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恐吓,然後他們冷酷無情的繼承者把他們打垮,在廢墟上進行建設。
拿破侖歸根到底不過是讓威靈頓的英國掌權一個世紀。
查理十二世除了作為彼得大帝的陪襯,在曆史上并無地位,而阿道夫-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人民除了把英國的繼承權拱手交給羅斯福統治下的美國外,結果什麼也沒有完成。
羅斯福的困難 弗蘭克林-羅斯福的問題是,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曆史轉折點,他領導的不是一個尚武的國家;相反地,阿道夫-希特勒卻是。
美國人民并不是膽小的,但生活在繁榮的孤立之中,他們一直是現代史上的嬌子。
嬌子自然受不了戰場生活的嚴酷。
一旦參戰以後,美國人帶着滿裝奢侈品和防身用品的後勤列車作戰,這在德國、蘇聯甚至英國的戰士看來都是可笑的。
盡管如此,他們有這樣做的财富和意志。
強者可以随心所欲,愛怎樣打仗就怎樣打仗。
美國人有打民兵戰争的傳統。
強敵在前,他們就放棄娛樂,拿起武器,外行地、可是勇敢地把仗打完。
他們的這種作戰方式在獨立戰争中形成,在内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鞏固。
羅斯福了解這點。
他得先把德國逼入絕境,然後以美國的安全受到威脅為借口,向美國人民提供征服全球的機會。
他象蜘蛛一樣耐心等待,通過這一精彩表演最後做到了這一點。
但在這之前,他使用了一個間接作戰的絕招,一個在戰史上從未有過的新花招,所謂的《租借法案》。
他就是用這辦法奪走了德國兩次已經在望的勝利——對英國和對蘇聯的勝利。
狡猾的詭計 到一九四○年底,英國雖在敦刻爾克和空戰中得以幸存,但已快要屈膝。
它在這個星球上唯一的生路就是依靠美國。
可是《中立法案》眼看要割斷英國人跟養活他們的美國農場和工廠之間的聯系。
英國已經沒有償付谷物和石油的美金,更不用說償付船隻、飛機和槍炮彈藥了,而這些東西,他們自身早已無法生産必要的數量。
他們缺少勞力、原料和工廠,再加上空襲,情況更是不斷惡化。
《中立法案》規定交戰國對美國的物資必須償付美金,運輸自理。
這個法案對羅斯福造成的困難比對英國人還要大。
英國倒有一條清楚的、聰明的出路:同德國議和。
正如本書作者經常指出的,如果英國真的議了和,大英帝國到今天會依舊存在。
蘇聯在一線作戰中就會被打垮,而我們在俄國就不會看到張牙舞爪的布爾什維克黨,最壞的形式也不過是和平主義的,解除了武裝的社會民主黨,可是這并不合羅斯福的口味。
他不打算讓德國控制歐亞心髒地帶,并與不列颠的海上霸主們結成統治世界的聯盟。
因此,為了避開《中立法案》,弗蘭克林-羅斯福發明了《租借法案》,這僅僅是一種政策,目的是向英國人——後來還向俄國人——免費供應他們同我們作戰的全部戰争物資。
這一詭計的大膽令人吃驚;這種僞裝非常狡猾。
這一史無前例的建議曾使國會震動,并企圖阻撓。
紀錄表明羅斯福的猶太顧問們曾費了很大力量使國會通過它,同時也清楚地表明 這個革命的設想,用薛伍德的話來說,是直接從羅斯福的“叢林似的頭腦”中産生的。
羅斯福用幾句典型的奧古斯都式的煽動性言詞,用花園澆水管這一著名的比喻,把這計劃兜售給頭腦單純、漫不經心的美國人民。
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鄰居的房子着了火,你當然是不會為了出賣或租借給他滅火所需的花園澆水管而同他讨價還價。
你會高興地先把澆水管借給他,以免大火燒着你自己的房子。
等火熄滅後,鄰居會把澆水管還你;萬一損壞了,那時會有足夠的時間再算賬。
自然,這是無恥而又空洞的廢話。
戰艦、戰機、戰争物資并不是花園澆水管。
就是從羅斯福的比喻的字面意義來看,如果你的鄰居的房子起了火,你真正做的是沖過去同他一道滅火。
你并不會隻把你的澆水管借給他,然後袖手旁觀,看着他拚命救火。
這種傻話竟然為美國人全部接受,隻能說明羅斯福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靈巧得簡直不可思議。
在他成功地參加一九四○年的選舉運動以争取史無前例的第三屆連任時,他在一篇著名的演說中宣稱:“我再一次又再一次又再一次告訴你們,你們的孩子是不會送去參加國外的戰争的。
”他一方面作了這樣明确的保證,一方面卻在急切地等待機會自食其言。
同時,他又使用了種種陰謀詭計來反對德國。
《租借法案》的實際意義 他不可能——這點他是知道的——用現實主義的詞句把問題提到他的人民面前。
那就不啻告訴他們說:“朋友們,這次戰争不是為了統治我們自己而是為了統治全世界。
我們的目的應該是流最少的血來獲得這個統治權。
讓我們鼓勵别人去為我們打這次仗。
讓我們給他們為了進行戰争所需的全部東西。
我們為什麼要
拿破侖歸根到底不過是讓威靈頓的英國掌權一個世紀。
查理十二世除了作為彼得大帝的陪襯,在曆史上并無地位,而阿道夫-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人民除了把英國的繼承權拱手交給羅斯福統治下的美國外,結果什麼也沒有完成。
羅斯福的困難 弗蘭克林-羅斯福的問題是,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曆史轉折點,他領導的不是一個尚武的國家;相反地,阿道夫-希特勒卻是。
美國人民并不是膽小的,但生活在繁榮的孤立之中,他們一直是現代史上的嬌子。
嬌子自然受不了戰場生活的嚴酷。
一旦參戰以後,美國人帶着滿裝奢侈品和防身用品的後勤列車作戰,這在德國、蘇聯甚至英國的戰士看來都是可笑的。
盡管如此,他們有這樣做的财富和意志。
強者可以随心所欲,愛怎樣打仗就怎樣打仗。
美國人有打民兵戰争的傳統。
強敵在前,他們就放棄娛樂,拿起武器,外行地、可是勇敢地把仗打完。
他們的這種作戰方式在獨立戰争中形成,在内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鞏固。
羅斯福了解這點。
他得先把德國逼入絕境,然後以美國的安全受到威脅為借口,向美國人民提供征服全球的機會。
他象蜘蛛一樣耐心等待,通過這一精彩表演最後做到了這一點。
但在這之前,他使用了一個間接作戰的絕招,一個在戰史上從未有過的新花招,所謂的《租借法案》。
他就是用這辦法奪走了德國兩次已經在望的勝利——對英國和對蘇聯的勝利。
狡猾的詭計 到一九四○年底,英國雖在敦刻爾克和空戰中得以幸存,但已快要屈膝。
它在這個星球上唯一的生路就是依靠美國。
可是《中立法案》眼看要割斷英國人跟養活他們的美國農場和工廠之間的聯系。
英國已經沒有償付谷物和石油的美金,更不用說償付船隻、飛機和槍炮彈藥了,而這些東西,他們自身早已無法生産必要的數量。
他們缺少勞力、原料和工廠,再加上空襲,情況更是不斷惡化。
《中立法案》規定交戰國對美國的物資必須償付美金,運輸自理。
這個法案對羅斯福造成的困難比對英國人還要大。
英國倒有一條清楚的、聰明的出路:同德國議和。
正如本書作者經常指出的,如果英國真的議了和,大英帝國到今天會依舊存在。
蘇聯在一線作戰中就會被打垮,而我們在俄國就不會看到張牙舞爪的布爾什維克黨,最壞的形式也不過是和平主義的,解除了武裝的社會民主黨,可是這并不合羅斯福的口味。
他不打算讓德國控制歐亞心髒地帶,并與不列颠的海上霸主們結成統治世界的聯盟。
因此,為了避開《中立法案》,弗蘭克林-羅斯福發明了《租借法案》,這僅僅是一種政策,目的是向英國人——後來還向俄國人——免費供應他們同我們作戰的全部戰争物資。
這一詭計的大膽令人吃驚;這種僞裝非常狡猾。
這一史無前例的建議曾使國會震動,并企圖阻撓。
紀錄表明羅斯福的猶太顧問們曾費了很大力量使國會通過它,同時也清楚地表明 這個革命的設想,用薛伍德的話來說,是直接從羅斯福的“叢林似的頭腦”中産生的。
羅斯福用幾句典型的奧古斯都式的煽動性言詞,用花園澆水管這一著名的比喻,把這計劃兜售給頭腦單純、漫不經心的美國人民。
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鄰居的房子着了火,你當然是不會為了出賣或租借給他滅火所需的花園澆水管而同他讨價還價。
你會高興地先把澆水管借給他,以免大火燒着你自己的房子。
等火熄滅後,鄰居會把澆水管還你;萬一損壞了,那時會有足夠的時間再算賬。
自然,這是無恥而又空洞的廢話。
戰艦、戰機、戰争物資并不是花園澆水管。
就是從羅斯福的比喻的字面意義來看,如果你的鄰居的房子起了火,你真正做的是沖過去同他一道滅火。
你并不會隻把你的澆水管借給他,然後袖手旁觀,看着他拚命救火。
這種傻話竟然為美國人全部接受,隻能說明羅斯福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靈巧得簡直不可思議。
在他成功地參加一九四○年的選舉運動以争取史無前例的第三屆連任時,他在一篇著名的演說中宣稱:“我再一次又再一次又再一次告訴你們,你們的孩子是不會送去參加國外的戰争的。
”他一方面作了這樣明确的保證,一方面卻在急切地等待機會自食其言。
同時,他又使用了種種陰謀詭計來反對德國。
《租借法案》的實際意義 他不可能——這點他是知道的——用現實主義的詞句把問題提到他的人民面前。
那就不啻告訴他們說:“朋友們,這次戰争不是為了統治我們自己而是為了統治全世界。
我們的目的應該是流最少的血來獲得這個統治權。
讓我們鼓勵别人去為我們打這次仗。
讓我們給他們為了進行戰争所需的全部東西。
我們為什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