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複 審

關燈
已經土崩瓦解。

    而今,任何能夠再度掀起“暴動”、迫使超級市場天皇甘拜下風的力量都已不複存在。

    山腳的主婦,“鄉下”的衆人,都對天皇不追回搶掠品的決定感激涕零、心滿意足,盡管食品和日用百貨的價格比“暴動”之前足足上漲了兩、三倍,她們卻都毫無怨言,照買不誤。

    至于搶得的電器之類的大件物品,已陸續有人偷偷送回超級市場去了,其中有所損壞的物品以特價出售,也立刻被搶購一空。

    那些在“暴動”中搶走了廉價衣料的“鄉下”女人們實際上擁有龐大的現金,可謂潛在購買層,這些女人對這一場特價銷售格外踴躍。

    山林地主們隔岸觀火,安心安神,重又縮回到了利己自私的外殼中。

     狂風卷起裸露的田野上厚厚的塵埃,吹得人眼睛發疼。

    我跟着阿仁的兒子,趕往山腳那邊去。

    積雪已經消融,地面一片幹爽,且不說暗褐色的枯草地,甚至落葉喬木林對面的那一片暗暗的常綠樹林高處,那催發萌芽的力量都帶了一種欠缺,如同破損的人體一般。

    環視窪地,令我覺得一陣微微的畏縮。

    阿仁的兒子正走在我的前面。

    低頭看去,他的脖子髒得很,現出了斑駁的花紋。

    這少年原來是窺伺超級市場天皇來山谷的哨兵哩。

    他頂着把塵土揚起老高的狂風,就蹲在那個可憐的性感小妞送了命的那塊大石頭上,久久地盯視着橋的那邊。

    從他那低垂着頭趕忙上路的背影,可以看出他正承受着不應該是小孩子承受的巨大疲勞。

    我想,這便是屈服了的人們的共同感覺。

    現在,山腳的所有村民正要去恭迎超級市場天皇及其屬下,他們做出的一定是與他同樣的表情。

    窪地已經屈服了。

     這少年如此熱心地放哨,是因為我去山腳的目的與他母親有關系。

    他的母親幾乎不吃東西,正開始迅速消瘦下去,而我去山腳正是為了和超級市場天皇會面。

    如若不然,他今天恐怕不會為我做什麼事情。

    鷹四的死,使得我重新與窪地百姓的日常生活隔絕了開來。

    現在,山腳的孩子們竟然不會嘲笑我了呢。

     走到村公所前面的廣場,我立刻便把超級市場的天皇一行人認出來了。

    他們正經過超級市場,在石子路上走着呢。

    超級市場的天皇是個大塊頭,黑色外套長達腳跟,下擺甩來甩去,正邁着軍人一樣正規的步伐走将過來。

    他的那張圓臉上扣了頂大口袋似的鴨舌帽,離得很遠,也看得出他臉上氣色不錯,肌肉豐滿。

    身前身後的幾個小夥子,也一律膀大腰圓,大步流星地走着。

    他們穿着粗劣的外套,光着腦袋,學着頭兒的模樣,挺胸昂頭地隻管徑直往前走。

    一時間,我清楚地記起了占領軍坐着吉普車第一次開進山腳那天的情形。

    超級市場天皇的一群人馬,與那個夏日的清晨沉穩地炫示勝利的外國人何其相似啊。

    那天早晨,山腳的大人們第一次親眼認證了國家的戰敗,他們無法習慣被占領的感覺,故意不理睬外國的大兵,隻顧忙于自己日常的勞作。

    然而那“恥辱”,卻已經滲入了他們整個的身體當中。

    隻有孩子們迅速适應了新的情況,他們跟在吉普車後面瘋跑,在國民學校接受臨時教育時哈啰、哈啰地叫個不停,也不憚于把外國兵遞來的罐頭餅幹接到手中。

     今天,在石子路上倒黴遇見超級市場天皇一行的大人們,也是把頭埋得低低的,或者幹脆背過臉去,活像群一心找個窟窿爬進去的恥辱難當的螃蟹。

    “暴動”那天,他們直面這“恥辱”,于是才獲得了一種破壞力量,彼此團結在一起了。

    而今,山腳的村民已經屈服,他們對這“恥辱”懊惱不已,這再也無法成為仇恨迸發的契機。

    這“恥辱”現在變得陰濕可厭,疲弱無力。

    超級市場天皇和他的屬下,便是踩着山腳村民“恥辱”的踏石,傲然顯示着威風。

    那個不穿襯衫、隻穿件晨禮服的陰慘“亡靈”,與現實的超級市場天皇反差竟如此巨大,這使我徒然地幻想,真該讓那個扮成“亡靈”的山腳青年來迎候正走在石闆路上的超級市場天皇。

    于是,我自己幾乎也驟然覺得了那尖銳的“羞恥”。

    山腳的那群孩子遠遠跟随着這一隊人,然而他們也全部默不作聲,仿佛森林高處打着旋兒怪叫着沖将下來的狂風,攝走了他們的精神。

    像我們在童年的時候一樣,他們雖然一定能最先适應山腳下的新情況,可是他們也曾經投身于“暴動”當中。

    因此,他們童稚的頭腦所能包容的“恥辱”,一定同樣令他們懊惱難言。

     超級市場天皇很快把目光投到我的這邊來。

    想來這是因為我是山腳唯一一個毫無懼色地直面着他的人吧。

    超級市場天皇,在長相明顯與他種族相同的那群青年的簇擁下,迎着我站住,他豐滿的臉上,一雙悠然的大眼睛定定地看着我,眉頭皺着,仿佛隻是要表示集中了注意力。

    他一聲不響,下屬們也都一聲不響地盯視着我,嘴裡吐出粗重的白氣。

     “我姓根所。

    我就是和你做過交易的那個鷹四的哥哥。

    ”我講話的聲音嘶啞,這絕對非我所願。

     “我嘛,叫白升基。

    ”超級市場的天皇說。

    “就是白色的升再加個基礎的基。

    令弟的事,真夠遺憾的。

    我很痛心,他真是個獨特的青年哩!” 我不禁帶着感動和疑惑,端詳着白先生定定地盯住我的那一雙憂傷的眼睛,以及那從上到下肌肉飽綻,神采奕奕的臉。

    鷹四從沒與我和妻子講起過這超級市場天皇到底是怎樣的人,而通過裝扮超級市場天皇卑微的“亡靈”,他不僅把我們,也把山腳的村民诓騙了一場。

    其實,他對這朝鮮人倒是印象很深,也許還要朝着他說,你真是個獨特的人!眼下,超級市場的天皇也用上同一個詞來形容,我覺得他這是在暗中對死去的鷹四給他的稱贊所做的回報。

    那白先生眉毛粗重,鼻梁挺直,潮紅的薄嘴唇纖細得像女人,耳朵鮮嫩得如同鮮草。

    他的整個臉,都洋溢着青春的生機。

    見我默默地打量着他,他純真善良地泛出一陣微笑,露出了一口白牙。

     “我這次來,是有事要求您的。

    ” “我正要到倉房去看看呢。

    算是吊唁一下令弟吧!”白先生皺着眉頭,隻顧微笑。

     “那間獨間兒,就是這孩子一家住的。

    現在他媽媽病了,先生能不能緩一緩再讓他們從獨間兒裡搬出來?” “病人入夏之前就一天天地瘦下去,怕是就要死了啊!”阿仁的兒子補充着我的解釋。

    “吃罐頭把肝也吃壞了,瘦得沒有從前的一半大呢!現在,她什麼也不吃了!怕是活不長了!”白先生收起微笑,注意地觀察阿仁的兒子。

    少年不像我是個外來戶,在山腳呆不長久。

    于是,他一改與我講話時的那種社交口吻,對少年表現出一種道地的關心。

    然而,他立刻像責備自己似地皺了皺眉,重新換上了一絲寬宏的微笑。

     “要是礙不着拆除倉房和搬遷的話,獨間兒的人就先住下去好了。

    施工的時候,麻煩怕是少不了,你們隻好多克服點了。

    ”說到這裡,那白先生稍稍停了一下,像是要阿仁的兒子記得清楚些。

    然後接着說:“可倉房的施工結束以後,要是你們還想留下,我可不給你們動遷費的!” 聽了這話,阿仁的兒子怒火頓生,像公雞一樣昂着頭,轉身跑走了。

    他在心裡恐怕又想與超級市場天皇幹上一場了。

    我沒有反駁白先生的話,阿仁兒子的背影便是在向我炫示最後一點友誼的結束罷。

     “倉房的一部分牆壁已經壞了,得察看一下拆除的事。

    ”白先生和我一起目送着少年遠去,一面道:“我帶來了幾個建築系的學生。

    ” 我們一同走上去倉房的石子路。

    那幾個學生壯實得活像摔跤選手,腦袋硬得像炮彈一般,滿臉雀斑,一聲不響,甚至不曾彼此竊竊私語。

    走進前院,白先生道: “倉房裡要是還有什麼重要物品,請搬出來。

    ” 我純粹形式地把約翰·萬次郎留下的那個字迹已經模糊不清的扇面拿了出來。

    一個小夥子把扛在肩上的麻袋裡邊的工具往倉房前面的地上一倒,看熱鬧的孩子們立刻往後退,仿佛那麻袋裡裝着什麼武器一樣。

    剛一開始,青年們卸下房門,把屋裡的草席之類的東西搬出來的時候,他們的神情舉止,近乎虔敬。

    然而幹到一半兒,白先生用朝鮮語下達了命令之後,他們的作派中便立即充滿了破壞性作業的氣氛。

    他們砸坍了一樓面朝山腳那邊的牆壁,弄得這百年老牆牆基的幹土和爛掉的椽頭闆條飛揚起來,落到旁邊山腳的孩子和我的頭上。

    他們輪番揮着鎯頭,毫不留意拆除了倉房的支架和牆壁後的平衡問題。

    白先生全然不顧揚起的灰塵,兀立着指揮他們,對這些問題他也是不屑一顧。

    我覺得,這對山腳村民來說無異于一次使用暴力的積極挑戰。

    這倉房的牆壁,是山腳現存的日常生活最為古老的表現,而今它叫白先生這夥人用鎯頭破壞無遺。

    在我的眼裡,他們毋甯是在炫示:如果願意,他們盡可以把山腳村民整個的生活破壞淨盡。

    孩子們屏住呼吸盯着他們幹活,也分明能感覺到這一點;而大人們,盡管塵土像洪水一樣湧向山腳,他們竟沒有人過來提一點抗議。

    這百年高齡的倉房搖搖欲墜,房頂上依然殘留着瓦片,可牆卻已被掏空,那殘垣斷壁顯然無法負重,仿佛一陣狂風就足以将它吹塌。

    我突然覺出了一種不安。

    我懷疑白先生甚至無意将倉房房梁等重木結構運将出去,到城裡再建房子,他隻是為了在山腳的村民面前拆房取樂,才把倉房買下來的。

    過了不久,面朝山腳那邊牆壁的三分之一,便從天棚到地闆統統給拆除了,那一堆風吹不掉的牆土,也用鐵鍬給清理得一幹二淨。

    我站在白先生身後,和孩子們一起盯着那照得通明耀眼的倉房内部。

    我覺得,它簡直像朝向山腳的一部舞台布景。

    這種印象,很快就在我的夢裡獲得再生。

    它顯得異常狹窄,整個内部歪斜不堪,卻分外鮮明。

    業已消失的百年來微明的印象連同對僵直地躺在房裡的S兄的記憶,如今都已經淡漠下去。

    那拆去的牆面,竟從一個奇特的角度展現了一幅山腳遠眺的畫面,那是鷹四教山腳的青年訓練足球的操場,以及積雪消融之後重現冬日旱情的褐色河床。

     “沒有鐵棒嗎?”白先生同那幫剛幹完活的建築系學生用朝鮮語講完話,便朝我走了過來,逼得圍觀的孩子們怯怯地向後退。

    他粘着灰塵的眉宇依然皺着,同時露出了一個微笑。

     “我想把地闆取下一點,看看地下室的情況。

    這種地下室牆面和地面都是石頭鋪的,要運出來還得加人手呢。

    ” “哪兒有什麼地下室。

    ” “地闆修得這麼高,就是因為有地下室嘛。

    ”一個臉色蒼白的建築系學生肯定地說。

    他一下打消了我的自信。

     于是,我帶着他去倉庫,取些山腳人傾巢出動修理石闆路時用過的修路鐵棒。

    在倉庫的門口,還放着一堆鷹嘴樣的武器。

    那是鷹四自殺後的第二天早晨,離他而去的少年們扔到前院被我拾起來堆在這裡的。

    我們從倉庫的地闆下面,把生滿紅鏽的鐵棒拽将出來。

    直到這時,我仍不相信會有地下室,便和白先生站在一起站在倉房的門口,看那夥青年把地闆橇下來。

    那地闆已經朽腐不堪,很快就破裂了。

    我們這些在旁邊圍觀的人為躲開新騰起的灰塵,隻好把身體轉來轉去。

    突然,一股潮濕纖細的黑灰,猶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