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
關燈
小
中
大
孫文與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正副會長陳楚楠、張永福等人的留影。
一九○五年六月十一日,孫文搭上從馬賽開往日本的船隻。
途中他在新加坡會見了少年時期的友人尤列,并被引介給愛國華僑陳楚楠與張永福。
新加坡是康有為永久亡命之地,也是保皇會的金城湯池。
興中會在此可說完全無隙可乘。
此時隻要能夠踏上新加坡這塊土地,孫文便覺得很高興了,更何況又有早年四大寇之一的尤列相伴談笑。
“時代的潮流對我興中會有利。
同志的人數也以我方為多。
根據不斷來自日本的報告,入會的留學生絡繹不絕呢!” 孫文說道。
“再回到日本,簡直就像凱旋嘛!” 陳楚楠這麼說并點點頭。
“我這趟離開似乎久了些。
” 孫文望着遠方的雲彩,如此喃喃自語。
“咱們也都到了歲月不饒人的年紀。
必須要結合其他方面的力量。
” 尤列說道。
他與孫文同齡,在乙未起義失敗後逃至西貢。
身為興中會的會員,他又在九龍另組中和堂,努力在華僑的中小店主、店員之間争取革命的支持勢力。
船抵橫濱是在七月十九日。
讓孫文吃驚的是,在幾乎沒有聯絡的情況下,竟然有約百名的留學生前來橫濱迎接孫文。
宮崎滔天避開在大衆面前迎接孫文的場面,靜待孫文來見他。
“我等對孫先生并未抱持太大期待。
不希望先生背負着如此沉重的擔子。
十天前‘明尼蘇達’号駛離橫濱,船上有一男性乘客讓人同情,此時他應該已經抵達西雅圖了吧!” 握住孫文伸過來的手,滔天忍着悲聲遞過去一張事先寫好的紙條。
十天前搭船從橫濱赴美國的男子是指與俄國和談的全權委員小村壽太郎,他背負着國民過大的期待踏上旅程。
不論滔天如何擔心,孫文的雙肩總是挑着别人對他的高度期待。
“所以必須讓别人來分擔先生雙肩上的重擔。
” 滔天用英語說出這段話。
孫文也用英語問道: “在我離開期間,留學生人數好像增加了許多,其中可有特别值得信賴的人呢?” 此一詢問早在預料之中,滔天從懷中取出事先備妥的紙片,遞給孫文過目。
黃興本名轸号克強廑午 湖南善化弘文學院同治十三年生 孫文颔首。
同治十三年是一八七四年。
實歲三十一。
更重要的是,此人并非廣東人,孫文對此感到高興。
“喝一杯吧?” 滔天說道。
事實上滔天已見過黃興數次,并談起孫文之事。
為圖革命成功,必須大團結,此刻的首腦人選非孫文莫屬,二人在這些方面意見一緻。
孫文與黃興見面僅像是一種儀式。
兩人即日便在一間名為鳳樂園的中國料理店見了面。
滔天直覺地感到二人性情相投惺惺相惜。
在革命團體中擁有起義實際經驗的就屬發起乙未、惠州之役等的興中會,其次是長沙起義的華興會。
孫文與黃興分别是負責指揮兩會的領袖。
關于兩會合并一事,興中會并無異議。
輔仁文社系的楊衢雲遭暗殺後,謝缵泰和洪全福起義失敗後退出革命舞台,之後便由孫文一人決定大小事情。
但華興會卻非黃興一人所能獨斷決行。
大合并以孫文為中心,華興會内的劉揆一等人表示反對,但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人表示贊成。
最後的結論是,華興會僅保留其名,至于要不要加入大合并則任由各人憑自由意志決定。
孫文抵橫濱後,在七月二十八日,訪問了華興會的幹部宋教仁、陳天華所主持之《二十世紀之###》雜志社。
此一雜志剛在上個月才創刊,放棄大清國一名而改從佛典中選取###一詞,此一選擇無疑帶着革命派色彩。
據當場的對話,衆人一緻同意中國除革命一途外别無救亡(拯救滅亡)之途。
孫文極力主張,為完成革命必須有統一的組織及統一的領導。
翌日,華興會内部舉行會談,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人表示贊同,但劉揆一則堅持華興會獨自行動。
因此,在大合并之後,如前述般華興會便名存實亡。
再次日,即七月三十日,各省留學生與華僑約七十人聚集在東京赤坂桧町三番地的
一九○五年六月十一日,孫文搭上從馬賽開往日本的船隻。
途中他在新加坡會見了少年時期的友人尤列,并被引介給愛國華僑陳楚楠與張永福。
新加坡是康有為永久亡命之地,也是保皇會的金城湯池。
興中會在此可說完全無隙可乘。
此時隻要能夠踏上新加坡這塊土地,孫文便覺得很高興了,更何況又有早年四大寇之一的尤列相伴談笑。
“時代的潮流對我興中會有利。
同志的人數也以我方為多。
根據不斷來自日本的報告,入會的留學生絡繹不絕呢!” 孫文說道。
“再回到日本,簡直就像凱旋嘛!” 陳楚楠這麼說并點點頭。
“我這趟離開似乎久了些。
” 孫文望着遠方的雲彩,如此喃喃自語。
“咱們也都到了歲月不饒人的年紀。
必須要結合其他方面的力量。
” 尤列說道。
他與孫文同齡,在乙未起義失敗後逃至西貢。
身為興中會的會員,他又在九龍另組中和堂,努力在華僑的中小店主、店員之間争取革命的支持勢力。
船抵橫濱是在七月十九日。
讓孫文吃驚的是,在幾乎沒有聯絡的情況下,竟然有約百名的留學生前來橫濱迎接孫文。
宮崎滔天避開在大衆面前迎接孫文的場面,靜待孫文來見他。
“我等對孫先生并未抱持太大期待。
不希望先生背負着如此沉重的擔子。
十天前‘明尼蘇達’号駛離橫濱,船上有一男性乘客讓人同情,此時他應該已經抵達西雅圖了吧!” 握住孫文伸過來的手,滔天忍着悲聲遞過去一張事先寫好的紙條。
十天前搭船從橫濱赴美國的男子是指與俄國和談的全權委員小村壽太郎,他背負着國民過大的期待踏上旅程。
不論滔天如何擔心,孫文的雙肩總是挑着别人對他的高度期待。
“所以必須讓别人來分擔先生雙肩上的重擔。
” 滔天用英語說出這段話。
孫文也用英語問道: “在我離開期間,留學生人數好像增加了許多,其中可有特别值得信賴的人呢?” 此一詢問早在預料之中,滔天從懷中取出事先備妥的紙片,遞給孫文過目。
黃興本名轸号克強廑午 湖南善化弘文學院同治十三年生 孫文颔首。
同治十三年是一八七四年。
實歲三十一。
更重要的是,此人并非廣東人,孫文對此感到高興。
“喝一杯吧?” 滔天說道。
事實上滔天已見過黃興數次,并談起孫文之事。
為圖革命成功,必須大團結,此刻的首腦人選非孫文莫屬,二人在這些方面意見一緻。
孫文與黃興見面僅像是一種儀式。
兩人即日便在一間名為鳳樂園的中國料理店見了面。
滔天直覺地感到二人性情相投惺惺相惜。
在革命團體中擁有起義實際經驗的就屬發起乙未、惠州之役等的興中會,其次是長沙起義的華興會。
孫文與黃興分别是負責指揮兩會的領袖。
關于兩會合并一事,興中會并無異議。
輔仁文社系的楊衢雲遭暗殺後,謝缵泰和洪全福起義失敗後退出革命舞台,之後便由孫文一人決定大小事情。
但華興會卻非黃興一人所能獨斷決行。
大合并以孫文為中心,華興會内的劉揆一等人表示反對,但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人表示贊成。
最後的結論是,華興會僅保留其名,至于要不要加入大合并則任由各人憑自由意志決定。
孫文抵橫濱後,在七月二十八日,訪問了華興會的幹部宋教仁、陳天華所主持之《二十世紀之###》雜志社。
此一雜志剛在上個月才創刊,放棄大清國一名而改從佛典中選取###一詞,此一選擇無疑帶着革命派色彩。
據當場的對話,衆人一緻同意中國除革命一途外别無救亡(拯救滅亡)之途。
孫文極力主張,為完成革命必須有統一的組織及統一的領導。
翌日,華興會内部舉行會談,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人表示贊同,但劉揆一則堅持華興會獨自行動。
因此,在大合并之後,如前述般華興會便名存實亡。
再次日,即七月三十日,各省留學生與華僑約七十人聚集在東京赤坂桧町三番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