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

關燈
的十二月三十日,亦即壬寅年的除夕。

    這跟第一次起義日期定在九月九日(重陽)的考慮相同,因這天人潮擁擠,舉兵時的人員調動比較不會引人側目。

     謝缵泰生長于悉尼,英語流利。

    他具有國際性的敏銳感覺,認識到先前的重陽起義失敗原因之一便是未與外國做好溝通工作。

     他和居留香港的外國人廣泛交際,尤喜結交記者,跟《倫敦時報》特派員馬禮遜(GeorgeErnestMorrison)、《孖剌西報》(HongKongDailyPress)的坎甯安(AlfredCunningham)皆有深厚情誼。

    而對這些記者而言,謝缵泰則是個貴重的情報來源。

     謝缵泰将瞞着孫文暗中進行的起義一事透露給坎甯安和馬禮遜,并商請坎甯安撰寫一篇對外宣言,又請馬禮遜争取《倫敦時報》的支持。

    兩人所獲的謝禮則是獨家新聞: ——中國發生革命! 全軍由洪全福統轄,商人出身的梁慕光頂着“南粵興漢大将軍府總司令”的頭銜指揮實際作戰部隊。

    另外,德國教堂的漢文總教習李植生則被任命為參謀長。

     國名定為“大明順天國”,以“除滿興漢”為口号。

    在起義同時并宣布: ——天下太平後即定立年限,由人民公舉總統。

     謝缵泰稱此為“君民共主之制”。

    經選舉所産生的總統依舊稱為“君”,還是隐含着“帝王思想”。

     在起義成功的同時,将從美國迎回高齡七十三歲的容闳擔任臨時政府的大總統。

    此無異于将孫文完全排除在外。

     他們在香港開設了一家“和記棧”店鋪,利用李紀堂的資金購買、運送及貯藏武器。

    武器是向廣州沙面租界的曹法洋行預付了一大筆定金而購入的。

     在起義預定日的前三天,洪全福從澳門潛入廣州。

    但這一天(一月二十五日)在香港的各據點皆遭到搜索。

    廣州的據點在一月二十七日遭搜索,許多人被逮捕,洪全福喬裝逃離了廣州。

     事前的告密導緻此次起義失敗,和重陽起義如出一轍。

     那是奸人周某向香港警廳提出密告。

    周某複印了香港警察從和記棧所扣留的文件,将之送至兩廣總督處。

     但在周某的告密通知來到之前,在廣州受托購入武器的曹法洋行已将定金全數納入口袋,裝作若無其事并連忙将此事告知官府。

     因正值舊曆年的除夕,此一無疾而終的舉兵計劃便被稱為壬寅義舉。

    因是對孫文敬而遠之的一場起義,首謀究竟是誰無人清楚。

    成功之後将從美國召回容闳做總統,據說也已取得當事人的首肯。

     “壬寅洪全福廣州之役”(馮自由的《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名較為常用,但亦另有“洪全福與李紀堂之義舉”(蕭一山的《清代通史》)、“謝缵泰廣州之役”(《清季的革命團體》)等不同名稱。

     一來有曹法洋行的密告,二來又有周某送來的和記棧遭扣留的文件副本當證據,廣州的捷字營(駐軍)司令官便逮捕了十餘人。

    其中七人被處死,另三人被判二十年徒刑。

    判刑确定之前,一人死于獄中,一人則以賄賂方式獲釋。

     兩廣總督派楊樞赴香港要求引渡相關人員。

    香港總督基于不逮捕###的原則,将相關人員全都釋放了。

    大概是坎甯安、馬禮遜努力從中斡旋要當局盡早釋放這些人吧。

     清朝當局照例祭出懸賞當做應戰手段。

    主犯已鎖定是洪全福,故公告凡能生擒者賜給二萬元及守備(相當于校官之職)官職,殺之者賜一萬元及千總(相當于尉官之職)官職。

     兩廣總督德壽是滿洲人,因曾遭史堅如以炸藥暗殺未遂,對革命黨恨之入骨。

     在廣州有一替捕快跑腿的男子名叫張佐庭,認為發大财的機會來臨。

    他發覺到捕快圈子無一人見過遭懸賞的通緝犯洪全福之真面目。

     洪全福年約七十,在太平天國覆滅後上了外國船當廚師而環遊世界,其真面目無人識得。

    在太平天國鼎盛時期,瑛王洪全福獲封“三千歲”。

    天王洪秀全被稱為“萬歲”。

    東王楊秀清獲封“九千歲”,西王蕭朝貴“八千歲”,南王馮雲山“七千歲”,北王韋昌輝“六千歲”。

    瑛王三千歲在太平天國當中算是相當高位。

     然而,距天京(南京)陷落已四十載,太平天國亦煙消雲散,已少有人知太平天國的盛衰曆史。

    當年剿匪的主角曾國藩、左宗棠已過世,連淮軍的創始人李鴻章亦在收拾義和團事件的善後問題後,于一九○一年結束了燦爛的一生。

     熟知捕快消息的張佐庭便殺害了一名年紀與體格相似,名叫吳六的老人,将屍體裝箱從香港運至廣東,報告官府曰: ——此即洪全福。

     總督德壽依約賞給一萬元。

     但假冒洪全福的死屍很快便被發現是由吳六頂替。

    甚至還查出死者原來是張佐庭自己的養父。

     因意圖越境謀殺###一事,香港政府向廣東當局提出嚴重抗議。

     此時德壽已轉調漕運總督(未及赴任,在翌年死亡),新任的兩廣總督是岑春煊。

     岑春煊是西太後亡命西安時的陝西巡撫,具有與外國交涉的經驗。

    後來他成了共和國的幹部,為南北統一大業盡過力,是個明事理之人。

     新總督立即誅殺了張佐庭,并免去主事者水師提督之官職。

    水師因派出小兵船載運假冒洪全福的吳六屍體而遭追究責任,但香港政府對此給予諒解。

     正牌的洪全福已喬裝逃至新加坡,據說不久又返回香港,在一九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