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道謝道。

     “我從後天開始因為工作要去倫敦了。

    機票和赫爾辛基的酒店預約一下來,我就把具體的信息發郵件給你,還有我們公司在赫爾辛基辦公室的地址和電話。

    ” “我明白了。

    ” “哎,真的不事先通知一聲就去赫爾辛基見她麼?這麼千裡迢迢跨國北極圈。

    ” “西貝柳斯Sibelius 芬蘭出生的最偉大的作曲家、指揮家。

    他生前在自己的祖國和英、美兩國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被擡高到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

    主要作品有《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等。

     巴洛克時期迄今,北歐斯堪第納維亞地區的國家中隻有挪威的格裡格和芬蘭的西貝柳斯是大家所最熟悉的。

    格裡格以抒情及譜寫小巧形式的音樂見長,西貝柳斯以擅長于寫作雄渾、壯闊的大型管弦樂曲而知名。

    有論者甚至認為西貝柳斯是繼貝多芬和伯拉姆斯之後最傑出的交響曲作曲家。

     在西貝柳斯的音樂世界裡沒有人物,不論是男是女,連一個可以稱為人物的也沒有。

    聆聽西貝柳斯的音樂仿佛就是在觀賞寬銀幕電影,迷霧籠罩着神秘的湖泊、蒼翠茂密的森林。

    他的音樂反映了芬蘭的大自然景觀,是沒有異議的。

    西貝柳斯誕生于“千湖之國”的芬蘭,他享受了91歲零9個月的天年,在音樂史上,享有如此長壽的作曲家是罕見的。

    也許正是這種沒有人物的音樂,淨化了他的靈魂,使他長壽。

     “哎,真的不事先通知一聲就去赫爾辛基見她麼?這麼千裡迢迢跨國北極圈。

    ” “打破了常規麼?” 她笑了。

    “我的話還是想用大膽這個詞呢。

    ” “但是我覺得還是直接去會有好的結果。

    這隻不過近似于我的直覺那樣的東西。

    ” “那麼就祝你好運了。

    ”沙羅說道。

    “哎,走之前再見一面麼?禮拜一我就從倫敦回來了。

    ” “不了。

    ”作說道。

    “當然是很想見你的,但感覺在那之前先去芬蘭為好。

    ” “這也是近似于直覺的東西?” “是啊。

    近似于直覺的東西。

    ” “你原本就是聽憑直覺的那類人麼?” “不,并不是那樣的。

    因為在此之前,都不曾按照直覺來行動。

    就像不曾聽憑直覺來建車站一樣。

    說到底,就連這算不算得上直覺,我都弄不明白。

    隻是忽然有這種感覺罷了。

    ” “不管這是不是直覺,不管他到底是什麼。

    但總之你感覺到這次要這麼做才好對吧?” 作說道:“最近去泳池遊泳的時候,一邊遊一邊想了很多事情,你的事情,赫爾辛基的事情之類的。

    怎麼說好呢,像是跟着直覺走那樣。

    ” “一邊遊泳?” “因為遊泳的時候能好好想事情。

    ” 沙羅像是敬佩似的稍稍沉默了一會兒。

    “就像鲑魚那樣。

    ” “我不太了解鲑魚。

    ” “鲑魚會經曆漫長的旅程,追随着某樣特殊的東西。

    ”沙羅說道。

    “看過星球大戰麼?” “小時候看過。

    ” “Maytheforcebewithyou!願力量與你同在!”她說道:“要不輸給鲑魚哦。

    ” “謝謝你。

    從赫爾辛基回來就聯系你。

    ” “我會等你的。

    ” 然後電話就斷了。

     ******************** 但是,在赫爾辛基班機的前幾天,作無意之中看到了沙羅,隻是沙羅并不知道。

     那天傍晚,作為了給黑買見面禮,去了青山,給她買了小件的裝飾品,給他孩子買了日本的繪本。

    青山大道往裡走一點兒有适合買這些東西的店家。

    大概花了一個小時買完東西之後,稍作休息之後,去了一家面向着表參道的玻璃外窗的咖啡店。

    作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點了咖啡和金槍魚色拉的三明治,注目着被夕陽染紅的街道景象。

    從他面前經過的多數都是男女情侶,他們看上去是那麼幸福。

    大家都像是朝着某個特别的地方走去,那裡有着愉快的事情正等着他們的感覺。

    大家這樣歡快的樣子更讓他的心變得靜谧而不起一絲波動,就像是沒有風的冬夜裡,樹木都被凍住了似的心情一片寂靜。

    但是那裡基本上并沒有什麼傷痛。

    在這漫長的歲月之中,作習慣了這種心境,已經不再感覺特别的痛覺了。

     但作還是不由得這麼想到,要是沙羅在這裡和自己一起就好了。

    但是沒辦法,是作拒絕不去她見面的。

    這是他想要的,是他把自己那枝樹枝凍上了的,在這涼爽夏日的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