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中原
關燈
小
中
大
之所以對英國提出如此請求,隻因希望能擴張國際援助拒絕網。
日英之間有同盟之約,孫文認為由英國向日本提出請求較易見效。
日本民間對中國革命抱持友好态度,但政府則未必如此。
從政體問題來看,日本希望同是帝制的大清國當鄰國,若鄰國是個經由革命而誕生的共和國,則彼此之間可能較易産生緊張關系。
另從國家利益來看,鄰國若是弱國,當然較令人覺得安心。
現今的鄰國正處于立憲君主(保皇)派與革命派之争。
日本的真心話是歡迎一如往昔的保守帝制,但那已是落伍的想法。
如今至少也希望鄰國能以日本為借鏡而成為立憲君主國。
孫文知道自己的“革命派”路線未必會讓日本懷着好感。
孫文經常感謝宮崎滔天這類的民間支持者,但就國家而言,日本卻可能成為革命中國的敵人。
在此次旅途中,孫文聞知宮崎滔天身體不适。
消息來源是在加拿大的聯絡人馮自由,此人是馮鏡如之子,孫文第一次起義失敗亡命之際,在橫濱曾受到馮鏡如庇護。
馮自由在加入興中會的成員中年紀最輕(年僅十四歲),後來就讀于早稻田。
——經濟狀況好像也不佳,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馮自由說道。
——這樣可不行! 孫文擔心這位盟友。
他自己在槟城的妻子染病,子女的學費亦告急,隻得向住在吉隆坡的黨的經理鄧澤如交涉,希望能稍微調高原本每個月一百元的生活費。
即使自己如此拮據,卻見不得盟友宮崎滔天陷入困境。
孫文寫了一封信給滔天,提及自己設法湊了一百日元相贈,請其至橫濱的華僑永新祥商店向林清泉君領取。
該函的日期為陽曆四月一日,正值陰曆三月二十九日起義之前不久。
在英國,能再見到恩師兼救命恩人的康德黎博士自是人生一樂。
孫文去到康德黎家,相識的女仆出來迎接,邊微笑邊說道: “剛好有一封你的電報送達。
上頭全是些數字。
” 那是一封來自中國的電報,收信人僅寫着: —— 倫敦的電報局大概也不曉得要送給誰才好。
既然是中國人,那就送到了公使館。
公使館似乎也感到困擾,之前也曾發生過,于是将電報就近送到康德黎博士的住所。
康德黎不在家,康德黎夫人不知是否該收下。
——我不知是否該收下。
我先生不在家,說不定稍後會退回電報呢! 她事先說明有可能會拒收而退回電報。
也不知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既然是電報,當然是急件。
孫文打電報時,總是先用漢文寫下電文,再翻閱那紅色封皮的筆記本,将之改成數字。
康德黎家中的一隅放置着孫文寄放的行李。
那本紅色封皮的筆記本就和幾本書擺在一起。
想必是急件,孫文肯定會取出紅色封皮的筆記本,立即将那些數字譯成漢字。
康德黎夫人想自己先行譯出電文,以便節省孫文的時間,但她不會讀漢文,隻約略能看懂,并用歪歪斜斜的字迹照抄下來。
電文内容不長,康德黎夫人便用此法抄譯下來。
雖不懂其意,但之前也曾發生過,她猜想可能是以救孫文為使命的某個人所拍發。
隔了兩個鐘頭,孫文偕康德黎返家。
康氏家人和孫文間存在一種默契,即不談論革命話題或隐私之事。
因此,對電報内容康氏夫妻未開口發問。
“哦,這電報送來時就已經譯成漢字了嗎?” 孫文邊微笑着邊問道。
康氏夫妻從剛才起就關心電報之事,一直觀察着孫文的表情,見他展顔一笑,兩人才如釋重負。
“是我!雖不知其意,但一個字一個字照着抄下來。
” 康德黎夫人答道。
“這字寫得很漂亮!要說這是出自第一次寫漢字之人的手,大概沒有人會相信。
” 孫文誇獎道。
“是秘密消息嗎?” 康德黎夫人忍不住問道。
“不!”孫文搖搖頭——“是推薦我擔任共和國總統的通知。
” “你會接受吧?” 康德黎博士問道。
孫文偏着頭想了一下後答道——“是的!若現今并無适當人選,那我就暫時答應擔任。
” “真不敢相信!”康德黎張開雙臂說道——“公使館隻需譯出電文便知内容,卻偏偏大費周章送來這裡。
” “因為他們人在外國,較具有國際觀,明白世界的大勢。
清這個王朝也
日英之間有同盟之約,孫文認為由英國向日本提出請求較易見效。
日本民間對中國革命抱持友好态度,但政府則未必如此。
從政體問題來看,日本希望同是帝制的大清國當鄰國,若鄰國是個經由革命而誕生的共和國,則彼此之間可能較易産生緊張關系。
另從國家利益來看,鄰國若是弱國,當然較令人覺得安心。
現今的鄰國正處于立憲君主(保皇)派與革命派之争。
日本的真心話是歡迎一如往昔的保守帝制,但那已是落伍的想法。
如今至少也希望鄰國能以日本為借鏡而成為立憲君主國。
孫文知道自己的“革命派”路線未必會讓日本懷着好感。
孫文經常感謝宮崎滔天這類的民間支持者,但就國家而言,日本卻可能成為革命中國的敵人。
在此次旅途中,孫文聞知宮崎滔天身體不适。
消息來源是在加拿大的聯絡人馮自由,此人是馮鏡如之子,孫文第一次起義失敗亡命之際,在橫濱曾受到馮鏡如庇護。
馮自由在加入興中會的成員中年紀最輕(年僅十四歲),後來就讀于早稻田。
——經濟狀況好像也不佳,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馮自由說道。
——這樣可不行! 孫文擔心這位盟友。
他自己在槟城的妻子染病,子女的學費亦告急,隻得向住在吉隆坡的黨的經理鄧澤如交涉,希望能稍微調高原本每個月一百元的生活費。
即使自己如此拮據,卻見不得盟友宮崎滔天陷入困境。
孫文寫了一封信給滔天,提及自己設法湊了一百日元相贈,請其至橫濱的華僑永新祥商店向林清泉君領取。
該函的日期為陽曆四月一日,正值陰曆三月二十九日起義之前不久。
在英國,能再見到恩師兼救命恩人的康德黎博士自是人生一樂。
孫文去到康德黎家,相識的女仆出來迎接,邊微笑邊說道: “剛好有一封你的電報送達。
上頭全是些數字。
” 那是一封來自中國的電報,收信人僅寫着: —— 倫敦的電報局大概也不曉得要送給誰才好。
既然是中國人,那就送到了公使館。
公使館似乎也感到困擾,之前也曾發生過,于是将電報就近送到康德黎博士的住所。
康德黎不在家,康德黎夫人不知是否該收下。
——我不知是否該收下。
我先生不在家,說不定稍後會退回電報呢! 她事先說明有可能會拒收而退回電報。
也不知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既然是電報,當然是急件。
孫文打電報時,總是先用漢文寫下電文,再翻閱那紅色封皮的筆記本,将之改成數字。
康德黎家中的一隅放置着孫文寄放的行李。
那本紅色封皮的筆記本就和幾本書擺在一起。
想必是急件,孫文肯定會取出紅色封皮的筆記本,立即将那些數字譯成漢字。
康德黎夫人想自己先行譯出電文,以便節省孫文的時間,但她不會讀漢文,隻約略能看懂,并用歪歪斜斜的字迹照抄下來。
電文内容不長,康德黎夫人便用此法抄譯下來。
雖不懂其意,但之前也曾發生過,她猜想可能是以救孫文為使命的某個人所拍發。
隔了兩個鐘頭,孫文偕康德黎返家。
康氏家人和孫文間存在一種默契,即不談論革命話題或隐私之事。
因此,對電報内容康氏夫妻未開口發問。
“哦,這電報送來時就已經譯成漢字了嗎?” 孫文邊微笑着邊問道。
康氏夫妻從剛才起就關心電報之事,一直觀察着孫文的表情,見他展顔一笑,兩人才如釋重負。
“是我!雖不知其意,但一個字一個字照着抄下來。
” 康德黎夫人答道。
“這字寫得很漂亮!要說這是出自第一次寫漢字之人的手,大概沒有人會相信。
” 孫文誇獎道。
“是秘密消息嗎?” 康德黎夫人忍不住問道。
“不!”孫文搖搖頭——“是推薦我擔任共和國總統的通知。
” “你會接受吧?” 康德黎博士問道。
孫文偏着頭想了一下後答道——“是的!若現今并無适當人選,那我就暫時答應擔任。
” “真不敢相信!”康德黎張開雙臂說道——“公使館隻需譯出電文便知内容,卻偏偏大費周章送來這裡。
” “因為他們人在外國,較具有國際觀,明白世界的大勢。
清這個王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