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作為資産的悲哀
關燈
小
中
大
引用的,是小說裡的自畫像的形式寫的青年時代的斯泰龍現在把他寫成的《躺在漆黑之中》的一節引用于此,同時也等于重讀一遍。
“我生了兩個孩子,當了23年的母親。
今天我醒悟到,我早已不是母親,也是我知道再也不當母親的頭一天。
/我說了可笑的話。
/她開始讀報紙了。
又投下原子彈,和日本休戰在即。
”斯泰龍失去了處女作上所表現的女兒,悲傷的母親為喪女而痛徹肺腑的日子,她讀的報紙上标題是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如此選擇,一定是有意識的。
斯泰龍在《索菲的選擇》将近結尾時是這樣寫的:“記不得什麼時候我理解了奧斯威辛。
這是大膽的話,然而也天真得愚昧無知。
無論誰,決不可能理解奧斯威辛。
如果寫得更準确,我以為可能是這樣:“遲早我要寫索菲的死與生,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有助于明确宣示,絕對地惡沒有從這個世界上斷種絕根。
奧斯威辛本身作為一個無法說明的東西留在世界上。
曾經有過的關于奧斯威辛最深刻的解說,根本不是解說而是回答。
問:‘告訴我,在奧斯威辛,神曾經在哪裡?’/于是回答說:‘人曾經在哪裡?’” 從斯泰龍這位母親為長女之喪而哀歎中看到長崎遭受原子彈災難的消息,直到她對奧斯威辛難以理解的認識,說明一位不幸的女性内心世界生與死的難忘的記憶,如果把它稱之為作為資産的悲哀,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斯泰龍去年出版的評論集《沉靜的塵埃》上,也有表現她心情悲傷的文章:“唱給F·斯柯特·菲茨傑拉爾德的悲歌”,菲茨傑拉爾德是斯泰龍在蔚藍海岸①結識的舊友,因為這位老友家裡兩個孩子相繼去世斯泰龍寫信表示哀悼。
菲茨傑拉爾德不僅複了信,而且表明了她對于斯泰龍的悲哀,也就是明确了把悲哀作為資産而活下去的定義(RandomHouse版)。
斯泰龍的信上說: ①蔚藍海岸(Rivierd),為意大利和法國交界的地中海海岸,一向以旅遊療養勝地而聞名——譯注。
最親愛的傑拉爾德和薩拉/今天收到電報。
整個下午沉浸在對你們的懷念之中,沉浸在回憶我們共有的那幸福的每一天,實在令人傷感不已。
把你們聯結于生命的另一個環壞了,而且,如此殘酷無情的兩個打擊之中,哪一個惡意更能逞兇都很難說。
這七年之久的戰鬥之後,可以看出你們在其中彷徨着,沉默着。
現在如果想寫給你們一些相應的什麼,那就是寫給戰争奪去了四個孩子的母親那些話,就和林肯的信上說的一樣。
你們應得到的同情,已從你們彼此那裡得到了,你們不會永遠永遠地得到安慰。
/可是,盡管這樣,你們一定看到更多的家庭在赫諾利亞周圍成長起來,帶着日暮途窮的和平,走向死亡的航海中,一定找到暫時停靠的港灣。
對于類似這樣的事,命運再也不會向你們射出比這還要嚴重地打擊而有傷于你們的箭了,本來就沒備下射向你們的箭的箭筒。
記不清誰說過,不論多麼深的悲痛,随着時間流逝,會變成一種喜悅,這是讓人多麼吃驚的話。
黃金之盃雖然已經壞了,但它畢竟是黃金做的。
不論誰,都不能從你們那裡奪走這些孩子。
斯柯特。
把由于遭逢不幸而被強加的痛心的悲哀變成作為資産的悲哀。
把這作為資産的悲哀在自己的内心裡使之活性化,我以為這是屬于人的行為,也是惟獨人才有的行為。
以此為媒介,活性化了的作為資産的悲哀,時光流逝之後可能成為一種喜悅。
即使還達不到稱之為喜悅的程度,我們往往喚起某一可悲的回憶,不是也可以玩味稱之為靈魂淨化的安慰麼?我想,這和文學的作用是有聯系的,文學至少要弄明白為什麼要寫。
叙說失去孩子的悲痛的過程中,發現被淨化的喜悅的母親,超越實感,覺得是在寫回憶亡友的文章,于是自己首先得到慰藉和解脫,從而達到結晶作用的水平,于是再進一步把個體悲哀的經驗,表達出豐富而極具鼓舞的感動,達到普遍适于完成文學作品的水平,展示出自然相聯的意義。
按照從個體的不幸而經過悲哀的感情淨化的救助這個方面理解,這是可能的。
如果思考一下并非個體而是二十世紀人類這樣巨大的規模的已成資産的悲哀,那就會更加明瞭文學的作用了。
卡特·鮑奈伽特當過俘虜,他經曆過德累斯頓的地毯式轟炸,他以他尋求到的方法把這段經曆寫成小說。
這是不合理的然而卻是世人制造肯定給世人以痛苦的事直接帶來的悲哀。
在記憶裡把它不斷地加以改造的過程中,這悲哀就提高而成為世人的資産,終于表現為文學,使人甚至感到因它而獲得救助。
“我生了兩個孩子,當了23年的母親。
今天我醒悟到,我早已不是母親,也是我知道再也不當母親的頭一天。
/我說了可笑的話。
/她開始讀報紙了。
又投下原子彈,和日本休戰在即。
”斯泰龍失去了處女作上所表現的女兒,悲傷的母親為喪女而痛徹肺腑的日子,她讀的報紙上标題是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如此選擇,一定是有意識的。
斯泰龍在《索菲的選擇》将近結尾時是這樣寫的:“記不得什麼時候我理解了奧斯威辛。
這是大膽的話,然而也天真得愚昧無知。
無論誰,決不可能理解奧斯威辛。
如果寫得更準确,我以為可能是這樣:“遲早我要寫索菲的死與生,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有助于明确宣示,絕對地惡沒有從這個世界上斷種絕根。
奧斯威辛本身作為一個無法說明的東西留在世界上。
曾經有過的關于奧斯威辛最深刻的解說,根本不是解說而是回答。
問:‘告訴我,在奧斯威辛,神曾經在哪裡?’/于是回答說:‘人曾經在哪裡?’” 從斯泰龍這位母親為長女之喪而哀歎中看到長崎遭受原子彈災難的消息,直到她對奧斯威辛難以理解的認識,說明一位不幸的女性内心世界生與死的難忘的記憶,如果把它稱之為作為資産的悲哀,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斯泰龍去年出版的評論集《沉靜的塵埃》上,也有表現她心情悲傷的文章:“唱給F·斯柯特·菲茨傑拉爾德的悲歌”,菲茨傑拉爾德是斯泰龍在蔚藍海岸①結識的舊友,因為這位老友家裡兩個孩子相繼去世斯泰龍寫信表示哀悼。
菲茨傑拉爾德不僅複了信,而且表明了她對于斯泰龍的悲哀,也就是明确了把悲哀作為資産而活下去的定義(RandomHouse版)。
斯泰龍的信上說: ①蔚藍海岸(Rivierd),為意大利和法國交界的地中海海岸,一向以旅遊療養勝地而聞名——譯注。
最親愛的傑拉爾德和薩拉/今天收到電報。
整個下午沉浸在對你們的懷念之中,沉浸在回憶我們共有的那幸福的每一天,實在令人傷感不已。
把你們聯結于生命的另一個環壞了,而且,如此殘酷無情的兩個打擊之中,哪一個惡意更能逞兇都很難說。
這七年之久的戰鬥之後,可以看出你們在其中彷徨着,沉默着。
現在如果想寫給你們一些相應的什麼,那就是寫給戰争奪去了四個孩子的母親那些話,就和林肯的信上說的一樣。
你們應得到的同情,已從你們彼此那裡得到了,你們不會永遠永遠地得到安慰。
/可是,盡管這樣,你們一定看到更多的家庭在赫諾利亞周圍成長起來,帶着日暮途窮的和平,走向死亡的航海中,一定找到暫時停靠的港灣。
對于類似這樣的事,命運再也不會向你們射出比這還要嚴重地打擊而有傷于你們的箭了,本來就沒備下射向你們的箭的箭筒。
記不清誰說過,不論多麼深的悲痛,随着時間流逝,會變成一種喜悅,這是讓人多麼吃驚的話。
黃金之盃雖然已經壞了,但它畢竟是黃金做的。
不論誰,都不能從你們那裡奪走這些孩子。
斯柯特。
把由于遭逢不幸而被強加的痛心的悲哀變成作為資産的悲哀。
把這作為資産的悲哀在自己的内心裡使之活性化,我以為這是屬于人的行為,也是惟獨人才有的行為。
以此為媒介,活性化了的作為資産的悲哀,時光流逝之後可能成為一種喜悅。
即使還達不到稱之為喜悅的程度,我們往往喚起某一可悲的回憶,不是也可以玩味稱之為靈魂淨化的安慰麼?我想,這和文學的作用是有聯系的,文學至少要弄明白為什麼要寫。
叙說失去孩子的悲痛的過程中,發現被淨化的喜悅的母親,超越實感,覺得是在寫回憶亡友的文章,于是自己首先得到慰藉和解脫,從而達到結晶作用的水平,于是再進一步把個體悲哀的經驗,表達出豐富而極具鼓舞的感動,達到普遍适于完成文學作品的水平,展示出自然相聯的意義。
按照從個體的不幸而經過悲哀的感情淨化的救助這個方面理解,這是可能的。
如果思考一下并非個體而是二十世紀人類這樣巨大的規模的已成資産的悲哀,那就會更加明瞭文學的作用了。
卡特·鮑奈伽特當過俘虜,他經曆過德累斯頓的地毯式轟炸,他以他尋求到的方法把這段經曆寫成小說。
這是不合理的然而卻是世人制造肯定給世人以痛苦的事直接帶來的悲哀。
在記憶裡把它不斷地加以改造的過程中,這悲哀就提高而成為世人的資産,終于表現為文學,使人甚至感到因它而獲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