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班迪師傅的孩子
關燈
小
中
大
笑,走路或握手,冷淡的斜睨或拔開瓶塞,所有這些平凡的動作全都變了樣,失去了正統純粹。
一開始,從“風尚”咖啡館裡觀察人群,他們想不通路上的那個男人究竟在模仿誰,畢竟他所看到的人除了自己之外,隻有周遭那些和他從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同胞。
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舉手投足、兒子和父親所謂“人類最偉大珍寶”的姿勢,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變化,消失無蹤,仿佛聽命于某位看不見的“領袖”,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從某個不知名的源頭模仿來的動作。
過了一些時日,有一天,當父親與兒子開始着手制作一系列孩童人偶時,他們才恍然大悟。
“那些該死的電影!”兒子失聲大喊。
那些該死的電影一匣匣從西方運來,在電影院裡每個小時輪番放映,影響了路上的行人,使他們失掉了自己的正統純粹。
我們的同胞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抛棄自己的姿勢,開始接納别人的姿勢。
我不打算重述師傅兒子的每一句話,他極為詳細地解釋父親的憤怒,義正詞嚴地指責這些新潮、矯作、荒唐可笑的動作,一筆一畫勾勒出所有精雕細琢的舉止,和扼殺我們原始純真的暴力行為:哄堂大笑、推開窗戶、用力摔門;拿起茶杯或披上外套;所有這些後天習得的做作動作——點頭颔首、禮貌的輕咳、生氣的表示、眨眼、推委客套、揚眉毛以及翻白眼——全都是從電影學來的。
他父親根本連看都不想再看到這些不純淨的雜種動作。
由于害怕自己“孩子”的純真會受到這些虛假姿勢的污染,他決定不再離開他的工作室。
他把自己關進地窖,聲稱已經找出了“隐藏的意義和秘密的本質”。
檢視着班迪師傅在人生最後十五年中創造的傑作,我滿懷恐懼地察覺到,像一個“狼孩”在多年後初次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一樣,我省悟到這含糊的本質可能是什麼:在這一群望着我、朝我移動的假人之中,在這一群叔叔嬸嬸、親戚朋友、熟人之中,在這些商人和工人之中,存在着我的形象。
即使我此刻身處這片遭到飛蛾蛀蝕的凄涼黑暗中。
厚重的鉛灰塵埃下,我同胞的塑像(其中有貝尤魯的流氓、女裁縫、富可敵國的謝福得先生、百科全書編纂者薩勒哈汀先生、消防隊員、畸形的侏儒、老乞丐和孕婦)讓我聯想到受苦的神祇,他們失去了純真,也失去了他們在微光中被誇大的威嚴神态;讓我聯想到憂郁憔悴的忏悔者,他們渴望成為别人但無法如願;讓我聯想到不幸的邊緣人,他們無法倒上床鋪縱情歡愛,因而互相殘殺。
他們,如同我,如同我們,或許在過去某個遙遠得仿若天堂遺迹的一天,也曾經湊巧發現了謎底,恍然明白自己朦胧存在的隐秘意義,隻不過他們忘記了。
我們受失憶所苦,我們卑躬屈膝,但我們仍堅持做我們自己。
我們擤鼻涕、抓頭、走樓梯的模樣,我們悲傷與挫敗的表情,這些使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各種動作,事實上是對我們的懲罰,斥責我們堅持要做自己。
班迪師傅的兒子描述父親的信念:“我父親始終相信,總有一天幸福會降臨,人類将不用再模仿别人。
”他說話的同時,我腦中卻想像着,這一群假人必定也和我一樣,渴望能快點逃離這座滿是灰塵的死寂地窖,探出地表透氣,在陽光下觀察别人,模仿他們,努力變成另一個人,從此以後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幸福快樂中。
此種欲望,我後來得知,并非全然不切實際!一位喜歡用稀奇玩意兒吸引顧客的商店老闆,有一天來工作室買了幾件“産品”,或許是他知道它們很便宜。
然而,他買來展示的假人的姿态和動作,與商店櫥窗外川流的人潮和顧客們實在太像了,它們如此平凡,如此真實,如此類似“我們的樣子”,以緻人們對它們完全視而不見。
于是,商店老闆把它們鋸成一截截,打破了它們的整體性,使得賦予在整體姿勢上的意義也随之消失。
往後的好多年,這些被肢解的手、腿和腳就待在小小商店的小小櫥窗裡,被用來展示雨傘、手套、長靴和鞋子,呈現在貝尤魯人眼前。
一開始,從“風尚”咖啡館裡觀察人群,他們想不通路上的那個男人究竟在模仿誰,畢竟他所看到的人除了自己之外,隻有周遭那些和他從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同胞。
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舉手投足、兒子和父親所謂“人類最偉大珍寶”的姿勢,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變化,消失無蹤,仿佛聽命于某位看不見的“領袖”,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從某個不知名的源頭模仿來的動作。
過了一些時日,有一天,當父親與兒子開始着手制作一系列孩童人偶時,他們才恍然大悟。
“那些該死的電影!”兒子失聲大喊。
那些該死的電影一匣匣從西方運來,在電影院裡每個小時輪番放映,影響了路上的行人,使他們失掉了自己的正統純粹。
我們的同胞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抛棄自己的姿勢,開始接納别人的姿勢。
我不打算重述師傅兒子的每一句話,他極為詳細地解釋父親的憤怒,義正詞嚴地指責這些新潮、矯作、荒唐可笑的動作,一筆一畫勾勒出所有精雕細琢的舉止,和扼殺我們原始純真的暴力行為:哄堂大笑、推開窗戶、用力摔門;拿起茶杯或披上外套;所有這些後天習得的做作動作——點頭颔首、禮貌的輕咳、生氣的表示、眨眼、推委客套、揚眉毛以及翻白眼——全都是從電影學來的。
他父親根本連看都不想再看到這些不純淨的雜種動作。
由于害怕自己“孩子”的純真會受到這些虛假姿勢的污染,他決定不再離開他的工作室。
他把自己關進地窖,聲稱已經找出了“隐藏的意義和秘密的本質”。
檢視着班迪師傅在人生最後十五年中創造的傑作,我滿懷恐懼地察覺到,像一個“狼孩”在多年後初次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一樣,我省悟到這含糊的本質可能是什麼:在這一群望着我、朝我移動的假人之中,在這一群叔叔嬸嬸、親戚朋友、熟人之中,在這些商人和工人之中,存在着我的形象。
即使我此刻身處這片遭到飛蛾蛀蝕的凄涼黑暗中。
厚重的鉛灰塵埃下,我同胞的塑像(其中有貝尤魯的流氓、女裁縫、富可敵國的謝福得先生、百科全書編纂者薩勒哈汀先生、消防隊員、畸形的侏儒、老乞丐和孕婦)讓我聯想到受苦的神祇,他們失去了純真,也失去了他們在微光中被誇大的威嚴神态;讓我聯想到憂郁憔悴的忏悔者,他們渴望成為别人但無法如願;讓我聯想到不幸的邊緣人,他們無法倒上床鋪縱情歡愛,因而互相殘殺。
他們,如同我,如同我們,或許在過去某個遙遠得仿若天堂遺迹的一天,也曾經湊巧發現了謎底,恍然明白自己朦胧存在的隐秘意義,隻不過他們忘記了。
我們受失憶所苦,我們卑躬屈膝,但我們仍堅持做我們自己。
我們擤鼻涕、抓頭、走樓梯的模樣,我們悲傷與挫敗的表情,這些使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各種動作,事實上是對我們的懲罰,斥責我們堅持要做自己。
班迪師傅的兒子描述父親的信念:“我父親始終相信,總有一天幸福會降臨,人類将不用再模仿别人。
”他說話的同時,我腦中卻想像着,這一群假人必定也和我一樣,渴望能快點逃離這座滿是灰塵的死寂地窖,探出地表透氣,在陽光下觀察别人,模仿他們,努力變成另一個人,從此以後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幸福快樂中。
此種欲望,我後來得知,并非全然不切實際!一位喜歡用稀奇玩意兒吸引顧客的商店老闆,有一天來工作室買了幾件“産品”,或許是他知道它們很便宜。
然而,他買來展示的假人的姿态和動作,與商店櫥窗外川流的人潮和顧客們實在太像了,它們如此平凡,如此真實,如此類似“我們的樣子”,以緻人們對它們完全視而不見。
于是,商店老闆把它們鋸成一截截,打破了它們的整體性,使得賦予在整體姿勢上的意義也随之消失。
往後的好多年,這些被肢解的手、腿和腳就待在小小商店的小小櫥窗裡,被用來展示雨傘、手套、長靴和鞋子,呈現在貝尤魯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