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小時以後,羅伯特的母親激動得熱淚盈眶地擁抱了他。
“可回來啦!孩子,你上哪兒去了?我們等了你四個小時。
你爸打了好幾次電話,火車站說巴黎來的火車早就到了,這麼長時間你上哪兒了?” “我們還搞了個告别式。
媽,你知道,童子軍夥伴有這種規矩。
” “你在英國也不寄張明信片回來,連個問候也沒有。
” “嗨,媽。
”他走進起居室,一屁股坐在長沙發上,“沒時間。
我們的見聞很多……” “怎麼樣?” “美極了,真忘不了。
” “羅伯特,你累了吧?” “不累才怪呢。
”他試圖笑,但聲音很壓抑,“10天時間走遍了英國,挺累人的。
” “那你現在好好休息。
”蓋爾達一片慈母心腸,“躺床上去,我給你煮可可,然後你睡上一大覺。
我給你爸去個電話,告訴他你平安到家。
他都有點擔心了,你怎麼連明信片也不寫一張,我們也想看看英國是個什麼樣啊!” 晚上還是說這些話,胡伯特也怪兒子沒寄明信片給家裡。
羅伯特又說了一遍:“根本不可能,每天去一個地方,支帳篷,拆帳篷,支帳篷,接着去參觀,一天忙到晚,看了好多東西。
” 胡伯特滿意地看着兒子說:“很好,教育性質的旅行是終生受用的,肯定對你有好處。
” “是的,爸。
”羅伯特答道。
晚飯吃了一份菜花炸豬排。
他又在想念烏麗克。
“我學到好多、好多東西,對我一輩子都有用……” 布隆邁爾太太早晨發現,女兒麗莎不在床上睡覺,床上什麼也沒動,女兒一夜沒回家。
父親約瑟夫聽到妻子愛爾弗利德告訴他這事以後立即叫了起來:“她背後肯定有個小子!我要是抓到他,看我把他揍扁了!我的女兒一夜不回家!都怪你教育不好!你老說女兒已經17歲了,多給她點自由,去迪斯科舞廳有什麼大不了的,别人不都去嘛……我的天哪!她居然跟那個小子過夜,不成了婊子了?等她回家看我收拾她!” 後來就來了兩名刑警官員,出示證件後說,“我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你們的女兒死了。
” 布隆邁爾夫婦各自癱坐下來,看着賴伯和沃特克發愣,好像他們方才說的是外國話。
愛爾弗利德先明白了,便雙手掩臉大哭起來。
約瑟夫卻傻坐着,不住地搖頭。
他問:“死了?什麼死了?在哪兒?怎麼死的?不可能!被人殺了,豈有此理!” “不是他殺案,布隆邁爾先生。
”沃特克邊說邊捅了一下賴伯,意思是該你說話了,“是她自殺了。
” “麗莎?不可能。
”誰能相信,一個年輕快活的姑娘會自殺?她的父親更不會相信。
布隆邁爾還抱着一線希望。
“真的是麗莎嗎?沒搞錯?是不是認錯人了?” “您的女兒帶着證件,證件上的照片和死者面容一緻。
我們還要請您去辨認,不過不是馬上就去,而是在你們平靜下來以後。
布隆邁爾先生,您要照顧好您的太太。
我去拿杯水。
” “麗莎……”布隆邁爾又搖起頭來,還是坐着不動。
沃特克走到廚房,拿着一杯水回來,遞給愛爾弗利德。
她搖搖頭,繼續嚎啕大哭,說:“麗莎沒有理由自殺……” “是個事故,布隆邁爾先生。
” “事故?那就不是自殺?” “她死于自己釀成的事故。
” “在哪兒?” “我們還不知道。
” “她是被汽車壓死的嗎?”布隆邁爾跳起來說:“你們在哪兒發現了我的女兒,這個你們總該知道吧!” 布隆邁爾花了好長時間才弄清楚麗莎的死是怎麼回事,他還是說:“不可能。
要真是那樣,我們早該發覺了,這種事麗莎是不會幹的!”當他終于明白女兒死于吸毒時,他茫然不知所措,用一種清醒得近乎冷酷的語調說: “上帝啊,我們連自己的女兒都不了解,我們對她太不關心,我們也有責任。
” 接着他也哭了。
這天上午賴伯和沃特克了解到了麗莎的成長過程:家庭情況正常,父親是安裝工,母親結婚以前是一家超市的售貨員。
麗莎小時候患過一般的小兒疾病,如麻疹和水痘,沒有心理負擔,上完中學後當了理發學徒,一年前滿師,到一家名叫“埃維塔”的理發店工作。
麗莎喜歡搖滾樂,穿着随便,交些許性感、不固定的男友,經常去迪斯科舞廳,熱衷于跳舞,愛喝加了酒的可樂或汽水,愛吃冰淇淋、土耳其烤肉或麥當勞漢堡包。
她朋友不少,作為理發師交際甚廣。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突然被搖頭丸奪去了生命。
布隆邁爾夫婦在法醫研究所認出了自己的女兒,愛爾弗利德當場昏了過去。
沃特克和賴伯回到第十三科以後,又研究了一遍初步調查的結果。
沃特克說:“這真叫做幹草堆裡找針!彼得,是誰提供的藥丸?又是一個謎。
你就四處跑去吧,得問上百個人……” “我們要是走運的話,問少數幾個人就夠了。
”賴伯又看了一看記錄。
“她在某個地方吃了藥丸,然後死于心力衰竭,但不是孤身一人,至少有一個人和她在一起,把她架出去,送進了施坦豪森火車站的地下室。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哪個普通的公民會知道那個車站旁邊有所破房子呢?通常隻有圈内人才知道,這兒是他們的地下聚會點,可以買賣毒品,開技術音樂舞會,警察不會來查。
可以說,麗莎同這些人有來往,而旁人不知道。
從表面看她一直是個乖女兒,但天黑以後她就變了樣。
主要是在星期六或星期天,今天是星期一,昨天她可以有個漫長的夜晚可以享受,因為理發店星期一休息,隻是這個漫長的夜晚成了永恒的夜晚。
” 沃特克拿起賴伯寫字台上的啤酒瓶,喝了一大口,他每逢跟死人打交道總是感到口渴。
他說:“很有啟發。
從明天起我們要進到圈裡去。
要是個私人舞會怎麼辦?” “我要把她的朋友過一遍篩。
”賴伯捶了一下桌子說,“我要找出慕尼黑搖頭丸的來源,麗莎是第一個搖頭丸的犧牲品,也應該是最後一個。
我不許慕尼黑成為阿姆斯特丹那種樣子!” “彼得,你的口氣不小。
”沃特克走向窗口,從窗口望出去,慕尼黑的火車總站就在對面。
“要是運氣好,你可以抓到運屍體的人,甚至當地的毒販子,但你無法找到藥丸的供貨者和生産者。
你别抱什麼幻想了。
你自己說過:這是個國際問題。
見鬼!這樣束手無策真讓我受不了……” 就在星期一的夜裡,警察搜查了有關的迪斯科舞廳和技術音樂俱樂部,訊問了上百人,主要是青年人,沒收了折疊刀、包了鋼絲的橡皮棍、棒球棍、兩枚手槍、10克可卡因、6克純海洛因、1,000克大麻、12張吸滿了LSD的吸水紙、340粒搖頭丸,其中有“笑臉”牌,有“花花公子”牌,也有“小矮子”牌。
“小矮子”牌很純,沒有雜質,最受歡迎,也最貴,一粒賣到70馬克,年輕人幾乎買不起。
一粒“笑臉”40馬克就能買到。
還有一種無名的藥丸,最最不純,隻賣10馬克一粒。
而在歐洲毒品中心阿姆斯特丹的黑市上,花72芬尼就能買100粒這種丸子。
多賺錢的生意啊! 盡管這次搜查收獲不小,但賴伯仍不滿意。
被抓的24個人沒有提供什麼情況。
誰也不認識麗莎,誰也沒見過或聽說過,看了死者的照片誰都是聳聳肩。
關于藥丸的來源,他們也是三緘其口,隻有一個人說: “有一個人在各家舞廳來回地串,身上挂個木箱,打開來從針劑到藥片什麼都有,随便你挑,就像賣花的一樣。
” 賴伯不再問他,讓人把他帶走。
賴伯喪氣地說:“這小子在騙我們。
明天主管拘捕的法官便會釋放他,接着問下一個。
”——
“可回來啦!孩子,你上哪兒去了?我們等了你四個小時。
你爸打了好幾次電話,火車站說巴黎來的火車早就到了,這麼長時間你上哪兒了?” “我們還搞了個告别式。
媽,你知道,童子軍夥伴有這種規矩。
” “你在英國也不寄張明信片回來,連個問候也沒有。
” “嗨,媽。
”他走進起居室,一屁股坐在長沙發上,“沒時間。
我們的見聞很多……” “怎麼樣?” “美極了,真忘不了。
” “羅伯特,你累了吧?” “不累才怪呢。
”他試圖笑,但聲音很壓抑,“10天時間走遍了英國,挺累人的。
” “那你現在好好休息。
”蓋爾達一片慈母心腸,“躺床上去,我給你煮可可,然後你睡上一大覺。
我給你爸去個電話,告訴他你平安到家。
他都有點擔心了,你怎麼連明信片也不寫一張,我們也想看看英國是個什麼樣啊!” 晚上還是說這些話,胡伯特也怪兒子沒寄明信片給家裡。
羅伯特又說了一遍:“根本不可能,每天去一個地方,支帳篷,拆帳篷,支帳篷,接着去參觀,一天忙到晚,看了好多東西。
” 胡伯特滿意地看着兒子說:“很好,教育性質的旅行是終生受用的,肯定對你有好處。
” “是的,爸。
”羅伯特答道。
晚飯吃了一份菜花炸豬排。
他又在想念烏麗克。
“我學到好多、好多東西,對我一輩子都有用……” 布隆邁爾太太早晨發現,女兒麗莎不在床上睡覺,床上什麼也沒動,女兒一夜沒回家。
父親約瑟夫聽到妻子愛爾弗利德告訴他這事以後立即叫了起來:“她背後肯定有個小子!我要是抓到他,看我把他揍扁了!我的女兒一夜不回家!都怪你教育不好!你老說女兒已經17歲了,多給她點自由,去迪斯科舞廳有什麼大不了的,别人不都去嘛……我的天哪!她居然跟那個小子過夜,不成了婊子了?等她回家看我收拾她!” 後來就來了兩名刑警官員,出示證件後說,“我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你們的女兒死了。
” 布隆邁爾夫婦各自癱坐下來,看着賴伯和沃特克發愣,好像他們方才說的是外國話。
愛爾弗利德先明白了,便雙手掩臉大哭起來。
約瑟夫卻傻坐着,不住地搖頭。
他問:“死了?什麼死了?在哪兒?怎麼死的?不可能!被人殺了,豈有此理!” “不是他殺案,布隆邁爾先生。
”沃特克邊說邊捅了一下賴伯,意思是該你說話了,“是她自殺了。
” “麗莎?不可能。
”誰能相信,一個年輕快活的姑娘會自殺?她的父親更不會相信。
布隆邁爾還抱着一線希望。
“真的是麗莎嗎?沒搞錯?是不是認錯人了?” “您的女兒帶着證件,證件上的照片和死者面容一緻。
我們還要請您去辨認,不過不是馬上就去,而是在你們平靜下來以後。
布隆邁爾先生,您要照顧好您的太太。
我去拿杯水。
” “麗莎……”布隆邁爾又搖起頭來,還是坐着不動。
沃特克走到廚房,拿着一杯水回來,遞給愛爾弗利德。
她搖搖頭,繼續嚎啕大哭,說:“麗莎沒有理由自殺……” “是個事故,布隆邁爾先生。
” “事故?那就不是自殺?” “她死于自己釀成的事故。
” “在哪兒?” “我們還不知道。
” “她是被汽車壓死的嗎?”布隆邁爾跳起來說:“你們在哪兒發現了我的女兒,這個你們總該知道吧!” 布隆邁爾花了好長時間才弄清楚麗莎的死是怎麼回事,他還是說:“不可能。
要真是那樣,我們早該發覺了,這種事麗莎是不會幹的!”當他終于明白女兒死于吸毒時,他茫然不知所措,用一種清醒得近乎冷酷的語調說: “上帝啊,我們連自己的女兒都不了解,我們對她太不關心,我們也有責任。
” 接着他也哭了。
這天上午賴伯和沃特克了解到了麗莎的成長過程:家庭情況正常,父親是安裝工,母親結婚以前是一家超市的售貨員。
麗莎小時候患過一般的小兒疾病,如麻疹和水痘,沒有心理負擔,上完中學後當了理發學徒,一年前滿師,到一家名叫“埃維塔”的理發店工作。
麗莎喜歡搖滾樂,穿着随便,交些許性感、不固定的男友,經常去迪斯科舞廳,熱衷于跳舞,愛喝加了酒的可樂或汽水,愛吃冰淇淋、土耳其烤肉或麥當勞漢堡包。
她朋友不少,作為理發師交際甚廣。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突然被搖頭丸奪去了生命。
布隆邁爾夫婦在法醫研究所認出了自己的女兒,愛爾弗利德當場昏了過去。
沃特克和賴伯回到第十三科以後,又研究了一遍初步調查的結果。
沃特克說:“這真叫做幹草堆裡找針!彼得,是誰提供的藥丸?又是一個謎。
你就四處跑去吧,得問上百個人……” “我們要是走運的話,問少數幾個人就夠了。
”賴伯又看了一看記錄。
“她在某個地方吃了藥丸,然後死于心力衰竭,但不是孤身一人,至少有一個人和她在一起,把她架出去,送進了施坦豪森火車站的地下室。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哪個普通的公民會知道那個車站旁邊有所破房子呢?通常隻有圈内人才知道,這兒是他們的地下聚會點,可以買賣毒品,開技術音樂舞會,警察不會來查。
可以說,麗莎同這些人有來往,而旁人不知道。
從表面看她一直是個乖女兒,但天黑以後她就變了樣。
主要是在星期六或星期天,今天是星期一,昨天她可以有個漫長的夜晚可以享受,因為理發店星期一休息,隻是這個漫長的夜晚成了永恒的夜晚。
” 沃特克拿起賴伯寫字台上的啤酒瓶,喝了一大口,他每逢跟死人打交道總是感到口渴。
他說:“很有啟發。
從明天起我們要進到圈裡去。
要是個私人舞會怎麼辦?” “我要把她的朋友過一遍篩。
”賴伯捶了一下桌子說,“我要找出慕尼黑搖頭丸的來源,麗莎是第一個搖頭丸的犧牲品,也應該是最後一個。
我不許慕尼黑成為阿姆斯特丹那種樣子!” “彼得,你的口氣不小。
”沃特克走向窗口,從窗口望出去,慕尼黑的火車總站就在對面。
“要是運氣好,你可以抓到運屍體的人,甚至當地的毒販子,但你無法找到藥丸的供貨者和生産者。
你别抱什麼幻想了。
你自己說過:這是個國際問題。
見鬼!這樣束手無策真讓我受不了……” 就在星期一的夜裡,警察搜查了有關的迪斯科舞廳和技術音樂俱樂部,訊問了上百人,主要是青年人,沒收了折疊刀、包了鋼絲的橡皮棍、棒球棍、兩枚手槍、10克可卡因、6克純海洛因、1,000克大麻、12張吸滿了LSD的吸水紙、340粒搖頭丸,其中有“笑臉”牌,有“花花公子”牌,也有“小矮子”牌。
“小矮子”牌很純,沒有雜質,最受歡迎,也最貴,一粒賣到70馬克,年輕人幾乎買不起。
一粒“笑臉”40馬克就能買到。
還有一種無名的藥丸,最最不純,隻賣10馬克一粒。
而在歐洲毒品中心阿姆斯特丹的黑市上,花72芬尼就能買100粒這種丸子。
多賺錢的生意啊! 盡管這次搜查收獲不小,但賴伯仍不滿意。
被抓的24個人沒有提供什麼情況。
誰也不認識麗莎,誰也沒見過或聽說過,看了死者的照片誰都是聳聳肩。
關于藥丸的來源,他們也是三緘其口,隻有一個人說: “有一個人在各家舞廳來回地串,身上挂個木箱,打開來從針劑到藥片什麼都有,随便你挑,就像賣花的一樣。
” 賴伯不再問他,讓人把他帶走。
賴伯喪氣地說:“這小子在騙我們。
明天主管拘捕的法官便會釋放他,接着問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