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關燈


    毛衣也靈巧地縫好了。

     “喂,跟你商量點事兒可好?” “請。

    ”說着,我吃了塊糕點。

     “11月旅行的事,”她說,“北海道怎麼樣?” “不壞。

    ”我說。

     “那就定了。

    沒有熊?”· “有沒有呢,”我說,“該冬眠了吧。

    ” 她放心似的點下頭:“對了,陪我吃次晚飯好麼?附近有一家餐館,蝦蠻夠味兒的。

    ” “好好。

    ”我應道。

     餐館位于幽靜的住宅街的正中,從事務所搭出租車隻要5分鐘。

    剛一落座,一身黑服的男侍應悄無聲息地踩着椰樹纖維地毯走過來,放下兩塊爬水闆般大小的菜譜。

    我要了兩瓶飯前啤酒。

     “這兒的蝦特好吃,活着煮的。

    ” 我喝着啤酒“嗬”了一聲。

     女孩用纖纖的手指擺弄脖子上挂的項鍊墜兒,擺弄了好一會。

     “有話想說,最好飯前說完。

    ”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不該如此說話。

    總是這樣。

     她微微一笑。

    由于懶得把約四分之一厘米的微笑退回去,微笑便在嘴角逗留下來。

    店裡空得很,連蝦抖動胡須的聲音都似乎聽得到。

     “現在的工作,中意?”她問。

     “怎麼說呢,對工作從沒有這樣考慮過。

    不滿倒是沒有。

    ” “我也沒有不滿。

    ”這麼說着,她吸了口啤酒,“工資不錯,你們兩人又和藹,休假也享受得到……” 我沉默不語。

    已經許久沒認真聽人說話了。

     “可我才20歲啊,”她繼續道,“不想就這樣到此為止。

    ”, 上萊時間裡,我們的談話中斷。

     “你是還年輕,”我說,“往下要戀愛,要結婚,人生一天一個花樣。

    ” “哪會有什麼花樣。

    ”她用刀和叉靈巧地剝着蝦殼,自言自語似的說道,“沒有人喜歡我的。

    我這輩子也就縫縫毛衣、做個破玩藝兒逮蟑螂罷了。

    ” 我唱歎一聲,覺得陡然老了好幾歲。

     “你可愛、有魅力、腿又長,腦袋也夠靈,蝦殼都剝得精彩——肯定一帆風順。

    ” 她全然不聲不響,悶頭吃蝦。

    我也吃蝦。

    邊吃蝦邊想水底的配電盤。

     “你20歲時做什麼來着?” “追女孩啊!”1969年,風華正茂的歲月。

     “和她怎麼樣了?” “分手了。

    ” “幸福?” “從遠處看,”我邊吞蝦邊說,“大多數東西都美麗動人。

    ” 我們進人尾聲的時候,店裡開始一點點進人,刀叉聲椅子吱扭聲此起被伏。

    我點咖啡,她點咖啡和蛋奶酥。

     “現在怎麼過?有戀人?”她問。

     我思付片刻,決定把雙腦胎除外。

     “沒有。

    ”我說。

     “不寂寞?” “習慣了,通過訓練。

    ” “什麼訓練?” 我點一支煙,把煙朝她頭上50厘米高處吹去:“我是在神奇的星辰下出生的。

    就是說,想得到的東西——不論什麼——肯定到手。

    但每當把什麼弄到手時,都踩壞了别的什麼。

    可明白?” “一點點。

    ” “誰都不信。

    但真是這樣。

    三年前我就意識到了,并且這樣想:再不想得到什麼了。

    ” 她搖頭說:“那麼,打算一生都這樣過?” “有可能。

    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 “果真那麼想的話,”她說,“活在鞋箱裡最好。

    ” 高見。

     我們往車站并肩前行。

    由于穿了毛衣,晚間挺讓人倔意的。

     “OK,努力就是。

    ”她說。

     “沒幫上什麼忙。

    ” “談談心裡就踏實多了。

    ” 我們從同一月台乘上方向相反的電車。

     “真不寂寞?”最後她又問一次。

     我正找詞回答,車進站了。

     某一天有什麼俘虜我們的心。

    無所謂什麼,什麼都可以。

    玫瑰花蕾、丢失的帽子、兒時中意的毛巾、金·皮多尼的舊唱片……全是早已失去歸宿的無謂之物的堆砌。

    那個什麼在我們心中仿惶兩三天,而後返回原處。

    ……黑暗。

    我們的心被掘出好幾口井。

    井口有鳥掠過。

     那年秋天一個黃昏俘虜我的心的,其實是彈子球。

    我和雙胞胎一同去高爾夫球場8号洞區的草坪上觀看火燒雲。

    8号洞區是理想打數5的長洞區,一無坡二無障礙,唯獨小學走廊一般平坦的草地徑直鋪展開去。

    7号洞區有住在附近的學生學吹長笛。

    在撕肝裂肺般的雙高8度音階練習的伴奏聲中,夕陽在丘陵間即将沉下半邊。

    就在那一瞬間,不知為什麼,彈子球俘虜了我的心。

     不僅如此,随着時間的推移,彈子球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急速膨脹開來。

    一閉上眼睛,緩沖器擊球的聲音、記分屏蹦出數字的聲音便在耳畔響起。

     1970年,正是我和鼠在爵士酒吧大喝啤酒時期。

    那時我絕不是個執著的彈子球玩家。

    爵士酒吧裡的彈子球機在當時是一台罕見的3蹼(flipper)标準機,稱之為“宇宙飛船”。

    球區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有1蹼,下部有兩蹼。

    那是固體電路給彈子球世界帶來通貨膨脹之前那段和平時光的标準機。

    鼠瘋狂迷上彈子球的時候,曾和彈子球機一起照了張相來紀念92500分這一他的最佳戰績。

    鼠面帶微笑靠在彈子球機旁邊,機也面帶微笑,上面彈出92500這組數字。

    這是我用柯拉相機拍攝的唯一溫馨的照片。

    看上去鼠俨然二戰中的空戰英雄。

    而彈子球機像是一架老式戰機——地勤人員用手轉動螺旋槳,起飛後飛行員“啪”一聲拉合防風窗的那種勞什子。

    92500這組數字将鼠和彈子球機結合在一起,釀出妙不可言的融洽氣氛。

     彈子球公司的收款員兼維修員每周來一次爵土酒吧。

    此人三十上下,異常瘦削,幾乎不同任何人搭話。

    進店看也不看傑一眼,直奔彈子球機,用鑰匙打開機台下的蓋子,讓零币嘩嘩啦啦淌進帆布囊。

    之後拿起一枚硬币,投進機内做性能檢查。

    确認兩三下活塞彈簧,漫不經心地彈了彈球。

    繼而把球擊在緩沖器上檢驗磁石,讓球通過所有的球道,擊落所有的球靶。

    再檢查下曲靶、開球孔、巡回靶,最後打開獎分燈,這才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讓球落進外球道,鳴金收兵。

    随後向傑點下頭——像是在說毫無問題——走出門去。

    所花時間也就半支煙工夫。

     我忘了磕煙灰,鼠忘了喝啤酒,兩人總是這麼目瞪口呆地注視這華麗的技術表演。

     “夢一樣。

    ”鼠說,“他那技術,15萬分不在話下,20萬都有可能。

    ” “那自然,專門于這行的嘛。

    ”我安慰鼠。

     然而鼠那空戰英雄的自豪仍未失而複來。

     “同他比,我這兩下子也就握了下女人小指那個程度。

    ”說罷,鼠不再吭聲。

    鼠夢寐以求的就是記分屏上的數字超過6位。

     “那是工作。

    ”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