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戰雲密布
關燈
小
中
大
“百濟不斷妨害我新羅向大唐朝貢,更侵攻敝國領土,奪取諸城。
請速派援軍。
”新羅屢次派來使者,做此請求。
唐朝廷内有贊成與不贊成兩種論調,武則天堅決持出兵論。
長孫無忌并沒有像褚遂良那樣,因遺诏而使自己的生命有所保障。
對太宗而言,褚遂良是臣僚,有必要以遺诏保護其生命;長孫無忌則為太宗皇後之兄,同時也是高宗的舅舅,因此,即使沒有遺诏也不會有人敢殺他。
太宗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太宗怎能想得到,武則天這個可怕的女人會在唐朝宮廷出現呢? 要是我有和褚遂良一樣的遺诏……長孫無忌為此深深喟歎。
褚遂良在愛州去世的翌年——顯慶四年(公元六五九年),長孫無忌被免太尉之職,并流放至黔州(貴州),同時以有謀反嫌疑而接受調查,最後被迫自殺。
顯慶五年(公元六六○年)唐決定出兵東方,距上一次的出兵已時隔十多年。
現在轉眼看看朝鮮半島的狀況。
熬過唐之遠征的高句麗,掌權者攝政泉蓋蘇文于這一年去世,由于長子泉男生與弟弟泉男建不和,政情因而變得動蕩不安。
而唐之東方政策,這時候已經确定。
“應以百濟為先。
新羅屢次派使者前來入貢,隻要攻滅百濟,高句麗就再也不會嚣張;而且此時攻打高句麗會有危險。
” 武則天如此斷言。
重臣們都歪着頭思考。
高宗皺着眉。
原本就病弱的他,近來常有癫痫發作之事。
“有何危險?朕倒認為這是攻打高句麗的良機啊!” 由于重臣全都保持緘默,高宗用幫助他們的語氣說道。
“高句麗的内讧最近才開始,情形尚未嚴重化。
倘若我大唐軍隊此時攻入,由于此乃國家危機,反而可能促使他們言歸于好,同心協力對付外敵。
”武則天回答。
“唔……”高宗露出沒有自信的表情,望望群臣的臉。
“等到他們兄弟相殘的情形更為嚴重,到時候我們便可以不勞而獲,輕易取得高句麗。
”武則天又補充說道。
群臣不覺發出感歎聲。
這是因佩服而發出的感歎聲。
确實另有一番見地。
——連對這位新皇後抱持反感心态的人,都對她這番口齒伶俐、頗有見地的發言十分佩服。
“以什麼人為統帥呢?” 高宗對這位年長妻子,已是言聽計從了。
“除蘇定方外,别無他人。
” 武則天立刻回答。
高宗垂問的尾音還沒有消失,她已啟口如此說。
“蘇定方不是俘虜都曼,才于今年正月歸來嗎?” “就是這一點好。
他的身上還有沙場氣息,有利于遠征。
” “說的也是……”高宗佩服武則天的看法。
蘇定方讨伐在西域誘使疏勒、朱俱波、谒般陀等國共同造反的都曼族酋長,将首領活捉歸來。
他十歲時就跟随父親奔馳疆場,曾經有一段時期成為盜匪窦建德的屬下。
比起安居長安,他這個人較喜歡到戰場上縱橫活躍。
“派兵十萬,因為新羅希望如此。
”武則天以明确的态度決定有關遠征事宜。
當時,朝鮮半島的北半和遼東之地,屬高句麗版圖。
朝鮮半島南半的東部為新羅,西部則為百濟的領土。
位于北部的高句麗,在泉蓋蘇文的獨裁統治下,由于擁有強大軍隊,不斷對南方的新羅和百濟施以壓力。
雖然南部兩國對抵抗高句麗的立場與利害一緻,但由于兩國接壤的關系,國境紛争疊起。
新羅若要向唐進貢必須經過百濟領土或其海域。
進貢是一種貿易,同時也是同盟關系的證明。
百濟卻不斷妨害新羅與唐保持友好關系。
百濟不斷妨害我新羅向大唐朝貢,更侵攻敝國領土,奪取諸城。
請速派援軍。
——新羅屢次派來使者,作此請求。
唐朝廷内有贊成與不贊成兩種論調,武則天堅決持出兵論。
要求十萬援兵,似乎多少保留讨價還價餘地。
出兵五萬,新羅應該就會滿意才對。
——唐朝廷上有此議論,武則天卻斷然道:說十萬就十萬,絕不讨價還價,這是讓四夷之人知道大唐作風的機會! 武則天在大唐朝廷,已完全掌握主導權。
同時代的東亞,政治構造近似的國家頗多。
在高句麗,國王高藏一樣也是被泉蓋蘇文擁立的傀儡;泉蓋蘇文死後,國政實權由其子繼承,絲毫沒有歸還給國王的迹象,如今泉蓋蘇文的兒子們正在激烈争奪這個實權。
高藏并沒有趁其兄弟相殘之際奪回實權的打算。
新羅的國王為女性,由善德女王和其堂妹真德女王兩代相傳,不過實權則為其堂兄弟金春秋所掌握。
金春秋後來于公元六五四年即位為王,就是有名的武烈王,實際上,他以攝政身份掌握實權的時間,比起以國王身份在位的時間長。
日本的情形也與此相同。
雖然那時齊明天皇的治世,大化革新以來,實際當政的是中大兄皇子。
在此之前,日本也有過聖德太子不就皇位而掌控政權的先例。
在大唐,比起皇帝高宗,皇後武則天已是實質上的執政者。
唐率領大軍,與新羅聯手攻打過來時,百濟立即陷入極大混亂。
“唐為何攻打我百濟?”百濟國王扶餘義慈隻會驚慌失措。
十餘年前,太宗遠征高句麗的借口是,新羅有意向唐入貢,卻為北部大國
請速派援軍。
”新羅屢次派來使者,做此請求。
唐朝廷内有贊成與不贊成兩種論調,武則天堅決持出兵論。
長孫無忌并沒有像褚遂良那樣,因遺诏而使自己的生命有所保障。
對太宗而言,褚遂良是臣僚,有必要以遺诏保護其生命;長孫無忌則為太宗皇後之兄,同時也是高宗的舅舅,因此,即使沒有遺诏也不會有人敢殺他。
太宗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太宗怎能想得到,武則天這個可怕的女人會在唐朝宮廷出現呢? 要是我有和褚遂良一樣的遺诏……長孫無忌為此深深喟歎。
褚遂良在愛州去世的翌年——顯慶四年(公元六五九年),長孫無忌被免太尉之職,并流放至黔州(貴州),同時以有謀反嫌疑而接受調查,最後被迫自殺。
顯慶五年(公元六六○年)唐決定出兵東方,距上一次的出兵已時隔十多年。
現在轉眼看看朝鮮半島的狀況。
熬過唐之遠征的高句麗,掌權者攝政泉蓋蘇文于這一年去世,由于長子泉男生與弟弟泉男建不和,政情因而變得動蕩不安。
而唐之東方政策,這時候已經确定。
“應以百濟為先。
新羅屢次派使者前來入貢,隻要攻滅百濟,高句麗就再也不會嚣張;而且此時攻打高句麗會有危險。
” 武則天如此斷言。
重臣們都歪着頭思考。
高宗皺着眉。
原本就病弱的他,近來常有癫痫發作之事。
“有何危險?朕倒認為這是攻打高句麗的良機啊!” 由于重臣全都保持緘默,高宗用幫助他們的語氣說道。
“高句麗的内讧最近才開始,情形尚未嚴重化。
倘若我大唐軍隊此時攻入,由于此乃國家危機,反而可能促使他們言歸于好,同心協力對付外敵。
”武則天回答。
“唔……”高宗露出沒有自信的表情,望望群臣的臉。
“等到他們兄弟相殘的情形更為嚴重,到時候我們便可以不勞而獲,輕易取得高句麗。
”武則天又補充說道。
群臣不覺發出感歎聲。
這是因佩服而發出的感歎聲。
确實另有一番見地。
——連對這位新皇後抱持反感心态的人,都對她這番口齒伶俐、頗有見地的發言十分佩服。
“以什麼人為統帥呢?” 高宗對這位年長妻子,已是言聽計從了。
“除蘇定方外,别無他人。
” 武則天立刻回答。
高宗垂問的尾音還沒有消失,她已啟口如此說。
“蘇定方不是俘虜都曼,才于今年正月歸來嗎?” “就是這一點好。
他的身上還有沙場氣息,有利于遠征。
” “說的也是……”高宗佩服武則天的看法。
蘇定方讨伐在西域誘使疏勒、朱俱波、谒般陀等國共同造反的都曼族酋長,将首領活捉歸來。
他十歲時就跟随父親奔馳疆場,曾經有一段時期成為盜匪窦建德的屬下。
比起安居長安,他這個人較喜歡到戰場上縱橫活躍。
“派兵十萬,因為新羅希望如此。
”武則天以明确的态度決定有關遠征事宜。
當時,朝鮮半島的北半和遼東之地,屬高句麗版圖。
朝鮮半島南半的東部為新羅,西部則為百濟的領土。
位于北部的高句麗,在泉蓋蘇文的獨裁統治下,由于擁有強大軍隊,不斷對南方的新羅和百濟施以壓力。
雖然南部兩國對抵抗高句麗的立場與利害一緻,但由于兩國接壤的關系,國境紛争疊起。
新羅若要向唐進貢必須經過百濟領土或其海域。
進貢是一種貿易,同時也是同盟關系的證明。
百濟卻不斷妨害新羅與唐保持友好關系。
百濟不斷妨害我新羅向大唐朝貢,更侵攻敝國領土,奪取諸城。
請速派援軍。
——新羅屢次派來使者,作此請求。
唐朝廷内有贊成與不贊成兩種論調,武則天堅決持出兵論。
要求十萬援兵,似乎多少保留讨價還價餘地。
出兵五萬,新羅應該就會滿意才對。
——唐朝廷上有此議論,武則天卻斷然道:說十萬就十萬,絕不讨價還價,這是讓四夷之人知道大唐作風的機會! 武則天在大唐朝廷,已完全掌握主導權。
同時代的東亞,政治構造近似的國家頗多。
在高句麗,國王高藏一樣也是被泉蓋蘇文擁立的傀儡;泉蓋蘇文死後,國政實權由其子繼承,絲毫沒有歸還給國王的迹象,如今泉蓋蘇文的兒子們正在激烈争奪這個實權。
高藏并沒有趁其兄弟相殘之際奪回實權的打算。
新羅的國王為女性,由善德女王和其堂妹真德女王兩代相傳,不過實權則為其堂兄弟金春秋所掌握。
金春秋後來于公元六五四年即位為王,就是有名的武烈王,實際上,他以攝政身份掌握實權的時間,比起以國王身份在位的時間長。
日本的情形也與此相同。
雖然那時齊明天皇的治世,大化革新以來,實際當政的是中大兄皇子。
在此之前,日本也有過聖德太子不就皇位而掌控政權的先例。
在大唐,比起皇帝高宗,皇後武則天已是實質上的執政者。
唐率領大軍,與新羅聯手攻打過來時,百濟立即陷入極大混亂。
“唐為何攻打我百濟?”百濟國王扶餘義慈隻會驚慌失措。
十餘年前,太宗遠征高句麗的借口是,新羅有意向唐入貢,卻為北部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