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徹老爸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了。
當時他把自己關在屋裡很久,正當我感到好奇的時候,他拿出了“那個”。
那乍看就像個奇形怪狀的拉力器,縫的很複雜的皮帶上裝着好幾根粗彈簧,應該就是把拉力器上的彈簧拿來改造的。
“勇馬,你過來一下。
” 聽到老爸招呼,勇馬戰戰兢兢地走過去。
當時弟弟在念小學五年級。
“脫掉衣服,把這個穿上。
” “這是什麼?”弟弟不安地問。
“這個?這個嘛,”老爸深吸一口氣,得意得鼻孔都膨脹了起來,“這是職棒選手培養強化器。
” “強化器?” “對。
隻要日常生活中穿上這個,自然而然就會肌肉發達,培養出職棒選手的強健體格。
” “慢着老公,”媽媽皺着眉說,“别給他穿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哪裡古怪了?你們不懂,這可是很有名的訓練器材。
來吧勇馬,快把衣服脫了。
” “不行!”媽媽難得地不依不饒,“傷到了身體怎麼辦?” “沒事,相信我吧。
好好,既然你這麼懷疑,我就先穿給你看。
嘿嘿嘿,我特意把皮帶長度設計成可調節的,大人小孩都能穿,就是為了讓勇馬長大了也能用。
” 老爸脫掉上衣,開始往身上套強化器。
隻聽彈簧哐啷哐啷直響,媽媽看得眉頭緊鎖,勇馬也直發愣,我則在旁邊看熱鬧。
扣上最後一個零件後,老爸挺起胸膛。
“怎麼樣?很厲害吧!” 話音剛落,隻聽一聲詭谲的悶響,老爸雙臂被繃到後面,宛如向後擺臂出水的蝶泳選手。
“啊痛痛痛痛!好痛!好痛!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老爸痛得臉都扭曲了,不住大呼小叫。
“啊呀呀,這下糟了。
” 媽媽和我們一齊動手,總算把強化器摘了下來,但老爸一活動雙臂就又連聲呼痛。
送他到醫院一檢查,雙肩、雙肘的肌肉都受到損傷,雙腕也輕度挫傷,而且因為彈簧夾到皮膚,雙臂多出淤血。
老爸不得不向公司請了兩天假休息。
但老爸的優點就是越挫越勇。
雙臂剛能活動自如,他就吸取上回的教訓,造出了“職棒選手培養強化器二号”。
這次他沒用彈簧,換成了自行車内胎,并且為防止損傷身體,輪胎也繃得相當寬松。
勇馬練習投接球的時候穿在身上,但除了感覺很累贅,看不出有多少訓練效果。
但對老爸來講,似乎穿了強化器才是最重要的。
諸如此類的蹩腳訓練還有很多,但終究也算是施行了精英教育,勇馬的棒球能力大有長進,成為少年棒球隊的主力投手兼第四棒打者(第四棒打者通常是棒球隊中最擅長全壘打的打者,是強打者的代名詞,在比賽中常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
),也在全國大賽中出過場,讓老爸心滿意足。
上中學後,勇馬順理成章地加入了棒球社。
這段時期,老爸每晚的樂趣就是晚飯後聽勇馬聊棒球社的事,而且不是簡單聽聽,看那場面,該說是棒球社活動報告會才對。
“就是說教練調松本去守三壘?” “是的。
” “這樣不行,松本的投球能力有問題,他守三壘,就很難以内角球(内角球指投手投出的球靠近打者的位置。
内角球容易投失或投成觸身球,對投手的控球能力要求較高。
下文中的“外角球”則指離打者位置較遠的投球。
)決出勝負了。
真是的,教練到底在想什麼?”老爸闆着臉翻看眼前的筆記本。
我瞄過幾次他那個本子,上面全是去看勇馬練習、比賽時記錄的資料。
“下次比賽的第一棒打者是誰?” “小坂。
” “小坂?唔,他确實跑得很快……”老爸看着筆記本,上面每個人的盜壘成功率、打擊率等數據整理得一目了然,“但上壘率有些一般,他揮棒時用力太猛了。
如果改掉這個毛病,當第一棒打者應該夠格。
算了,既然教練叫他上,那就看看他的表現再說吧。
聽老爸的口氣,俨然是球隊的總教練。
臨近比賽時,老爸又搖身一變成了記錄員。
他隻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我不知道他是怎樣擠出時間的,反正每次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把對手的訓練情況偵查到手,然後向勇馬傳授作戰策略。
“聽好,你要留意那個姓大山的打者。
他身材高大,看起來像是擅長拉打,但實際上他拿手的是外角球,擅長把球推打出去。
一旦他出場,你就毫不猶豫地投内角球。
放心,你投出的球,他連邊也休想摸着。
” 後來聽勇馬說,老爸的意見有時确實派的上用場,但有時也完全不可靠。
比如某選手被老爸評為“就表現來看,是該隊最可怕的打者”,其實隻是個剛入社的候補選手;有時老爸說“對方投手隻會投直球
當時他把自己關在屋裡很久,正當我感到好奇的時候,他拿出了“那個”。
那乍看就像個奇形怪狀的拉力器,縫的很複雜的皮帶上裝着好幾根粗彈簧,應該就是把拉力器上的彈簧拿來改造的。
“勇馬,你過來一下。
” 聽到老爸招呼,勇馬戰戰兢兢地走過去。
當時弟弟在念小學五年級。
“脫掉衣服,把這個穿上。
” “這是什麼?”弟弟不安地問。
“這個?這個嘛,”老爸深吸一口氣,得意得鼻孔都膨脹了起來,“這是職棒選手培養強化器。
” “強化器?” “對。
隻要日常生活中穿上這個,自然而然就會肌肉發達,培養出職棒選手的強健體格。
” “慢着老公,”媽媽皺着眉說,“别給他穿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哪裡古怪了?你們不懂,這可是很有名的訓練器材。
來吧勇馬,快把衣服脫了。
” “不行!”媽媽難得地不依不饒,“傷到了身體怎麼辦?” “沒事,相信我吧。
好好,既然你這麼懷疑,我就先穿給你看。
嘿嘿嘿,我特意把皮帶長度設計成可調節的,大人小孩都能穿,就是為了讓勇馬長大了也能用。
” 老爸脫掉上衣,開始往身上套強化器。
隻聽彈簧哐啷哐啷直響,媽媽看得眉頭緊鎖,勇馬也直發愣,我則在旁邊看熱鬧。
扣上最後一個零件後,老爸挺起胸膛。
“怎麼樣?很厲害吧!” 話音剛落,隻聽一聲詭谲的悶響,老爸雙臂被繃到後面,宛如向後擺臂出水的蝶泳選手。
“啊痛痛痛痛!好痛!好痛!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老爸痛得臉都扭曲了,不住大呼小叫。
“啊呀呀,這下糟了。
” 媽媽和我們一齊動手,總算把強化器摘了下來,但老爸一活動雙臂就又連聲呼痛。
送他到醫院一檢查,雙肩、雙肘的肌肉都受到損傷,雙腕也輕度挫傷,而且因為彈簧夾到皮膚,雙臂多出淤血。
老爸不得不向公司請了兩天假休息。
但老爸的優點就是越挫越勇。
雙臂剛能活動自如,他就吸取上回的教訓,造出了“職棒選手培養強化器二号”。
這次他沒用彈簧,換成了自行車内胎,并且為防止損傷身體,輪胎也繃得相當寬松。
勇馬練習投接球的時候穿在身上,但除了感覺很累贅,看不出有多少訓練效果。
但對老爸來講,似乎穿了強化器才是最重要的。
諸如此類的蹩腳訓練還有很多,但終究也算是施行了精英教育,勇馬的棒球能力大有長進,成為少年棒球隊的主力投手兼第四棒打者(第四棒打者通常是棒球隊中最擅長全壘打的打者,是強打者的代名詞,在比賽中常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
),也在全國大賽中出過場,讓老爸心滿意足。
上中學後,勇馬順理成章地加入了棒球社。
這段時期,老爸每晚的樂趣就是晚飯後聽勇馬聊棒球社的事,而且不是簡單聽聽,看那場面,該說是棒球社活動報告會才對。
“就是說教練調松本去守三壘?” “是的。
” “這樣不行,松本的投球能力有問題,他守三壘,就很難以内角球(内角球指投手投出的球靠近打者的位置。
内角球容易投失或投成觸身球,對投手的控球能力要求較高。
下文中的“外角球”則指離打者位置較遠的投球。
)決出勝負了。
真是的,教練到底在想什麼?”老爸闆着臉翻看眼前的筆記本。
我瞄過幾次他那個本子,上面全是去看勇馬練習、比賽時記錄的資料。
“下次比賽的第一棒打者是誰?” “小坂。
” “小坂?唔,他确實跑得很快……”老爸看着筆記本,上面每個人的盜壘成功率、打擊率等數據整理得一目了然,“但上壘率有些一般,他揮棒時用力太猛了。
如果改掉這個毛病,當第一棒打者應該夠格。
算了,既然教練叫他上,那就看看他的表現再說吧。
聽老爸的口氣,俨然是球隊的總教練。
臨近比賽時,老爸又搖身一變成了記錄員。
他隻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我不知道他是怎樣擠出時間的,反正每次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把對手的訓練情況偵查到手,然後向勇馬傳授作戰策略。
“聽好,你要留意那個姓大山的打者。
他身材高大,看起來像是擅長拉打,但實際上他拿手的是外角球,擅長把球推打出去。
一旦他出場,你就毫不猶豫地投内角球。
放心,你投出的球,他連邊也休想摸着。
” 後來聽勇馬說,老爸的意見有時确實派的上用場,但有時也完全不可靠。
比如某選手被老爸評為“就表現來看,是該隊最可怕的打者”,其實隻是個剛入社的候補選手;有時老爸說“對方投手隻會投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