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親愛的朋友
關燈
小
中
大
盤子與肩齊平。
火燒小牛腰。
他後面跟着路易,小心護着一隻灰撲撲的瓶子。
我們的侍者走過來,等在一旁。
我的威廉叔叔以前老愛說,每當猶豫不決的時候,就點鵝肝醬吧。
其實,這也是這家店的傳世名菜之一,一直由同一家供應,前後已經兩代了,據說害不少美食名家吃到喜極而泣呢。
對,就從鵝肝醬開始,然後是一些烤雞。
待那侍者回來,我還以為他剛才下刀的時候,刀滑了一下呢。
我們有4個人,每個人點的開胃菜都不一樣。
但是,上來的鵝肝醬,足夠我們4個人大塊朵頤——質地緻密的粉紅色肝片,細細嵌着一道道淡黃色的鵝油,配上熱烘烘的棍子面包切片,面包還帶有烤架烤出來的條紋印。
其他的盤子上,是同樣毫不客氣的一大堆扇貝、土制火腿、蝸牛肉。
後來又上來了一堆小山一樣的熱烘烘面包,就怕我們不夠吃。
可能是因為恬不知恥自承暨餐吧,或是向我作研究時秉持的負責态度給予禮贊吧,反正,我每樣東西都吃;而我敢說,我從來沒有吃過比這更棒的晚餐。
但很不巧,主菜還沒上呢。
我這才開始有點了解,安東以前是怎麼維持他那拳擊手的體重的。
他的事業于開始之際,依我聽來的說法,是先當私家廚子,在一戶富裕人家掌廚。
而你可以想象當他棄私從公,轉往維特布易路時,他在那一家人胃裡留了多凄慘的一個大洞填不滿。
人生中隻有兩件事可以把他從烹任大事中拉開;他愛賽馬,還愛女人。
他特别喜歡的女性顧客碰上他,固定會被他渾身大蒜味的擁抱摟到窒息;同時也得領叫一下安東火爐般溫熱的手指頭,在臉頰上觸摸的感覺。
而女士也都愛他。
有一天晚上,有位世界知名的大美人,在女更衣間裡碰上吊襪帶出了技術性問題的麻煩,但她找來的救兵不是女性,而是安東。
他回到廚房去時,不停搖頭驚歎,雙手在空中畫出豐腴性感、起伏有緻的形狀,從他的胡子裡喃喃吐出幾個字,“多豐腴的大腿啊!” 真湊巧,我下一道菜正是同樣豐腴的雞。
我點這道菜的時候,看漏了菜單上的一個關鍵字;全雞的“全”。
這隻全雞閃着油亮的皮,蜜黃褐色、鮮潤多汁,大腿燦爛奪目;雕琢之精巧,是我始終非常羨慕,而且永遠無法企及的。
(遭我雕工茶毒的那些犧牲品,不知怎麼的,骨頭都不在正常位置上。
)這隻優美如雕像的動物,有一半放到了我的盤子上。
那侍者保證剩下的另一半會繼續熱着,留待稍後享用,然後送上了炸薯條——像是堆成6時高、金字塔狀的圓胖火柴棒,咬在齒間會輕輕脆裂。
天助我也,我解決掉了這隻全雞的第一部分,至于我的那幾位朋友,對付的可是體積合理得多的大山鹌。
接下來我們的侍者就十分錯愕了,但仍不失禮貌;因為我不肯出場和這隻雞來場第二回合的奮戰。
但他并未就此放棄,直到後來,才改以甜點進襲。
野草莓?糖衣牛軋糖?浸在櫻桃白蘭地裡,有足球大小的鳳梨? 我們最後講定了就用咖啡,外加餐後到廚房散步散步,我希望這廚房有朝一日可以由官方正式定為國家古迹。
這廚房配備的人力是比比(Bibi)、迪迪(Didi)、尼尼(Nini),他們居然有辦法在幾乎沒有現代設備的這麼一小塊地方裡面,變出曠世珍馐。
約有二三十個摔得坑坑疤疤的銅制鍋子,挂在一座發黑的生鐵竈上方;這竈1920年就裝上了。
竈上的烤盤70年來燒穿了兩次,已經換新;竈内是燒木柴的——用的是飽經風霜的陳年橡木。
就這些了!沒有微波爐,沒有閃閃發光的電腦化烤箱,沒有大片大片的不鏽鋼。
《居家庭園》-(House&Garden)雜志的廚房版主編,看了準會大吃一驚。
但是這樣好得很,幹嘛要變呢?況且,“變”是談都别談的。
安東在他的事業即将告終之時,同意出售這家飯店,但有兩項條件:第一是飯店必須保持其原始的風貌;破破爛爛的地闆、搖搖欲墜的爐子、龜裂的牆壁等等,全都不能改變。
至于食物呢,同樣也必須維持其一貫的作風——最好的材料,豐碩的份量,簡單的烹調。
而第二項條件,則是在他死後,必須好好照顧他的太太。
安東過世的傳奇,始自他對醫療、醫生這些勞什子之深惡痛絕。
他放罹病之初,便有幾位朋友央求他赴巴黎一名醫處看診。
他拒絕了。
既然是這樣,他這些朋友說,我們就安排這位醫生到餐廳來看你好了。
你們若是敢弄個醫生來靠近我一步,安東說了,我就宰了他。
但他的病不肯放過他,所以他的朋友也不放過他。
有天早上,他們真的帶了個醫生——一個大無畏的醫生——到餐廳來。
餐廳裡空無一人,隻有安東。
他坐在一張桌邊,有一杯喝了一半的卡爾瓦多酒和一支左輪手槍,放在他面前;人則已因心髒病發身亡。
這說法是真的嗎?還是他根本就是安詳過世放馬賽一家診所的呢?我知道我喜歡的是哪一種結局;我想那也是安東喜歡的。
死在家裡比較好
火燒小牛腰。
他後面跟着路易,小心護着一隻灰撲撲的瓶子。
我們的侍者走過來,等在一旁。
我的威廉叔叔以前老愛說,每當猶豫不決的時候,就點鵝肝醬吧。
其實,這也是這家店的傳世名菜之一,一直由同一家供應,前後已經兩代了,據說害不少美食名家吃到喜極而泣呢。
對,就從鵝肝醬開始,然後是一些烤雞。
待那侍者回來,我還以為他剛才下刀的時候,刀滑了一下呢。
我們有4個人,每個人點的開胃菜都不一樣。
但是,上來的鵝肝醬,足夠我們4個人大塊朵頤——質地緻密的粉紅色肝片,細細嵌着一道道淡黃色的鵝油,配上熱烘烘的棍子面包切片,面包還帶有烤架烤出來的條紋印。
其他的盤子上,是同樣毫不客氣的一大堆扇貝、土制火腿、蝸牛肉。
後來又上來了一堆小山一樣的熱烘烘面包,就怕我們不夠吃。
可能是因為恬不知恥自承暨餐吧,或是向我作研究時秉持的負責态度給予禮贊吧,反正,我每樣東西都吃;而我敢說,我從來沒有吃過比這更棒的晚餐。
但很不巧,主菜還沒上呢。
我這才開始有點了解,安東以前是怎麼維持他那拳擊手的體重的。
他的事業于開始之際,依我聽來的說法,是先當私家廚子,在一戶富裕人家掌廚。
而你可以想象當他棄私從公,轉往維特布易路時,他在那一家人胃裡留了多凄慘的一個大洞填不滿。
人生中隻有兩件事可以把他從烹任大事中拉開;他愛賽馬,還愛女人。
他特别喜歡的女性顧客碰上他,固定會被他渾身大蒜味的擁抱摟到窒息;同時也得領叫一下安東火爐般溫熱的手指頭,在臉頰上觸摸的感覺。
而女士也都愛他。
有一天晚上,有位世界知名的大美人,在女更衣間裡碰上吊襪帶出了技術性問題的麻煩,但她找來的救兵不是女性,而是安東。
他回到廚房去時,不停搖頭驚歎,雙手在空中畫出豐腴性感、起伏有緻的形狀,從他的胡子裡喃喃吐出幾個字,“多豐腴的大腿啊!” 真湊巧,我下一道菜正是同樣豐腴的雞。
我點這道菜的時候,看漏了菜單上的一個關鍵字;全雞的“全”。
這隻全雞閃着油亮的皮,蜜黃褐色、鮮潤多汁,大腿燦爛奪目;雕琢之精巧,是我始終非常羨慕,而且永遠無法企及的。
(遭我雕工茶毒的那些犧牲品,不知怎麼的,骨頭都不在正常位置上。
)這隻優美如雕像的動物,有一半放到了我的盤子上。
那侍者保證剩下的另一半會繼續熱着,留待稍後享用,然後送上了炸薯條——像是堆成6時高、金字塔狀的圓胖火柴棒,咬在齒間會輕輕脆裂。
天助我也,我解決掉了這隻全雞的第一部分,至于我的那幾位朋友,對付的可是體積合理得多的大山鹌。
接下來我們的侍者就十分錯愕了,但仍不失禮貌;因為我不肯出場和這隻雞來場第二回合的奮戰。
但他并未就此放棄,直到後來,才改以甜點進襲。
野草莓?糖衣牛軋糖?浸在櫻桃白蘭地裡,有足球大小的鳳梨? 我們最後講定了就用咖啡,外加餐後到廚房散步散步,我希望這廚房有朝一日可以由官方正式定為國家古迹。
這廚房配備的人力是比比(Bibi)、迪迪(Didi)、尼尼(Nini),他們居然有辦法在幾乎沒有現代設備的這麼一小塊地方裡面,變出曠世珍馐。
約有二三十個摔得坑坑疤疤的銅制鍋子,挂在一座發黑的生鐵竈上方;這竈1920年就裝上了。
竈上的烤盤70年來燒穿了兩次,已經換新;竈内是燒木柴的——用的是飽經風霜的陳年橡木。
就這些了!沒有微波爐,沒有閃閃發光的電腦化烤箱,沒有大片大片的不鏽鋼。
《居家庭園》-(House&Garden)雜志的廚房版主編,看了準會大吃一驚。
但是這樣好得很,幹嘛要變呢?況且,“變”是談都别談的。
安東在他的事業即将告終之時,同意出售這家飯店,但有兩項條件:第一是飯店必須保持其原始的風貌;破破爛爛的地闆、搖搖欲墜的爐子、龜裂的牆壁等等,全都不能改變。
至于食物呢,同樣也必須維持其一貫的作風——最好的材料,豐碩的份量,簡單的烹調。
而第二項條件,則是在他死後,必須好好照顧他的太太。
安東過世的傳奇,始自他對醫療、醫生這些勞什子之深惡痛絕。
他放罹病之初,便有幾位朋友央求他赴巴黎一名醫處看診。
他拒絕了。
既然是這樣,他這些朋友說,我們就安排這位醫生到餐廳來看你好了。
你們若是敢弄個醫生來靠近我一步,安東說了,我就宰了他。
但他的病不肯放過他,所以他的朋友也不放過他。
有天早上,他們真的帶了個醫生——一個大無畏的醫生——到餐廳來。
餐廳裡空無一人,隻有安東。
他坐在一張桌邊,有一杯喝了一半的卡爾瓦多酒和一支左輪手槍,放在他面前;人則已因心髒病發身亡。
這說法是真的嗎?還是他根本就是安詳過世放馬賽一家診所的呢?我知道我喜歡的是哪一種結局;我想那也是安東喜歡的。
死在家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