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聖誕前夕的渥太華
關燈
小
中
大
聖誕節前一天的清晨6點15分,不停的電話鈴聲吵醒了總理的私人秘書米莉·弗裡德曼。
她睡在自己渥太華大街的豪華的蒂法尼大樓中的公寓裡。
她匆忙地在睡衣褲外罩上一件淡黃色的毛巾布晨衣,她用腳在地上摸索着睡前蹬掉的那雙後鞋跟被踩碎了的舊鹿皮軟拖鞋。
由于沒有摸到鞋,她赤着腳邁進了與卧室毗鄰的起居室,打亮了電燈。
即使這麼早,在她那睡眼惺忪的眼裡,這間沐浴在燈光下的房間看起來仍與往日一樣舒适,一樣誘人。
米莉知道,這裡與刊登在雜志封面上的那些漂亮的未婚女子公寓大不相同。
但這是她每晚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到家後最喜歡待的地方。
她總是首先跌坐在那張鋪着軟絨墊的大睡椅上。
這張大睡椅從多倫多她的父母家中搬運到這裡來時,着實給搬運工們找了不少麻煩。
這張大睡椅搬進這來之後,又按米莉的愛好用綠色的裝飾布重新包了一下,并在兩側配上了兩把扶手椅。
這對椅子是她在外地的一次拍賣中買下的。
盡管椅子表面的絨毛有些磨損,但坐上去卻是相當的舒服。
她一直在想将來找人為這對椅子做兩隻秋色的擦光印花布套。
這兩隻套子将與公寓内呈暖蘑菇色的牆壁和室内的木建部分十分協調。
這所公寓是她在一個周末邀來了幾個朋友共進便飯後哄着他們幫她一起粉刷的。
在起居室的另一端有一把舊搖椅,這是一把令她産生荒謬的感慨的椅子,因為在她的孩提時代,她就時常坐在這把椅子上,搖晃着,幻想着。
在這把搖椅旁的一張壓型皮革面的咖啡桌上放着一台電話,而這張咖啡桌是她花了令人咋舌的高價買來的。
米莉坐在搖椅上,拾起了電話聽筒,開始搖動着。
電話是傑姆斯·豪登打來的。
“早晨好,米莉,”總理生氣勃勃地問候道。
“我想11點鐘開一個内閣的防務委員會會議。
”他并未為自己這麼早就打來電話而說幾句抱歉的話,米莉也并未希望他會那樣做。
她早已适應了她的雇主的這一早起習慣。
“上午11點?”米莉用那隻空閑的手将那件睡袍緊緊地裹在了身上。
由于昨晚睡前她将一扇窗戶開了點縫,所以此時屋内很冷。
“是的,”豪登說道。
“這會引起一些人的抱怨的,”米莉向他提出。
“今天是聖誕除夕。
” “我怎麼竟把這事給忘了。
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會議,不允許延緩。
” 她挂斷電話後,看了看擺在電話機旁邊的一隻小型皮制旅行鐘上的時間,并極力克制着自己沒有重新回到床上。
她關好了那扇微開的窗戶,來到小廚房,把咖啡壺放到了爐子上,然後返身回到起居室,打開了便攜式收音機。
當6點30分的新聞廣播播出總理即将舉行會談的正式公告時,咖啡已經要開了。
半小時後,米莉仍穿着她那套睡衣褲,但腳上已穿上了那雙舊鹿皮軟拖鞋。
她開始向5位委員家中挂電話。
她首先往外交部長家中去電話。
阿瑟·萊克星敦高興地接了電話。
“沒問題,米莉,我這一夜就開了好幾個會,再多一個或少一個有什麼關系?随便問一下,你是否聽到了公告?” “聽到了,”米莉說道,“電台剛剛播出了。
” “想到華盛頓去一趟嗎?” 米莉說道:“可我在旅途中所能看到的隻是打字機的鍵盤。
” “你應該和我一塊走走,”萊克星敦說道。
“我從來不用打字機那玩藝。
我所有的講話都是寫在香煙盒背面的。
” 米莉說道:“你的講話聽起來比大多數不是寫在煙盒上的講話要強。
” “那是因為我從來就無憂無慮。
”外交部長暗自輕聲笑着說。
“因為我首先明确,無論我說些什麼都不會使時局進一步惡化。
” 她笑了起來。
“我現在該走了,”萊克星敦說道,“這是我們家的一件大事,我要與孩子們共進早餐。
他們想看看自從上次我回家到現在,我都有哪些變化。
” 她笑了笑,不知道萊克星敦家今天的早餐吃些什麼。
或許近乎是全家喧鬧?多年前曾是她丈夫的秘書的蘇珊·萊克星敦是個衆所周知的不稱職的管家,但當部長回到渥太華的家中他們一起做事的時候,他們家看上去總是那樣和睦。
想到蘇珊·萊克星敦,米莉又聯想起了有人告訴過她的話:不同的秘書有不同的歸宿;一些人丢了工作結了婚,另一些年華已逝孑然一身卻仍忙于工作。
她想到,到目前為止我是各兼有之。
我并不老,但也不曾結婚。
當然,如果她的命運不是那麼緊密地與豪登聯系在一起的話,她早就結婚了…… 十幾年前,豪登還僅僅是後座議員席上的一名普通下院議員,但他很有力量,在黨内的地位不斷提高。
那時,他那年輕的兼職秘書米莉就已經輕率地,情願地愛上了他。
她盼望着每一天的到來,盼望着靠近他給她帶來的愉快。
當時她隻有20多歲,第一次離開她的家鄉多倫多,而渥太華又是一個充滿生機和令人興奮的世界。
當傑姆斯·豪登窺探出了她内心的秘密并在一天晚上第一次與她做愛時,渥太華的世界就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了。
即使到現在,10年過去了,她對那次做愛仍記憶猶新:暮色初降,她正在豪登的議會辦公室裡将信件分類,這時他悄悄地走了進來。
他一言未發,反身門上了門,然後走過來扳過米莉的肩膀,兩人面面相對。
他們倆都知道與豪登共用一個辦公室的那個議員當天不在渥太華。
他熱切地吻着她,她熾熱地響應着,毫無做作,毫無保留。
後來,他将她抱到了屋裡的那張長條皮沙發上。
她蘇醒了的,突然迸發出來的情欲,和絲毫不想矜持的狂熱甚至使她自己也驚詫不已。
從此開始的一段時間成為米莉一生中,包括在此之前和之後的任何時期都難以比拟的快樂時光。
日複一日,周複一周,他們臆造借口,分秒必争地頻繁幽會……有時他們不得不為幽會而與工作環境鬥智鬥技巧,而有時似乎生活和愛情都在與他們作對。
米莉對傑姆斯·豪登愛得如醉如癡,也愛得很苦。
豪登對她的感情如何她說不清楚,不過豪登經常說他們的感情是相等的。
但她不願意去猜疑,她甯願心懷感激地接受此時此地的境遇所帶給她的歡樂。
她深知在不久的将來,總有一天,或者是豪登夫婦的婚姻,或者是豪登與她自己的私通總會走到不能後退的地步。
對于這一可能的結局,她仍抱有一線希望,隻是這種希望是那樣的渺茫,幾乎是一廂情願。
然而,大約在他們的私通持續了一年後,有一段時間這一希望的可能性似乎增強了。
那是在即将召開黨的全國大會選舉領導人的前夕。
一天晚上豪登對她說:“我正在考慮退出政界,并要求與瑪格麗特離婚。
”在突然的興奮之餘,米莉問道,那個将要決定是豪登還是哈維·沃倫德将成為黨的領袖的大會呢?那個職位是他們倆都夢寐以求的。
“是的,”他沉思着用手捋着他那隻鷹鈎鼻子,面色憂郁地說道,“這點我已經考慮過了。
如果哈維獲勝,我就退出政界。
” 她密切地注視着會議的進展情況,她不敢想象她希冀着的結局:沃倫德獲勝。
因為如果沃倫德獲勝的話,她自己的前途就有了保證。
反之,如果沃倫德被擊敗,而傑姆斯·豪登獲勝,那麼她的這段風流韻事命中注定地要收場了。
一位不久就要當選為總理的黨的領袖的私生活應該是無懈可擊的,不應有一絲一毫的醜聞。
在第一天的會議結束時,形勢對沃倫德有利。
但後來,出于某種米莉永遠也無法搞明的原因,哈維·沃倫德退出了競選,豪登獲勝了。
一個星期後,在他們第一次做愛的那間辦公室裡,他們兩人之間的羅曼史結束了。
“米莉,親愛的,這事不得不這麼辦。
”傑姆斯·豪登說道,“沒有别的辦法可想。
” 米莉想回答說辦法還是有的,但她知道這隻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傑姆斯·豪登正青雲直上,自從他被選為黨的領袖後的一個星期以來,他一直處于極度興奮的狀态中,即使在現在,盡管他的情緒是那樣的真誠,但在這背後卻隐藏着某種不耐煩的迹象,好象要趕走過去的一切,以便迎接未來。
“米莉,你能繼續在這待下去嗎?”他問道。
“不能,”她答道,“我覺得我做不到。
” 他似乎很理解地點了點頭:“我沒有理由責備你,如果你改變主意的話……” “我不會改變主意的,”她說道。
但6個月後她還是改變主意了。
她在百慕大渡了假,然後找了一份新的工作,但它使她十分厭煩。
于是她又回來了,并且留了下來,再也沒有離開。
起初,她的回歸是很艱難的。
一種“本來可能會怎樣”的想法時時萦繞在她的腦海中。
但悲哀和偷偷地流下的眼淚從未惡化到對豪登的冷漠。
相反,這種愛卻轉化為對他的無限忠誠。
有時米莉想知道瑪格麗特是否已經察覺出她丈夫與他的女秘書一年來熾熱的戀情;女人對這種事情是很敏感的,而男人卻遲鈍得多。
但即使瑪格麗特知道了,她在當時和在那之後緘口如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明智。
此時,米莉的思緒收了回來,她又打了第二個電話。
這個電話是打給斯圖爾特·考斯頓的。
他妻子昏昏睡地接了電話,告訴她說财政部長正在洗澡。
米莉請她傳個口信,她照辦了。
一會兒,米莉聽到斯圖爾特喊道:“告訴米莉,我按時到會。
” 接着她又打電話給國部長艾德裡安·内斯比森。
電話起初沒人接,等了幾分鐘後,她聽到老内斯比森拖着腳走到電話機旁。
她把開會的事通知了他,他屈從地答道:“弗裡德曼小姐,如果那是總理的意思的話,那我就不得不到了。
我應該說這個會開得太不是時候了,本應該等到假期後再開。
” 米莉對此深表贊同,但她深知艾德裡安·内斯比森是否出席上午的會議,對将在會上做出決議沒有任何影響。
同時她還知道,傑姆斯·豪登計劃在新的一年内撤換幾名閣員,其中包括現任的國防部長。
而對這一點内斯比森還一無所知。
米莉想,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回憶起内斯比森将軍曾是個全國著名的英雄。
他是一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建功勳的傳奇式的将軍,如果說他的想象力不夠豐富的話,那麼他的魯莽和勇猛則是聞名的。
他曾率領一支裝甲部隊擊潰了納粹的裝甲部隊。
據說當時他站在一輛敞篷吉普車上,他的私人軍号手則坐在後座上吹着軍号。
象曆史上許多受人愛戴的将軍那樣,内斯比森深受他部下的愛戴。
但戰後,已經解甲歸田的内斯比森本來絕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但由于傑姆斯·豪登想選個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行政管理上卻很無力的人安插在國防部長的職位上,才使他複出政界。
豪登的目的在于使人認為他起用了一個強硬的國防部長,但實際上是他豪登本人緊緊控制着國防事務。
他的這一打算如願以償——有時簡直太盡人意了。
事實證明,艾德裡安·内斯比森這個豪俠人物在導彈和核武器的時代完全無能為力,
她睡在自己渥太華大街的豪華的蒂法尼大樓中的公寓裡。
她匆忙地在睡衣褲外罩上一件淡黃色的毛巾布晨衣,她用腳在地上摸索着睡前蹬掉的那雙後鞋跟被踩碎了的舊鹿皮軟拖鞋。
由于沒有摸到鞋,她赤着腳邁進了與卧室毗鄰的起居室,打亮了電燈。
即使這麼早,在她那睡眼惺忪的眼裡,這間沐浴在燈光下的房間看起來仍與往日一樣舒适,一樣誘人。
米莉知道,這裡與刊登在雜志封面上的那些漂亮的未婚女子公寓大不相同。
但這是她每晚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到家後最喜歡待的地方。
她總是首先跌坐在那張鋪着軟絨墊的大睡椅上。
這張大睡椅從多倫多她的父母家中搬運到這裡來時,着實給搬運工們找了不少麻煩。
這張大睡椅搬進這來之後,又按米莉的愛好用綠色的裝飾布重新包了一下,并在兩側配上了兩把扶手椅。
這對椅子是她在外地的一次拍賣中買下的。
盡管椅子表面的絨毛有些磨損,但坐上去卻是相當的舒服。
她一直在想将來找人為這對椅子做兩隻秋色的擦光印花布套。
這兩隻套子将與公寓内呈暖蘑菇色的牆壁和室内的木建部分十分協調。
這所公寓是她在一個周末邀來了幾個朋友共進便飯後哄着他們幫她一起粉刷的。
在起居室的另一端有一把舊搖椅,這是一把令她産生荒謬的感慨的椅子,因為在她的孩提時代,她就時常坐在這把椅子上,搖晃着,幻想着。
在這把搖椅旁的一張壓型皮革面的咖啡桌上放着一台電話,而這張咖啡桌是她花了令人咋舌的高價買來的。
米莉坐在搖椅上,拾起了電話聽筒,開始搖動着。
電話是傑姆斯·豪登打來的。
“早晨好,米莉,”總理生氣勃勃地問候道。
“我想11點鐘開一個内閣的防務委員會會議。
”他并未為自己這麼早就打來電話而說幾句抱歉的話,米莉也并未希望他會那樣做。
她早已适應了她的雇主的這一早起習慣。
“上午11點?”米莉用那隻空閑的手将那件睡袍緊緊地裹在了身上。
由于昨晚睡前她将一扇窗戶開了點縫,所以此時屋内很冷。
“是的,”豪登說道。
“這會引起一些人的抱怨的,”米莉向他提出。
“今天是聖誕除夕。
” “我怎麼竟把這事給忘了。
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會議,不允許延緩。
” 她挂斷電話後,看了看擺在電話機旁邊的一隻小型皮制旅行鐘上的時間,并極力克制着自己沒有重新回到床上。
她關好了那扇微開的窗戶,來到小廚房,把咖啡壺放到了爐子上,然後返身回到起居室,打開了便攜式收音機。
當6點30分的新聞廣播播出總理即将舉行會談的正式公告時,咖啡已經要開了。
半小時後,米莉仍穿着她那套睡衣褲,但腳上已穿上了那雙舊鹿皮軟拖鞋。
她開始向5位委員家中挂電話。
她首先往外交部長家中去電話。
阿瑟·萊克星敦高興地接了電話。
“沒問題,米莉,我這一夜就開了好幾個會,再多一個或少一個有什麼關系?随便問一下,你是否聽到了公告?” “聽到了,”米莉說道,“電台剛剛播出了。
” “想到華盛頓去一趟嗎?” 米莉說道:“可我在旅途中所能看到的隻是打字機的鍵盤。
” “你應該和我一塊走走,”萊克星敦說道。
“我從來不用打字機那玩藝。
我所有的講話都是寫在香煙盒背面的。
” 米莉說道:“你的講話聽起來比大多數不是寫在煙盒上的講話要強。
” “那是因為我從來就無憂無慮。
”外交部長暗自輕聲笑着說。
“因為我首先明确,無論我說些什麼都不會使時局進一步惡化。
” 她笑了起來。
“我現在該走了,”萊克星敦說道,“這是我們家的一件大事,我要與孩子們共進早餐。
他們想看看自從上次我回家到現在,我都有哪些變化。
” 她笑了笑,不知道萊克星敦家今天的早餐吃些什麼。
或許近乎是全家喧鬧?多年前曾是她丈夫的秘書的蘇珊·萊克星敦是個衆所周知的不稱職的管家,但當部長回到渥太華的家中他們一起做事的時候,他們家看上去總是那樣和睦。
想到蘇珊·萊克星敦,米莉又聯想起了有人告訴過她的話:不同的秘書有不同的歸宿;一些人丢了工作結了婚,另一些年華已逝孑然一身卻仍忙于工作。
她想到,到目前為止我是各兼有之。
我并不老,但也不曾結婚。
當然,如果她的命運不是那麼緊密地與豪登聯系在一起的話,她早就結婚了…… 十幾年前,豪登還僅僅是後座議員席上的一名普通下院議員,但他很有力量,在黨内的地位不斷提高。
那時,他那年輕的兼職秘書米莉就已經輕率地,情願地愛上了他。
她盼望着每一天的到來,盼望着靠近他給她帶來的愉快。
當時她隻有20多歲,第一次離開她的家鄉多倫多,而渥太華又是一個充滿生機和令人興奮的世界。
當傑姆斯·豪登窺探出了她内心的秘密并在一天晚上第一次與她做愛時,渥太華的世界就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了。
即使到現在,10年過去了,她對那次做愛仍記憶猶新:暮色初降,她正在豪登的議會辦公室裡将信件分類,這時他悄悄地走了進來。
他一言未發,反身門上了門,然後走過來扳過米莉的肩膀,兩人面面相對。
他們倆都知道與豪登共用一個辦公室的那個議員當天不在渥太華。
他熱切地吻着她,她熾熱地響應着,毫無做作,毫無保留。
後來,他将她抱到了屋裡的那張長條皮沙發上。
她蘇醒了的,突然迸發出來的情欲,和絲毫不想矜持的狂熱甚至使她自己也驚詫不已。
從此開始的一段時間成為米莉一生中,包括在此之前和之後的任何時期都難以比拟的快樂時光。
日複一日,周複一周,他們臆造借口,分秒必争地頻繁幽會……有時他們不得不為幽會而與工作環境鬥智鬥技巧,而有時似乎生活和愛情都在與他們作對。
米莉對傑姆斯·豪登愛得如醉如癡,也愛得很苦。
豪登對她的感情如何她說不清楚,不過豪登經常說他們的感情是相等的。
但她不願意去猜疑,她甯願心懷感激地接受此時此地的境遇所帶給她的歡樂。
她深知在不久的将來,總有一天,或者是豪登夫婦的婚姻,或者是豪登與她自己的私通總會走到不能後退的地步。
對于這一可能的結局,她仍抱有一線希望,隻是這種希望是那樣的渺茫,幾乎是一廂情願。
然而,大約在他們的私通持續了一年後,有一段時間這一希望的可能性似乎增強了。
那是在即将召開黨的全國大會選舉領導人的前夕。
一天晚上豪登對她說:“我正在考慮退出政界,并要求與瑪格麗特離婚。
”在突然的興奮之餘,米莉問道,那個将要決定是豪登還是哈維·沃倫德将成為黨的領袖的大會呢?那個職位是他們倆都夢寐以求的。
“是的,”他沉思着用手捋着他那隻鷹鈎鼻子,面色憂郁地說道,“這點我已經考慮過了。
如果哈維獲勝,我就退出政界。
” 她密切地注視着會議的進展情況,她不敢想象她希冀着的結局:沃倫德獲勝。
因為如果沃倫德獲勝的話,她自己的前途就有了保證。
反之,如果沃倫德被擊敗,而傑姆斯·豪登獲勝,那麼她的這段風流韻事命中注定地要收場了。
一位不久就要當選為總理的黨的領袖的私生活應該是無懈可擊的,不應有一絲一毫的醜聞。
在第一天的會議結束時,形勢對沃倫德有利。
但後來,出于某種米莉永遠也無法搞明的原因,哈維·沃倫德退出了競選,豪登獲勝了。
一個星期後,在他們第一次做愛的那間辦公室裡,他們兩人之間的羅曼史結束了。
“米莉,親愛的,這事不得不這麼辦。
”傑姆斯·豪登說道,“沒有别的辦法可想。
” 米莉想回答說辦法還是有的,但她知道這隻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傑姆斯·豪登正青雲直上,自從他被選為黨的領袖後的一個星期以來,他一直處于極度興奮的狀态中,即使在現在,盡管他的情緒是那樣的真誠,但在這背後卻隐藏着某種不耐煩的迹象,好象要趕走過去的一切,以便迎接未來。
“米莉,你能繼續在這待下去嗎?”他問道。
“不能,”她答道,“我覺得我做不到。
” 他似乎很理解地點了點頭:“我沒有理由責備你,如果你改變主意的話……” “我不會改變主意的,”她說道。
但6個月後她還是改變主意了。
她在百慕大渡了假,然後找了一份新的工作,但它使她十分厭煩。
于是她又回來了,并且留了下來,再也沒有離開。
起初,她的回歸是很艱難的。
一種“本來可能會怎樣”的想法時時萦繞在她的腦海中。
但悲哀和偷偷地流下的眼淚從未惡化到對豪登的冷漠。
相反,這種愛卻轉化為對他的無限忠誠。
有時米莉想知道瑪格麗特是否已經察覺出她丈夫與他的女秘書一年來熾熱的戀情;女人對這種事情是很敏感的,而男人卻遲鈍得多。
但即使瑪格麗特知道了,她在當時和在那之後緘口如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明智。
此時,米莉的思緒收了回來,她又打了第二個電話。
這個電話是打給斯圖爾特·考斯頓的。
他妻子昏昏睡地接了電話,告訴她說财政部長正在洗澡。
米莉請她傳個口信,她照辦了。
一會兒,米莉聽到斯圖爾特喊道:“告訴米莉,我按時到會。
” 接着她又打電話給國部長艾德裡安·内斯比森。
電話起初沒人接,等了幾分鐘後,她聽到老内斯比森拖着腳走到電話機旁。
她把開會的事通知了他,他屈從地答道:“弗裡德曼小姐,如果那是總理的意思的話,那我就不得不到了。
我應該說這個會開得太不是時候了,本應該等到假期後再開。
” 米莉對此深表贊同,但她深知艾德裡安·内斯比森是否出席上午的會議,對将在會上做出決議沒有任何影響。
同時她還知道,傑姆斯·豪登計劃在新的一年内撤換幾名閣員,其中包括現任的國防部長。
而對這一點内斯比森還一無所知。
米莉想,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回憶起内斯比森将軍曾是個全國著名的英雄。
他是一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建功勳的傳奇式的将軍,如果說他的想象力不夠豐富的話,那麼他的魯莽和勇猛則是聞名的。
他曾率領一支裝甲部隊擊潰了納粹的裝甲部隊。
據說當時他站在一輛敞篷吉普車上,他的私人軍号手則坐在後座上吹着軍号。
象曆史上許多受人愛戴的将軍那樣,内斯比森深受他部下的愛戴。
但戰後,已經解甲歸田的内斯比森本來絕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但由于傑姆斯·豪登想選個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行政管理上卻很無力的人安插在國防部長的職位上,才使他複出政界。
豪登的目的在于使人認為他起用了一個強硬的國防部長,但實際上是他豪登本人緊緊控制着國防事務。
他的這一打算如願以償——有時簡直太盡人意了。
事實證明,艾德裡安·内斯比森這個豪俠人物在導彈和核武器的時代完全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