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記得我嗎?
關燈
小
中
大
走向塔克西姆共乘小巴車站,那時我總是假想叔叔帶着你和我去貝尤魯。
” “這場遊戲持續多久了?”卡利普說,打開收音機。
“這不是一場遊戲。
”女人說,當她絲毫沒有減速地闖過一個交叉路口時,又補了一句,“我不打算轉進你的巷子。
” “我記得這首歌。
”卡利普說,仿佛看一張遠方城鎮的明信片一般瞥了一眼他居住的街道。
“崔尼·羅培茲以前常常唱。
” 窗戶裡,簾幕後,都沒有如夢回家的迹象。
卡利普不知要把雙手擺哪裡,隻好撥弄着收音機的按鈕。
一個語調不卑不亢的溫和男聲正在建議聽衆如何減少谷倉裡的老鼠。
“你沒有結婚嗎?”等車子轉進尼尚塔石一條小巷之後,卡利普問。
“我是個寡婦,”蓓琪絲說,“我丈夫死了。
” “我不記得學校裡有你這個人。
”卡利普說,沒來由地冷酷,“我想起另一張長得像你的臉。
一個很害羞、很可愛的猶太女孩,梅芮·塔瓦西,她老爸是‘時尚襪業’的老闆。
新年的時候,有些男同學甚至一些老師,常會向她要裡頭附有絲襪女郎照片的‘時尚’月曆,而她總是又羞又窘地,乖乖把月曆帶到學校。
” “新婚的頭幾年,尼哈和我過得很快樂,”沉默了一會兒後,女人開始訴說自己的故事,“他是個安靜而纖細的人,煙抽太多。
平常星期天他會看報紙,聽收音機裡的球賽,練習吹他新學的笛子。
他喝酒喝得極少,但他的臉卻時常比最憂愁的醉鬼還要悲傷。
有一陣子,他偶爾會不好意思地抱怨頭痛。
結果發現,原來他腦部的某個角落長了一顆大腫瘤,長久以來不斷地長大。
你知道吧,有些頑固的小孩,拳頭裡緊捏着某樣東西,任憑你怎麼哄怎麼騙都不願意放手?他就像那些小孩一樣死守着腦中的腫瘤。
就好像那些孩子們,在終于放棄拳頭裡的彈珠的那一刻,總會露出一抹微笑,當他最後坐着輪椅被推去動腦部手術時,也同樣投給我一抹愉快的笑容。
他平靜地死在手術室裡。
” 他們走進一棟幾乎就是“城市之心”公寓翻版的建築,大樓離荷蕾姑姑家不遠,位于一個卡利普不常經過但熟得像自己家似的街道一角。
“我知道他是用死來報複我。
”在破爛的電梯裡女人繼續說,“他明白既然我始終在模仿如夢,那麼他自己也得模仿你。
有些晚上我喝多了白蘭地,會克制不住自己,滔滔不絕地告訴他關于你和如夢的事。
” 沉默中,他們走進她的住處,室内的裝潢和一般家庭大同小異。
安頓下來後,卡利普焦躁地說:“我記得班上有尼哈這個人。
” “你認為他長得像你嗎?” 卡利普逼自己從記憶的深處撷取一兩幅畫面:卡利普和尼哈手裡拿着父母寫的請假單站在那裡,聽着體育老師指責他們偷懶;一個溫暖的春日,卡利普和尼哈在臭味四溢的學生廁所裡,嘴巴貼着水龍頭喝水。
他有點胖,笨手笨腳,腦筋不很靈光。
盡管有心,但卡利普就是感覺不出這個記憶中模糊的形象和自己有任何相似之處。
“對,”卡利普說,“尼哈長得有點像我。
” “他跟你長得一點也不像。
”蓓琪絲說。
有那麼一剎那,她的眼中閃過一絲卡利普初見她時注意到的危險光芒。
“我知道他根本不像你。
可是我們都在同一個班上,而我也成功地使他用你看如夢的眼神來看我。
中午休息時間,當如夢和我跟其他的男孩在‘牛奶公司布丁店’抽煙的時候,我會看見他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煩躁地瞥過來,他知道我和一群風雲人物在一起。
惆怅的秋天傍晚,夜晚總是早早降臨,看着蒼白的燈光從公寓樓房裡流瀉而出,照亮光秃秃的路邊樹,我很清楚他正想着我,就如同你望着這些行道樹時心裡想着如夢一樣。
” 當他們坐下來吃早餐時,明亮的陽光透過垂放下來的窗簾縫隙照進屋裡。
“我了解做自己有多難。
”蓓琪絲說,突然提起這個話題,就好像,若一件事情在一個人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往往就會脫口而出。
“但我一直過了三十歲才明白這一點。
在那之前,如果你問我,這個困擾看起來隻不過出于渴望成為别人,或者純粹是嫉妒。
半夜裡,失眠躺在床上,注視着天花闆上的影子,我是如此渴望成為另外一個人,無比強烈的渴望使我相信,自己可以像手滑出手套那樣容易地,滑出這個軀殼之外,然後鑽進另一個人的軀殼裡,展開一場新生活。
有時候,想到這一個人,想到自己沒有辦法過她的生活,一股劇烈的痛楚便油然而生,以至于當我坐在電影院裡,或是看見繁忙的市集裡專注的人群時,眼淚會不禁奪眶而出。
” 女人心不在焉地用刀子塗抹一片烤得太硬的薄面包,仿佛是在塗奶油,可刀子上并沒有奶油。
“這麼多年之後,我依然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想過别人的生活,而不要過自己的。
”女人接着說,“我甚至說不出為什麼我想當如夢,而不是當這個或那個人。
我隻能說,多年來我以為這是種疾病,必須隐瞞起來不讓别人知道。
我感到羞恥,有這種病,靈魂染上了這種病,不論到哪裡身體也被迫帶着這個疾病。
我以為自己的一生隻是一場模仿,模仿那應該屬于我的‘真正的生命’,也因此,和所有的赝品一樣,它既可悲又可恥。
那個時候,我沒有别的方法,隻能靠着不斷模仿我的‘原型’,才能消除心中的不快樂。
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幻想着要轉學,搬家,脫離原有的朋友圈子。
然而我很清楚離開這一切不會有任何用處,隻會讓我更想到你。
某個秋天的陰雨下午,當我無事可做時,我會在一張安樂椅中坐上好幾個小時,凝視着窗戶玻璃上的雨滴。
我會想到你們兩人:如夢和卡利普。
利用我所知道的線索,我會去想像如夢和卡利普現在可能在做些什麼,就這樣,胡思亂想了個把小時之後,我會開始相信,坐在這個幽暗房間裡這張椅子上的人不是我自己,而是如夢。
我開始從這些恐怖的想法中得到一種極度的喜悅。
” 女人一邊說一邊往廚房裡進進出出,端出更多的茶和吐司。
既然她說的時候臉上竟能帶着親切的微笑,仿佛在講一件關于别人的好玩事情,卡利普也就沒有感到半點不自在地繼續聽她接下來的話。
“這個疾病在我體内猖獗,直到我丈夫去世。
或許至今它依舊肆虐,但我不再視它為疾病。
丈夫死後是好一段寂寞悔恨的日子,在那期間我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怎麼樣都做不了自己。
那段日子裡,強烈的後悔之情如同疾病的另一個版本,刺痛着我,讓我無比渴望能夠再與尼哈重來一生,所有的一切,一模一樣,重來一遍,隻不過這次要以我自己的身份。
某天半夜裡,我慢慢醒覺,悔恨将會毀掉我的餘生,這時一個詭異的念頭閃過我心裡:再這樣下去,我的下半生将會虛度在成為一個後悔自己當不了自己的人,這就如同,我把我的前半生浪費在渴望成為一個不是我的人。
這對我而言是如此的荒謬,在恐懼和悲哀中,我看見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頓時幻化成為一場我與衆人共擔的宿命,而我并不希望沉溺其中。
終于我學會了一個永遠不會忘記的道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辦法做自己。
我很清楚,公車站裡某個排隊等車的老頭,在我眼中好像深陷于愁思,但事實上他隻是某個‘真正’人物的鬼魂,這個人是他多年來一直希望變成的角色。
我知道帶小孩來公園裡曬太陽的那位朝氣蓬勃的母親,她犧牲了自己,好成為另一個母親的翻版。
我明白那些緩緩步出電影院的失意人,或是在擁擠的街道和嘈雜的咖啡店裡局促不安的可憐人,日日夜夜,他們所渴望迎頭趕上的原版典範,都如鬼魂般糾纏他們不放。
” 他們坐在早餐桌邊,抽着煙。
女人越往下說,房間變得越溫暖,卡利普越感到一股難以抵擋的睡意逐漸包裹他的身體,像是一種惟獨夢中才能體驗的純真感覺。
當他問能不能在暖器旁的沙發上小睡一會兒時,蓓琪絲開始告訴他一個王子的故事,據她所說和“這一切都有關聯”。
是的,很久以前有一個王子,他發現生命中最關鍵的難題,是要做自己,還是不要做自己。
然而,卡利普才開始在想像中勾勒故事的細節,就馬上感覺自己正轉變為另一個人,變成一個墜入夢鄉的人。
” “這場遊戲持續多久了?”卡利普說,打開收音機。
“這不是一場遊戲。
”女人說,當她絲毫沒有減速地闖過一個交叉路口時,又補了一句,“我不打算轉進你的巷子。
” “我記得這首歌。
”卡利普說,仿佛看一張遠方城鎮的明信片一般瞥了一眼他居住的街道。
“崔尼·羅培茲以前常常唱。
” 窗戶裡,簾幕後,都沒有如夢回家的迹象。
卡利普不知要把雙手擺哪裡,隻好撥弄着收音機的按鈕。
一個語調不卑不亢的溫和男聲正在建議聽衆如何減少谷倉裡的老鼠。
“你沒有結婚嗎?”等車子轉進尼尚塔石一條小巷之後,卡利普問。
“我是個寡婦,”蓓琪絲說,“我丈夫死了。
” “我不記得學校裡有你這個人。
”卡利普說,沒來由地冷酷,“我想起另一張長得像你的臉。
一個很害羞、很可愛的猶太女孩,梅芮·塔瓦西,她老爸是‘時尚襪業’的老闆。
新年的時候,有些男同學甚至一些老師,常會向她要裡頭附有絲襪女郎照片的‘時尚’月曆,而她總是又羞又窘地,乖乖把月曆帶到學校。
” “新婚的頭幾年,尼哈和我過得很快樂,”沉默了一會兒後,女人開始訴說自己的故事,“他是個安靜而纖細的人,煙抽太多。
平常星期天他會看報紙,聽收音機裡的球賽,練習吹他新學的笛子。
他喝酒喝得極少,但他的臉卻時常比最憂愁的醉鬼還要悲傷。
有一陣子,他偶爾會不好意思地抱怨頭痛。
結果發現,原來他腦部的某個角落長了一顆大腫瘤,長久以來不斷地長大。
你知道吧,有些頑固的小孩,拳頭裡緊捏着某樣東西,任憑你怎麼哄怎麼騙都不願意放手?他就像那些小孩一樣死守着腦中的腫瘤。
就好像那些孩子們,在終于放棄拳頭裡的彈珠的那一刻,總會露出一抹微笑,當他最後坐着輪椅被推去動腦部手術時,也同樣投給我一抹愉快的笑容。
他平靜地死在手術室裡。
” 他們走進一棟幾乎就是“城市之心”公寓翻版的建築,大樓離荷蕾姑姑家不遠,位于一個卡利普不常經過但熟得像自己家似的街道一角。
“我知道他是用死來報複我。
”在破爛的電梯裡女人繼續說,“他明白既然我始終在模仿如夢,那麼他自己也得模仿你。
有些晚上我喝多了白蘭地,會克制不住自己,滔滔不絕地告訴他關于你和如夢的事。
” 沉默中,他們走進她的住處,室内的裝潢和一般家庭大同小異。
安頓下來後,卡利普焦躁地說:“我記得班上有尼哈這個人。
” “你認為他長得像你嗎?” 卡利普逼自己從記憶的深處撷取一兩幅畫面:卡利普和尼哈手裡拿着父母寫的請假單站在那裡,聽着體育老師指責他們偷懶;一個溫暖的春日,卡利普和尼哈在臭味四溢的學生廁所裡,嘴巴貼着水龍頭喝水。
他有點胖,笨手笨腳,腦筋不很靈光。
盡管有心,但卡利普就是感覺不出這個記憶中模糊的形象和自己有任何相似之處。
“對,”卡利普說,“尼哈長得有點像我。
” “他跟你長得一點也不像。
”蓓琪絲說。
有那麼一剎那,她的眼中閃過一絲卡利普初見她時注意到的危險光芒。
“我知道他根本不像你。
可是我們都在同一個班上,而我也成功地使他用你看如夢的眼神來看我。
中午休息時間,當如夢和我跟其他的男孩在‘牛奶公司布丁店’抽煙的時候,我會看見他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煩躁地瞥過來,他知道我和一群風雲人物在一起。
惆怅的秋天傍晚,夜晚總是早早降臨,看着蒼白的燈光從公寓樓房裡流瀉而出,照亮光秃秃的路邊樹,我很清楚他正想着我,就如同你望着這些行道樹時心裡想着如夢一樣。
” 當他們坐下來吃早餐時,明亮的陽光透過垂放下來的窗簾縫隙照進屋裡。
“我了解做自己有多難。
”蓓琪絲說,突然提起這個話題,就好像,若一件事情在一個人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往往就會脫口而出。
“但我一直過了三十歲才明白這一點。
在那之前,如果你問我,這個困擾看起來隻不過出于渴望成為别人,或者純粹是嫉妒。
半夜裡,失眠躺在床上,注視着天花闆上的影子,我是如此渴望成為另外一個人,無比強烈的渴望使我相信,自己可以像手滑出手套那樣容易地,滑出這個軀殼之外,然後鑽進另一個人的軀殼裡,展開一場新生活。
有時候,想到這一個人,想到自己沒有辦法過她的生活,一股劇烈的痛楚便油然而生,以至于當我坐在電影院裡,或是看見繁忙的市集裡專注的人群時,眼淚會不禁奪眶而出。
” 女人心不在焉地用刀子塗抹一片烤得太硬的薄面包,仿佛是在塗奶油,可刀子上并沒有奶油。
“這麼多年之後,我依然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想過别人的生活,而不要過自己的。
”女人接着說,“我甚至說不出為什麼我想當如夢,而不是當這個或那個人。
我隻能說,多年來我以為這是種疾病,必須隐瞞起來不讓别人知道。
我感到羞恥,有這種病,靈魂染上了這種病,不論到哪裡身體也被迫帶着這個疾病。
我以為自己的一生隻是一場模仿,模仿那應該屬于我的‘真正的生命’,也因此,和所有的赝品一樣,它既可悲又可恥。
那個時候,我沒有别的方法,隻能靠着不斷模仿我的‘原型’,才能消除心中的不快樂。
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幻想着要轉學,搬家,脫離原有的朋友圈子。
然而我很清楚離開這一切不會有任何用處,隻會讓我更想到你。
某個秋天的陰雨下午,當我無事可做時,我會在一張安樂椅中坐上好幾個小時,凝視着窗戶玻璃上的雨滴。
我會想到你們兩人:如夢和卡利普。
利用我所知道的線索,我會去想像如夢和卡利普現在可能在做些什麼,就這樣,胡思亂想了個把小時之後,我會開始相信,坐在這個幽暗房間裡這張椅子上的人不是我自己,而是如夢。
我開始從這些恐怖的想法中得到一種極度的喜悅。
” 女人一邊說一邊往廚房裡進進出出,端出更多的茶和吐司。
既然她說的時候臉上竟能帶着親切的微笑,仿佛在講一件關于别人的好玩事情,卡利普也就沒有感到半點不自在地繼續聽她接下來的話。
“這個疾病在我體内猖獗,直到我丈夫去世。
或許至今它依舊肆虐,但我不再視它為疾病。
丈夫死後是好一段寂寞悔恨的日子,在那期間我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怎麼樣都做不了自己。
那段日子裡,強烈的後悔之情如同疾病的另一個版本,刺痛着我,讓我無比渴望能夠再與尼哈重來一生,所有的一切,一模一樣,重來一遍,隻不過這次要以我自己的身份。
某天半夜裡,我慢慢醒覺,悔恨将會毀掉我的餘生,這時一個詭異的念頭閃過我心裡:再這樣下去,我的下半生将會虛度在成為一個後悔自己當不了自己的人,這就如同,我把我的前半生浪費在渴望成為一個不是我的人。
這對我而言是如此的荒謬,在恐懼和悲哀中,我看見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頓時幻化成為一場我與衆人共擔的宿命,而我并不希望沉溺其中。
終于我學會了一個永遠不會忘記的道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辦法做自己。
我很清楚,公車站裡某個排隊等車的老頭,在我眼中好像深陷于愁思,但事實上他隻是某個‘真正’人物的鬼魂,這個人是他多年來一直希望變成的角色。
我知道帶小孩來公園裡曬太陽的那位朝氣蓬勃的母親,她犧牲了自己,好成為另一個母親的翻版。
我明白那些緩緩步出電影院的失意人,或是在擁擠的街道和嘈雜的咖啡店裡局促不安的可憐人,日日夜夜,他們所渴望迎頭趕上的原版典範,都如鬼魂般糾纏他們不放。
” 他們坐在早餐桌邊,抽着煙。
女人越往下說,房間變得越溫暖,卡利普越感到一股難以抵擋的睡意逐漸包裹他的身體,像是一種惟獨夢中才能體驗的純真感覺。
當他問能不能在暖器旁的沙發上小睡一會兒時,蓓琪絲開始告訴他一個王子的故事,據她所說和“這一切都有關聯”。
是的,很久以前有一個王子,他發現生命中最關鍵的難題,是要做自己,還是不要做自己。
然而,卡利普才開始在想像中勾勒故事的細節,就馬上感覺自己正轉變為另一個人,變成一個墜入夢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