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雪夜裡的愛情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裡的女士,臉上被潑硫酸的丈夫也不是位修表匠,而是事件發生地點安納托利亞中部的一位檢察官。
盡管所有的細節都跟攝影師的夢中情人和英俊的修表匠有所出入,但看到“硫酸”這兩個字的剎那,我們的攝影師立刻直覺到這對夫妻必定是“他們”。
他推斷出這兩個人這些年來一直在一起,他隻是他們私奔計劃這個遊戲的一部分,而他們的計謀便是除去所有像他一樣阻擋在他們中間的倒黴家夥。
他找來當天另一份八卦小報,證實了自己的想法。
他看見修表匠被徹底溶蝕的臉,上頭所有的字母與意義已全部抹去。
攝影師一邊叙述一邊直視着外國記者,看到自己的故事得到衆人的支持及注意,他又補充了最後一件插曲,似乎想通過透露一項軍事機密來赢得滿堂彩:又過了幾年後,同一份八卦小報再度刊登同一張溶蝕的臉,宣稱這張照片是一場延宕多年的中東戰争的最後一個犧牲者,圖下并附有說明文:“大家都說,畢竟,一切全為了愛。
” 桌邊的群衆開心地擺姿勢讓攝影師拍照。
這當中包括幾名與卡利普有點頭之交的記者和一名廣告商,一個長得面熟的秃頭男人,還有幾個局促不安地坐在桌子一側的外國人。
圍桌而坐的一群人,像是因為一件小意外或是恰巧投宿同一家旅舍而結識的陌生人,彼此之間莫名地産生了友誼與好奇。
這時店裡大部分客人都走了,酒吧裡安靜下來,舞台上的燈光早已熄滅。
卡利普有種感覺,這家酒吧很可能就是電影《我的狂野寶貝》裡,朵兒肯·瑟芮扮演應召女郎的真實場景,于是他把年老的服務生喚到桌邊問他。
或許是因為每個人都轉頭看他,或許是因為無意間聽到别人的故事而激起了興緻,總之,這位服務生也說了一個簡短的故事。
不,他的故事跟剛才提到的那部電影無關,而是關于另一部在這家酒吧裡拍攝的老電影。
電影在如夢戲院上映的那個星期,他總共去看了十四次自己的演出。
由于制作人和飾演女主角的美麗女人都請求他能參與其中幾場戲,因此我們的服務生便高興地聽從了。
幾個月後,當他看到電影時,他認出自己的臉和手,但在另一個鏡頭中,他的背、肩膀和脖子卻是别人的。
服務生每次看這部片都會覺得毛骨悚然,但又夾雜着詭異的喜悅。
不僅如此,他始終不習慣聽見自己的嘴裡冒出别人的聲音,一個他在其他許多片子裡還會再聽見的聲音。
他的親朋好友在看了電影之後,對于這令他頭發直豎、心神不甯、恍惚夢境般的配音替身,并不特别感興趣,他們也沒有注意到任何攝影騙術。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沒想過一個小小的花招可以騙人去相信某人是另一個人,或者另一個人是某人。
服務生癡癡等了好幾年,盼望哪個暑假期間貝尤魯的戲院播放兩輪片時,會上映這部他曾經短暫出現過的電影。
假使他能夠再看一次影片,他相信自己将能展開一段新生命,不是因為他将能再次遇見年輕的自己,而是由于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他的朋友猜不出是什麼原因,但在場的尊貴友人們必定早已知曉。
背着服務生,衆人熱烈讨論起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原因當然就是愛:這個服務生愛上了他自己,或者愛上了影片中他身處的世界,或者是愛上了“電影之美”。
剛才的吧女插嘴打斷這個話題,她說這個服務生根本隻是個老同性戀,就跟所有那些退休的摔跤選手一樣,因為有人曾經逮到他一個人赤條條地對着鏡子打手槍,還看過他在廚房裡偷捏打雜小弟的屁股。
讓卡利普覺得眼熟的秃頭男人反駁吧女對摔跤選手的“不實指控”,說這些選手繼承了我們祖先的運動。
他接着開始講述他的觀察,當年他在色雷斯的那段時間,有一次曾經近距離地采訪了這群優秀人士的模範家庭生活。
趁着老頭說話的同時,易斯肯德告訴卡利普這人的來曆:他在佩拉宮飯店大廳裡巧遇這個秃頭男人,當時的場面極度混亂,易斯肯德正手忙腳亂地一邊替這群英國記者安排行程,一邊試圖找出耶拉的所在——是的,很有可能那天晚上他也撥了電話給卡利普。
這老頭加入搜尋的行列,說他認識耶拉,為了某個私人的理由也需要找到他。
接下來的幾天裡,走到哪裡都碰到這個人,他不單隻是為了尋找耶拉,還通過他廣大的人脈(這人是個退休上校)幫了易斯肯德和英國記者許多小忙。
這老頭把他一口破英文發揮得淋漓盡緻。
很顯然,他是那種時間很多的退休老人,想做一些對國家有用的事情,喜歡交朋友,而且非常熟悉伊斯坦布爾。
結束了關于色雷斯摔跤手的話題後,老頭開始叙述自己的故事。
實際上,這故事比較像是機智問答題:一個牧羊人有一天中午趕羊群回家,由于那天正好日食,所以羊群全都自行提早返回。
鎖好了畜欄之後,他走進屋裡,卻發現他親愛的老婆跟情夫躺在床上。
他遲疑了一會兒,抓起刀子把兩個人雙雙砍死。
之後他向警方自首,并在法官面前為自己辯護,舉出一個看似單純的邏輯推論。
他說他沒有殺死他的老婆和她的情夫,而是某個躺在他床上的陌生女人和她的情人。
因為那個他認識、信賴并且甜蜜同居多年的“女人”,不可能會對“他”做出這種事,所以床上的女人和他“自己”都是另外兩個人。
牧羊人對于這件令人震驚的替換感到堅信不疑,因為日食的超自然預兆支持着他的想法。
當然,牧羊人願意扛下他短暫記得的另一個自己的刑責,但他要法官知道,被他殺死在自己床上的一對男女是兩個賊,不僅闖入他的屋子,更無恥地玷污了他的床。
不管要在牢裡蹲幾年,等他刑期滿後,他打算出發找尋他老婆,因為打從日食那天起他就沒再見過她。
找到她之後,也許在她的幫助下,他準備開始尋找遺失的另一個自己。
所以,法官給這個牧羊人判了什麼罪? 衆人向退休的上校提出各種解答,卡利普聽着,心想他以前在哪裡看過或聽過這個老掉牙的題目,可是怎麼也想不起出處。
攝影師把沖洗好的照片傳給大家看,卡利普盯着其中一張,心想他或許能憶起自己究竟是怎麼知道這個秃頭男和他的故事。
隻要他想起來後,他似乎就能告訴那個男人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與此同時,另一張難以辨認的臉孔之謎也将得到解答,就好像攝影師的臉孔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形。
輪到卡利普的時候,他的結論是法官必須豁免牧羊人的刑責,他一邊說,腦中一邊想着,自己很可能已經讀出了退休上校臉上的隐藏意義:似乎,這名退休軍官剛開始說故事的時候,是某一個人,而在他說完之後,卻變成了另一個人。
講故事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在故事講完的時候,是什麼改變了他? 接着輪到卡利普說故事,他開始叙述一個從一名專欄作家那兒聽來的事件,關于一位單身老記者的迷戀。
這位老兄花了一輩子在巴比黎日報工作,負責綜藝消息的翻譯,并撰寫電影和戲劇評論。
由于他對女人的衣着飾品比對女人本身更感興趣,因此他沒有結婚。
他獨居在貝尤魯一條小巷中一間狹小的兩房公寓裡,隻養了一隻看起來比他老而孤單的虎斑貓做伴。
平靜的生活中惟一的起伏,是在晚年的時候,他開始閱讀馬塞爾·普魯斯特那似乎沒完沒了追尋過往回憶的小說。
年老的記者愛極了這
盡管所有的細節都跟攝影師的夢中情人和英俊的修表匠有所出入,但看到“硫酸”這兩個字的剎那,我們的攝影師立刻直覺到這對夫妻必定是“他們”。
他推斷出這兩個人這些年來一直在一起,他隻是他們私奔計劃這個遊戲的一部分,而他們的計謀便是除去所有像他一樣阻擋在他們中間的倒黴家夥。
他找來當天另一份八卦小報,證實了自己的想法。
他看見修表匠被徹底溶蝕的臉,上頭所有的字母與意義已全部抹去。
攝影師一邊叙述一邊直視着外國記者,看到自己的故事得到衆人的支持及注意,他又補充了最後一件插曲,似乎想通過透露一項軍事機密來赢得滿堂彩:又過了幾年後,同一份八卦小報再度刊登同一張溶蝕的臉,宣稱這張照片是一場延宕多年的中東戰争的最後一個犧牲者,圖下并附有說明文:“大家都說,畢竟,一切全為了愛。
” 桌邊的群衆開心地擺姿勢讓攝影師拍照。
這當中包括幾名與卡利普有點頭之交的記者和一名廣告商,一個長得面熟的秃頭男人,還有幾個局促不安地坐在桌子一側的外國人。
圍桌而坐的一群人,像是因為一件小意外或是恰巧投宿同一家旅舍而結識的陌生人,彼此之間莫名地産生了友誼與好奇。
這時店裡大部分客人都走了,酒吧裡安靜下來,舞台上的燈光早已熄滅。
卡利普有種感覺,這家酒吧很可能就是電影《我的狂野寶貝》裡,朵兒肯·瑟芮扮演應召女郎的真實場景,于是他把年老的服務生喚到桌邊問他。
或許是因為每個人都轉頭看他,或許是因為無意間聽到别人的故事而激起了興緻,總之,這位服務生也說了一個簡短的故事。
不,他的故事跟剛才提到的那部電影無關,而是關于另一部在這家酒吧裡拍攝的老電影。
電影在如夢戲院上映的那個星期,他總共去看了十四次自己的演出。
由于制作人和飾演女主角的美麗女人都請求他能參與其中幾場戲,因此我們的服務生便高興地聽從了。
幾個月後,當他看到電影時,他認出自己的臉和手,但在另一個鏡頭中,他的背、肩膀和脖子卻是别人的。
服務生每次看這部片都會覺得毛骨悚然,但又夾雜着詭異的喜悅。
不僅如此,他始終不習慣聽見自己的嘴裡冒出别人的聲音,一個他在其他許多片子裡還會再聽見的聲音。
他的親朋好友在看了電影之後,對于這令他頭發直豎、心神不甯、恍惚夢境般的配音替身,并不特别感興趣,他們也沒有注意到任何攝影騙術。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沒想過一個小小的花招可以騙人去相信某人是另一個人,或者另一個人是某人。
服務生癡癡等了好幾年,盼望哪個暑假期間貝尤魯的戲院播放兩輪片時,會上映這部他曾經短暫出現過的電影。
假使他能夠再看一次影片,他相信自己将能展開一段新生命,不是因為他将能再次遇見年輕的自己,而是由于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他的朋友猜不出是什麼原因,但在場的尊貴友人們必定早已知曉。
背着服務生,衆人熱烈讨論起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原因當然就是愛:這個服務生愛上了他自己,或者愛上了影片中他身處的世界,或者是愛上了“電影之美”。
剛才的吧女插嘴打斷這個話題,她說這個服務生根本隻是個老同性戀,就跟所有那些退休的摔跤選手一樣,因為有人曾經逮到他一個人赤條條地對着鏡子打手槍,還看過他在廚房裡偷捏打雜小弟的屁股。
讓卡利普覺得眼熟的秃頭男人反駁吧女對摔跤選手的“不實指控”,說這些選手繼承了我們祖先的運動。
他接着開始講述他的觀察,當年他在色雷斯的那段時間,有一次曾經近距離地采訪了這群優秀人士的模範家庭生活。
趁着老頭說話的同時,易斯肯德告訴卡利普這人的來曆:他在佩拉宮飯店大廳裡巧遇這個秃頭男人,當時的場面極度混亂,易斯肯德正手忙腳亂地一邊替這群英國記者安排行程,一邊試圖找出耶拉的所在——是的,很有可能那天晚上他也撥了電話給卡利普。
這老頭加入搜尋的行列,說他認識耶拉,為了某個私人的理由也需要找到他。
接下來的幾天裡,走到哪裡都碰到這個人,他不單隻是為了尋找耶拉,還通過他廣大的人脈(這人是個退休上校)幫了易斯肯德和英國記者許多小忙。
這老頭把他一口破英文發揮得淋漓盡緻。
很顯然,他是那種時間很多的退休老人,想做一些對國家有用的事情,喜歡交朋友,而且非常熟悉伊斯坦布爾。
結束了關于色雷斯摔跤手的話題後,老頭開始叙述自己的故事。
實際上,這故事比較像是機智問答題:一個牧羊人有一天中午趕羊群回家,由于那天正好日食,所以羊群全都自行提早返回。
鎖好了畜欄之後,他走進屋裡,卻發現他親愛的老婆跟情夫躺在床上。
他遲疑了一會兒,抓起刀子把兩個人雙雙砍死。
之後他向警方自首,并在法官面前為自己辯護,舉出一個看似單純的邏輯推論。
他說他沒有殺死他的老婆和她的情夫,而是某個躺在他床上的陌生女人和她的情人。
因為那個他認識、信賴并且甜蜜同居多年的“女人”,不可能會對“他”做出這種事,所以床上的女人和他“自己”都是另外兩個人。
牧羊人對于這件令人震驚的替換感到堅信不疑,因為日食的超自然預兆支持着他的想法。
當然,牧羊人願意扛下他短暫記得的另一個自己的刑責,但他要法官知道,被他殺死在自己床上的一對男女是兩個賊,不僅闖入他的屋子,更無恥地玷污了他的床。
不管要在牢裡蹲幾年,等他刑期滿後,他打算出發找尋他老婆,因為打從日食那天起他就沒再見過她。
找到她之後,也許在她的幫助下,他準備開始尋找遺失的另一個自己。
所以,法官給這個牧羊人判了什麼罪? 衆人向退休的上校提出各種解答,卡利普聽着,心想他以前在哪裡看過或聽過這個老掉牙的題目,可是怎麼也想不起出處。
攝影師把沖洗好的照片傳給大家看,卡利普盯着其中一張,心想他或許能憶起自己究竟是怎麼知道這個秃頭男和他的故事。
隻要他想起來後,他似乎就能告訴那個男人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與此同時,另一張難以辨認的臉孔之謎也将得到解答,就好像攝影師的臉孔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形。
輪到卡利普的時候,他的結論是法官必須豁免牧羊人的刑責,他一邊說,腦中一邊想着,自己很可能已經讀出了退休上校臉上的隐藏意義:似乎,這名退休軍官剛開始說故事的時候,是某一個人,而在他說完之後,卻變成了另一個人。
講故事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在故事講完的時候,是什麼改變了他? 接着輪到卡利普說故事,他開始叙述一個從一名專欄作家那兒聽來的事件,關于一位單身老記者的迷戀。
這位老兄花了一輩子在巴比黎日報工作,負責綜藝消息的翻譯,并撰寫電影和戲劇評論。
由于他對女人的衣着飾品比對女人本身更感興趣,因此他沒有結婚。
他獨居在貝尤魯一條小巷中一間狹小的兩房公寓裡,隻養了一隻看起來比他老而孤單的虎斑貓做伴。
平靜的生活中惟一的起伏,是在晚年的時候,他開始閱讀馬塞爾·普魯斯特那似乎沒完沒了追尋過往回憶的小說。
年老的記者愛極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