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絕對幼稚
關燈
小
中
大
人們為了某個理由而離開。
他們告訴你他們的理由。
他們給你一個響應的機會。
他們不會就那樣子離開。
不,這麼做是絕對的幼稚。
——馬塞爾·普魯斯特 如夢用綠色鋼珠筆寫下了十九個字的道别信,那支筆卡利普平常始終放在電話旁邊,如今卻不見蹤影。
他翻遍了整間公寓仍找不到,所以卡利普猜測,如夢在臨走前最後一分鐘寫下這封信後,順手把它放進皮包裡,心想也許以後還用得着。
過去她偶爾心血來潮提筆寫信時(她總是寫不完;就算真的寫完了,她也從來不把信放進信封裡;就算真的放進信封裡,她也從來不會寄出去)所偏愛的粗原子筆,擺在老地方:卧房的抽屜裡。
卡利普花了好一段時間翻箱倒櫃,想知道她的信紙是從哪一本筆記本裡撕下來的。
他翻出舊寫字台抽屜裡所有的筆記本,與信紙逐一比對。
卡利普聽從如夢和耶拉的建議,把自己從小到大的筆記本收藏于此,建立起一座個人的曆史博物館:小學的數學作業簿,裡面以每打六塊錢的價格計算雞蛋的售價;宗教課上強迫抄寫的祈禱文筆記本,最後幾頁畫着納粹黨徽和鬥雞眼宗教老師的肖像;土耳其文學筆記本,邊緣畫滿了女人的衣裙,寫滿了國際偶像、英俊的本國運動員,以及流行歌星的名字(“考試可能會考關于《美與愛》的問題”)。
他花了許多時間重複翻檢抽屜,徒勞無功;搜遍每一個箱子的底部,勾起悲傷的回憶;再一次伸手探進如夢的口袋,一如往昔的幽香似乎與卡利普作對,說服他一切都不曾改變。
直到晨禱的呼喚已過,終于,當他再度瞥向舊寫字台時,他才湊巧發現被如夢撕去一頁的學校作業本。
雖然他之前已經檢查過了,但沒有仔細注意裡面的圖畫和批注(“行政内閣搜刮國有林地的行為,促成五月二十七日的軍事政變”;“水螅的橫切面看起來很像奶奶餐具櫥裡的藍色花瓶”),此時他才發現作業本中間被匆忙草率地撕掉了一頁。
它所提供的線索,隻是再度透露出如夢的魯莽倉促,隻是印證了他一整夜努力堆積的線索,小小的發現,一段段如同坍塌的骨牌般相互堆砌的回憶。
一段回憶:許多年前,他們在中學的時候,卡利普和如夢同坐一桌,有一位講課枯燥乏味、讨人厭的曆史老師,時常突如其來舉行随堂小考:“把紙和筆拿出來!”整間教室頓時陷入毫無準備的恐慌,一片死寂,這時如果她聽見學生從筆記本裡撕紙的聲音,便當場火冒三丈:“不準從你們的筆記本裡面撕空白紙!”她尖銳的聲音刺入耳膜,“我要單張白紙!那些撕筆記本的人是摧毀國家财産,不配做土耳其人,是敗類!我會給他們零分!”她還真的說到做到! 一個小發現:夜半時分,一片寂靜,隻有冰箱無緣無故斷斷續續地發出惱人的聲響,經過不知道第幾次的翻檢後,卡利普在如夢衣櫃的底部,發現一本翻譯的偵探小說,塞在她留下來的墨綠色便鞋之間。
公寓裡有幾百本這種小說,他随手翻了翻手中的黑皮書,封面印着一隻小小的、神情陰險的大眼貓頭鷹,正當他打算把它丢到一旁時,他那隻在一夜之間學會如何翻遍衣櫃底部和抽屜角落的手,仿佛是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一張從彩色雜志上剪下來的照片:一個俊美的裸男。
卡利普直覺地比了比這個男人和自己的大小,他望着照片中頹軟的家夥,心想:她的這本雜志一定是在阿拉丁店裡買的。
回憶:如夢相信卡利普絕不會碰她的書。
她知道他受不了偵探小說,而她也隻有這些書。
卡利普絲毫沒有興趣浪費時間在偵探小說的虛構世界裡,這些故事裡的英國人都是神探,而蠢蛋們都是超級蠢蛋,主角和配角包括兇手和被害人的行為像是機器設定,不符合人之常情,他們隻是依照作者的逼迫,照本演戲。
(打發時間嘛!如夢總是這麼說,接着一邊啃書,一邊猛嚼從阿拉丁店裡買來的堅果零嘴。
)卡利普有一次告訴如夢:“惟一值得閱讀的偵探小說,應該是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兇手是誰。
”隻有這樣,書中的人物和角色才不會變成混淆視聽的假線索,操控在一位全知全能的作者手中。
由于反映出現實世界的真人真事,他們在書中的形象才會真實鮮活,而不單是小說家想像力的虛構之物。
看小說看得比卡利普多的如夢則反問,如果一本小說真的如他所言,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節,最後必然會因為過于龐雜而完全失控。
偵探小說中的細節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顯地,目的是為最後的破案作伏筆。
細節:如夢離開前,曾經拿殺蟲劑——罐子上畫着一隻大黑甲蟲和三隻蟑螂來吓唬顧客——在浴室、廚房和走廊裡狂噴了一通(那些地方還臭得很)。
她沒有多想,扭開了所謂的“巧婦爐”(多此一舉,因為星期四是大樓的中央熱水日),略翻了一下《民族日報》(有點皺),并且用随手抓到的鉛筆在上面做了幾題填字遊戲:陵寝、峽谷、月亮、力量、即興表演、虔誠、神秘、傾聽。
她吃了早餐(茶、羊奶酪、面包)但沒有
他們告訴你他們的理由。
他們給你一個響應的機會。
他們不會就那樣子離開。
不,這麼做是絕對的幼稚。
——馬塞爾·普魯斯特 如夢用綠色鋼珠筆寫下了十九個字的道别信,那支筆卡利普平常始終放在電話旁邊,如今卻不見蹤影。
他翻遍了整間公寓仍找不到,所以卡利普猜測,如夢在臨走前最後一分鐘寫下這封信後,順手把它放進皮包裡,心想也許以後還用得着。
過去她偶爾心血來潮提筆寫信時(她總是寫不完;就算真的寫完了,她也從來不把信放進信封裡;就算真的放進信封裡,她也從來不會寄出去)所偏愛的粗原子筆,擺在老地方:卧房的抽屜裡。
卡利普花了好一段時間翻箱倒櫃,想知道她的信紙是從哪一本筆記本裡撕下來的。
他翻出舊寫字台抽屜裡所有的筆記本,與信紙逐一比對。
卡利普聽從如夢和耶拉的建議,把自己從小到大的筆記本收藏于此,建立起一座個人的曆史博物館:小學的數學作業簿,裡面以每打六塊錢的價格計算雞蛋的售價;宗教課上強迫抄寫的祈禱文筆記本,最後幾頁畫着納粹黨徽和鬥雞眼宗教老師的肖像;土耳其文學筆記本,邊緣畫滿了女人的衣裙,寫滿了國際偶像、英俊的本國運動員,以及流行歌星的名字(“考試可能會考關于《美與愛》的問題”)。
他花了許多時間重複翻檢抽屜,徒勞無功;搜遍每一個箱子的底部,勾起悲傷的回憶;再一次伸手探進如夢的口袋,一如往昔的幽香似乎與卡利普作對,說服他一切都不曾改變。
直到晨禱的呼喚已過,終于,當他再度瞥向舊寫字台時,他才湊巧發現被如夢撕去一頁的學校作業本。
雖然他之前已經檢查過了,但沒有仔細注意裡面的圖畫和批注(“行政内閣搜刮國有林地的行為,促成五月二十七日的軍事政變”;“水螅的橫切面看起來很像奶奶餐具櫥裡的藍色花瓶”),此時他才發現作業本中間被匆忙草率地撕掉了一頁。
它所提供的線索,隻是再度透露出如夢的魯莽倉促,隻是印證了他一整夜努力堆積的線索,小小的發現,一段段如同坍塌的骨牌般相互堆砌的回憶。
一段回憶:許多年前,他們在中學的時候,卡利普和如夢同坐一桌,有一位講課枯燥乏味、讨人厭的曆史老師,時常突如其來舉行随堂小考:“把紙和筆拿出來!”整間教室頓時陷入毫無準備的恐慌,一片死寂,這時如果她聽見學生從筆記本裡撕紙的聲音,便當場火冒三丈:“不準從你們的筆記本裡面撕空白紙!”她尖銳的聲音刺入耳膜,“我要單張白紙!那些撕筆記本的人是摧毀國家财産,不配做土耳其人,是敗類!我會給他們零分!”她還真的說到做到! 一個小發現:夜半時分,一片寂靜,隻有冰箱無緣無故斷斷續續地發出惱人的聲響,經過不知道第幾次的翻檢後,卡利普在如夢衣櫃的底部,發現一本翻譯的偵探小說,塞在她留下來的墨綠色便鞋之間。
公寓裡有幾百本這種小說,他随手翻了翻手中的黑皮書,封面印着一隻小小的、神情陰險的大眼貓頭鷹,正當他打算把它丢到一旁時,他那隻在一夜之間學會如何翻遍衣櫃底部和抽屜角落的手,仿佛是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一張從彩色雜志上剪下來的照片:一個俊美的裸男。
卡利普直覺地比了比這個男人和自己的大小,他望着照片中頹軟的家夥,心想:她的這本雜志一定是在阿拉丁店裡買的。
回憶:如夢相信卡利普絕不會碰她的書。
她知道他受不了偵探小說,而她也隻有這些書。
卡利普絲毫沒有興趣浪費時間在偵探小說的虛構世界裡,這些故事裡的英國人都是神探,而蠢蛋們都是超級蠢蛋,主角和配角包括兇手和被害人的行為像是機器設定,不符合人之常情,他們隻是依照作者的逼迫,照本演戲。
(打發時間嘛!如夢總是這麼說,接着一邊啃書,一邊猛嚼從阿拉丁店裡買來的堅果零嘴。
)卡利普有一次告訴如夢:“惟一值得閱讀的偵探小說,應該是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兇手是誰。
”隻有這樣,書中的人物和角色才不會變成混淆視聽的假線索,操控在一位全知全能的作者手中。
由于反映出現實世界的真人真事,他們在書中的形象才會真實鮮活,而不單是小說家想像力的虛構之物。
看小說看得比卡利普多的如夢則反問,如果一本小說真的如他所言,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節,最後必然會因為過于龐雜而完全失控。
偵探小說中的細節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顯地,目的是為最後的破案作伏筆。
細節:如夢離開前,曾經拿殺蟲劑——罐子上畫着一隻大黑甲蟲和三隻蟑螂來吓唬顧客——在浴室、廚房和走廊裡狂噴了一通(那些地方還臭得很)。
她沒有多想,扭開了所謂的“巧婦爐”(多此一舉,因為星期四是大樓的中央熱水日),略翻了一下《民族日報》(有點皺),并且用随手抓到的鉛筆在上面做了幾題填字遊戲:陵寝、峽谷、月亮、力量、即興表演、虔誠、神秘、傾聽。
她吃了早餐(茶、羊奶酪、面包)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