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
關燈
小
中
大
的演說中亦可窺知,孫文頗相信會黨中人。
後世的孫文研究者甚至有人稱之為“會黨中毒”。
歡迎會的與會者有一千三百人,與先前相較真有天壤之别。
而且與會者多半是年輕的留學生。
此一演講内容被整理成《孫逸仙演說》小冊,在未能與會的留學生當中廣為傳閱。
例如像魯迅此時正在仙台的醫專就讀而未能前來與會,情況類似的留學生不乏其人。
這年的留學生據說有八千至一萬人之衆。
在孫文離開日本的一年十個月當中,留學生數目呈爆炸性增加。
孫文之名立即在留學生圈中流傳開來。
早期來到日本的留學生幾乎沒有機會聞知孫文之名,相對地,康有為與梁啟超等保皇派之名則廣為人知。
在歡迎會過後一周,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于赤坂靈南坂的坂本金彌宅邸中舉行,聚集了約百人。
孫文被公推為總理,已年滿三十九歲的他是最年長者。
此外,尚關在租界監獄中的章炳麟亦列名職員錄中。
留學生加入同盟會成為會員者約四百人,會員不限定國籍,所以宮崎滔天、北一輝等亦成了會員。
孫文對來訪的服部登說道: “認識滔天先生的人很多,認識你的人甚少。
大家都以為你隻是我的臨時通譯,所以你切勿急着加入同盟會。
” 滔天相貌魁梧,非常顯眼。
對于語言無礙且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幾無人知曉其名的服部,孫文有意委付給他某種任務。
服部亦懂柔道,可當貼身保镖使用。
此外,與家人進行私密聯絡時,托交給服部自有其方便。
孫文此時已成了公衆人物,當然希望有個助手能幫他處理私人雜務,而這個助手若是加入同盟會反倒會有不便之處。
十月七日,孫文從橫濱搭法國船赴越南進行遊說工作。
船隻中途靠泊長崎。
因事前已聯絡好,他便在長崎與俄國的革命黨員司基若夫斯基展開會談。
孫文對社會主義已頗關心。
在船艙内,他也頗有些社會主義的相關書籍。
在越南,孫文主要對華僑進行革命宣傳,同時盡力募集革命經費。
接着他又前往新加坡設立同盟會分會,穩固了先前遭保皇會奪去的主導權。
孫文返回革命基地的日本時,已是翌年的四月。
在孫文離開日本的這段期間,日本的中國籍留學生圈發生了一件驚人事件。
日本政府在十一月二日的“官報”中公布了: ——清國人入學公私立學校相關規程。
其中第一條是在審核大清國人的入學許可之際,必須附帶檢送日本的大清國公使館的介紹信。
第九條是同意大清國留學生就讀的學校有義務管理留學生的校外生活。
第十條是因品性不良而遭退學者不準任何學校再收留之。
因留學生人數劇增,毫無責任感的“學店”也随之四處林立。
有些學校隻是校名響亮和畢業證書豪華,有時證書甚至還飾以金箔。
據公使楊樞的說法,一九○五年,留學生在東京約一萬、東京以外地區約三千名。
官費生都進入較嚴謹的學校就讀,問題出在自費生。
他們多半是富家子弟,家中寄來的生活費甚至多到根本不符合留學生的身份。
在魯迅随筆中,曾寫到有些留學生聚集的建築物甚至因學跳舞而煙塵密布。
為了淘汰這些連間像樣的教室也沒有的“學店”,文部省當然會出手整頓。
然而,此一“取締規則”是在中國同盟會成立不久後公布,難免令留學生産生深切的懷疑。
于是留學生掀起罷課、全體退學、全體歸國的聲浪。
十一月二日的“官報”大概沒有任何留學生會注意到。
但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各學校貼出公告,限定大清國留學生在二十九日之前提出原籍、現在住所、年齡、學籍、經曆等數據。
衆留學生至此方知“取締規則”一事,也同時掀起騷動。
實際上,雖有部分學生進行罷課,但就讀軍校者并未同步配合。
十二月七日的《朝日新聞》記載,關于大清國人聯合罷課一事,因系出于大清國人特有的“放縱卑劣”行為,故其團結力亦薄弱,雲雲。
在該報刊出此一報道的翌日,十二月八日,一名中國人在大森的海邊投海自盡。
後來才由死者的“絕命書”中得知,死者是對報道中的“放縱卑劣”一詞感到激憤而
後世的孫文研究者甚至有人稱之為“會黨中毒”。
歡迎會的與會者有一千三百人,與先前相較真有天壤之别。
而且與會者多半是年輕的留學生。
此一演講内容被整理成《孫逸仙演說》小冊,在未能與會的留學生當中廣為傳閱。
例如像魯迅此時正在仙台的醫專就讀而未能前來與會,情況類似的留學生不乏其人。
這年的留學生據說有八千至一萬人之衆。
在孫文離開日本的一年十個月當中,留學生數目呈爆炸性增加。
孫文之名立即在留學生圈中流傳開來。
早期來到日本的留學生幾乎沒有機會聞知孫文之名,相對地,康有為與梁啟超等保皇派之名則廣為人知。
在歡迎會過後一周,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于赤坂靈南坂的坂本金彌宅邸中舉行,聚集了約百人。
孫文被公推為總理,已年滿三十九歲的他是最年長者。
此外,尚關在租界監獄中的章炳麟亦列名職員錄中。
留學生加入同盟會成為會員者約四百人,會員不限定國籍,所以宮崎滔天、北一輝等亦成了會員。
孫文對來訪的服部登說道: “認識滔天先生的人很多,認識你的人甚少。
大家都以為你隻是我的臨時通譯,所以你切勿急着加入同盟會。
” 滔天相貌魁梧,非常顯眼。
對于語言無礙且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幾無人知曉其名的服部,孫文有意委付給他某種任務。
服部亦懂柔道,可當貼身保镖使用。
此外,與家人進行私密聯絡時,托交給服部自有其方便。
孫文此時已成了公衆人物,當然希望有個助手能幫他處理私人雜務,而這個助手若是加入同盟會反倒會有不便之處。
十月七日,孫文從橫濱搭法國船赴越南進行遊說工作。
船隻中途靠泊長崎。
因事前已聯絡好,他便在長崎與俄國的革命黨員司基若夫斯基展開會談。
孫文對社會主義已頗關心。
在船艙内,他也頗有些社會主義的相關書籍。
在越南,孫文主要對華僑進行革命宣傳,同時盡力募集革命經費。
接着他又前往新加坡設立同盟會分會,穩固了先前遭保皇會奪去的主導權。
孫文返回革命基地的日本時,已是翌年的四月。
在孫文離開日本的這段期間,日本的中國籍留學生圈發生了一件驚人事件。
日本政府在十一月二日的“官報”中公布了: ——清國人入學公私立學校相關規程。
其中第一條是在審核大清國人的入學許可之際,必須附帶檢送日本的大清國公使館的介紹信。
第九條是同意大清國留學生就讀的學校有義務管理留學生的校外生活。
第十條是因品性不良而遭退學者不準任何學校再收留之。
因留學生人數劇增,毫無責任感的“學店”也随之四處林立。
有些學校隻是校名響亮和畢業證書豪華,有時證書甚至還飾以金箔。
據公使楊樞的說法,一九○五年,留學生在東京約一萬、東京以外地區約三千名。
官費生都進入較嚴謹的學校就讀,問題出在自費生。
他們多半是富家子弟,家中寄來的生活費甚至多到根本不符合留學生的身份。
在魯迅随筆中,曾寫到有些留學生聚集的建築物甚至因學跳舞而煙塵密布。
為了淘汰這些連間像樣的教室也沒有的“學店”,文部省當然會出手整頓。
然而,此一“取締規則”是在中國同盟會成立不久後公布,難免令留學生産生深切的懷疑。
于是留學生掀起罷課、全體退學、全體歸國的聲浪。
十一月二日的“官報”大概沒有任何留學生會注意到。
但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各學校貼出公告,限定大清國留學生在二十九日之前提出原籍、現在住所、年齡、學籍、經曆等數據。
衆留學生至此方知“取締規則”一事,也同時掀起騷動。
實際上,雖有部分學生進行罷課,但就讀軍校者并未同步配合。
十二月七日的《朝日新聞》記載,關于大清國人聯合罷課一事,因系出于大清國人特有的“放縱卑劣”行為,故其團結力亦薄弱,雲雲。
在該報刊出此一報道的翌日,十二月八日,一名中國人在大森的海邊投海自盡。
後來才由死者的“絕命書”中得知,死者是對報道中的“放縱卑劣”一詞感到激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