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層層相疊的殺機

關燈
主力騎手松永榮吉(三十五歲)多次洩露自己賽馬的情況,将其透露給黑社會團夥。

    警察觀察到,松永喜歡浮華的生活,比如開着進口車四處兜風,因為沒有錢來遊樂,而被黑社會的人抓住了把柄。

    松永每周都會安排一天,在他家所在的大田區森林附近的咖啡館和黑社會成員見面……’” 吉敷不由自主的發出“啊……”的聲音。

    這條新聞勾起了他的回憶。

    由于這則報道,這次的縱火案和兩年前吉敷負責的一個未能偵破的案件好像有了聯系。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吉敷思考着。

    但是居無定做的流浪漢和東大畢業的地方名流怎麼看都聯系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櫻島——位于鹿兒島市對岸的一座活火山。

    (譯者注) 第四節 吉敷想起來了。

    那起案件發生在昭和六十年八月二十五日。

    那天清晨,在東京芝區TP賓館内側的安全樓梯下面發現一具墜樓而死的男屍。

     男子大約五十歲,身着茶綠色的麻質高級薄夾克。

    一頂同色鴨舌帽掉在附近,應該是男子戴的帽子。

    棉質褲子又髒又舊,但夾克和帽子都是新的。

    他沒戴眼睛。

    身上也沒有手表。

     關于男子的墜死,調查隊内部産生了分歧,有人認為這是過失造成的事故,有人認為是謀殺。

    還有人認為是自殺,但并沒有發現遺書之類的東西。

     不僅沒有遺書,男子身上沒有一樣東西能說明其身份。

    茶綠色薄夾克的内兜和兩側的口袋都是空的,甚至連毛絮之類的東西都沒有,可見剛剛買來的新衣服。

    右側褲子口袋裡有三枚一百日元的硬币和四枚十日元的硬币,但是沒有能表明其身份的物品。

     認為他是自殺的警察列舉出以下理由:周六晚上,賓館内并沒有人聽到死者的慘叫。

    但是東京的市中心,深夜裡也會充斥着附近道路上往來車輛的噪音。

    即使死者發出慘叫,也無法引起人的注意。

     而關于死者是從哪層樓墜下的,大家也有分歧。

    鑒别科的船田認為,男子全身嚴重摔傷,肯定是從五樓或五樓以上墜落的。

     站在五樓安全樓梯中間的平台看去,眼前是東京鐵塔。

    往下看,身份不明的男子已經被搬走,混凝土地面上隻留下白色粉筆畫出的輪廓。

     吉敷則認為這是一宗謀殺案,而且他對自己的推理比較有自信。

    第一個理由是死者的衣着很不協調。

    淺茶綠色的麻質夾克配黑色棉質褲子,這個搭配怎麼看都很奇怪。

    但是在警察内部,很少有人同意吉敷的這個想法。

     可以這樣推測:犯人先把死者引到這裡,給他新的上衣和帽子,拿走他的舊上衣,待他換好後再把他推下去。

    也就是說,這樣可以很幹淨的拿走死者身上所有能表明身份的物品。

    若是引誘從地方來東京的人,眼前矗立的東京鐵塔是很好的借口,可以借欣賞東京鐵塔的夜景将他引到安全樓梯。

     這樣的話,死者本來的衣着打扮應該是很樸素的。

    那麼他就不太可能是TP這座高級賓館的住客,但犯人有可能是住客。

    警方立刻盡可能的調查了所有住客,但沒有人遇到過可疑人物。

     賓館裡沒有住客消失。

    而且,住在賓館的人裡也沒有發現可疑的人。

    當然,犯人有可能在殺人後僞裝的好,從而沒有被發現。

    但不住在賓館的人也可以選擇這裡的安全樓梯作為謀殺地點。

    吉敷推測,有沒有可能是住在附近其他賓館的人呢。

     如果是在TP賓館住在房間,又在此将死者殺害,有些說不通。

    若是犯人住在其他賓館,而謊稱自己住在TP賓館,把死者引到賓館大廳之類的地方,在酒吧喝點酒後一起乘坐電梯去房間,“啊對了,這裡有個很涼快的地方可以看到東京塔,咱們去看看吧”,裝作是即興提出建議,就可以把死者引誘到犯罪地點。

     走到安全樓梯之間的平台時,犯人把準備好的上衣和帽子拿給死者看,說要送給他,讓他穿上試試。

    或者是犯人自己穿着夾克和帽子,然後說尺寸不适合自己什麼的。

    就在死者把胳膊穿過袖子、戴上帽子的那一瞬間,犯人把他推了下去。

    也可以最後再把帽子扔下去。

     為了查明死者的身份,吉敷立刻行動了起來。

    但是,調查比想象的還要困難。

    名片、身份證、駕照等東西死者身上一概沒有。

    這一點已經說過了。

    但死者的外表也沒有什麼特征。

    身材中等,頭發三七分,不算好看也不算難看。

    如果非要算的話,可能能歸入好看的一類。

    看起來不像工薪一族。

    如果是上班族,那麼死者連續缺勤的話,公司應該會聯系警方。

    除去新的夾克和帽子,死者看起來像是一名體力勞動者,但穿着比較随意,所以也不排除是遊手好閑之人。

     要說特征也隻有以上這些了。

    中等身材、不是上班族、略有遊手好閑樣子的——靠這種程度的“特征”去找,也難怪社會上沒有給出任何反饋。

    而且,把死者的遺容登在報紙上也不合适。

     連續四天,吉敷沒有收到任何聯絡。

    也就是說,這個五十歲左右的男子無依無靠,沒有妻兒朋友。

     吉敷想,生活在東京這個城市裡,因為遊手好閑而沒有依靠的人可能算是一種典型。

    但是也不排除他是從地方來到東京的人。

    身份不明的男子,嶄新的上衣裡面是稍微有點舊的、帶着汗漬的白色短袖襯衫,最裡面穿着運動背心。

    下身穿黑色褲子。

    這身打扮沒有一點色彩,說是樸素,不如說是外鄉人的土氣。

     鑒别科的船田還發現了另一個特征:死者的衣服上附着了很多煤煙狀的白色顆粒。

     死者如果能開口說話,肯定能從中聽到地方口音。

    但詢問過TP賓館後,不僅沒有人聽過這個身份不明的男子講話,連見過他的人都沒有。

    死者若有同伴,同伴很可能是把他推下樓的犯人。

    但是,自然也沒人見過死者的同伴。

    出乎吉敷的預料,TP賓館一樓和地下的酒吧、咖啡館、餐廳的人都說沒有見過死者。

     不過,通過屍體解剖,可以确定死者生前吃的是日式料理,而且喝了很多酒。

    犯人果然是先把死者灌醉、然後将其帶走的。

    但是吃飯喝酒的地方不是TP賓館。

    那麼是不是賓館附近的地方呢。

    于是吉敷和同事分頭行動,開始調查賓館附件的餐館。

    但是三、四天過去了,沒有任何發現。

     于是吉敷轉而開始調查高級麻質夾克和鴨舌帽,他把東京都管轄地區或上野等地賣西裝的店逐一調查了一番。

    但是也沒有引人注目的成果。

    最近,麻質的夾克大量上市,調查猶如大海撈針。

    本以為鴨舌帽比較少見,可能能調查出什麼來,但這條線也沒有結果。

     正當關于男子身份的調查處在觸礁狀态時,案發第四天的下午,吉敷接到了一個電話。

    打來的人叫旗田,在江東區高砂四丁目經營一家旅館,聽起來是位年邁的老人。

    他說,在芝區TP賓館墜樓而死的人可能是一周前住在自己旅館的人。

    旗田自從星期六晚上就沒見過他,看了報紙和電視,立馬就聯想到他,但是沒有能證據能證明。

    旗田想或許過幾天他就回來了,于是打算等等看。

    但四天過去了,他還沒有回來,旗田就給警察局打了電話。

     吉敷聽後立刻趕往旗田旅館。

    失蹤男子住的房間還按照原樣保留着。

    走上這家古老旅館的二樓,走廊非常陳舊,吱吱作響,打開窗簾往窗下看,眼前是一條污濁的黑色河流。

    因為當時下着小雨,所有的窗子都關着,屋裡潮得讓人喘不過氣。

    打開窗子可以看到黑色的河面上飄着彩虹色的油漬。

    因為下雨的關系,河面上有無數個小水圈正在漸漸變大。

     男子的行李還留在屋裡。

    說是行李,其實也隻是一隻旅行包,裡面放着上衣和換洗衣物,以及周刊、賽馬報道等東西。

    還有附近當鋪的當票。

    行李裡同樣沒有能證明其身份的物品。

     男子在旅館登記簿上登記的姓名是“壺井合三”,住所一欄隻寫了山口縣山口市。

    字寫得很漂亮。

     旅館店主說,壺井在登記的時候曾問過住處是不是必須要寫。

    店主回答說這是規定,但隻需簡單填一下就行。

    所以壺井隻寫了山口縣山口市。

    吉敷立刻拜托山口縣警署調查“壺井”的身份和照片,但這條線也無果而終。

    旗田旅館的店主看了墜樓身亡者的照片,斷定死者就是壺井。

    “壺井”在東京的居住地和姓名終于搞清楚了,但此外沒有任何進展。

    而且也不敢保證“壺井合三”就是他的真名。

     他的來處也無從知曉。

    他在八月二十三日星期五突然來到賓館,問有沒有房間,那時候他曾提過自己是當天坐新幹線到東京的。

    當時是傍晚六點左右。

    之後他好像還說以前來過這一片。

     他說話雖然有些地方音,但口音不是很重。

    吉敷問是哪個地方的口音,店主沒能答上來。

    店主說既然填的住址是山口縣,有可能是山口口音。

     雖然說山口縣可能是死者編造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死者不是東京人。

    因為一個東京人絕對不可能跑到江東區的賓館住宿。

     此外,壺井多在外面,幾乎沒有機會和賓館裡的人交談。

    他隻在賓館吃早飯,午飯和晚飯都在外面吃。

     但壺井并非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他看起來是個喜愛交談、開朗的人。

    但是關于自己的身份和職業,他隻字未提。

    或許因為他覺得沒什麼可炫耀的吧。

     壺井就是這樣一個人,沒什麼特别之處。

    但由于他屬于喜愛交際的性格,所以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魅力。

    當吉敷說壺井是孤單一人時,旅館店主感到非常驚訝,他嘟囔着“他是不是有什麼特别的事情啊。

    ” 關于着裝,壺井好像隻有身上穿的那套衣服——白襯衫、黑褲子、一直披在肩上或拿在手裡的一件灰色發白的日式外套。

    旅館店主說,報紙上所描述的死者的穿着和壺井的穿着不一樣,這也是讓他們猶豫不決、不知是否該報警的一個原因。

    店主還說,從沒見壺井穿過淺茶綠色的薄夾克和鴨舌帽。

    這大大提升了吉敷推測的準确度。

     吉敷注意到,當時新聞報道了“淺茶綠色的薄夾克和鴨舌帽”,這個形象和壺井本人并不相符,卻嚴重誤導了人們。

    新聞所描述的服裝讓聽衆覺得死者是個時髦、愛打扮的人。

    但聽了旅館店主的描述才知道,事實與此大相徑庭。

     或者這正是犯人的意圖,而且這個詭計的确奏效了。

    因為在那之後的兩年時間裡,死者的身份仍杳然不明。

     吉敷拿着從壺井旅行包裡找到的當票去了附近的當鋪,得知壺井當的是手表。

    而且這塊手表還是高級的浪琴表。

    吉敷猜想,壺井以前或許很有地位。

     雖然線索很少,但調查仍慢慢地進展着。

    吉敷知道了死者的名字和出身地——至少是死者自報的名字和出身地。

     還有一件事讓吉敷很在意。

    壺井和将他從TP賓館安全樓梯推下去的犯人,是在哪裡、以怎樣的方式和契機接觸的呢。

    是偶然相遇,還是犯人聯系的壺井呢。

    也許壺井就是為了和犯人見面才到東京來的。

    這樣的話,犯人有可能是住在東京的人。

    如果是犯人聯系的壺井,那麼應該會有打到旗田旅館的電話吧。

     “唔,沒有這樣的電話……”面對吉敷的詢問,旗田旅館的老店主邊回想邊緩緩地回答 “八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是星期四和星期五,沒有找壺井的電話嗎?” “對,沒有。

    ”這次店主回答得很堅決,“外面打來找壺井的電話,一通也沒有。

    我沒有替他轉接過電話。

    ” “那,壺井有沒有從旅館往外打過電話?” “也沒有。

    ” 也是,反正外面都有公用電話。

    既然沒有找他的電話,難道他真的是約好和犯人見面才到東京來的嗎?吉敷開始朝這個方向思考。

     “壺井是上周五的傍晚來到這裡的吧?” “對,傍晚六點左右。

    啊,請稍等一下。

    ”說完,老人走到走廊裡面,打開了日光燈,又走了出來。

    吉敷和小谷在旗田旅館二樓的走廊和老人面對着面。

    即使是白天,走廊也很昏暗,而且由于太陽落山了,旅館裡的光線越來越暗。

    日光燈閃了幾下後,亮了起來。

     “星期五他就待在旅館、沒有外出嗎?” “對,一直在旅館休息。

    ” “吃飯呢?” “吃的是我們做的飯。

    ” “第二天星期六呢?” “星期六他在旅館吃完早飯,過了一會兒就出去了。

    對,他說‘今天午飯和晚飯都不用準備’。

    ” “‘午飯和晚飯都不用準備’?” “是的,他是這麼說的。

    ” 這是不是能說明他已經約了人吃飯。

     “他說沒說過要去哪裡?” “沒有,什麼都沒說……” “他本來打算住幾天?” “說是先住到星期一。

    因為要去看個朋友,所以要看訪友的安排,或許會往後延幾天。

    ” “朋友啊……”吉敷抱着胳膊想,如果知道這個朋友是誰,就能了解壺井的去向了。

     “他有沒有說過是什麼樣的朋友?朋友住在哪裡?” “這方面的話一句沒提過。

    ” “這樣啊。

    ”正當吉敷說完這句話,走廊盡頭走來一個十幾歲的女服務員,手上抱着一摞報紙。

    她走到吉敷他們面前,想從他們中間橫穿過去。

     “那個,請稍等一下。

    ”吉敷說。

     “是的,有什麼事嗎?”服務員停下了腳步,把報紙理了理,重新抱好。

     “這捆報紙是上周的嗎?” “是的。

    ” 吉敷感到很不好意思,于是伸出手幫她托着報紙:“是給客人看的嗎?” “是的。

    ”服務員回答說。

     “那麼壺井的屋裡也放了報紙?” “是的,放了。

    ”老店主在旁回答道。

     “知道是什麼樣的報紙嗎?” 老人聽後皺了皺眉,露出有點不耐煩的表情,嘟囔着說:“知道吧。

    因為就是周五的晚報和周六的早報。

    ” “好像沒放周五的晚報。

    ”女服務員說道。

     “哦,這樣啊,那就隻有周六的早報了。

    ” 吉敷幫服務員把那捆報紙放在地上,開始分類。

    還沒等老人伸手,服務員就抽出兩份報紙來。

    服務員做得幹淨利落,老店主卻一臉迷惑,不知道吉敷為什麼要查舊報紙。

    其實吉敷并沒有期待一個具體的結果,隻是因為線索實在太少了,所以保險起見,查看一下。

     “是這兩份嗎?” “對。

    上周二樓隻有兩位客人。

    ”服務員回答說。

    這是兩份一樣的A報紙。

     “這裡面,哪一份是壺井房間的呢……” 吉敷一問,服務員馬上就接着他的話說:“這份是壺井先生房間的。

    ” “你怎麼知道的?” “因為這裡破了。

    ”她邊說邊指着報紙某一面的下邊。

    果然,那裡有一個很大的洞。

     吉敷把報紙平鋪在地上,一面一面地看。

    雖然他并沒有抱什麼期望,但看到第三面時,他的手停住了。

    因為左下的一塊兒被撕掉了。

     “這是什麼?”吉敷指着缺掉的那部分問,“這是你撕的嗎?” “不是!我不知道!”服務員大聲否認道,“不是我撕的。

    ” 那麼就應該是壺井撕掉的了。

    這裡原來印的是什麼新聞呢。

    吉敷急忙翻開另一份一樣的A報紙,找到同一版面,希望在另一份報紙上看到被撕掉的那則報道。

     沒有被撕的報紙上寫着一個小标題——《騎手洩露馬匹情況》,正文報道了中央賽馬的主力騎手多次将自己的馬匹的狀況洩露給黑社會團夥。

     “這份報紙能給我嗎?”吉敷問道。

    店主說沒有關系,吉敷就學着壺井把那則報道撕了下來,對折後夾在了記事本裡。

     後來,吉敷和報紙報道的騎手松永榮吉見了一面,但他松永說沒有叫壺井的人和他聯系過。

    而且當時松永正在被調查,壺井即使想和松永聯系,也很難聯系到。

     就這樣,好不容易得到的線索又斷了。

    剪報和其他的文件一起躺在吉敷抽屜裡面。

    吉敷無法推斷這個身份不明的男子從哪裡來。

    就這樣過了兩年。

     殊不知在九州鹿兒島,有一則同樣的剪報被遺忘在抽屜裡。

     第五節 “那個的确是剪報嗎?是用刀子裁下來的還是用手撕下來的?”吉敷邊問留井,邊打開抽屜,很快就找到了那則剪報。

     “不是,不是剪下來的,是撕下來的。

    ”鹿兒島警署的留井并不知道事情原委,不急不慢的回答着吉敷的問題。

     吉敷想,同樣是手撕下來的啊。

    這真是一個出乎意料的進展。

    “對不起,能麻煩您再從頭讀一下那條新聞嗎?”吉敷說着,用右手拿起剪報放在眼前,等着留井回話。

     留井感到莫名其妙,但還是粗聲粗氣的念起了新聞。

    從标題到最後一句,兩條新聞隻字不差——這兩份剪報出自同一報紙的同一則報道。

     “怎麼樣?” 既然留井問了,吉敷就簡要的地介紹了兩年前的案子。

    留井聽後很是驚訝:“哎,又是一起和過去糾纏不清的案子啊。

    ”那口氣好像在說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

     不過的确如留井所言。

    剛發現這宗縱火案和七年前的案件極其相似,這下又牽扯到兩年前的另一起案子。

     “關于佐佐木的這則剪報,還有什麼其他線索嗎?”吉敷繼續問道。

    這則剪報事關重大。

    這樣一來,佐佐木很可能是殺害壺井的兇手。

     如果是這樣,那兩人是什麼關系?動機又是什麼呢?難道壺井也是九州鹿兒島出身的人?關于壺井的身份,需要知道的問題堆積如山。

     “您要問的是?”留井反問道。

     “比如是什麼時候剪下來的、佐佐木夫人有沒有提過佐佐木對這個新聞的評價?” “這個嘛,不知道啊。

    佐佐木的妻子貌似也是打開抽屜時才第一次看到這則剪報。

    ” “就是說妻子不知道抽屜有這則剪報?” “是的。

    她是在佐佐木死後才把抽屜打開的。

    ” “這樣啊。

    那麼這則剪報有什麼特征嗎?有沒有紅筆劃出的地方,或是筆記什麼的?” “沒有,什麼都沒有。

    ” “污漬也算。

    ” “唔,還是沒有什麼特别的。

    ” “那是不是皺巴巴的,或者有破損呢?” “也沒有。

    是經過仔細對折的。

    ” 吉敷想,這就是說剪報一直放在抽屜裡,佐佐木應該并不常帶着剪報出門。

     等一下!——吉敷突然想到。

    兩年前的那個案件,也就是昭和六十年八月二十日星期六晚上,壺井合三被人殺害。

    雖然現在還沒足夠的證據,但那是絕對是謀殺。

    昭和六十年的八月,不是鹿兒島曆史性大降灰最嚴重的時候嗎?——剛才留井是這麼說的吧。

     “昭和六十年的八月份,是不是櫻島降灰降得最厲害的時候?” 聽吉敷這麼一說,留井“唔”了一聲。

    這好像是留井琢磨事情時的習慣。

    “昭和六十年的八月,是的。

    那個月的降灰非常嚴重,我們都沒法上街,街上一片灰白。

    ” 果然是這樣啊。

    那麼—— “也是那時候,佐佐木家二樓的屋頂掉下來了?” “對,那是八月的事情。

    ” “八月幾日?” “這個……請稍等,我看看詢問筆記……” 從電話裡隐約傳來留井快速翻查筆記的聲音。

     “找到了,是八月十九日的傍晚。

    ” “十九日嗎。

    ”吉敷雖然冷靜的回答着,但他心裡很不平靜——他感到,自己抓住了一個大線索。

    龐大建築物的碎片一塊塊的找到了。

    再經過推理,或許就可以用這些材料複原事件的前因後果。

     若是十九日,那就是壺井死忘的前一天。

    或許就在佐佐木家屋頂掉下來之後,緊接着壺井就被佐佐木殺害了。

     現在終于可以做出一些推斷了。

    遭到殺害的壺井的衣服上附着着細灰狀的顆粒,麻質夾克和鴨舌帽、以及在旗田旅館發現的旅行包裡的衣服上,也都有一些顆粒。

    那是當時在鹿兒島市落下的櫻島火山灰。

    那麼,壺井有可能是從鹿兒島來到東京的。

    登記時把出身地寫成山口縣,應該隻是他來東京的路上途經山口縣,于是随手寫上去了。

     那麼事情是不是這樣呢——佐佐木家的屋頂掉落,緊接着壺井離開鹿兒島來到東京,而佐佐木也追到東京将壺井殺害? 佐佐木家屋頂掉落和壺井的死之間或許有什麼關聯。

    如果有,是怎樣的關聯?或者佐佐木家屋頂因為大量存灰而掉落一事和壺井來到東京并被殺一事,隻是兩起偶然的事件? 佐佐木和壺井這兩人在鹿兒島有什麼關系?殺人動機的關鍵是什麼? 還有,是不是兩年前的墜樓和那兩起極為相似的縱火案有什麼聯系呢? 也有可能是昭和五十五年縱火案發生的五年後,佐佐木和壺井在鹿兒島認識了,而縱火案對兩人的交往産生了某些影響。

     吉敷面前一下子湧現出來許多值得調查的事情,而且材料已具備,足夠展開推理了。

     “留井先生,聽了剛才您的話我發現又有很多事情要麻煩您調查,真不好意思,不知方便嗎?” “哦,請盡管說。

    ”留井依舊扯着大嗓門。

     “首先是壺井合三。

    這個男人沒有親朋好友,也不是上班族。

    關于他的出身和職業一概不知。

    但是我推測,昭和六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之間,壺井在鹿兒島和N證券職員佐佐木德郎有過接觸。

    随後我馬上把照片和資料給您寄去,不知您是否放方便協助調查。

    ” “明白了。

    既不是上班族也沒有親友,可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啊。

    ” “很可能是這樣。

    ” “可能是飯館、扒金庫的店員或做短工的,我去這些地方查查看。

    ” “然後是佐佐木。

    這種精英白領、地方上的名流怎麼會和一個遊手好閑的人有關系呢?這一點還很模糊。

    此外,我們推測這個精英白領追着壺井來到東京,并在八月二十四日深夜将其殺害。

    如果是這樣,他的動機又是什麼?這一點也想拜托您一并調查一下。

    ” “調查他的動機,好的,明白了。

    ”留井好像在邊聽邊寫,“還有嗎?” “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