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阿拉丁的店
關燈
小
中
大
的櫥窗往外望時,你不會去想人行道上川流不息的人們是“這種人或那種人”,而是……而是他們是“别種人”。
原本生活看似南轅北轍的人們,突然間全都想要音樂香煙盒,好像生怕自己趕不上流行,或者他們同時迷上比小指頭還短的日本原子筆。
然而過一個月後他們全都失去興趣,轉而狂熱追求手槍形狀的打火機,它們搶手的程度使得阿拉丁必須加班補貨,以免供不應求。
之後,刮起了一陣塑料香煙濾嘴的旋風,接下來的六個月,所有的人都帶着瘋狂科學家的癡迷,觀察焦油在濾嘴上囤積。
很快地放棄這項興趣後,接着,所有的人,不管是改革派或保守派、虔誠信徒或不信神的人,全部一窩蜂湧進阿拉丁的店購買形形色色的念珠,走到哪裡都是人手一串數着念珠。
念珠風暴尚未止息,阿拉丁還來不及退回剩下的珠串,一股解析夢境的風潮開始蠢動,人們在店門口排隊等着買解夢的小冊子。
某部美國片大紅大紫,于是所有的時髦人士全都非得要有一副墨鏡不可;報紙上介紹某樣物品,于是每個女人都必須擁有亮光唇膏;或者每個男人頭上都必須戴一頂彩色無邊帽,好像他們是阿訇。
總而言之,各種風潮就好像黑死病,如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
要不是這個原因,那麼為何成千上萬的人們會在同一個時刻全部一時興起,把相同的木雕帆船擺在他們的收音機、暖器上,放進他們的後車窗、房間裡,擺放在他們的書桌和工作台上?你還能說出什麼原因,使得全體老少婦孺受到無法理解的欲望驅使,渴望在牆壁和門上懸挂這張海報:一個歐洲人模樣的流浪兒,眼眶滑下一滴豆大的淚珠?這個國家,這些人民……實在……實在……“很奇怪”,我接口,替他把話說完。
此時,尋找像是“不可思議”或甚至“駭人聽聞”等字眼的工作,是我的而不是阿拉丁的任務了。
我們沉默了好一陣子。
後來我明白,阿拉丁與他的顧客之間存在着默契,借此,他才能夠了解光靠語言表達不清楚的意思。
比如說,會點頭的賽璐珞小鵝,或者,裡面包着酸櫻桃酒和一枚酸櫻桃的老式酒瓶狀巧克力,或者其他像是,伊斯坦布爾某處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做風筝的細棍子。
他對顧客一視同仁,同樣親切,不管是跟着奶奶來買響鈴的小女孩,還是滿臉痘痘的少年(他們趁沒有人注意随手抓起一本法國雜志,偷溜到店裡的陰暗角落,迫不及待想與書裡的裸女激情歡愛)。
他喜愛那位鼻梁上架着眼鏡的銀行出納員,她晚上買了一本揭露好萊塢名流生活的小說,熬夜啃完整本書,隔天早上拿來退貨,說:“結果原來我家裡已經有了。
”他也喜愛那位提出特别訂貨的老人,他想買一張海報,上面有一位女孩正在閱讀用白報紙包成書皮的古蘭經。
盡管如此,他的愛是有條件的。
他多多少少可以體諒那對母女,她們把流行雜志裡的衣服版型圖樣全部攤開,鋪滿整間店,為了可以當場剪裁她們自己的布料。
他甚至也能同情那群男孩,他們連店門都還沒跨出去,就已經拿着玩具坦克互戰起來,最後扭打成一團,把玩具也弄壞了。
但另一方面,有時候,當人們詢問他鉛筆手電筒或塑料骷髅頭鑰匙圈時,他不禁覺得,有個莫名其妙的世界正向他傳遞某種啟示。
究竟是什麼神秘的因素,促使一個男人在大雪紛飛的冬日走進店裡,為了學生的家庭作業,堅持要買一本《避暑勝地》而非《避寒勝地》?一天夜裡,當他正要打烊時,兩個形迹可疑的客人走進店裡,賞玩可以轉動手臂的洋娃娃(它們有各種大小,還有自己的替換衣服),他們小心、溫柔、輕巧地拿起它們,仿佛醫生抱着活生生的嬰孩。
他們凝視着粉紅色的娃娃張眼閉眼,陶醉入迷。
他們請阿拉丁替他們把一個洋娃娃和一瓶茴香酒包起來,然後轉身消失在黑夜裡,吓得阿拉丁毛骨悚然。
發生過許多類似的事件後,阿拉丁晚上會夢見這些他裝在盒子和塑料袋裡賣掉的洋娃娃,眼前浮現幻象:夜晚關店之後,洋娃娃開始緩緩眨眼,它們的頭發一直長一直長。
或許他打算問我究竟這一切是什麼意思,但突然間他陷入黯然而深思的沉默,正如同我們的同胞,每當他們覺得自己說太多話、談太多個人苦難占去了别人的時間時,他們便會默然。
深知彼此都不想立刻說話,我們一起沉入這片寂靜。
半晌後,阿拉丁帶着一抹歉意的神情離去,臨走前他說,現在全看我了,他确信我會盡力而為。
總有一天,我也許真能盡力而為,寫出一些好東西,述說那些洋娃娃與我們的夢境。
原本生活看似南轅北轍的人們,突然間全都想要音樂香煙盒,好像生怕自己趕不上流行,或者他們同時迷上比小指頭還短的日本原子筆。
然而過一個月後他們全都失去興趣,轉而狂熱追求手槍形狀的打火機,它們搶手的程度使得阿拉丁必須加班補貨,以免供不應求。
之後,刮起了一陣塑料香煙濾嘴的旋風,接下來的六個月,所有的人都帶着瘋狂科學家的癡迷,觀察焦油在濾嘴上囤積。
很快地放棄這項興趣後,接着,所有的人,不管是改革派或保守派、虔誠信徒或不信神的人,全部一窩蜂湧進阿拉丁的店購買形形色色的念珠,走到哪裡都是人手一串數着念珠。
念珠風暴尚未止息,阿拉丁還來不及退回剩下的珠串,一股解析夢境的風潮開始蠢動,人們在店門口排隊等着買解夢的小冊子。
某部美國片大紅大紫,于是所有的時髦人士全都非得要有一副墨鏡不可;報紙上介紹某樣物品,于是每個女人都必須擁有亮光唇膏;或者每個男人頭上都必須戴一頂彩色無邊帽,好像他們是阿訇。
總而言之,各種風潮就好像黑死病,如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
要不是這個原因,那麼為何成千上萬的人們會在同一個時刻全部一時興起,把相同的木雕帆船擺在他們的收音機、暖器上,放進他們的後車窗、房間裡,擺放在他們的書桌和工作台上?你還能說出什麼原因,使得全體老少婦孺受到無法理解的欲望驅使,渴望在牆壁和門上懸挂這張海報:一個歐洲人模樣的流浪兒,眼眶滑下一滴豆大的淚珠?這個國家,這些人民……實在……實在……“很奇怪”,我接口,替他把話說完。
此時,尋找像是“不可思議”或甚至“駭人聽聞”等字眼的工作,是我的而不是阿拉丁的任務了。
我們沉默了好一陣子。
後來我明白,阿拉丁與他的顧客之間存在着默契,借此,他才能夠了解光靠語言表達不清楚的意思。
比如說,會點頭的賽璐珞小鵝,或者,裡面包着酸櫻桃酒和一枚酸櫻桃的老式酒瓶狀巧克力,或者其他像是,伊斯坦布爾某處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做風筝的細棍子。
他對顧客一視同仁,同樣親切,不管是跟着奶奶來買響鈴的小女孩,還是滿臉痘痘的少年(他們趁沒有人注意随手抓起一本法國雜志,偷溜到店裡的陰暗角落,迫不及待想與書裡的裸女激情歡愛)。
他喜愛那位鼻梁上架着眼鏡的銀行出納員,她晚上買了一本揭露好萊塢名流生活的小說,熬夜啃完整本書,隔天早上拿來退貨,說:“結果原來我家裡已經有了。
”他也喜愛那位提出特别訂貨的老人,他想買一張海報,上面有一位女孩正在閱讀用白報紙包成書皮的古蘭經。
盡管如此,他的愛是有條件的。
他多多少少可以體諒那對母女,她們把流行雜志裡的衣服版型圖樣全部攤開,鋪滿整間店,為了可以當場剪裁她們自己的布料。
他甚至也能同情那群男孩,他們連店門都還沒跨出去,就已經拿着玩具坦克互戰起來,最後扭打成一團,把玩具也弄壞了。
但另一方面,有時候,當人們詢問他鉛筆手電筒或塑料骷髅頭鑰匙圈時,他不禁覺得,有個莫名其妙的世界正向他傳遞某種啟示。
究竟是什麼神秘的因素,促使一個男人在大雪紛飛的冬日走進店裡,為了學生的家庭作業,堅持要買一本《避暑勝地》而非《避寒勝地》?一天夜裡,當他正要打烊時,兩個形迹可疑的客人走進店裡,賞玩可以轉動手臂的洋娃娃(它們有各種大小,還有自己的替換衣服),他們小心、溫柔、輕巧地拿起它們,仿佛醫生抱着活生生的嬰孩。
他們凝視着粉紅色的娃娃張眼閉眼,陶醉入迷。
他們請阿拉丁替他們把一個洋娃娃和一瓶茴香酒包起來,然後轉身消失在黑夜裡,吓得阿拉丁毛骨悚然。
發生過許多類似的事件後,阿拉丁晚上會夢見這些他裝在盒子和塑料袋裡賣掉的洋娃娃,眼前浮現幻象:夜晚關店之後,洋娃娃開始緩緩眨眼,它們的頭發一直長一直長。
或許他打算問我究竟這一切是什麼意思,但突然間他陷入黯然而深思的沉默,正如同我們的同胞,每當他們覺得自己說太多話、談太多個人苦難占去了别人的時間時,他們便會默然。
深知彼此都不想立刻說話,我們一起沉入這片寂靜。
半晌後,阿拉丁帶着一抹歉意的神情離去,臨走前他說,現在全看我了,他确信我會盡力而為。
總有一天,我也許真能盡力而為,寫出一些好東西,述說那些洋娃娃與我們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