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就這樣開始了小說創作
關燈
小
中
大
在頭腦中完成觀念性的東西,再将其應用于現實中合适的場面,通過這種手段來創作小說。
我就使用這種方法寫出了不少作品,那些短小的故事…… 不過,在不斷寫出這一類作品的過程中,卻也覺察到自己身為作家,身為今後将要設法生存下去的作家,竟沒能面向未來為自己構築任何立足之地。
稍稍向上看去,如同剛才所說的“第三新人”那樣,以自己的經曆為基礎開始小說寫作的人比比皆是。
即便在同年齡層的年輕作家之中,也有一些那樣的人。
比如阿部昭①,也就是在法文專業畢業面試時和我坐在同一張桌子旁的那個人。
相比之下,隻有自己的寫作完全是觀念性的,因而越發感到難以滿足。
自己那些小說明顯暴露出缺點的時日就這麼開始了,我為此感到不安。
——那種感覺被反映在了作品中出場人物的身上,而且,還與在尚未确定方向的狀态下經濟便開始好轉的六十年代初期的時代感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吧,宛如被時代賦予了某種使命一般。
也不知為什麼,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剛上小學那會兒,也就是六十年代中期,從家父那裡聽來的話語,說是“有一個名叫大江健三郎,具有非凡才能的作家出現了,同時代那些立志要當作家的青年們,把筆都給折斷了”。
我最初寫的那些作品被法國加利瑪出版社翻譯出版,在相關評論中,積極的評價占了較大比例,比如針對《死者的奢華》和《鴿子》等短篇小說以及《十七歲》那樣的中篇而作的積極評價。
這些作品确實出色地表現了戰争結束十年前後,由日本農村來到大都市的青年,在東京過着怎樣一種生活,體驗着怎樣一種郁悶,懷着怎樣一種被排斥的感情……那些批評大多集中在以上這些方面。
評論認為,寫出這些作品的青年無論怎麼過于觀念性,卻正因為年輕,才能将孩童時代的記憶融入小說之中。
而且,在東京這個陌生環境裡剛開始生活不久,他便把觀察到的東西寫進了小說裡。
雖然自己并未意識到,可還是描繪了值得一讀的具體狀态。
這就是小說的力量,準确反映了同時代的現實以及那個時代的日本人。
為了法譯文本的翻譯,我與相關方面有過工作接觸,以此為契機,重新閱讀了初期那些作品,自己終于也有所覺察。
尤其在《人羊》這部作品裡,曾塑造一個與自己等身大的青年形象,借助想象力使其形象豐滿,該作品也因此而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成功。
所謂編織故事,需要超越寫作者本人……我本身比較幼稚,是個受到挫折後似乎立刻就要倒下的愣頭青(笑),而寫作則使得那種表現及其表現者我本身都堅強起來。
倘若不寫小說的話,我覺得自己會在心理上陷入危險狀态,在當年二十五六歲的時候。
結果,我因為寫作小說而得以存活至今,現在我就是這麼考慮的。
就在如此這般生活着的時候,由于長子光的誕生,不知該說是撲通一聲被推下去,還是該說是被一口氣推開,我被置放在了難以稱之為心理危機的處所,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面對。
我就使用這種方法寫出了不少作品,那些短小的故事…… 不過,在不斷寫出這一類作品的過程中,卻也覺察到自己身為作家,身為今後将要設法生存下去的作家,竟沒能面向未來為自己構築任何立足之地。
稍稍向上看去,如同剛才所說的“第三新人”那樣,以自己的經曆為基礎開始小說寫作的人比比皆是。
即便在同年齡層的年輕作家之中,也有一些那樣的人。
比如阿部昭①,也就是在法文專業畢業面試時和我坐在同一張桌子旁的那個人。
相比之下,隻有自己的寫作完全是觀念性的,因而越發感到難以滿足。
自己那些小說明顯暴露出缺點的時日就這麼開始了,我為此感到不安。
——那種感覺被反映在了作品中出場人物的身上,而且,還與在尚未确定方向的狀态下經濟便開始好轉的六十年代初期的時代感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吧,宛如被時代賦予了某種使命一般。
也不知為什麼,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剛上小學那會兒,也就是六十年代中期,從家父那裡聽來的話語,說是“有一個名叫大江健三郎,具有非凡才能的作家出現了,同時代那些立志要當作家的青年們,把筆都給折斷了”。
我最初寫的那些作品被法國加利瑪出版社翻譯出版,在相關評論中,積極的評價占了較大比例,比如針對《死者的奢華》和《鴿子》等短篇小說以及《十七歲》那樣的中篇而作的積極評價。
這些作品确實出色地表現了戰争結束十年前後,由日本農村來到大都市的青年,在東京過着怎樣一種生活,體驗着怎樣一種郁悶,懷着怎樣一種被排斥的感情……那些批評大多集中在以上這些方面。
評論認為,寫出這些作品的青年無論怎麼過于觀念性,卻正因為年輕,才能将孩童時代的記憶融入小說之中。
而且,在東京這個陌生環境裡剛開始生活不久,他便把觀察到的東西寫進了小說裡。
雖然自己并未意識到,可還是描繪了值得一讀的具體狀态。
這就是小說的力量,準确反映了同時代的現實以及那個時代的日本人。
為了法譯文本的翻譯,我與相關方面有過工作接觸,以此為契機,重新閱讀了初期那些作品,自己終于也有所覺察。
尤其在《人羊》這部作品裡,曾塑造一個與自己等身大的青年形象,借助想象力使其形象豐滿,該作品也因此而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成功。
所謂編織故事,需要超越寫作者本人……我本身比較幼稚,是個受到挫折後似乎立刻就要倒下的愣頭青(笑),而寫作則使得那種表現及其表現者我本身都堅強起來。
倘若不寫小說的話,我覺得自己會在心理上陷入危險狀态,在當年二十五六歲的時候。
結果,我因為寫作小說而得以存活至今,現在我就是這麼考慮的。
就在如此這般生活着的時候,由于長子光的誕生,不知該說是撲通一聲被推下去,還是該說是被一口氣推開,我被置放在了難以稱之為心理危機的處所,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