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驚人發現
關燈
小
中
大
4月25日星期一晚上8點30分
8天後,在76街的小宅第裡舉行德拉卡的葬禮。
迪拉特一家人和亞乃遜,以及在大學裡對德拉卡的工作由衷崇拜的一些人列席參加這個儀式。
葬禮早上,班斯和我在德拉卡家時,有一個小女孩拿着一束親手摘的春天花朵,拜托亞乃遜将花供奉在德拉卡靈前。
我以為亞乃遜大概會随便敷衍了事,但出乎意料之外,他竟然非常認真的接住花朵,并且用一種溫和的口氣說:“瑪蒂,我立刻幫你供奉上去,駝背叔叔在天之靈會永遠的記得你,感謝你的。
”當小女孩被家庭牧師帶走後,亞乃遜回頭對我們說:“她是德拉卡最喜愛的小孩子……真是奇怪的男人。
不愛看戲,讨厭旅行。
他唯一的消遣就是和小孩子玩在一起。
” 我提及這段插曲,看似無關緊要,但是跟以後出現的證據相連接,卻是一連串的鎖鍊中最重要的一環,對于解決主教殺人事件,是最無懈可擊的鐵證。
帕第之死,創造近代犯罪史上幾乎是唯一的事例。
地方檢察單位發表的聲音書中,暗示帕第可能是這一連串殺人事件的兇嫌。
無論如何,不管馬卡姆個人持何種态度,沒有證據卻直接嫌疑某人,馬卡姆未免太過于武斷了。
不過,這一連串重大離奇殺人案件所引起的恐怖波瀾沒有止境,對馬卡姆來說,基于維持公共秩序的責任,他不得不相信事件到此完全解決。
因此,雖然不能公然地責怪帕第有罪,但是主教殺人事件已經不再是威脅城市的根源,讓大家可以安心的松一口氣。
在曼哈頓國際西洋俱樂部中,或許是全紐約市最少議論到這件事的地方。
俱樂部中的成員,可能認為這件事有損及他們的名譽吧!也可能是對這位在西洋棋界貢獻良多的人物,産生憐憫之情吧!但是,不管俱樂部逃避這個問題的動機在何,他們的會員中幾乎沒有一個人忘記參加帕第的喪禮。
每個人不禁對會員們虔誠的态度表示贊歎。
不管個人行為如何,帕第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偉大的保護者。
他長期孜孜不倦地援助他們所熱愛的傳統高貴競技。
帕第死後第二天,馬卡姆釋放斯帕林格。
當天下午,各政署将主教事件公文歸檔結案,撤銷對迪拉特家的監視。
班斯對後項措施極力反對,但是根據法醫的驗屍報告證實是自殺的論點,連馬卡姆也無法收回成命。
再加馬卡姆本身始終确信帕第之死,便是代表着事件的結束,所以他對班斯所抱持的疑問一笑置之。
發現帕第屍體後一個星期中,班斯情緒顯得比平常惡劣,經常心不在焉。
我雖然嘗試着用各種方法提起他的興趣,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
他似乎變得易怒;以往出奇的冷靜好像不知飛到那裡去了。
班斯給我的感覺是他在等待某件事情的發生。
他的言行,正确的說并非在等待什麼。
他的态度,始終保持警戒,有時令人有點恐怖的感覺。
德拉卡葬禮完後,第二天,班斯去拜訪亞乃遜。
星期五晚上,他偕同亞乃遜去看易蔔生的“幽靈”——就我所知“幽靈”是班斯讨厭的戲劇之一。
他從亞乃遜口中得知蓓兒-迪拉特預定在俄巴尼親戚家住一個月左右。
蓓兒經過這一連串事件的影響,實在有必要換個地方散散心。
蓓兒沒在身旁,亞乃遜顯得很寂寞。
他們倆人預定6月結婚。
班斯又從亞乃遜口中獲知德拉卡夫人在遺書中寫着,兒子死後,将所有遺産分贈蓓兒-迪拉特和迪拉特教授——這件事似乎引起班斯很大的興趣。
如果我們能預知那個星期之中,将有令人更驚奇、不寒而栗的事情發生的話,我很懷疑除了擔心之外,我們是否能禁得起那種緊張的氣氛。
主教事件尚示落幕。
詭異事情接踵而至。
這種詭異非常可怕,令人膽戰心驚。
若是班斯對于這個事件,沒有推理出二個不同結論,恐怕謎底将永遠石沉大海。
班斯的結論之一是帕第之死和本事件無關。
剩下另一個可能的結論,我到事情發展到最後時,才知道什麼班斯繼續在紐約,神經崩得緊緊保持警戒。
4月25日,星期一,大結局。
我們和馬卡姆約好在銀行家俱樂部共進晚餐,然後一起去看華格納的“帝-卡斯坦吉卡”歌劇。
但是那一晚,大家并沒有如釋重負的輕松感。
我們在愛科達布魯大廈的圓頂大廳會見馬卡姆,我發覺到這位地方檢察官,似乎心事重重。
當我們在俱樂部餐廳用餐時,馬卡姆告訴我們,下午迪拉特打電話給他。
馬卡姆說:“教授希望今晚務必見我一面。
我本來想拒絕,但他似乎很不安。
教授特别強調今晚亞乃遜不在家。
他說這是稍縱即逝的好機會,錯過這一次将後悔莫及。
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也沒有說明。
總之,一直纏着我吃了晚餐後,一定要去。
若是我決定要去,随時通知他都可以。
” 班斯非常仔細地聆聽,然後說道: “非去不可啊,馬卡姆。
我就是等待他的邀請.或許這就是發現真相之鑰。
” “什麼真相?” “關于帕第是否有罪的真相啊!” 馬卡姆就此結束話題
迪拉特一家人和亞乃遜,以及在大學裡對德拉卡的工作由衷崇拜的一些人列席參加這個儀式。
葬禮早上,班斯和我在德拉卡家時,有一個小女孩拿着一束親手摘的春天花朵,拜托亞乃遜将花供奉在德拉卡靈前。
我以為亞乃遜大概會随便敷衍了事,但出乎意料之外,他竟然非常認真的接住花朵,并且用一種溫和的口氣說:“瑪蒂,我立刻幫你供奉上去,駝背叔叔在天之靈會永遠的記得你,感謝你的。
”當小女孩被家庭牧師帶走後,亞乃遜回頭對我們說:“她是德拉卡最喜愛的小孩子……真是奇怪的男人。
不愛看戲,讨厭旅行。
他唯一的消遣就是和小孩子玩在一起。
” 我提及這段插曲,看似無關緊要,但是跟以後出現的證據相連接,卻是一連串的鎖鍊中最重要的一環,對于解決主教殺人事件,是最無懈可擊的鐵證。
帕第之死,創造近代犯罪史上幾乎是唯一的事例。
地方檢察單位發表的聲音書中,暗示帕第可能是這一連串殺人事件的兇嫌。
無論如何,不管馬卡姆個人持何種态度,沒有證據卻直接嫌疑某人,馬卡姆未免太過于武斷了。
不過,這一連串重大離奇殺人案件所引起的恐怖波瀾沒有止境,對馬卡姆來說,基于維持公共秩序的責任,他不得不相信事件到此完全解決。
因此,雖然不能公然地責怪帕第有罪,但是主教殺人事件已經不再是威脅城市的根源,讓大家可以安心的松一口氣。
在曼哈頓國際西洋俱樂部中,或許是全紐約市最少議論到這件事的地方。
俱樂部中的成員,可能認為這件事有損及他們的名譽吧!也可能是對這位在西洋棋界貢獻良多的人物,産生憐憫之情吧!但是,不管俱樂部逃避這個問題的動機在何,他們的會員中幾乎沒有一個人忘記參加帕第的喪禮。
每個人不禁對會員們虔誠的态度表示贊歎。
不管個人行為如何,帕第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偉大的保護者。
他長期孜孜不倦地援助他們所熱愛的傳統高貴競技。
帕第死後第二天,馬卡姆釋放斯帕林格。
當天下午,各政署将主教事件公文歸檔結案,撤銷對迪拉特家的監視。
班斯對後項措施極力反對,但是根據法醫的驗屍報告證實是自殺的論點,連馬卡姆也無法收回成命。
再加馬卡姆本身始終确信帕第之死,便是代表着事件的結束,所以他對班斯所抱持的疑問一笑置之。
發現帕第屍體後一個星期中,班斯情緒顯得比平常惡劣,經常心不在焉。
我雖然嘗試着用各種方法提起他的興趣,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
他似乎變得易怒;以往出奇的冷靜好像不知飛到那裡去了。
班斯給我的感覺是他在等待某件事情的發生。
他的言行,正确的說并非在等待什麼。
他的态度,始終保持警戒,有時令人有點恐怖的感覺。
德拉卡葬禮完後,第二天,班斯去拜訪亞乃遜。
星期五晚上,他偕同亞乃遜去看易蔔生的“幽靈”——就我所知“幽靈”是班斯讨厭的戲劇之一。
他從亞乃遜口中得知蓓兒-迪拉特預定在俄巴尼親戚家住一個月左右。
蓓兒經過這一連串事件的影響,實在有必要換個地方散散心。
蓓兒沒在身旁,亞乃遜顯得很寂寞。
他們倆人預定6月結婚。
班斯又從亞乃遜口中獲知德拉卡夫人在遺書中寫着,兒子死後,将所有遺産分贈蓓兒-迪拉特和迪拉特教授——這件事似乎引起班斯很大的興趣。
如果我們能預知那個星期之中,将有令人更驚奇、不寒而栗的事情發生的話,我很懷疑除了擔心之外,我們是否能禁得起那種緊張的氣氛。
主教事件尚示落幕。
詭異事情接踵而至。
這種詭異非常可怕,令人膽戰心驚。
若是班斯對于這個事件,沒有推理出二個不同結論,恐怕謎底将永遠石沉大海。
班斯的結論之一是帕第之死和本事件無關。
剩下另一個可能的結論,我到事情發展到最後時,才知道什麼班斯繼續在紐約,神經崩得緊緊保持警戒。
4月25日,星期一,大結局。
我們和馬卡姆約好在銀行家俱樂部共進晚餐,然後一起去看華格納的“帝-卡斯坦吉卡”歌劇。
但是那一晚,大家并沒有如釋重負的輕松感。
我們在愛科達布魯大廈的圓頂大廳會見馬卡姆,我發覺到這位地方檢察官,似乎心事重重。
當我們在俱樂部餐廳用餐時,馬卡姆告訴我們,下午迪拉特打電話給他。
馬卡姆說:“教授希望今晚務必見我一面。
我本來想拒絕,但他似乎很不安。
教授特别強調今晚亞乃遜不在家。
他說這是稍縱即逝的好機會,錯過這一次将後悔莫及。
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也沒有說明。
總之,一直纏着我吃了晚餐後,一定要去。
若是我決定要去,随時通知他都可以。
” 班斯非常仔細地聆聽,然後說道: “非去不可啊,馬卡姆。
我就是等待他的邀請.或許這就是發現真相之鑰。
” “什麼真相?” “關于帕第是否有罪的真相啊!” 馬卡姆就此結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