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某種樂趣”及其相反
關燈
小
中
大
災害的那圓頂穹窿遺址的旅館床上,眼睛凝視着昏暗,想着每次來廣島都給我以鼓舞的重藤文夫原子病醫院院長,以及金井利博中國新聞社論委員。
這兩位已經逝世了。
由此而來的感傷情緒一直糾纏着我。
陽光普照的和平公園裡,青年們正在為了明天的表演而練習管弦樂。
宣傳車播放着軍歌開過去,那音量放大到正常的十幾倍,幾乎使全市都能聽得見,可能是由于器械精良的緣故,聲音并不破。
同時播放演說:為什麼反對保護日本的美國核武器?拿蘇聯錢的那些家夥們明天就要舉行動員大會……如此内容的演說始終不停,音量高昂的大嚷大叫,聽來原是所謂憂國派指斥國家主義的自立哪裡去了的感事傷情的呼喊。
這時,我被床頭收音機的廣播吸引,終于坐起來,擰大音量,開始收聽時事廣播。
這是廣島廣播電台“阿保機——原子彈孤兒,颠沛的青春”節目。
一個中年男子用濃重的大阪口音叙說着他的來曆,女播音員不時插上幾句解說詞這樣一種形式的節目,那中年男人說的話并不粗糙,大概是想把過去傳奇式的經驗說個一清二楚,所以每句話都發音很強,而且逐漸地有些氣喘。
看得出,講話的人是個吃過苦的,然而也是一個為人樸實無華的人。
他講的經曆确實令人吃驚。
此人現在在一個制造不鏽鋼洗碗槽工廠幹活,老婆加上5個孩子,一家7口住在市營住宅,他的日常生活反倒令人難以置信。
他的故事是他乘上闊别39年的下關到釜山的班輪前往韓國的漢城,一路上邊走邊回憶的形式構成的。
《朝日新聞》社廣島分社拍的紀實電視片“每個人的戰争·廣島”(最近,作為岩波新書由岩波書店出版)之中,因為叙述者“原子彈孤兒”現為工人的47歲的友田典弘的電視片我看過,我想這裡不妨說說友田先生的經曆。
昭和20年,友田的家就在以前的安川東側沿河的大手町,因為戰争期間的防火措施而被拆除了,兒童本來是疏散到鄉下去的,他因為要和母親在一起又從鄉下回來了,結果遇上了8月6日這一天。
那天他去上學,袋町國民學校距爆炸中心480米,他遭到爆炸之所以沒死,是因為他當時正在鋼筋混凝土校舍地下室的脫鞋處。
“我在學校地下室看到的閃光簡直沒法形容。
好像一個大電燈泡砰地一聲炸了,白光一閃,一瞬之間眼前一片雪白。
”“除了上街道救護所領飯團子的時間之外,每天每日到處找我的母親。
到處堆着死屍,我一個死屍一個死屍地查。
晚上住在樓房的地下室或者學校的廢遊泳池。
記不得這種日子過了幾天,有一天在街上見到一個熟悉的朝鮮人,他是以前曾經租住我家房屋的鞋匠金山三郎。
/和他偶然相見,整個改變了我以後的生活。
” 他們在京橋川的橋旁搭了個小棚子,兩人就住在裡邊。
這期間金山說要回國,友田下定決心要求金山帶他走。
從8月底到9月初,金山帶着少年友田從廣島動身去了開往釜山的船碼頭。
金山囑咐他,絕對别說日本話,隻喊我“阿保機”(爸爸)。
開往釜山的船是條大貨船。
船底上全鋪着木闆,幾百個人大聲說話,大聲歡笑,熱鬧極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船底的朝鮮人一定是為了能回到他們祖國滿懷解放感吧,可惜我聽不懂話。
那場面越熱鬧我心裡越沒底,總想,他們要幹什麼呢?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釜山港,我一覺也沒有睡,站在甲闆上往下一看碼頭,隻見許多警察已經等候在那裡。
對下船的人每個都問一遍。
我很害怕,扯着金山的衣服,不停地喊上船之前教給我的那句“阿保機”。
和金山抵達漢城的友田起了個朝鮮名:金炯進,上了小學,一開頭就受到金山兄嫂的白眼,等40已過的金山結了婚,就立刻受他妻子虐待了。
友田到了13歲,他從家裡隻拿了一條毯子便出走了。
有個叫東大門市場的大自選商場,他從那裡偷些蘿蔔和白薯吃,靠這個活下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韓國的市場很景氣。
不過漢城的冬天也很冷,他免不了因凍傷而失掉了腳趾。
接下來就是戰争。
我記得那是昭和25年的夏天打起來的。
北方的軍隊潮水般湧進漢城,朝鮮戰争開始了。
坦克在大街上跑,子彈扯着一條紅線在夜空中交相飛舞。
到處都是市街戰的戰場。
機關槍的響聲分不出來自何方。
我在市場悄悄弄下的那個窩和市場全化為烏有。
/……我也隻好向漢城以南300公裡的大邱一步一步拚命地逃。
為什麼碰上這倒黴的事,真是冤透
這兩位已經逝世了。
由此而來的感傷情緒一直糾纏着我。
陽光普照的和平公園裡,青年們正在為了明天的表演而練習管弦樂。
宣傳車播放着軍歌開過去,那音量放大到正常的十幾倍,幾乎使全市都能聽得見,可能是由于器械精良的緣故,聲音并不破。
同時播放演說:為什麼反對保護日本的美國核武器?拿蘇聯錢的那些家夥們明天就要舉行動員大會……如此内容的演說始終不停,音量高昂的大嚷大叫,聽來原是所謂憂國派指斥國家主義的自立哪裡去了的感事傷情的呼喊。
這時,我被床頭收音機的廣播吸引,終于坐起來,擰大音量,開始收聽時事廣播。
這是廣島廣播電台“阿保機——原子彈孤兒,颠沛的青春”節目。
一個中年男子用濃重的大阪口音叙說着他的來曆,女播音員不時插上幾句解說詞這樣一種形式的節目,那中年男人說的話并不粗糙,大概是想把過去傳奇式的經驗說個一清二楚,所以每句話都發音很強,而且逐漸地有些氣喘。
看得出,講話的人是個吃過苦的,然而也是一個為人樸實無華的人。
他講的經曆确實令人吃驚。
此人現在在一個制造不鏽鋼洗碗槽工廠幹活,老婆加上5個孩子,一家7口住在市營住宅,他的日常生活反倒令人難以置信。
他的故事是他乘上闊别39年的下關到釜山的班輪前往韓國的漢城,一路上邊走邊回憶的形式構成的。
《朝日新聞》社廣島分社拍的紀實電視片“每個人的戰争·廣島”(最近,作為岩波新書由岩波書店出版)之中,因為叙述者“原子彈孤兒”現為工人的47歲的友田典弘的電視片我看過,我想這裡不妨說說友田先生的經曆。
昭和20年,友田的家就在以前的安川東側沿河的大手町,因為戰争期間的防火措施而被拆除了,兒童本來是疏散到鄉下去的,他因為要和母親在一起又從鄉下回來了,結果遇上了8月6日這一天。
那天他去上學,袋町國民學校距爆炸中心480米,他遭到爆炸之所以沒死,是因為他當時正在鋼筋混凝土校舍地下室的脫鞋處。
“我在學校地下室看到的閃光簡直沒法形容。
好像一個大電燈泡砰地一聲炸了,白光一閃,一瞬之間眼前一片雪白。
”“除了上街道救護所領飯團子的時間之外,每天每日到處找我的母親。
到處堆着死屍,我一個死屍一個死屍地查。
晚上住在樓房的地下室或者學校的廢遊泳池。
記不得這種日子過了幾天,有一天在街上見到一個熟悉的朝鮮人,他是以前曾經租住我家房屋的鞋匠金山三郎。
/和他偶然相見,整個改變了我以後的生活。
” 他們在京橋川的橋旁搭了個小棚子,兩人就住在裡邊。
這期間金山說要回國,友田下定決心要求金山帶他走。
從8月底到9月初,金山帶着少年友田從廣島動身去了開往釜山的船碼頭。
金山囑咐他,絕對别說日本話,隻喊我“阿保機”(爸爸)。
開往釜山的船是條大貨船。
船底上全鋪着木闆,幾百個人大聲說話,大聲歡笑,熱鬧極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船底的朝鮮人一定是為了能回到他們祖國滿懷解放感吧,可惜我聽不懂話。
那場面越熱鬧我心裡越沒底,總想,他們要幹什麼呢?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釜山港,我一覺也沒有睡,站在甲闆上往下一看碼頭,隻見許多警察已經等候在那裡。
對下船的人每個都問一遍。
我很害怕,扯着金山的衣服,不停地喊上船之前教給我的那句“阿保機”。
和金山抵達漢城的友田起了個朝鮮名:金炯進,上了小學,一開頭就受到金山兄嫂的白眼,等40已過的金山結了婚,就立刻受他妻子虐待了。
友田到了13歲,他從家裡隻拿了一條毯子便出走了。
有個叫東大門市場的大自選商場,他從那裡偷些蘿蔔和白薯吃,靠這個活下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韓國的市場很景氣。
不過漢城的冬天也很冷,他免不了因凍傷而失掉了腳趾。
接下來就是戰争。
我記得那是昭和25年的夏天打起來的。
北方的軍隊潮水般湧進漢城,朝鮮戰争開始了。
坦克在大街上跑,子彈扯着一條紅線在夜空中交相飛舞。
到處都是市街戰的戰場。
機關槍的響聲分不出來自何方。
我在市場悄悄弄下的那個窩和市場全化為烏有。
/……我也隻好向漢城以南300公裡的大邱一步一步拚命地逃。
為什麼碰上這倒黴的事,真是冤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