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萬斯的看法
關燈
小
中
大
我仍看不出你那深奧複雜的想法在這件命案上能有什麼機會發揮作用。
案情太單純了——問題就在這裡。
我們此刻需要的是證據,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
要不是那些記者渲染煽情的報導,社會大衆對這件命案的興趣早就消失殆盡了。
” “馬克漢,”萬斯語氣平和但認真地說,“如果你真這麼認為,那麼你現在就可以放棄這個案子别管了;因為你一定會在這個案子上栽跟頭。
你認為這案子很單純,但我說這是一樁高明的犯罪,它運用智慧的程度和它複雜的程度不分軒輕。
這不是一般兇手能夠犯下的案子——相信我,這是絕頂聰明的人幹的。
” 萬斯堅定、就事論事的平淡語氣,充滿了讓人不能不相 信的力量;而之前稍微克制住自己嘲諷沖動的馬克漢,這回忍不住又開始不留情面地譏諷起來。
“告訴我,”他說,“你到底是怎樣獲得這麼稀奇古怪的結論的?” “樂意之至,”萬斯抽了幾口煙,吐出一圈一圈的煙,并且懶洋洋地看着煙圈向空中飄飛(作者注:下面的幾段文字我拿給萬斯校閱,他做了一些修改和更正;因此,現在文章中所呈現的,正是萬斯用自己的文字語言所表達出來的見解)。
“知道嗎,馬克漢,”他用他一貫的冷淡态度開了口,“任何藝術真迹都有它的特質,鑒賞家稱之為‘原創力’——換句話說,指的就是狂熱與自發的創造力。
模仿出來的作品就明顯缺少這種特質,它太完美、太雕琢、太匠氣。
即使是一般人都能看出意大利畫家波特西裡的畫有缺點,法蘭德斯畫家魯木斯的畫比例不勻稱,對不對?在原始創作當中,這些瑕疵都算不了什麼。
但是模仿者就不會讓這些暇疵在他們模仿的作品中出現——因為他不敢。
他一心一意要把所有細節制作得精确無誤。
模仿者刻意且小心翼翼地制作作品,這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永遠不會發生的現象。
而重點是!也沒有人能夠模仿出這種狂熱和自發的創造力——原創力——這是原始畫作才有的特質。
一件仿制品無論模仿得再怎麼像,和真迹之間的心理差異、永遠是天壤之别。
仿制品中透着虛假不真、完美過度、刻意雕鑿的氣息。
……你懂我的意思嗎?” “非常受教育,大評論家。
” 萬斯謙虛地鞠躬緻意,然後愉快地繼續說下去。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歐黛爾命案。
你和希茲都認為這是一樁普通、殘暴、下流、無趣的刑事案。
但和兩位大偵探不同的是,我不太關心命案的表面迹象,卻仔細分析了引發殺機的各種因素——也就是說,我從心理角度來看這個命案是怎麼發生的。
我發現這不是一件真正的命案——也就是說,不是原創形态——而是一件複雜、刻意而聰明的模仿案件,兇手是一名技術純熟的模仿高手,每個細節都非常正确而标準,不過這也正是它的敗筆。
兇手的作案手法太厲害了,完美得幾乎沒有理疵。
但是命案的組裝似乎并不完整——它缺少了原創力。
說得好聽一點,它具備了一件精心傑作所應有的特征;說得難聽一點,它是件赝品。
”他停了下來,向馬克漢抛出一個迷人的微笑。
“相信這樣的斷言不會讓你感到枯燥乏味。
” “請繼續說下去。
”馬克漢異常客氣地敦促萬斯。
他的态度有點滑稽,不過他的語氣讓我覺得他對萬斯的這番話非常有興趣。
“生命就和藝術一樣,”萬斯繼續他平靜的說教。
“人類的一切活動非真即僞——不是真摯就是算計。
舉例來說,兩個人同樣坐在桌前吃東西,一樣地拿着刀叉,顯然做的是相同的事。
敏感的觀察者雖然無法說出他們之間的差異,不過随即還是能感覺出誰的教養是發自本能的真實,而誰又是在刻意模仿。
”他朝着天花闆吐了一口煙,身體縮回椅子裡。
“現在,馬克漢,對一件龌龊下流的搶劫殺人案,一般認知的特征是什麼?……殘暴、紊亂、倉促、翻箱倒櫃、淩亂不堪的桌子、道到破壞的首飾盒、被害人手上的戒指不翼而飛、扯斷的項鍊、撕破的衣服、四腳朝天的椅子、翻倒的台燈、破碎的花瓶、纏繞打結的窗簾、撒了一地東西的地闆等等。
這些都是大家印象所及、數得出來的狀況——對不對?但是——稍微想一想,老家夥,除了小說和戲劇會有這樣的情節外,有多少案子這些狀況會全部出現——全部一個不少井然有序地出現,不會有任何一個狀況沒出現而破壞了人們的一般印象?也就是說,有多少的刑事案件
案情太單純了——問題就在這裡。
我們此刻需要的是證據,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
要不是那些記者渲染煽情的報導,社會大衆對這件命案的興趣早就消失殆盡了。
” “馬克漢,”萬斯語氣平和但認真地說,“如果你真這麼認為,那麼你現在就可以放棄這個案子别管了;因為你一定會在這個案子上栽跟頭。
你認為這案子很單純,但我說這是一樁高明的犯罪,它運用智慧的程度和它複雜的程度不分軒輕。
這不是一般兇手能夠犯下的案子——相信我,這是絕頂聰明的人幹的。
” 萬斯堅定、就事論事的平淡語氣,充滿了讓人不能不相 信的力量;而之前稍微克制住自己嘲諷沖動的馬克漢,這回忍不住又開始不留情面地譏諷起來。
“告訴我,”他說,“你到底是怎樣獲得這麼稀奇古怪的結論的?” “樂意之至,”萬斯抽了幾口煙,吐出一圈一圈的煙,并且懶洋洋地看着煙圈向空中飄飛(作者注:下面的幾段文字我拿給萬斯校閱,他做了一些修改和更正;因此,現在文章中所呈現的,正是萬斯用自己的文字語言所表達出來的見解)。
“知道嗎,馬克漢,”他用他一貫的冷淡态度開了口,“任何藝術真迹都有它的特質,鑒賞家稱之為‘原創力’——換句話說,指的就是狂熱與自發的創造力。
模仿出來的作品就明顯缺少這種特質,它太完美、太雕琢、太匠氣。
即使是一般人都能看出意大利畫家波特西裡的畫有缺點,法蘭德斯畫家魯木斯的畫比例不勻稱,對不對?在原始創作當中,這些瑕疵都算不了什麼。
但是模仿者就不會讓這些暇疵在他們模仿的作品中出現——因為他不敢。
他一心一意要把所有細節制作得精确無誤。
模仿者刻意且小心翼翼地制作作品,這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永遠不會發生的現象。
而重點是!也沒有人能夠模仿出這種狂熱和自發的創造力——原創力——這是原始畫作才有的特質。
一件仿制品無論模仿得再怎麼像,和真迹之間的心理差異、永遠是天壤之别。
仿制品中透着虛假不真、完美過度、刻意雕鑿的氣息。
……你懂我的意思嗎?” “非常受教育,大評論家。
” 萬斯謙虛地鞠躬緻意,然後愉快地繼續說下去。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歐黛爾命案。
你和希茲都認為這是一樁普通、殘暴、下流、無趣的刑事案。
但和兩位大偵探不同的是,我不太關心命案的表面迹象,卻仔細分析了引發殺機的各種因素——也就是說,我從心理角度來看這個命案是怎麼發生的。
我發現這不是一件真正的命案——也就是說,不是原創形态——而是一件複雜、刻意而聰明的模仿案件,兇手是一名技術純熟的模仿高手,每個細節都非常正确而标準,不過這也正是它的敗筆。
兇手的作案手法太厲害了,完美得幾乎沒有理疵。
但是命案的組裝似乎并不完整——它缺少了原創力。
說得好聽一點,它具備了一件精心傑作所應有的特征;說得難聽一點,它是件赝品。
”他停了下來,向馬克漢抛出一個迷人的微笑。
“相信這樣的斷言不會讓你感到枯燥乏味。
” “請繼續說下去。
”馬克漢異常客氣地敦促萬斯。
他的态度有點滑稽,不過他的語氣讓我覺得他對萬斯的這番話非常有興趣。
“生命就和藝術一樣,”萬斯繼續他平靜的說教。
“人類的一切活動非真即僞——不是真摯就是算計。
舉例來說,兩個人同樣坐在桌前吃東西,一樣地拿着刀叉,顯然做的是相同的事。
敏感的觀察者雖然無法說出他們之間的差異,不過随即還是能感覺出誰的教養是發自本能的真實,而誰又是在刻意模仿。
”他朝着天花闆吐了一口煙,身體縮回椅子裡。
“現在,馬克漢,對一件龌龊下流的搶劫殺人案,一般認知的特征是什麼?……殘暴、紊亂、倉促、翻箱倒櫃、淩亂不堪的桌子、道到破壞的首飾盒、被害人手上的戒指不翼而飛、扯斷的項鍊、撕破的衣服、四腳朝天的椅子、翻倒的台燈、破碎的花瓶、纏繞打結的窗簾、撒了一地東西的地闆等等。
這些都是大家印象所及、數得出來的狀況——對不對?但是——稍微想一想,老家夥,除了小說和戲劇會有這樣的情節外,有多少案子這些狀況會全部出現——全部一個不少井然有序地出現,不會有任何一個狀況沒出現而破壞了人們的一般印象?也就是說,有多少的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