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信封上貼一枚大大的彩色意大利郵票。
郵戳為羅馬,日期辨認不清。
這天我去了久違的新宿,在紀伊國屋書店買了幾本新出的書,進電影院看了呂克·貝松的電影,在啤酒屋吃了鳀魚比薩餅,喝了一中紮黑啤,然後在交通高峰到來之前乘上中央線電車,翻着新買的書趕往國立。
我打算先做簡單的晚飯,再看電視上的足球比賽。
理想的暑假過法。
熱,孤獨,自由,不打擾誰,不受誰打擾。
回到宿舍,門口信箱有一封信。
雖然沒寫寄信人姓名,但一看字就知道是堇來的。
字很象形,密密、黑黑、硬硬,一副不妥協的架式,使人聯想到不時在埃及金字塔發現的昔日小小的甲殼蟲,就好像即刻要爬動起來,徑自返回曆史的幽冥中。
羅馬? 我首先把回來路上在超市買的食品放進電冰箱,整理一下,用大号杯倒了杯涼茶喝了。
之後坐在廚房椅子上,用手旁的水果刀劃開封口看信。
印有羅馬Execlsior飯店的五張信箋上,滿滿寫着藍墨水小字。
寫這麼多,想必花了不少時間。
最後一張的一角有個什麼污痕(咖啡?)。
* 你好嗎? 毫無預告地突然接到我的信,想必吃一驚吧?或者說你過于冷靜,羅馬不足于讓你吃驚也不一定。
羅馬也許太富于旅遊意味了。
要打動你,恐怕非格陵蘭島啦、通布圖(譯注:西非馬裡共和國中部的商業城市。
)啦、麥哲倫海峽什麼的不可。
而我本身對于自己置身羅馬這點,倒是相當驚異的。
無論如何很對你不起——勞你幫忙搬家,當時明确說好請你吃晚飯,結果言而無信。
其實搬完家後馬上就定下去羅馬了。
慌慌張張取護照、買旅行箱、處理手頭工作,這個那個忙得昏天黑地,一天天就那麼過去了。
你也知道,我這人雖說記性不太好,但隻要記住,肯定好好履約的。
所以,先就這點向你道歉。
新居讓我過得很舒坦。
搬家固然麻煩(所幸大半是你承擔的),但搬完後的确不壞。
這裡沒有吉祥寺那裡的雞叫。
不過烏鴉不少,叫起來像老太婆哭,讓人心須。
天剛亮這夥家夥便不知從哪裡趕來代代木公園,肆無忌憚地呱呱大叫不止,就像世界馬上要完蛋似的,吵得我怎麼都睡不安穩。
鬧鐘差不多用不上了,弄得我和你一樣過起農耕民族式的早睡早起生活來。
也好像體會到了半夜三點有人打電話來是怎樣一種心情。
當然,眼下僅限于“也好像”。
此刻我在羅馬一條小巷盡頭的一間露天咖啡館裡,一邊吸着惡魔汗水般的濃濃的蒸汽咖啡,一邊寫這封信。
怎麼說好呢,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像自己不是自己了似的,實在表達不好。
對了,這麼說吧:感覺上就像正酣然大睡時有一隻手把自己分解得七零八亂,而後又十萬火急地拼在一起。
這你可明白? 無論怎麼看,我都隻是我自身,但就是覺得有什麼不同平日。
卻又想不出“平日”是怎麼個狀态。
自下飛機以來一直被這種實實在在的被人肢解的錯覺——大約是錯覺——所俘虜。
這麼着,現在我一思索“為什麼我此時這麼(巧而又巧地)待在什麼羅馬呢?”周圍所有事物便變得百思莫解。
當然,若順着迄今為止的經緯找下去,還是能夠找到相應的根據來證明“自己身在這裡”的,但上不來實感。
縱有千萬條理由,也無法讓自己覺得身在這裡的自己和我認為的自己是同一個人。
換個說法,就是“其實我不在這裡也是未嘗不可的”。
說法誠然不得要領,但意思你能領會吧? 不過有一點是明确的,那便是:假如你在這裡就好了!你若離得遠——即便同敏在一起——我就感到很孤單。
若離得更遠,我勢必更加孤單,毫無疑問。
但願你對我也有此同感。
也就是說,現在我同敏兩人在歐洲旅行。
她有幾樁工作上的事情,要一個人去意大利和法國轉兩個星期,我則作為秘書同行。
事先沒打招呼,一天早上突然通知我,我也吃了一驚。
就算作為秘書跟去,我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但畢竟關系到以後,況且敏說是對我戒煙成功的獎勵。
如此看來,忍耐長期戒煙痛苦也還是值得的了。
我們先飛到米蘭,逛街,然後租一輛藍色阿爾發羅密歐(譯注:一種意大利生産的轎車。
),沿高速公路向南開去。
在托斯卡納區轉了幾家葡萄酒廠,談妥生意,在小鎮上頗有情調的旅館住了幾晚,之後來到羅馬。
談生意時不是用英語就是用法語,我派不上用場。
但日常旅行當中我的意大利語還是蠻管用的。
若去西班牙(遺憾的是這次去不成),我想更能助她一臂之力。
我們租用的阿爾法羅密歐是手動換擋,我開不來,一路上都是敏一個人駕駛。
看上去她長時間開車也全然不以為苦。
托斯卡納丘陵地帶彎路
郵戳為羅馬,日期辨認不清。
這天我去了久違的新宿,在紀伊國屋書店買了幾本新出的書,進電影院看了呂克·貝松的電影,在啤酒屋吃了鳀魚比薩餅,喝了一中紮黑啤,然後在交通高峰到來之前乘上中央線電車,翻着新買的書趕往國立。
我打算先做簡單的晚飯,再看電視上的足球比賽。
理想的暑假過法。
熱,孤獨,自由,不打擾誰,不受誰打擾。
回到宿舍,門口信箱有一封信。
雖然沒寫寄信人姓名,但一看字就知道是堇來的。
字很象形,密密、黑黑、硬硬,一副不妥協的架式,使人聯想到不時在埃及金字塔發現的昔日小小的甲殼蟲,就好像即刻要爬動起來,徑自返回曆史的幽冥中。
羅馬? 我首先把回來路上在超市買的食品放進電冰箱,整理一下,用大号杯倒了杯涼茶喝了。
之後坐在廚房椅子上,用手旁的水果刀劃開封口看信。
印有羅馬Execlsior飯店的五張信箋上,滿滿寫着藍墨水小字。
寫這麼多,想必花了不少時間。
最後一張的一角有個什麼污痕(咖啡?)。
* 你好嗎? 毫無預告地突然接到我的信,想必吃一驚吧?或者說你過于冷靜,羅馬不足于讓你吃驚也不一定。
羅馬也許太富于旅遊意味了。
要打動你,恐怕非格陵蘭島啦、通布圖(譯注:西非馬裡共和國中部的商業城市。
)啦、麥哲倫海峽什麼的不可。
而我本身對于自己置身羅馬這點,倒是相當驚異的。
無論如何很對你不起——勞你幫忙搬家,當時明确說好請你吃晚飯,結果言而無信。
其實搬完家後馬上就定下去羅馬了。
慌慌張張取護照、買旅行箱、處理手頭工作,這個那個忙得昏天黑地,一天天就那麼過去了。
你也知道,我這人雖說記性不太好,但隻要記住,肯定好好履約的。
所以,先就這點向你道歉。
新居讓我過得很舒坦。
搬家固然麻煩(所幸大半是你承擔的),但搬完後的确不壞。
這裡沒有吉祥寺那裡的雞叫。
不過烏鴉不少,叫起來像老太婆哭,讓人心須。
天剛亮這夥家夥便不知從哪裡趕來代代木公園,肆無忌憚地呱呱大叫不止,就像世界馬上要完蛋似的,吵得我怎麼都睡不安穩。
鬧鐘差不多用不上了,弄得我和你一樣過起農耕民族式的早睡早起生活來。
也好像體會到了半夜三點有人打電話來是怎樣一種心情。
當然,眼下僅限于“也好像”。
此刻我在羅馬一條小巷盡頭的一間露天咖啡館裡,一邊吸着惡魔汗水般的濃濃的蒸汽咖啡,一邊寫這封信。
怎麼說好呢,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像自己不是自己了似的,實在表達不好。
對了,這麼說吧:感覺上就像正酣然大睡時有一隻手把自己分解得七零八亂,而後又十萬火急地拼在一起。
這你可明白? 無論怎麼看,我都隻是我自身,但就是覺得有什麼不同平日。
卻又想不出“平日”是怎麼個狀态。
自下飛機以來一直被這種實實在在的被人肢解的錯覺——大約是錯覺——所俘虜。
這麼着,現在我一思索“為什麼我此時這麼(巧而又巧地)待在什麼羅馬呢?”周圍所有事物便變得百思莫解。
當然,若順着迄今為止的經緯找下去,還是能夠找到相應的根據來證明“自己身在這裡”的,但上不來實感。
縱有千萬條理由,也無法讓自己覺得身在這裡的自己和我認為的自己是同一個人。
換個說法,就是“其實我不在這裡也是未嘗不可的”。
說法誠然不得要領,但意思你能領會吧? 不過有一點是明确的,那便是:假如你在這裡就好了!你若離得遠——即便同敏在一起——我就感到很孤單。
若離得更遠,我勢必更加孤單,毫無疑問。
但願你對我也有此同感。
也就是說,現在我同敏兩人在歐洲旅行。
她有幾樁工作上的事情,要一個人去意大利和法國轉兩個星期,我則作為秘書同行。
事先沒打招呼,一天早上突然通知我,我也吃了一驚。
就算作為秘書跟去,我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但畢竟關系到以後,況且敏說是對我戒煙成功的獎勵。
如此看來,忍耐長期戒煙痛苦也還是值得的了。
我們先飛到米蘭,逛街,然後租一輛藍色阿爾發羅密歐(譯注:一種意大利生産的轎車。
),沿高速公路向南開去。
在托斯卡納區轉了幾家葡萄酒廠,談妥生意,在小鎮上頗有情調的旅館住了幾晚,之後來到羅馬。
談生意時不是用英語就是用法語,我派不上用場。
但日常旅行當中我的意大利語還是蠻管用的。
若去西班牙(遺憾的是這次去不成),我想更能助她一臂之力。
我們租用的阿爾法羅密歐是手動換擋,我開不來,一路上都是敏一個人駕駛。
看上去她長時間開車也全然不以為苦。
托斯卡納丘陵地帶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