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後宮
關燈
小
中
大
對王、蕭兩氏的處刑,使整個宮中籠罩在戰栗的氣氛中。
人人對武則天畏懼到極點,他們想都不敢想象,違抗武則天的下場會是如何。
自始至終保持沉默的于志甯,可說是深谙名門出身者的明哲保身之道。
他的曾祖父身為八柱國,于隋末動亂時也曾躲到鄉下,以避免被卷入漩渦,等到天下太平後,才應唐天子之聘出任要職。
未擁有武力的文弱公卿,汲汲于保身乃是當然之事吧。
然而盜匪出身的武将李,為了擔心招來後患,受高宗召見而未進宮,這樣的行徑不可不謂卑怯。
盡管當天因病缺席,但高宗特别倚重的是他,所以,他也知道改天還是會被召見。
在全體重臣反對的情形下,高宗再怎麼剛愎也不便單憑己意廢立皇後,總要有一個人表示贊成,不然他會下不了台;而唯一沒有表示意見的是李。
稱病在家期間,李絞盡腦汁,想着如何面對這個難題。
數日後高宗召見時,他把自己想了半天的回答說出來:“這是皇上的家務事,何需外人插嘴?” 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他把責任推給皇帝,巧妙地逃脫了尴尬的境域。
過去我在群盜首領翟讓之下,接着是在李密之下,後來出仕唐朝李淵之下,現在跟的是他的孫子,不管主子變成何人,我還是隻顧我自己,主子的家務事與我何幹呢?——這是李的想法。
他出仕唐朝乃是自然趨勢,随遇而安,彼此之間并沒有親子兄弟般的特别關系。
太宗也曾經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一度将李從中央疏遠。
李當時知道自己受到太宗警戒,因此,接到調動地方的命令時連家也沒有回去一趟,便直接前往任地。
他因而得以保身。
李認為自己這次如此回答,同樣也是最妥善的保身之道。
李的回答,可以說是使高宗覓得一條活路。
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十月,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廢。
企圖毒殺皇帝——兩人被廢,用的是毫無證據的莫須有之罪。
接着,以應百官要求的形式,決定冊立武氏。
十一月丁卯日,由李擔任司儀,舉行将皇後印玺及绶授予武氏的儀式。
是日,百官在肅義門拜谒皇後。
廢立的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幽禁在一幢宅院内。
這是密閉的房間,三餐由牆壁上的一個小洞遞進。
完全被武則天迷住的高宗,本質上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一天,他背着新皇後武則天,偷偷前往探望自己曾經愛過的兩個女人。
“皇後,淑妃——你們在嗎?” 高宗對着陰暗房間發出聲音。
聲音從壁上的小洞穿進陰冷的房間裡。
陰曆十一月已是相當寒冷的時節,囚房當然沒有供暖設備。
“有——”王氏的哽咽之聲從同一個小洞傳到外面來,“皇上适才以皇後相稱,但臣妾已是待罪的奴婢之身,皇上為何仍以昔日尊稱稱呼?倘若皇上尚念舊情,請設法讓我們重見天日……” “好,知道啦!朕來想想辦法。
”高宗以此回答。
至于武則天會不會憐憫這兩個女人,身為天子的他一點兒把握也沒有。
事實上,高宗根本不用為這兩個女人向武則天求情,因為她早就知道皇帝前往探望她們之事了。
知道武皇後時代來臨的人,為了搶功,主動擔任密探任務,已經把這件事情向她密報。
現在的武則天,自己不用動,宮廷内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會了若指掌。
“憐憫别人,是弱者的表現。
俗人或可如此,但身為天下之主的皇帝,絕不可有如此軟弱之心。
該決斷時,态度必須毅然決然!” 這位年長的妻子,好像在訓誡皇帝一樣,而高宗在武則天面前,總是有些擡不起頭。
“決斷指何而言?”高宗誠惶誠恐地問道。
武則天回答他的是最惡劣的事态:“把她們殺掉!”
人人對武則天畏懼到極點,他們想都不敢想象,違抗武則天的下場會是如何。
自始至終保持沉默的于志甯,可說是深谙名門出身者的明哲保身之道。
他的曾祖父身為八柱國,于隋末動亂時也曾躲到鄉下,以避免被卷入漩渦,等到天下太平後,才應唐天子之聘出任要職。
未擁有武力的文弱公卿,汲汲于保身乃是當然之事吧。
然而盜匪出身的武将李,為了擔心招來後患,受高宗召見而未進宮,這樣的行徑不可不謂卑怯。
盡管當天因病缺席,但高宗特别倚重的是他,所以,他也知道改天還是會被召見。
在全體重臣反對的情形下,高宗再怎麼剛愎也不便單憑己意廢立皇後,總要有一個人表示贊成,不然他會下不了台;而唯一沒有表示意見的是李。
稱病在家期間,李絞盡腦汁,想着如何面對這個難題。
數日後高宗召見時,他把自己想了半天的回答說出來:“這是皇上的家務事,何需外人插嘴?” 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他把責任推給皇帝,巧妙地逃脫了尴尬的境域。
過去我在群盜首領翟讓之下,接着是在李密之下,後來出仕唐朝李淵之下,現在跟的是他的孫子,不管主子變成何人,我還是隻顧我自己,主子的家務事與我何幹呢?——這是李的想法。
他出仕唐朝乃是自然趨勢,随遇而安,彼此之間并沒有親子兄弟般的特别關系。
太宗也曾經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一度将李從中央疏遠。
李當時知道自己受到太宗警戒,因此,接到調動地方的命令時連家也沒有回去一趟,便直接前往任地。
他因而得以保身。
李認為自己這次如此回答,同樣也是最妥善的保身之道。
李的回答,可以說是使高宗覓得一條活路。
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十月,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廢。
企圖毒殺皇帝——兩人被廢,用的是毫無證據的莫須有之罪。
接着,以應百官要求的形式,決定冊立武氏。
十一月丁卯日,由李擔任司儀,舉行将皇後印玺及绶授予武氏的儀式。
是日,百官在肅義門拜谒皇後。
廢立的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幽禁在一幢宅院内。
這是密閉的房間,三餐由牆壁上的一個小洞遞進。
完全被武則天迷住的高宗,本質上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一天,他背着新皇後武則天,偷偷前往探望自己曾經愛過的兩個女人。
“皇後,淑妃——你們在嗎?” 高宗對着陰暗房間發出聲音。
聲音從壁上的小洞穿進陰冷的房間裡。
陰曆十一月已是相當寒冷的時節,囚房當然沒有供暖設備。
“有——”王氏的哽咽之聲從同一個小洞傳到外面來,“皇上适才以皇後相稱,但臣妾已是待罪的奴婢之身,皇上為何仍以昔日尊稱稱呼?倘若皇上尚念舊情,請設法讓我們重見天日……” “好,知道啦!朕來想想辦法。
”高宗以此回答。
至于武則天會不會憐憫這兩個女人,身為天子的他一點兒把握也沒有。
事實上,高宗根本不用為這兩個女人向武則天求情,因為她早就知道皇帝前往探望她們之事了。
知道武皇後時代來臨的人,為了搶功,主動擔任密探任務,已經把這件事情向她密報。
現在的武則天,自己不用動,宮廷内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會了若指掌。
“憐憫别人,是弱者的表現。
俗人或可如此,但身為天下之主的皇帝,絕不可有如此軟弱之心。
該決斷時,态度必須毅然決然!” 這位年長的妻子,好像在訓誡皇帝一樣,而高宗在武則天面前,總是有些擡不起頭。
“決斷指何而言?”高宗誠惶誠恐地問道。
武則天回答他的是最惡劣的事态:“把她們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