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健将

關燈
平對孫文等人的運動似乎又能理解。

     當然,兒玉和後藤之所以支持孫文,還是着眼于以日本的國家利益為第一優先的考慮。

     日本初次獲得台灣這塊殖民地,所以必須拼命加以守護。

     根據台灣“總督府”的分析,日清戰争失利與義和團事件帶來的混亂,将導緻北京的清朝政府瓦解,縱然能存續下來,其統治勢力也不及于南方。

     在台灣的對岸福建,由典型守舊派的許應骙擔任閩浙總督。

    此人在百日維新時擔任禮部尚書,因不肯轉呈王照的奏折而遭光緒帝罷黜,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官僚。

    他既無政治手腕,亦無任何政績。

    兒玉等人内心裡認為,與其以這樣的老人當對手,不如尋求孫文這般近代人物較能溝通。

     根據孫文等人的計劃,若在惠州起事,因清朝已有前次的經驗,勢必會加強守衛廣州,那麼不妨出其不意,朝福建方面進兵。

     隻要讓衆多的清兵綁在廣州,則革命軍在福建展開攻擊時所受到的抵抗便會減弱。

    因此,在廣州方面,便由史堅如進行欺敵行動。

     此一欺敵行動便是炸死李鴻章的繼任者兩廣總督德壽。

    史堅如盡售家産,以所得三千元購入二百磅的炸藥。

     德壽原是廣東巡撫,因李鴻章北上而兼任兩廣總督。

    但通常他仍在巡撫衙門辦公和起居。

    史堅如對此已事先做了一番調查。

     于是史堅如便在巡撫衙門的後面巷道租了一間民宅,連夜挖出一條坑道。

    他計劃将炸藥填入鐵筒内,以導火線加以引燃,事成之後逃往香港。

    然而,他等了又等,卻聽不到爆炸聲響。

     史堅如無奈隻得折回檢視,發現導火線在半途熄火。

    他重新做好設定,然後去到同志的住處等候。

    他是個基督教徒,因此也隻能待在西關的教堂内邊祈禱邊等候。

     不久之後聽到巨大的爆炸聲響。

     從炸藥的分量來說,德壽的居所應該會被炸得粉碎。

    那是十月二十八日這天的事。

     然而,從市井的傳聞得知德壽居然毫發無傷,倒是官民死傷人數約二十名。

    這讓史堅如這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感到痛心。

     “我要去現場瞧一瞧!” 史堅如飛奔而出。

    他檢讨失敗的原因,得到火藥未全部引爆的結論。

     “那就再幹一次吧!” 他說道,但遭同志們勸阻。

    于是他聽從同志們的忠告,先搭船去香港一趟,但在中途遭清兵攔獲而被拘留在南海縣衙門。

     清廷的密探郭堯階早就鎖定了史堅如。

     十一年後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朝的南海縣當局忘記銷毀這份記錄,才讓密探的姓名曝了光。

     史堅如當時年滿二十一歲,是個如畫中人物般的美男子。

    年少時體弱多病,最喜繪畫,酷似第一次起義犧牲的陸皓東。

    南海縣令拿出一份四十餘人的黑名單讓他過目,要他供出與該事件有關者,但他堅不開口,依南海縣所存檔案,他“傲睨自若”(傲然一如平常)忍受嚴刑拷打。

     因他是基督教徒,美籍牧師請美國領事進行救援,但南海縣令以罪證确鑿拒絕釋放。

    一張以德文書寫炸藥配方的紙片已确認是他的物品。

    或許是因為他想再幹一次而未銷毀掉這張紙片吧。

     死刑于十一月九日執行。

     衆同志稱史堅如為“為共和殉難之第二健将”。

    第一健将當然就是陸皓東。

     當宮崎滔天在東京不忍池畔的密宅中療養之時,孫文來訪并談起史堅如就義一事。

    宮崎在《三十三年之夢》中記載如下: ——嗚呼,胡為至是?彼十八歲之少年,貌美如玉,溫柔如鸠,先天下之憂而憂,暗通惠州革命軍,隻身潛入廣東省城以放火,又投爆裂彈于大官邸内斃二十餘人,以大寒官人之心膽,竊為惠州軍盡力牽制,事覺而遭捕縛,卒處斷頭之極刑。

     當時的情報傳遞未必十分正确。

    史堅如已年滿二十一歲,宮崎卻載為十八歲少年。

    書中說是在大官邸内投擲炸彈,但其實是挖地下坑道在其内引爆。

    另外宮崎又說史堅如單身潛入廣東省城,其實坑道是由史氏偕鄧蔭南、黎禮等同志一起挖掘的。

     史堅如本名文緯,但他本人并不喜好此名。

     ——緯是緯線,若不和經線一起則不堅。

    究竟能堅至何等程度,我想以自身一試。

     因此他改名為堅如。

     史堅如體弱多病,但活動範圍卻很廣。

    當時在廣州的東亞同文會會長高橋謙曾勸他赴日本。

    日本有中國革命黨的領袖,他也有意前往,他先結識了香港革命黨人陳少白,接着又赴上海結交畢永年和湖南的會黨人士。

     原本之後就要去到一向挂懷的日本,但在此之前史堅如經由陳少白和楊衢雲的介紹而成為興中會的會員。

    因此孫文從陳少白等同志處聽過他的事,也對他知之甚詳。

     史堅如是廣東番禺縣人。

    縣是中國最小的行政單位,可說番禺與南海兩縣合起來就是廣州市。

    雖是廣州子弟,但他也不能算是純粹的廣州子弟。

    史家原出身浙江紹興,堅如的曾祖父屬于人稱“紹興爺”的著名集團。

     “天下事得問紹興爺。

    ” 這是中國的一句俗諺。

     紹興是名酒産地,土地豐饒,中舉人數亦多,但此地出身的英才不喜以出仕作為晉身之階。

    因當官雖可出人頭地,但一旦遭貶谪受處罰,則又得出入人間地獄,所以倒不如選擇另一條較輕松的道路。

     此道即是當大官的幕僚。

    那是秘書職,長久以來世人普遍認為大官的幕僚以紹興出身者為首選。

    就連手頭不便的大臣也隻需求助紹興出身的幕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