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某種樂趣”及其相反
關燈
小
中
大
新讀了這兩部作品,使人想起,他對于妨礙“某種樂趣”的人們那些事情,以這兩個短篇組成了揭發他們的論點。
中野重治的一生是怎樣抗拒反對“某種樂趣”的事物,而且面對絕對優勢的對手是如何給予艱巨抵抗的,隻要看一看他的簡單年譜就一目了然。
明治35年即1902年,中野生于福井縣一個自作農兼小地主之家,1926年東京大學新人會派他到共同印刷廠領導罷工。
這完全是和“某種樂趣”相反一方的社會勢力作鬥争的工作。
3年之後,他成了第一屆衆議院普選的候補議員,為前往支援工農黨的大山郁夫,于高松遭到逮捕。
這一年,他出席日本無産者藝術聯盟的研讨會時被逮捕。
他同反對“某種樂趣”的勢力的鬥争,早在昭和年代①尚未開始和剛剛開始的初期,就投身于反抗強權的鬥争了。
昭和5年即1930年,他以違反治安維持法嫌疑罪遭逮捕,被保釋的第二年參加日本共産黨,次年移送豐多摩監獄,判兩年監禁。
直到戰敗投降為止,他一直忍受着“保護觀察處分”①的折磨,官憲也禁止他寫作,戰敗的消息是他43歲那年再次應征入伍成為一介士兵時聽到的。
①1926—1990年——譯注。
①對犯人不起訴處分者或緩期執行者,實行假釋,但由“特定的人”觀察指導,以期其自新。
實際上就是監視其行動——譯注。
昭和22年,中野由共産常推薦為參議院議員候選人,結果當選。
翌年福井大地震,他前往調查和救援,在美軍占領的情況下,盡管他身為議員,卻被當地的美國占領軍逮捕而押送回東京。
和反對“某種樂趣”者一直戰鬥不息的中野,昭和39年卻被日本共産黨開除黨籍。
中野重治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對手從國家權力到先鋒政黨的官僚主義,可以說多種多樣。
被開除黨籍的3年之前,正在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鬥争中的中野的思想,可以理解為如實地反映于前述兩個短篇裡了。
“某種樂趣”似乎能解除“我”的極度幹渴一般。
我有些幸福感。
那姑娘太愛幹淨了…… /她喝完了輪到我,喝完我擦了擦嘴邊便又匆匆跑開了…… 懷念中野重治的一生并重讀他的作品,為了在紀念他逝世五周年的會上講話作準備,這次不打算談妨礙“某種樂趣”的事物,主要内容是使中野内心湧起微笑并給他以鼓勵的“某種樂趣”的本身。
“某種樂趣”這樸素而單純的說法,表現了曆經複雜多變的生活磨難終于達到理性世界的中野其人。
而且,傳達給我們的是真實,同時也讓我們受到“某種樂趣”的感染。
從樸素的單純之中,可以看出中野描寫人的文學總體的巨大和确實。
這次我想談的就是從這“某種樂趣”中看到的對世界的把握,對人的把握,才是文學的特性。
關于中野重治的生涯和工作,卓越而周到的論考相繼出現。
通過這些論考,自然而然地到達深入研究中野的幾多途徑。
然而中野重治一直和制造反對“某種樂趣”的社會鬥争,他的工作隻是表現了“某種樂趣”,但是卻有充分的重要意義。
我想反複強調,這些地方才是文學的有趣之處。
這才是我向中野重治學習的所在。
從前邊的引用文字中大概已經理解到,“某種樂趣”的另一主題是老年一代同青年一代之間文化上的斷裂,以舊的一代的生活感覺水平所知道的事情,年輕一代卻了解得很差。
比如,翻譯現場上語言與語言對譯時的無從理解,就是具體表現。
革命後新一代的生活感覺中,對于早期革命家的名字已經無緣了。
中野對于這種斷裂未必僅僅否定,而是以寬容的眼光對待。
他認為,不知道也不要緊。
創造新事物的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是無可避免的,那不要緊。
如果沒有這種情況甚至還不行。
但是,盡管如此,對于空白視而不見,對于斷裂聽其自然,那也不行。
中野逝世五周年的集會上,我的目的是向此後創造新事物的年輕一代說說話,所以,從表現中野幼年與少年時代的《梨花》,直到反映被開除黨籍之後那漫長日子的《甲乙丙丁》,總能找得到——不僅小說,随筆就更無須多說,即使評論文章,從他的思考、論述的文風本身,都能引起讀者幸福的微笑——“某種樂趣”,所以我呼籲大家要接受這“某種樂趣”,以此為起點,這樣,自然就不會有對于空白視而不見,對于斷裂聽其自然的事了。
這年的8月5日夜,我躺在從這裡能夠望見紀念原子彈
中野重治的一生是怎樣抗拒反對“某種樂趣”的事物,而且面對絕對優勢的對手是如何給予艱巨抵抗的,隻要看一看他的簡單年譜就一目了然。
明治35年即1902年,中野生于福井縣一個自作農兼小地主之家,1926年東京大學新人會派他到共同印刷廠領導罷工。
這完全是和“某種樂趣”相反一方的社會勢力作鬥争的工作。
3年之後,他成了第一屆衆議院普選的候補議員,為前往支援工農黨的大山郁夫,于高松遭到逮捕。
這一年,他出席日本無産者藝術聯盟的研讨會時被逮捕。
他同反對“某種樂趣”的勢力的鬥争,早在昭和年代①尚未開始和剛剛開始的初期,就投身于反抗強權的鬥争了。
昭和5年即1930年,他以違反治安維持法嫌疑罪遭逮捕,被保釋的第二年參加日本共産黨,次年移送豐多摩監獄,判兩年監禁。
直到戰敗投降為止,他一直忍受着“保護觀察處分”①的折磨,官憲也禁止他寫作,戰敗的消息是他43歲那年再次應征入伍成為一介士兵時聽到的。
①1926—1990年——譯注。
①對犯人不起訴處分者或緩期執行者,實行假釋,但由“特定的人”觀察指導,以期其自新。
實際上就是監視其行動——譯注。
昭和22年,中野由共産常推薦為參議院議員候選人,結果當選。
翌年福井大地震,他前往調查和救援,在美軍占領的情況下,盡管他身為議員,卻被當地的美國占領軍逮捕而押送回東京。
和反對“某種樂趣”者一直戰鬥不息的中野,昭和39年卻被日本共産黨開除黨籍。
中野重治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對手從國家權力到先鋒政黨的官僚主義,可以說多種多樣。
被開除黨籍的3年之前,正在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鬥争中的中野的思想,可以理解為如實地反映于前述兩個短篇裡了。
“某種樂趣”似乎能解除“我”的極度幹渴一般。
我有些幸福感。
那姑娘太愛幹淨了…… /她喝完了輪到我,喝完我擦了擦嘴邊便又匆匆跑開了…… 懷念中野重治的一生并重讀他的作品,為了在紀念他逝世五周年的會上講話作準備,這次不打算談妨礙“某種樂趣”的事物,主要内容是使中野内心湧起微笑并給他以鼓勵的“某種樂趣”的本身。
“某種樂趣”這樸素而單純的說法,表現了曆經複雜多變的生活磨難終于達到理性世界的中野其人。
而且,傳達給我們的是真實,同時也讓我們受到“某種樂趣”的感染。
從樸素的單純之中,可以看出中野描寫人的文學總體的巨大和确實。
這次我想談的就是從這“某種樂趣”中看到的對世界的把握,對人的把握,才是文學的特性。
關于中野重治的生涯和工作,卓越而周到的論考相繼出現。
通過這些論考,自然而然地到達深入研究中野的幾多途徑。
然而中野重治一直和制造反對“某種樂趣”的社會鬥争,他的工作隻是表現了“某種樂趣”,但是卻有充分的重要意義。
我想反複強調,這些地方才是文學的有趣之處。
這才是我向中野重治學習的所在。
從前邊的引用文字中大概已經理解到,“某種樂趣”的另一主題是老年一代同青年一代之間文化上的斷裂,以舊的一代的生活感覺水平所知道的事情,年輕一代卻了解得很差。
比如,翻譯現場上語言與語言對譯時的無從理解,就是具體表現。
革命後新一代的生活感覺中,對于早期革命家的名字已經無緣了。
中野對于這種斷裂未必僅僅否定,而是以寬容的眼光對待。
他認為,不知道也不要緊。
創造新事物的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是無可避免的,那不要緊。
如果沒有這種情況甚至還不行。
但是,盡管如此,對于空白視而不見,對于斷裂聽其自然,那也不行。
中野逝世五周年的集會上,我的目的是向此後創造新事物的年輕一代說說話,所以,從表現中野幼年與少年時代的《梨花》,直到反映被開除黨籍之後那漫長日子的《甲乙丙丁》,總能找得到——不僅小說,随筆就更無須多說,即使評論文章,從他的思考、論述的文風本身,都能引起讀者幸福的微笑——“某種樂趣”,所以我呼籲大家要接受這“某種樂趣”,以此為起點,這樣,自然就不會有對于空白視而不見,對于斷裂聽其自然的事了。
這年的8月5日夜,我躺在從這裡能夠望見紀念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