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健将
關燈
小
中
大
此幕僚必定會有富裕的友人可提供财務咨詢。
清廷以幾位軍機大臣最具威權,等同于行政首長的部院大臣次之。
然而,實際上掌軍權者為地方總督或巡撫,他們以實力人士的身份橫行于世。
各個首長之下多有紹興出身的幕僚,他們廣搜各方情報并加上自己的知識傳達給上級。
這些人多半家世富有,不至于貪得無厭。
因其背後到底有何勢力當靠山無人知曉,光憑紹興出身的招牌便足讓外人心生警戒。
史堅如一族在其曾祖父當幕僚的時期來到廣東并落籍此地,其後當然會有通婚之類的事情發生。
舉例而言,周恩來也是江蘇省淮安縣出身,但究其祖籍則是紹興。
史堅如留有二十歲時的照片,容貌酷似周恩來,一時之間蔚為話題。
史堅如在東京見到了孫文,兩人對談天下事。
年輕的史堅如對這個領袖甚為傾心。
史堅如意圖炸死總督的事件留下一個謎團。
即他在廣州起事原是一種欺敵戰術,目的在掩護孫文等人從惠州進兵福建的行動。
然而,惠州起義遭到取消,直接的理由是彈藥不足,其實最大的挫折還是未能獲得日本的支持。
兒玉源太郎對孫文的支援因政變(伊藤首相的登場)而轉為毫無實現的可能。
——難期外援。
接獲孫文這一憤慨的電報後,鄭士良便下命解散全部軍隊。
時值十月二十二日。
鄭士良應該會用電報将惠州起義中止一事通知欺敵作戰的相關人員。
但為何在六天之後史堅如又強行作戰呢? 年輕的史堅如一定是認為,好容易才挖好坑道,即使已經失去欺敵作戰的意義,也要進行一場爆破。
的确,此一事件産生了令清朝當局膽戰心寒的效果。
史堅如被稱為是繼陸皓東之後的第二健将,其實非僅史堅如,唐才常也應該被列入才對。
唐才常出身湖南,與年長他二歲的譚嗣同是總角之交的好友。
譚被康有為召喚至北京後,有感于同志太少,故拍電報催促待在湖南長沙的唐才常上京。
唐欣然動身,但在抵漢口時便獲悉維新失敗以及譚嗣同等人遭處決的消息。
千古非常奇變起, 拔刀誓斬佞臣頭。
這是唐才常所作詩中的兩句。
返回湖南後,他收拾身邊事,然後從上海繞經香港、東南亞而去到日本。
在日本他與犬養毅見了面。
之後他便不時赴東南亞。
在新加坡與康有為見面時,唐才常建議道: “孫文最近力量增加不少。
何不考慮與興中會合作?” “有許多人提出同一建議,我的回答隻有一個。
難道你不曾聽說過?” 康有為所言僅僅如此。
雖對孫文的思想産生共鳴,但唐才常卻未能離開康有為。
“哈哈哈,又是帝傅那一套說辭嗎?士大夫終究還是抛不開頭銜。
” 孫文這麼說并搖搖頭。
帝傅是皇帝的守護者之意,康有為總是将這話挂在嘴邊。
對他而言,總督及尚書不算什麼,隻有他這個皇帝身邊的帝傅才夠高格調。
這些人動不動就提到格調問題。
“起義”——亦即唐才常的起事被視為是康有為保皇派唯一的一次武裝抗争行動。
唐才常因與譚嗣同的關系而多半被歸入保皇派,但事實卻未必如此。
梁啟超在赴檀香山之前,于東京的紅葉館為唐才常舉行了一場餞行會。
會中也邀請了孫文、陳少白和宮崎滔天等人。
孫文還為唐才常等人介紹了長江流域的興中會會員。
唐才常在上海設立了一間名為東文學社的日語學校,目的是掩飾起義的據點,其母體是取名為自立會的一個團體。
該會的章程明定創建一個新的自立國家,但又載明君臣之義不能廢。
因若不打出勤王的招牌,則無法獲得康有為的金錢資助,但若不主張創建一個新的自立國家,則又難以和秘密結社合作。
針對該會的章程,欲化身變色龍的唐才常和原則主義者的畢永年進行了一整晚的争辯。
“總之希望多招募些人。
以勝敵為先決條件。
争辯則留待以後可也。
” 唐才常說道。
“若要談勤王之類的,則讨論再多也是無益。
” 畢永年的太陽穴抽搐了一下。
“為成就大事,人有時不得不隐忍。
” “我想告别這個凡事都需隐忍的世間。
” “那就告别吧!為這事鬥嘴整晚簡直是愚蠢之至。
又不是從頭到尾都高舉着讨賊勤王的旗幟!” “此話何意?” “若無王,那還有什麼勤王可言呢?” “算了!我要走了。
” 畢永年起身離去。
與自立會有别,另有一個組織叫做中國國會,會長是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闳,翻譯過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的著作而擁有廣大影響力的嚴複是副會長。
唐才常則被任命為總幹事。
此會專門收容在北京遭鎮壓的維新派人士,乃因上海有租界,所以才能做這類事情。
自立軍的起義因軍費遲遲未能籌齊而一拖再拖,最後竟然遭人密告。
一網打盡。
唐才常在漢口被逮捕,當天便遭處決。
湖廣總督張之洞施行殘忍的處罰手段,死刑犯據說成千上百。
保皇會對自立軍的起義持着猶疑态度。
保皇會的大掌櫃梁啟超曾一度在長沙的時務學堂擔任總教習(教頭)一職,在他去到上海後,繼任者便是唐才常。
當時唐才常尚未與康有為見過面。
保皇會既然是康有為的私黨,則唐才常便不能算是保皇會派。
隻能
清廷以幾位軍機大臣最具威權,等同于行政首長的部院大臣次之。
然而,實際上掌軍權者為地方總督或巡撫,他們以實力人士的身份橫行于世。
各個首長之下多有紹興出身的幕僚,他們廣搜各方情報并加上自己的知識傳達給上級。
這些人多半家世富有,不至于貪得無厭。
因其背後到底有何勢力當靠山無人知曉,光憑紹興出身的招牌便足讓外人心生警戒。
史堅如一族在其曾祖父當幕僚的時期來到廣東并落籍此地,其後當然會有通婚之類的事情發生。
舉例而言,周恩來也是江蘇省淮安縣出身,但究其祖籍則是紹興。
史堅如留有二十歲時的照片,容貌酷似周恩來,一時之間蔚為話題。
史堅如在東京見到了孫文,兩人對談天下事。
年輕的史堅如對這個領袖甚為傾心。
史堅如意圖炸死總督的事件留下一個謎團。
即他在廣州起事原是一種欺敵戰術,目的在掩護孫文等人從惠州進兵福建的行動。
然而,惠州起義遭到取消,直接的理由是彈藥不足,其實最大的挫折還是未能獲得日本的支持。
兒玉源太郎對孫文的支援因政變(伊藤首相的登場)而轉為毫無實現的可能。
——難期外援。
接獲孫文這一憤慨的電報後,鄭士良便下命解散全部軍隊。
時值十月二十二日。
鄭士良應該會用電報将惠州起義中止一事通知欺敵作戰的相關人員。
但為何在六天之後史堅如又強行作戰呢? 年輕的史堅如一定是認為,好容易才挖好坑道,即使已經失去欺敵作戰的意義,也要進行一場爆破。
的确,此一事件産生了令清朝當局膽戰心寒的效果。
史堅如被稱為是繼陸皓東之後的第二健将,其實非僅史堅如,唐才常也應該被列入才對。
唐才常出身湖南,與年長他二歲的譚嗣同是總角之交的好友。
譚被康有為召喚至北京後,有感于同志太少,故拍電報催促待在湖南長沙的唐才常上京。
唐欣然動身,但在抵漢口時便獲悉維新失敗以及譚嗣同等人遭處決的消息。
千古非常奇變起, 拔刀誓斬佞臣頭。
這是唐才常所作詩中的兩句。
返回湖南後,他收拾身邊事,然後從上海繞經香港、東南亞而去到日本。
在日本他與犬養毅見了面。
之後他便不時赴東南亞。
在新加坡與康有為見面時,唐才常建議道: “孫文最近力量增加不少。
何不考慮與興中會合作?” “有許多人提出同一建議,我的回答隻有一個。
難道你不曾聽說過?” 康有為所言僅僅如此。
雖對孫文的思想産生共鳴,但唐才常卻未能離開康有為。
“哈哈哈,又是帝傅那一套說辭嗎?士大夫終究還是抛不開頭銜。
” 孫文這麼說并搖搖頭。
帝傅是皇帝的守護者之意,康有為總是将這話挂在嘴邊。
對他而言,總督及尚書不算什麼,隻有他這個皇帝身邊的帝傅才夠高格調。
這些人動不動就提到格調問題。
“起義”——亦即唐才常的起事被視為是康有為保皇派唯一的一次武裝抗争行動。
唐才常因與譚嗣同的關系而多半被歸入保皇派,但事實卻未必如此。
梁啟超在赴檀香山之前,于東京的紅葉館為唐才常舉行了一場餞行會。
會中也邀請了孫文、陳少白和宮崎滔天等人。
孫文還為唐才常等人介紹了長江流域的興中會會員。
唐才常在上海設立了一間名為東文學社的日語學校,目的是掩飾起義的據點,其母體是取名為自立會的一個團體。
該會的章程明定創建一個新的自立國家,但又載明君臣之義不能廢。
因若不打出勤王的招牌,則無法獲得康有為的金錢資助,但若不主張創建一個新的自立國家,則又難以和秘密結社合作。
針對該會的章程,欲化身變色龍的唐才常和原則主義者的畢永年進行了一整晚的争辯。
“總之希望多招募些人。
以勝敵為先決條件。
争辯則留待以後可也。
” 唐才常說道。
“若要談勤王之類的,則讨論再多也是無益。
” 畢永年的太陽穴抽搐了一下。
“為成就大事,人有時不得不隐忍。
” “我想告别這個凡事都需隐忍的世間。
” “那就告别吧!為這事鬥嘴整晚簡直是愚蠢之至。
又不是從頭到尾都高舉着讨賊勤王的旗幟!” “此話何意?” “若無王,那還有什麼勤王可言呢?” “算了!我要走了。
” 畢永年起身離去。
與自立會有别,另有一個組織叫做中國國會,會長是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闳,翻譯過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的著作而擁有廣大影響力的嚴複是副會長。
唐才常則被任命為總幹事。
此會專門收容在北京遭鎮壓的維新派人士,乃因上海有租界,所以才能做這類事情。
自立軍的起義因軍費遲遲未能籌齊而一拖再拖,最後竟然遭人密告。
一網打盡。
唐才常在漢口被逮捕,當天便遭處決。
湖廣總督張之洞施行殘忍的處罰手段,死刑犯據說成千上百。
保皇會對自立軍的起義持着猶疑态度。
保皇會的大掌櫃梁啟超曾一度在長沙的時務學堂擔任總教習(教頭)一職,在他去到上海後,繼任者便是唐才常。
當時唐才常尚未與康有為見過面。
保皇會既然是康有為的私黨,則唐才常便不能算是保皇會派。
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