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
關燈
小
中
大
之前都還活着。
洪全福、謝缵泰、李紀堂等人的舉兵終告失敗是在一九○三年的一月。
這年的舊曆正月是新曆的一月二十九日。
此時在日本終于增多起來的中國留學生約聚集了千人,舉行“春節團拜”。
集體拜年活動的場所選定在去年才剛蓋好的留學生會館。
該館位于神田駿河台,由馬君武、劉成禺兩個學生發表反清演講。
像這類的反清言論,不僅在外國,連在上海這樣的租界也在進行。
南洋公學因有大批的退學學生,便由中國教育會(在科舉廢止後負責編寫新教科書的機關)的蔡元培組成“愛國學社”,以便接納這些學生,該社主旨強調: ——以日本吉田氏的松下講社、西鄉氏的鹿兒島私學之意為師,注重精神教育,所授各學科皆為鍛煉精神、激發志氣之助。
學生要學的不是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而是造成現代日本之維新前後的日本教育。
此一愛國學社還創立了一家名為《蘇報》的機關報。
那是收購早先的一家報社,從一九○三年起置于愛國學社之下。
此報由章士钊、吳敬恒擔任主筆,刊載章炳麟、鄒容等激進的論說家的文章。
鄒容年方二十,是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也是排滿主義者。
他是四川省巴縣人,一九○二年以留學生身份來到日本,曾剪掉留學生監導官姚甲的辮子并将之展示于學生宿舍内,所持理由是姚甲鬧出不倫之戀的醜聞。
姚甲的職務是監督留學生是否剪掉辮子,但他本人卻被剪掉了辮子。
每到深夜,衆留學生便展開大合唱。
—— “啊,我的辮子啊,我的辮子啊,去了何方?我要為你哭泣。
” 衆人先是裝哭,接着便轉為一陣哄堂大笑。
監督者竟然遭到公然嘲笑,可知其政權不長久矣,因為這表示負責取締的權力已經衰微。
雖說政權不長久,但心向革命的留學生反而更加提高戒心。
“嘲笑被剪掉辮子的姚甲固然無妨,但因這裡不是大清國才得以如此做。
千萬别忘了這點!” 留學生當中的一位領導人這麼提出警告。
“沒錯!在清朝官府勢力未及之處,說什麼樣的威風話都不管用。
” “隻敢在安全處所大聲說話的家夥實在太多了。
” 衆人對此一警告紛紛附和。
鄒容卻因此一辮子事件而落得必須離開日本的下場。
他是個年輕熱情的論說家,崇拜譚嗣同,随身攜帶着譚的遺照。
在日本時他寫了一篇名為《革命軍》的文章,返國後,該文由上海的大同書局出版。
時值一九○三年五月。
章炳麟為《革命軍》一書寫序文,并轉載于日本的《蘇報》。
《革命軍》全文約二萬字,即四百字的稿紙約五十張,而中文不像日文有助詞及漢字下方标注的假名,所以實際内容應該是兩三倍之多。
若譯成日文,約需使用一百甚或一百五十張稿紙。
——掃除數千年種種之專制政體,脫去數千年種種之奴隸性質,誅絕五百萬有奇披毛戴角之滿洲種,洗盡二百六十年殘慘酷虐之大恥辱,使中國大陸成幹淨土,黃帝子孫皆華盛頓,則有起死回生,還魂返魄,出十八層地獄,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蒼蒼,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之一目的,曰革命。
巍巍哉!革命也。
皇皇哉革命…… 《革命軍》的緒論如上所載。
在東京,大批留學生讀到這一段不禁咋舌。
“啊,這豈非就是陳琳?” 也有人如此叫道。
後漢建安年間(一九六至二二○),有被稱為建安七子的文學家。
其中之一的陳琳以檄文高手著稱。
“我哪是陳琳?” 鄒容苦笑道。
陳琳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先是追随袁紹,在袁紹敗于曹操後,又歸順曹操并擔任其文書幕僚。
如今被人比拟成改事二主的陳琳,鄒容大概覺得不快吧。
陳琳追随袁紹時,曾在檄文中盡情辱罵仇敵曹操。
曹操之父是宦官的養子,乃貪腐之人,而曹操本人也曾掘古墓盜取陪葬品充當軍費。
陳琳投降時原以為自己必死無疑。
但曹操僅說“你盡可罵我一人,為何要及于我父及我祖呢”,對往事不加追究而赦免了陳琳。
“你肯定也會像陳琳那樣,受到曹操赦免。
” 章炳麟笑着說。
曹操有頭痛的老毛病,發作時據說隻要讀陳琳的檄文便會不藥而愈。
“我又不是藥方。
” 鄒容還是搖頭。
《革命軍》以如下句子當結尾: ——爾之獨立旗已高标于雲霄;爾之自由鐘已哄哄于禹域;爾之獨立廳已雄鎮于中央;爾之紀念碑已高聳于高崗;爾之自由神已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為爾而出現。
嗟夫!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獨立! 皇漢人種革命獨立萬歲! 中華共和國萬歲! 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 鄒容在自序末署名如下: ——皇漢民族亡國後之二百六十年歲次癸卯三月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記 以明朝崇祯帝自殺之年算起,至此正好二百六十年。
身為革命軍中的一名馬前卒,鄒容義不容辭擔起大任。
在上海出版的《革命軍》附有當代首屈一指的國學大師章炳麟的序文,其署名如下: ——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餘杭(浙江省的地名,章的出身地)章炳麟序 章炳麟是反滿主義者,不像孫文等人是欲建立共和國
洪全福、謝缵泰、李紀堂等人的舉兵終告失敗是在一九○三年的一月。
這年的舊曆正月是新曆的一月二十九日。
此時在日本終于增多起來的中國留學生約聚集了千人,舉行“春節團拜”。
集體拜年活動的場所選定在去年才剛蓋好的留學生會館。
該館位于神田駿河台,由馬君武、劉成禺兩個學生發表反清演講。
像這類的反清言論,不僅在外國,連在上海這樣的租界也在進行。
南洋公學因有大批的退學學生,便由中國教育會(在科舉廢止後負責編寫新教科書的機關)的蔡元培組成“愛國學社”,以便接納這些學生,該社主旨強調: ——以日本吉田氏的松下講社、西鄉氏的鹿兒島私學之意為師,注重精神教育,所授各學科皆為鍛煉精神、激發志氣之助。
學生要學的不是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而是造成現代日本之維新前後的日本教育。
此一愛國學社還創立了一家名為《蘇報》的機關報。
那是收購早先的一家報社,從一九○三年起置于愛國學社之下。
此報由章士钊、吳敬恒擔任主筆,刊載章炳麟、鄒容等激進的論說家的文章。
鄒容年方二十,是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也是排滿主義者。
他是四川省巴縣人,一九○二年以留學生身份來到日本,曾剪掉留學生監導官姚甲的辮子并将之展示于學生宿舍内,所持理由是姚甲鬧出不倫之戀的醜聞。
姚甲的職務是監督留學生是否剪掉辮子,但他本人卻被剪掉了辮子。
每到深夜,衆留學生便展開大合唱。
—— “啊,我的辮子啊,我的辮子啊,去了何方?我要為你哭泣。
” 衆人先是裝哭,接着便轉為一陣哄堂大笑。
監督者竟然遭到公然嘲笑,可知其政權不長久矣,因為這表示負責取締的權力已經衰微。
雖說政權不長久,但心向革命的留學生反而更加提高戒心。
“嘲笑被剪掉辮子的姚甲固然無妨,但因這裡不是大清國才得以如此做。
千萬别忘了這點!” 留學生當中的一位領導人這麼提出警告。
“沒錯!在清朝官府勢力未及之處,說什麼樣的威風話都不管用。
” “隻敢在安全處所大聲說話的家夥實在太多了。
” 衆人對此一警告紛紛附和。
鄒容卻因此一辮子事件而落得必須離開日本的下場。
他是個年輕熱情的論說家,崇拜譚嗣同,随身攜帶着譚的遺照。
在日本時他寫了一篇名為《革命軍》的文章,返國後,該文由上海的大同書局出版。
時值一九○三年五月。
章炳麟為《革命軍》一書寫序文,并轉載于日本的《蘇報》。
《革命軍》全文約二萬字,即四百字的稿紙約五十張,而中文不像日文有助詞及漢字下方标注的假名,所以實際内容應該是兩三倍之多。
若譯成日文,約需使用一百甚或一百五十張稿紙。
——掃除數千年種種之專制政體,脫去數千年種種之奴隸性質,誅絕五百萬有奇披毛戴角之滿洲種,洗盡二百六十年殘慘酷虐之大恥辱,使中國大陸成幹淨土,黃帝子孫皆華盛頓,則有起死回生,還魂返魄,出十八層地獄,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蒼蒼,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之一目的,曰革命。
巍巍哉!革命也。
皇皇哉革命…… 《革命軍》的緒論如上所載。
在東京,大批留學生讀到這一段不禁咋舌。
“啊,這豈非就是陳琳?” 也有人如此叫道。
後漢建安年間(一九六至二二○),有被稱為建安七子的文學家。
其中之一的陳琳以檄文高手著稱。
“我哪是陳琳?” 鄒容苦笑道。
陳琳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先是追随袁紹,在袁紹敗于曹操後,又歸順曹操并擔任其文書幕僚。
如今被人比拟成改事二主的陳琳,鄒容大概覺得不快吧。
陳琳追随袁紹時,曾在檄文中盡情辱罵仇敵曹操。
曹操之父是宦官的養子,乃貪腐之人,而曹操本人也曾掘古墓盜取陪葬品充當軍費。
陳琳投降時原以為自己必死無疑。
但曹操僅說“你盡可罵我一人,為何要及于我父及我祖呢”,對往事不加追究而赦免了陳琳。
“你肯定也會像陳琳那樣,受到曹操赦免。
” 章炳麟笑着說。
曹操有頭痛的老毛病,發作時據說隻要讀陳琳的檄文便會不藥而愈。
“我又不是藥方。
” 鄒容還是搖頭。
《革命軍》以如下句子當結尾: ——爾之獨立旗已高标于雲霄;爾之自由鐘已哄哄于禹域;爾之獨立廳已雄鎮于中央;爾之紀念碑已高聳于高崗;爾之自由神已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為爾而出現。
嗟夫!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獨立! 皇漢人種革命獨立萬歲! 中華共和國萬歲! 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 鄒容在自序末署名如下: ——皇漢民族亡國後之二百六十年歲次癸卯三月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記 以明朝崇祯帝自殺之年算起,至此正好二百六十年。
身為革命軍中的一名馬前卒,鄒容義不容辭擔起大任。
在上海出版的《革命軍》附有當代首屈一指的國學大師章炳麟的序文,其署名如下: ——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餘杭(浙江省的地名,章的出身地)章炳麟序 章炳麟是反滿主義者,不像孫文等人是欲建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