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九六○年的安保鬥争
關燈
小
中
大
裡。
——是這麼回事呀。
總之,那是在全書裡充滿靈動、光影交替前行的文章,是無論怎樣經曆曆史都将曆久彌新的文體。
鷹四精神錯亂一般在雪地上繞圈奔跑的場景,作為在小說裡“看到”的場面而無法忘懷。
雪仍然下個不停。
我突然産生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在這一秒鐘裡,所有雪花描繪出的線條,忠實維護着峽谷空間裡雪花飛舞的這段時間,不會再有其他雪花飄動。
一秒鐘的實質被無限拉長,如同聲音被雪層完全吸收了一般,時間的方向性也因被下個不停的大雪吸收而消失。
無所不在的“時間”。
赤裸身體奔跑着的鷹四是曾祖父的弟弟,是我的弟弟。
百年間所有的瞬間與眼下這一瞬間密密麻麻地重合在一起。
赤裸的鷹四停止奔跑走了一會兒,然後便跪在雪地上,用雙手來回撫弄着積雪。
我看見了鷹四那瘦骨嶙峋的屁股和恍若身有無數關節的蟲子背部般柔軟彎曲的長背。
緊接着,他發出充滿力度的“啊!啊!啊!”的聲音,在雪地上翻滾起來。
無論在《拔去病芽,掐死壞種》還是在《兩百年的孩子》裡,您都描繪了身處雪境的年輕人,對于這種描寫,大江先生尤其發揮了自己的筆力。
這是為什麼? 确實是這樣啊……其實,在清晨,我隻要一看到大雪覆蓋了世界,就會昂奮起來,現在也是如此。
有時夜裡聽到刷拉刷拉的下雪聲響,也會獨自起床。
關于《萬延元年的Football》裡的,鷹四在大雪之夜赤裸着圍着院子跑步的場景,還曾有過這麼一件事。
恰好在我們全家回到妻子家的那天夜裡,天降大雪并覆蓋了地面,我自己就像小說裡那樣進行了實驗,對門那位年輕的妻子在窗子裡看着這一切,在其後的一段時期内,她都無法過來和我寒暄(笑)。
——還有一個問題。
說起詩歌的語言,這部作品裡有一章叫做“要說出真相嗎?”。
這個标題出自于谷川俊太郎①的長詩《鳥羽》。
借助這兩部作品,“要說出真相嗎?”這句産生于現代的、重要的、文學意味的口頭禅,現在也還經常被使用。
大緻說來,這個世界果真有真相嗎?可以借助語言說出這真相嗎?無數诘問從這裡被交到我們手裡。
在二〇〇二年出版的《愁容童子》中,主人公古義人被年事已高的母親責問道:你打算把有關這個峽谷的謊言之山堆到多高?!這個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從這部小說開始,大江作品中比較明顯的特征“錯位”和“反複”,便被有意識地展開了吧? 是的。
可以說,在我有意識地成為作家之後,這部小說就成了我其後所有作品的起點。
現在,如果可能的話,作為我晚期的工作,打算再寫若幹較短的長篇,或是兩部曲或是三部曲。
在計劃中,其中之一的題名就是《絕不說出真相》。
即便現在,我依然為谷川先生的詩歌所吸引。
我甚至在思索,難道我真的像母親眼睛所看到的堆築謊言之山一般重複着“反複”和“錯位”,書寫着有關森林的回憶,或是僅僅一直在寫着“那麼一個小說”嗎? 至于“要說出真相嗎?”這句話,在《萬延元年的Football》裡,我之所以讓弟弟鷹四威脅旁觀者哥哥蜜三郎似地說出“要說出真相嗎?”毋甯說,這是為了讓他表現自己内心的苦楚。
“你不是什麼也沒幹嗎?咱也許會做錯,可畢竟經曆了這一切。
”鷹四如此述說着自身陰暗的個人生活,那确實是非常陰暗的生活經曆。
雖然他可以暗示那個陰暗的内容,而且他還能夠做許多這樣的暗示,但是,他無法用語言真實地講述出實際狀态。
盡管他擺出“現在就說出來”的架勢,卻也隻能說一句“要說出真相嗎?”。
為了寫出沉淪在那種真正的深深苦楚之中的年輕人,我特意引用了這個詩句。
然而,自己現在已經是老人了,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深切意識到“我就這樣走過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這就是所謂的人。
”所以,我要把這個想法寫入小說,寫入為了給繼續生活下去的年輕人而留下的小說。
在我決定寫這部小說時,最先浮現在頭腦裡的題名,就是《不要說出真相》(笑)。
需要用語言表現某一事物時,無論怎樣都會從存在于現實之中的“真相”處做錯位處理。
然而,我們必須借助語言面向某個“真相”進行肉搏,這就是我從年輕時起就一直存在着的兩難窘境。
因此,我總是一面寫小說,一面在做各式各樣的修改,用語言去表現語言與人們或經曆過或在内心描繪過的事物之間的那個錯位。
一次次如同重新塗抹油畫似的改寫那些語言,從而逐漸逼近事物的真相。
與此同時,我也在想,這就是應該用小說進行表現的吧。
而且,表示“這就是真相”并将其提出來之本身,就有并非真相的東西,為了牢牢把握住這個并非真相的東西,需要特地寫入那些錯位的語言。
我還在考慮,把像是在一點點錯位的兩幅畫重合在一起,使得第三個真正的“真相”在其對面浮現而出,設法借助語言不就可以表現出真正的“真相”了嗎?這就是我這個為此而殊死搏鬥的作家之人生。
這條艱難道路的起始點,我認為便是《萬延元年的Football》了。
——于是轉了一圈後,就到了所謂“不要說出真相”,這是明快的暗示?還是終于可以寫出“真相”了?當然,事情不會如此單純…… 不,能夠理解到這個程度,就絕不能簡單地說成“不會如此單純”了。
迄今為止,我一直在寫那些人,不停地說着“要說出真相嗎?”可結果卻無法表現真相的那些人。
最近,我經常考慮一種形式——在最後階段,就寫一個主張“不要說出真相”的老人,并透過這一切去發現其對面那些真正的事和真正的物。
嘗試寫作與此前的小說完全背逆的作品,是我無時不在考慮的事情。
總之,今後打算寫出這種作品的想法,是在年滿七十一歲之後的現在産生的,因為我呀,再度深切地感覺到了“存在着真相”,存在着人們終其一生也必須表現出來的某種東西。
這也是我在最近,與前來日本的,已經故去的薩義德的遺孀長時間交談的問題,以及觀看了有關他的電影紀錄片,他在電影裡面對觀衆所說的話語,還有我在重新閱讀他的所有作品期間,所确切相信的東西。
因為,用長遠的眼光來看薩義德的一生,毋庸置疑,其中的“真相”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因此,雖然我隻能再工作寥寥數年時間,今後卻要盡可能地坦率表現自己的“真相”。
我還在考慮,希望以這種寫作方式為目标,将其确實作為直至最後歲月的自己的文學風格。
——在聆聽您的話語時,我的頭腦裡湧出一個奇怪的形象:在小說與作家本身終于吻合在一起的那個瞬間,好像看到了随即出現的那種叫做“真正的謊言”的鏡中之鏡…… 現在重讀《同時代的遊戲》 ——這一次,為了造訪這裡,我仔細閱讀了發表于一九七九年的《同時代的遊戲》,是為了把“峽谷村
——是這麼回事呀。
總之,那是在全書裡充滿靈動、光影交替前行的文章,是無論怎樣經曆曆史都将曆久彌新的文體。
鷹四精神錯亂一般在雪地上繞圈奔跑的場景,作為在小說裡“看到”的場面而無法忘懷。
雪仍然下個不停。
我突然産生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在這一秒鐘裡,所有雪花描繪出的線條,忠實維護着峽谷空間裡雪花飛舞的這段時間,不會再有其他雪花飄動。
一秒鐘的實質被無限拉長,如同聲音被雪層完全吸收了一般,時間的方向性也因被下個不停的大雪吸收而消失。
無所不在的“時間”。
赤裸身體奔跑着的鷹四是曾祖父的弟弟,是我的弟弟。
百年間所有的瞬間與眼下這一瞬間密密麻麻地重合在一起。
赤裸的鷹四停止奔跑走了一會兒,然後便跪在雪地上,用雙手來回撫弄着積雪。
我看見了鷹四那瘦骨嶙峋的屁股和恍若身有無數關節的蟲子背部般柔軟彎曲的長背。
緊接着,他發出充滿力度的“啊!啊!啊!”的聲音,在雪地上翻滾起來。
無論在《拔去病芽,掐死壞種》還是在《兩百年的孩子》裡,您都描繪了身處雪境的年輕人,對于這種描寫,大江先生尤其發揮了自己的筆力。
這是為什麼? 确實是這樣啊……其實,在清晨,我隻要一看到大雪覆蓋了世界,就會昂奮起來,現在也是如此。
有時夜裡聽到刷拉刷拉的下雪聲響,也會獨自起床。
關于《萬延元年的Football》裡的,鷹四在大雪之夜赤裸着圍着院子跑步的場景,還曾有過這麼一件事。
恰好在我們全家回到妻子家的那天夜裡,天降大雪并覆蓋了地面,我自己就像小說裡那樣進行了實驗,對門那位年輕的妻子在窗子裡看着這一切,在其後的一段時期内,她都無法過來和我寒暄(笑)。
——還有一個問題。
說起詩歌的語言,這部作品裡有一章叫做“要說出真相嗎?”。
這個标題出自于谷川俊太郎①的長詩《鳥羽》。
借助這兩部作品,“要說出真相嗎?”這句産生于現代的、重要的、文學意味的口頭禅,現在也還經常被使用。
大緻說來,這個世界果真有真相嗎?可以借助語言說出這真相嗎?無數诘問從這裡被交到我們手裡。
在二〇〇二年出版的《愁容童子》中,主人公古義人被年事已高的母親責問道:你打算把有關這個峽谷的謊言之山堆到多高?!這個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從這部小說開始,大江作品中比較明顯的特征“錯位”和“反複”,便被有意識地展開了吧? 是的。
可以說,在我有意識地成為作家之後,這部小說就成了我其後所有作品的起點。
現在,如果可能的話,作為我晚期的工作,打算再寫若幹較短的長篇,或是兩部曲或是三部曲。
在計劃中,其中之一的題名就是《絕不說出真相》。
即便現在,我依然為谷川先生的詩歌所吸引。
我甚至在思索,難道我真的像母親眼睛所看到的堆築謊言之山一般重複着“反複”和“錯位”,書寫着有關森林的回憶,或是僅僅一直在寫着“那麼一個小說”嗎? 至于“要說出真相嗎?”這句話,在《萬延元年的Football》裡,我之所以讓弟弟鷹四威脅旁觀者哥哥蜜三郎似地說出“要說出真相嗎?”毋甯說,這是為了讓他表現自己内心的苦楚。
“你不是什麼也沒幹嗎?咱也許會做錯,可畢竟經曆了這一切。
”鷹四如此述說着自身陰暗的個人生活,那确實是非常陰暗的生活經曆。
雖然他可以暗示那個陰暗的内容,而且他還能夠做許多這樣的暗示,但是,他無法用語言真實地講述出實際狀态。
盡管他擺出“現在就說出來”的架勢,卻也隻能說一句“要說出真相嗎?”。
為了寫出沉淪在那種真正的深深苦楚之中的年輕人,我特意引用了這個詩句。
然而,自己現在已經是老人了,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深切意識到“我就這樣走過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這就是所謂的人。
”所以,我要把這個想法寫入小說,寫入為了給繼續生活下去的年輕人而留下的小說。
在我決定寫這部小說時,最先浮現在頭腦裡的題名,就是《不要說出真相》(笑)。
需要用語言表現某一事物時,無論怎樣都會從存在于現實之中的“真相”處做錯位處理。
然而,我們必須借助語言面向某個“真相”進行肉搏,這就是我從年輕時起就一直存在着的兩難窘境。
因此,我總是一面寫小說,一面在做各式各樣的修改,用語言去表現語言與人們或經曆過或在内心描繪過的事物之間的那個錯位。
一次次如同重新塗抹油畫似的改寫那些語言,從而逐漸逼近事物的真相。
與此同時,我也在想,這就是應該用小說進行表現的吧。
而且,表示“這就是真相”并将其提出來之本身,就有并非真相的東西,為了牢牢把握住這個并非真相的東西,需要特地寫入那些錯位的語言。
我還在考慮,把像是在一點點錯位的兩幅畫重合在一起,使得第三個真正的“真相”在其對面浮現而出,設法借助語言不就可以表現出真正的“真相”了嗎?這就是我這個為此而殊死搏鬥的作家之人生。
這條艱難道路的起始點,我認為便是《萬延元年的Football》了。
——于是轉了一圈後,就到了所謂“不要說出真相”,這是明快的暗示?還是終于可以寫出“真相”了?當然,事情不會如此單純…… 不,能夠理解到這個程度,就絕不能簡單地說成“不會如此單純”了。
迄今為止,我一直在寫那些人,不停地說着“要說出真相嗎?”可結果卻無法表現真相的那些人。
最近,我經常考慮一種形式——在最後階段,就寫一個主張“不要說出真相”的老人,并透過這一切去發現其對面那些真正的事和真正的物。
嘗試寫作與此前的小說完全背逆的作品,是我無時不在考慮的事情。
總之,今後打算寫出這種作品的想法,是在年滿七十一歲之後的現在産生的,因為我呀,再度深切地感覺到了“存在着真相”,存在着人們終其一生也必須表現出來的某種東西。
這也是我在最近,與前來日本的,已經故去的薩義德的遺孀長時間交談的問題,以及觀看了有關他的電影紀錄片,他在電影裡面對觀衆所說的話語,還有我在重新閱讀他的所有作品期間,所确切相信的東西。
因為,用長遠的眼光來看薩義德的一生,毋庸置疑,其中的“真相”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因此,雖然我隻能再工作寥寥數年時間,今後卻要盡可能地坦率表現自己的“真相”。
我還在考慮,希望以這種寫作方式為目标,将其确實作為直至最後歲月的自己的文學風格。
——在聆聽您的話語時,我的頭腦裡湧出一個奇怪的形象:在小說與作家本身終于吻合在一起的那個瞬間,好像看到了随即出現的那種叫做“真正的謊言”的鏡中之鏡…… 現在重讀《同時代的遊戲》 ——這一次,為了造訪這裡,我仔細閱讀了發表于一九七九年的《同時代的遊戲》,是為了把“峽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