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後幾年
關燈
小
中
大
能發現它呢?或者,它是惡意嘲諷,比如最近我讀書時産生了一個念頭,我感到這個主意很好,說得确切些,很有意義。
于是我很想詢問一下日曆有關事宜(隻有碰到這樣的偶然事件他才在當天回答問題;否則就有待于人們在一定的時候機械地撕下一頁)。
“有時也會有一隻盲狗等等,”它說。
另一次,用煤賬單使我大吃一驚,而它卻說,“幸福和滿足是生活的極緻。
”這句話裡面除了譏嘲外,當然還有侮辱人的遲鈍,它沒有耐心,它已經根本不能忍受我的離開,但也許隻不過是,它不願使我的離别飽含痛苦,也許在我遷徙日的那頁日曆後面還會跟上一頁我将看不到的紙片,那上面任意寫着什麼,比如:“這肯定是照上帝的意思做的等等,”不,人不可能将對他的日曆所想到的統統寫下來,“他畢竟也隻是一個人”。
假如我以這種方式為你寫下我所接觸的一切,當然會沒完沒了,而且會造成假相,好像我在過着非常熱烈的社會生活;事實上我的周圍一片寂靜,但又從來不安靜。
對柏林的激動人。
心的事,無論是壞是好,我都少有見聞,當然得知前者要多一些。
此外,佩帕是否知道,在柏林如果有人問某人:“你好嗎?”他會怎麼說?噢,他當然知道了,你們大家對柏林都比我了解。
現在我冒着重述衆所周知的老掉牙的事情的危險,實質上這話還始終具有現實意義。
人們會說的是:“物價糟透了。
”還有:一個人激動地談到萊比錫體操節:“七十五萬體操運動員開進場,這是多麼壯觀啊!”另一個人慢條斯理算計着說:“三個半和平體操運動員,這是什麼意思?” 猶太人的學校裡怎麼樣(這已經絕對不再是開玩笑,但願也不是任何悲傷的東西)?你讀到過《自衛》上一個年輕教師的文章嗎?看法很好,感情熱烈。
我又一次聽說,入過得不壞,而M.小姐說是改革了整個巴勒斯坦體操。
你不必責怪阿倫斯坦老人的生意頭腦;把家庭馱在背上漂洋過海到巴勒斯坦去無論如何總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至于有那麼多人各以各的方式做這件事,這是一件航海奇迹,其意義不小于發生在希爾夫海中的奇迹。
我非常感謝M.和L.寄來的信。
奇怪的是,把她們的文字并列,也許比較不出她們性格上的差别,但幾乎顯示了她們身體上的差别,至少最近幾封信給了我這樣的印象。
M.問,我對她生活中的什麼特别感興趣;我想是:她讀些什麼,她還跳舞嗎(在這兒的猶太人大衆之家裡,所有小姑娘都在學有節奏的舞蹈,當然是免費的)她還戴眼鏡嗎?阿妮·G.讓我轉告對L.的問候。
這是個可愛的、美麗的、聰明的孩子(說的是L,但是阿妮也是這樣),勤奮地學習希伯萊語,差不多已經看得懂書了,會唱一首新的短歌。
L也有進步嗎? 現在再不去睡覺可不行了。
這回我幾乎一個晚上與你們同在,而從斯托克豪斯街和米蓋爾街路又那麼遠。
别了。
可怕的1923年通貨膨脹之冬降臨了。
我認為,是它殺害了弗蘭茨。
——當弗蘭茨一次從柏林安靜的近郊乘車回來,他“好像從混戰的戰場上”回來(摘自朵拉的報道)。
窮人的苦難啃齧着他的心,他“面色灰白地”回來了。
“他生活在非凡的節奏中”,朵拉說,“以緻他一生中已經死了幾千遍了。
”這裡面不僅僅是同情,他自己生活也十分清苦,因為他倔強地堅持靠他小小一筆退休金度日,隻有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才非常郁郁不快地接受家裡的彙款和食品包裹。
因為他感到這樣他剛剛獲得的自立性受到了威脅。
剛獲得了一筆小小的收入(通過與《鍛造坊》的合同),他已經打算嘗還“家庭借債”。
對家裡寄來的豐足的生日禮物(家裡人小心翼翼地為他着想着)他卻絕口不談其真實意義。
——那時煤很缺乏。
牛油他從布拉格獲得——他得悉妹妹成了一個布拉格猶太婦女聯合會的成員,該聯合會将救濟品包裹郵至柏林。
他就将貧窮的熟人的地址寄去。
“為了不錯過機會(因為郵寄這樣的東西很快就會把錢用完的),我馬上寄地址給你,當然還可以寄其他地址給你,庫存有的是。
”在有些地址下他寫上:“合乎猶太教規的。
”接着他看到一個這樣的包裹,并評論說:“這會兒它放在我們面前了,嚴肅得要死,沒有一小塊巧克力、一隻蘋果或諸如此類的東西發出一絲地微笑,它好像在說,現在靠這些麥糁兒、大米、面粉、糖、茶葉和咖啡過幾天吧,然後死去,就像注定的那樣,我們能做到的就到這一步了。
”這樣永遠也不能使他細緻的感覺感到滿足。
在他健康的時候,他去阿提勒力街上“猶太教學院”的課。
他在師範學校預備班聽了托奇納教授和古特曼教授關于猶太聖典的報告。
他閱讀較簡單的希伯萊語課文。
隻是為了上這個班的緣故,他才定期離開安靜的郊區前往柏林市中心。
在聖誕節和新年之間他發高燒,但又康複了。
在發燒期間他遷居切倫多夫,房東太太是作家卡爾·布瑟的遺孀。
他過着退隐的生活。
極偶然從柏林來過一個客人:魯道夫·凱瑟爾博士,恩斯特·布拉斯。
物價上漲開始使他不安。
“假如局限于住房(當然是一套過于美麗的住房,下個月我得讓出一間)和吃飯上(當然是很棒的飯菜,從兩個酒精爐和一個食物煙箱上變戲法一樣變出來的。
——當然這也許仍然是一筆過大的開支,尤其與我以前的房東常談到的那位先生的烹調法相比較下,那位聽說什麼東西都是在他的床上煮的),假如這樣生活在寂靜中,那麼還算過得去,當然也隻有在父母和姐妹們的幫助下。
可是一旦冒出什麼特殊事情來,一下子便會顯得什麼都無望了。
醫生到我這裡來過,L.太太把她的親戚、一個大個子教授介紹給了我。
幸虧他自己沒有來,而是先派一個助理醫生、一個年輕人來,這人還不到三十,除了寒熱,他什麼也診斷不出,醫囑暫時也無非是卧床和等待。
這麼來一次他要了二十馬克,即一百六十克朗。
最糟糕的是,這個價格不僅在收費價目上看倒也合理(這裡沒有人提出超過收費價目的要求),而且與其他價格具體比較也完全相當。
一切都那麼責,要在這裡求得生存,得賺金馬克才行。
我有時候已經想在與柏林的價格的鬥争中退卻了,我想到什累申、維也納、戈爾達湖。
” 當人們拜訪弗蘭茨時,他以開玩笑般的口吻談及他的憂慮。
有一次他便這
于是我很想詢問一下日曆有關事宜(隻有碰到這樣的偶然事件他才在當天回答問題;否則就有待于人們在一定的時候機械地撕下一頁)。
“有時也會有一隻盲狗等等,”它說。
另一次,用煤賬單使我大吃一驚,而它卻說,“幸福和滿足是生活的極緻。
”這句話裡面除了譏嘲外,當然還有侮辱人的遲鈍,它沒有耐心,它已經根本不能忍受我的離開,但也許隻不過是,它不願使我的離别飽含痛苦,也許在我遷徙日的那頁日曆後面還會跟上一頁我将看不到的紙片,那上面任意寫着什麼,比如:“這肯定是照上帝的意思做的等等,”不,人不可能将對他的日曆所想到的統統寫下來,“他畢竟也隻是一個人”。
假如我以這種方式為你寫下我所接觸的一切,當然會沒完沒了,而且會造成假相,好像我在過着非常熱烈的社會生活;事實上我的周圍一片寂靜,但又從來不安靜。
對柏林的激動人。
心的事,無論是壞是好,我都少有見聞,當然得知前者要多一些。
此外,佩帕是否知道,在柏林如果有人問某人:“你好嗎?”他會怎麼說?噢,他當然知道了,你們大家對柏林都比我了解。
現在我冒着重述衆所周知的老掉牙的事情的危險,實質上這話還始終具有現實意義。
人們會說的是:“物價糟透了。
”還有:一個人激動地談到萊比錫體操節:“七十五萬體操運動員開進場,這是多麼壯觀啊!”另一個人慢條斯理算計着說:“三個半和平體操運動員,這是什麼意思?” 猶太人的學校裡怎麼樣(這已經絕對不再是開玩笑,但願也不是任何悲傷的東西)?你讀到過《自衛》上一個年輕教師的文章嗎?看法很好,感情熱烈。
我又一次聽說,入過得不壞,而M.小姐說是改革了整個巴勒斯坦體操。
你不必責怪阿倫斯坦老人的生意頭腦;把家庭馱在背上漂洋過海到巴勒斯坦去無論如何總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至于有那麼多人各以各的方式做這件事,這是一件航海奇迹,其意義不小于發生在希爾夫海中的奇迹。
我非常感謝M.和L.寄來的信。
奇怪的是,把她們的文字并列,也許比較不出她們性格上的差别,但幾乎顯示了她們身體上的差别,至少最近幾封信給了我這樣的印象。
M.問,我對她生活中的什麼特别感興趣;我想是:她讀些什麼,她還跳舞嗎(在這兒的猶太人大衆之家裡,所有小姑娘都在學有節奏的舞蹈,當然是免費的)她還戴眼鏡嗎?阿妮·G.讓我轉告對L.的問候。
這是個可愛的、美麗的、聰明的孩子(說的是L,但是阿妮也是這樣),勤奮地學習希伯萊語,差不多已經看得懂書了,會唱一首新的短歌。
L也有進步嗎? 現在再不去睡覺可不行了。
這回我幾乎一個晚上與你們同在,而從斯托克豪斯街和米蓋爾街路又那麼遠。
别了。
可怕的1923年通貨膨脹之冬降臨了。
我認為,是它殺害了弗蘭茨。
——當弗蘭茨一次從柏林安靜的近郊乘車回來,他“好像從混戰的戰場上”回來(摘自朵拉的報道)。
窮人的苦難啃齧着他的心,他“面色灰白地”回來了。
“他生活在非凡的節奏中”,朵拉說,“以緻他一生中已經死了幾千遍了。
”這裡面不僅僅是同情,他自己生活也十分清苦,因為他倔強地堅持靠他小小一筆退休金度日,隻有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才非常郁郁不快地接受家裡的彙款和食品包裹。
因為他感到這樣他剛剛獲得的自立性受到了威脅。
剛獲得了一筆小小的收入(通過與《鍛造坊》的合同),他已經打算嘗還“家庭借債”。
對家裡寄來的豐足的生日禮物(家裡人小心翼翼地為他着想着)他卻絕口不談其真實意義。
——那時煤很缺乏。
牛油他從布拉格獲得——他得悉妹妹成了一個布拉格猶太婦女聯合會的成員,該聯合會将救濟品包裹郵至柏林。
他就将貧窮的熟人的地址寄去。
“為了不錯過機會(因為郵寄這樣的東西很快就會把錢用完的),我馬上寄地址給你,當然還可以寄其他地址給你,庫存有的是。
”在有些地址下他寫上:“合乎猶太教規的。
”接着他看到一個這樣的包裹,并評論說:“這會兒它放在我們面前了,嚴肅得要死,沒有一小塊巧克力、一隻蘋果或諸如此類的東西發出一絲地微笑,它好像在說,現在靠這些麥糁兒、大米、面粉、糖、茶葉和咖啡過幾天吧,然後死去,就像注定的那樣,我們能做到的就到這一步了。
”這樣永遠也不能使他細緻的感覺感到滿足。
在他健康的時候,他去阿提勒力街上“猶太教學院”的課。
他在師範學校預備班聽了托奇納教授和古特曼教授關于猶太聖典的報告。
他閱讀較簡單的希伯萊語課文。
隻是為了上這個班的緣故,他才定期離開安靜的郊區前往柏林市中心。
在聖誕節和新年之間他發高燒,但又康複了。
在發燒期間他遷居切倫多夫,房東太太是作家卡爾·布瑟的遺孀。
他過着退隐的生活。
極偶然從柏林來過一個客人:魯道夫·凱瑟爾博士,恩斯特·布拉斯。
物價上漲開始使他不安。
“假如局限于住房(當然是一套過于美麗的住房,下個月我得讓出一間)和吃飯上(當然是很棒的飯菜,從兩個酒精爐和一個食物煙箱上變戲法一樣變出來的。
——當然這也許仍然是一筆過大的開支,尤其與我以前的房東常談到的那位先生的烹調法相比較下,那位聽說什麼東西都是在他的床上煮的),假如這樣生活在寂靜中,那麼還算過得去,當然也隻有在父母和姐妹們的幫助下。
可是一旦冒出什麼特殊事情來,一下子便會顯得什麼都無望了。
醫生到我這裡來過,L.太太把她的親戚、一個大個子教授介紹給了我。
幸虧他自己沒有來,而是先派一個助理醫生、一個年輕人來,這人還不到三十,除了寒熱,他什麼也診斷不出,醫囑暫時也無非是卧床和等待。
這麼來一次他要了二十馬克,即一百六十克朗。
最糟糕的是,這個價格不僅在收費價目上看倒也合理(這裡沒有人提出超過收費價目的要求),而且與其他價格具體比較也完全相當。
一切都那麼責,要在這裡求得生存,得賺金馬克才行。
我有時候已經想在與柏林的價格的鬥争中退卻了,我想到什累申、維也納、戈爾達湖。
” 當人們拜訪弗蘭茨時,他以開玩笑般的口吻談及他的憂慮。
有一次他便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