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中原
關燈
小
中
大
總算走到盡頭了。
” 孫文說道。
大清國的駐英公使在去年八月之前是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其後由劉玉麟接任。
劉與孫文同是出身廣東香山縣,早期留學美國,歸國後曾任李鴻章的家庭教師。
後來在共和國成立後,他仍擔任駐英公使一職,是個了解大勢的人物。
将電報送交孫文一事顯然是經過他的批準。
此一電報拍來之際,清朝尚未覆亡,革命派擁黎元洪為都督,并為拉攏新軍的大部分成員,甚至也有意要擁袁世凱複出。
孫文在康德黎家中接到電報後,從倫敦拍發回電給上海的“民國軍政府”,表示自己贊成由黎元洪或袁世凱擔任新政權的總統,總之希望國家的基礎能夠穩固下來。
十一月二十一日,孫文從倫敦抵巴黎。
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從馬賽搭船回國。
清朝政府除起用袁世凱外,别無他策。
攝政王雖極力阻止起用曾背叛兄長光緒帝的袁世凱,但若是這樣就無異于亡國。
武昌失陷後,滿洲集團的唯一求生之道就是行立憲君主制。
但滿洲人豈甘心當一個放棄實權而徒擁虛名的君主? 革命派連立憲君主制也不肯同意,堅持創立共和國。
簡單地說,南北僵持而形成了對立場面,孫文身為對立中的南方代表,亦即革命派的領袖步步進逼。
十二月十五日,孫文所搭之船抵新加坡,三天後的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的英國租界召開了一場南北議和的會談。
不久船抵香港。
是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事。
當然,自第一次起義便是同志的陳少白親自前來迎接。
廣州已被革命派控制,胡漢民當了軍政府都督。
胡漢民與财政部副部長廖仲恺特地從廣州前來迎接。
最令孫文喜出望外的是,身體不适且生活拮據的宮崎滔天也特地來到香港迎接他。
“宮崎先生,近來可好?” 孫文握着宮崎的手,用日語說道。
“好好,謝謝,謝謝!承蒙你幫了大忙。
” 宮崎說道。
幫了大忙是指孫文從溫哥華托人送來百元贈金一事。
在上海的租界召開的南北和議根據速記記錄,雙方僅見了面,随即散會,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文明書局所議定的一份密約。
十二月十八日,船抵香港時,孫文便獲知該密約的内容。
密約包含下列五項: 一、組織共和政體。
二、優待滿清皇室。
三、由最先推翻滿清政府者擔任大總統。
四、優待南北漢滿軍有功勞者,不追究戰時殺害敵軍之罪。
五、召開臨時國會,恢複各地秩序。
此一密約是由黃興派遣的顧忠琛和北洋軍的密使廖宇春所簽訂。
這密約不啻答應“讓袁世凱當大總統”。
焉有人能搶先袁世凱推翻清政府呢?将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鎮(師團)并配置新軍的這項計劃原是袁世凱所拟。
除此一新建陸軍外,中國别無其他兵力。
要讓中國成為共和國,最快的快捷方式便是說服袁世凱歸順。
在此之前,孫文等人一直在暗中對新軍施以革命教育,若袁世凱肯歸順,則此事便可公開實行。
倘能如此,像三月二十九日那樣因未及時綁上白布條而導緻同志相殘的悲劇便不會發生。
孫文也從倫敦拍電報,清楚表明自己的意思,共和國總統由黎元洪或袁世凱來當皆可。
但趕來香港并登上船隻的胡漢民卻突然說道: “逸仙兄,你似乎是打算赴上海,但我反對。
你根本不知道袁世凱是何等人物。
” “我明白展堂君(胡漢民)的意思。
譚嗣同等人被殺是因為遭那人出賣,保皇會的一群人對他也恨之入骨吧!然而,現在我們該考慮的是,如何避免讓四億百姓發生流血慘事。
若能利用他來達成此一目的,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孫文說道。
孫文早知,衆同志必然會圍過來群起阻擋上海之行。
他決定不惜多費唇舌,要将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個明白。
“我的意見與克強(黃興)相同。
我對克強說的也是同樣的話,看來也隻得送逸仙兄赴上海了。
但請務必留意那個冢骨(墓中骸骨,指袁世凱)!” 胡漢民說道。
“冢骨”一詞是保皇派人士罵袁世凱的常用語,用法有些卑下。
“多謝!我會留意的。
” 孫文感謝衆同志的關心。
與袁世凱合作的構想并非臨時起意。
在停留倫敦期間接受《岸邊雜志》的記者專訪時,他便提及此一可能性。
孫文欣喜
” 孫文說道。
大清國的駐英公使在去年八月之前是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其後由劉玉麟接任。
劉與孫文同是出身廣東香山縣,早期留學美國,歸國後曾任李鴻章的家庭教師。
後來在共和國成立後,他仍擔任駐英公使一職,是個了解大勢的人物。
将電報送交孫文一事顯然是經過他的批準。
此一電報拍來之際,清朝尚未覆亡,革命派擁黎元洪為都督,并為拉攏新軍的大部分成員,甚至也有意要擁袁世凱複出。
孫文在康德黎家中接到電報後,從倫敦拍發回電給上海的“民國軍政府”,表示自己贊成由黎元洪或袁世凱擔任新政權的總統,總之希望國家的基礎能夠穩固下來。
十一月二十一日,孫文從倫敦抵巴黎。
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從馬賽搭船回國。
清朝政府除起用袁世凱外,别無他策。
攝政王雖極力阻止起用曾背叛兄長光緒帝的袁世凱,但若是這樣就無異于亡國。
武昌失陷後,滿洲集團的唯一求生之道就是行立憲君主制。
但滿洲人豈甘心當一個放棄實權而徒擁虛名的君主? 革命派連立憲君主制也不肯同意,堅持創立共和國。
簡單地說,南北僵持而形成了對立場面,孫文身為對立中的南方代表,亦即革命派的領袖步步進逼。
十二月十五日,孫文所搭之船抵新加坡,三天後的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的英國租界召開了一場南北議和的會談。
不久船抵香港。
是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事。
當然,自第一次起義便是同志的陳少白親自前來迎接。
廣州已被革命派控制,胡漢民當了軍政府都督。
胡漢民與财政部副部長廖仲恺特地從廣州前來迎接。
最令孫文喜出望外的是,身體不适且生活拮據的宮崎滔天也特地來到香港迎接他。
“宮崎先生,近來可好?” 孫文握着宮崎的手,用日語說道。
“好好,謝謝,謝謝!承蒙你幫了大忙。
” 宮崎說道。
幫了大忙是指孫文從溫哥華托人送來百元贈金一事。
在上海的租界召開的南北和議根據速記記錄,雙方僅見了面,随即散會,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文明書局所議定的一份密約。
十二月十八日,船抵香港時,孫文便獲知該密約的内容。
密約包含下列五項: 一、組織共和政體。
二、優待滿清皇室。
三、由最先推翻滿清政府者擔任大總統。
四、優待南北漢滿軍有功勞者,不追究戰時殺害敵軍之罪。
五、召開臨時國會,恢複各地秩序。
此一密約是由黃興派遣的顧忠琛和北洋軍的密使廖宇春所簽訂。
這密約不啻答應“讓袁世凱當大總統”。
焉有人能搶先袁世凱推翻清政府呢?将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鎮(師團)并配置新軍的這項計劃原是袁世凱所拟。
除此一新建陸軍外,中國别無其他兵力。
要讓中國成為共和國,最快的快捷方式便是說服袁世凱歸順。
在此之前,孫文等人一直在暗中對新軍施以革命教育,若袁世凱肯歸順,則此事便可公開實行。
倘能如此,像三月二十九日那樣因未及時綁上白布條而導緻同志相殘的悲劇便不會發生。
孫文也從倫敦拍電報,清楚表明自己的意思,共和國總統由黎元洪或袁世凱來當皆可。
但趕來香港并登上船隻的胡漢民卻突然說道: “逸仙兄,你似乎是打算赴上海,但我反對。
你根本不知道袁世凱是何等人物。
” “我明白展堂君(胡漢民)的意思。
譚嗣同等人被殺是因為遭那人出賣,保皇會的一群人對他也恨之入骨吧!然而,現在我們該考慮的是,如何避免讓四億百姓發生流血慘事。
若能利用他來達成此一目的,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孫文說道。
孫文早知,衆同志必然會圍過來群起阻擋上海之行。
他決定不惜多費唇舌,要将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個明白。
“我的意見與克強(黃興)相同。
我對克強說的也是同樣的話,看來也隻得送逸仙兄赴上海了。
但請務必留意那個冢骨(墓中骸骨,指袁世凱)!” 胡漢民說道。
“冢骨”一詞是保皇派人士罵袁世凱的常用語,用法有些卑下。
“多謝!我會留意的。
” 孫文感謝衆同志的關心。
與袁世凱合作的構想并非臨時起意。
在停留倫敦期間接受《岸邊雜志》的記者專訪時,他便提及此一可能性。
孫文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