。
三本書在白羊王朝的領土上,有一段時間廣受歡迎,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新版本及複制本,上面的圖畫也被插畫家、學徒和他們的學生們牢記,并用作練習樣本。
雖然如此,烏宗·哈桑的白羊王朝滅亡之後,赫拉特風格的繪畫席卷了全波斯地區,傑瑪列丁和他的手抄本也從此被人們遺忘了。
無疑地,這樣的後果,多少可以歸因于赫拉特的凱默列丁·勒紮。
在他的《盲者之馬》一書中,強烈批評這三冊書,并堅持認為應該把它們全燒了。
凱默列丁·勒紮宣稱,加茲溫的傑瑪列丁那三冊書中描繪的馬,沒有一匹算得上是真主眼中的馬——因為沒有任何一匹是“純淨無瑕的”。
由于年老的大師親眼目睹一場真正的戰役,無論時間多短,在那之後他畫的馬匹,都已不再純淨。
因為法蒂赫·蘇丹·麥赫梅德把白羊王朝烏宗·哈桑的金銀财寶全部掠奪回了伊斯坦布爾,可以想見的是,這三百零三篇故事中的一部分,偶爾或許流落到其他伊斯坦布爾的手抄本裡,甚至可以看到有些馬匹正是依照其中的指導繪成的,對此不必感到驚訝。
其二 在赫拉特與設拉子,當一位遲暮之年的細畫師因為一生過度辛勞而明時,人們不僅視其為大師毅力的表征,更解釋為真主對偉大畫師作品與才華的肯定。
因此,有一陣子在赫拉特,如果一位大師年歲已老卻沒有失明,就會受到懷疑。
這種情況驅使許多年老的畫師刻意去追求失明。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非常崇敬刺瞎自己眼睛的藝術家,認為他們跟随前輩的腳步,仿效那些甯可刺瞎自己也不願意侍奉異或改變風格的傳奇大師。
到了阿布·薩伊德的時代,這位繼承米郎君王世系的帖木兒的孫,征服了塔什幹和撒馬爾罕後,為他的畫坊引進了一個新花樣:比起真正的失明,更大力尊崇模拟的失明。
給阿布·薩伊德這個靈感的是年老的藝匠卡拉·威利,他确信一位失明的細密畫家可以從黑暗中看見真主眼中的馬;然而,若一位明眼的細密畫家可以如瞎子般觀察世界,那更是真正的才華。
六十七歲時,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他張着眼睛盯住紙面,卻完全沒有對焦觀看圖畫,任憑筆尖揮灑畫出一匹馬。
整場藝術式上,米郎君王還找來了聾子音樂家彈奏烏德琴、啞巴說書人講述故事,以陪襯著名大師的表演。
繪畫完成後,衆人仔細比較卡拉·威利的精彩馬匹圖畫和他以前所畫的其他馬匹:絲毫沒有半點差異,讓米郎君王頗感失望。
而著名的大師聲稱,一位擁有才華的細密畫家,不論閉眼還是睜眼,永遠隻會看見一種馬,也就是安拉心目中的模樣。
在他看來,偉大的細密畫師之間,失明或沒有失明并無任何差别:手永遠會畫出同樣的馬,因為當時還沒有法蘭克人所謂“風格”的這種新發明。
偉大的大師卡拉·威利所繪的馬,在之後一百一十年間,一再被每位穆林細密畫家模仿。
至于卡拉·威利本人,在阿布·薩伊德戰敗、畫坊解散後,從撒馬爾罕遷移到了加茲溫,兩年後被控企圖駁斥榮耀《古蘭經》中的詩句:“盲人和非盲人不相等。
”為此,他先是被賜瞎了,接着遭年輕尼贊姆君王的士兵所殺。
我正想再講第三個故事,向有着漂亮眼睛的書法學徒描述偉大的畢薩德大師如何刺瞎自己、為何始終不離開赫拉特、為什麼被強押到大布裡士後永遠不再繪畫、為什麼說一位細密畫家的風格其實是他所屬畫坊的風格,以及其他從奧斯曼大師那兒聽來的故事,但是我逐漸被說書人吸引住了。
我怎麼會知道他今晚要說撒旦的故事? 我忍不住想說:“最先說‘我’的人是撒旦!擁有獨特風格的人是撒旦。
分隔東方與西方的人也是撒旦。
” 我閉上眼睛,在說書人的粗紙上任憑心中所想畫出了撒旦模樣。
當我畫圖時,說書人和他的助手、其他畫家及好奇的觀衆咯咯竊笑,在一旁鼓噪。
請告訴我,你們覺得我有個人風格嗎,或者一切都隻是葡萄酒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