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有這些缺點恰恰使她成為娜塔麗-傑斯特羅,而不是那個他十一二歲以來就夢寐以求的十全十美的姑娘。
他的十全十美的姑娘實際上和大多數男孩子所夢想的姑娘一樣,得是個金發碧眼女郎,有點兒性欲狂。
現在她已經消失,這個帶刺兒的褐色猶太姑娘占了她的位置。
這裡隻有他們兩人,在波蘭南部一條小河的岸邊,在金色的陽光之下,在果實累累的蘋果樹之間,一英裡之内看不到任何房子。
“回去得走多半天啊!”她說。
“我試試把你背回去。
” “什麼,背我這麼個大個兒?得把你壓扁了。
我要是不長這麼胖就好了。
這可真讓人讨厭死了。
” “我不覺得讨厭,”拜倫說。
他們走過一條沒人使的平底船,船裡有半艙水。
“咱們把這個利用一下,”他說着,就把船翻轉過來,倒掉了水。
娜塔麗感激地看着他獨個兒把船拖了下去。
“沒槳呀。
”她說。
“咱們可以順着水漂。
” 他用船裡的一塊粗長木闆,把握着船的方向,既拿它當舵又拿它當篙。
河水流得十分緩慢,黑乎乎的簡直象油一樣平靜。
娜塔麗面對着拜倫坐在船頭,鞋子浸在滲進來的水裡。
當他們漂過那個墓地的時候,娜塔麗說:“大概我的祖先都在那裡,沒葬在巴勒斯坦的就都在這裡了。
” “或者在埃及,或者在美索不達米亞,”拜倫說。
娜塔麗聳聳肩膀。
“我不知道。
勃拉尼,這是個荒涼的地方。
” “你是說梅德捷斯?” “我是說波蘭。
我真高興祖父和祖母離開了這個鬼地方。
” 他把船在靠近村子的地方停下來。
她爬上岸,慢慢地走着,不再瘸了。
這個地方沒有醫生,她說,她也不願意讓人為她這個摔傷的美國堂妹緊張。
她想等明天到了克拉科夫再包紮膝蓋。
所以村裡沒有人發現她出了事兒。
拜倫想打聽打聽有關戰争局勢的消息。
梅德捷斯隻有一台能聽的收音機,另外幾台已經壞了。
能聽的這台是神父的。
拉比用他那種好不容易才能聽懂的猶太德語對拜倫說,華沙最近廣播的消息倒是令人高興的:英國首相已經回國度周末了,看來危機已經過去。
“漢德遜,漢德遜,”拉比說,“漢德遜和希特勒談判了。
”他狡猾地眨了眨眼,用一隻手擦着另一隻手,表示在作金錢交易。
這場婚禮使拜倫恨不得自己變成個作家,能夠把它記載下來;也恨不得變成個猶太人,能夠完全理解它。
這種莊嚴和吵鬧的混合使他難以理解。
據他所知,除掉最後的扔鞋、撒米之外,端莊、謙恭應該是婚禮的精髓。
但是梅德捷斯的猶太人——盡管他們穿戴了最好的服飾,女人是大鵝絨的衣裙,男人是黑色錦緞外套,或是城裡人穿的禮服——好象不懂得什麼是端莊。
他們擁擠着,閑談着,突然唱起來;他們圍住蒙着面紗靜靜地坐在那兒的新娘,起勁地談論她;他們跳舞;他們在房子裡和大街上到處亂走,表演着一些奇怪的小儀式;他們一個挨一個地站到一把椅子上,發表一段演說或唱一夜歌,客人們就狂笑起來,拚命地喊叫。
臉色蒼白的新郎,穿了一件白袍子,頭戴一頂黑禮帽,看來快要暈倒了。
拜倫作為一個美國客人,在長長的男賓席上坐在新郎的旁邊,這是個榮譽座位。
當他拿着一盤點心請新郎吃的時候,才偶然知道,這個瘦弱的小夥子已經齋戒二十四小時了,現在仍在齋期。
可是在他周圍的每個人都在敞開肚子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
拜倫也和其他人一樣,又吃又喝,感到真是痛快極了,不過到這時他還不能斷定婚禮儀式是否算已經完畢。
午夜臨近時,客人們忽然都嚴肅起來。
在一個院子裡,在一輪明月和 亮晶晶的繁星照耀下,開始一連串嚴肅而令人難忘的活動——包括手持銀酒杯念神聖經文和點燃長長的蠟燭——新郎和新娘被帶到一起,在用手高擎的紫色天鵝絨華蓋下面,互換戒指和親吻,很象基督教的婚禮。
然後新郎把一隻玻璃酒杯用腳後跟踩碎,于是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聲,相形之下,過去一切都黯然失色。
拜倫戴了頂黑便帽,和猶太學校的男孩子們跳舞——因為不能和姑娘們跳舞——簡直成了整個晚上的主角。
客人們都聚在一起拍手、喝采,娜塔麗站在最前邊,激動得臉上容光煥發。
她不知是膝蓋好了還是忘了痛,她也參加了,和姑娘們一起跳舞。
就這樣,她跳舞,拜倫也跳舞,在室内跳,在院子裡跳,一直跳到淩晨。
拜倫簡直記不得自己是怎樣離開新娘的家,在拉比屋子裡鋪着羽毛墊子的地闆上睡着的。
他躺在那裡,有一隻手把他搖醒,他睜眼一看,看見班瑞爾-傑斯特羅正向他彎着身子。
過了一兩分鐘,拜倫才想起自己身在何處,才認出這個長着一對聰明、焦急的藍眼睛、留着斑白的黃胡子的人是誰。
睡在他旁邊的那些猶太男孩子也都坐了起來,揉着眼睛,或者穿着衣服。
女孩子們也穿着睡衣匆匆忙忙地走來走去。
天氣很熱,陽光從晴朗的碧空射了進來。
“喂,什麼事?”他問。
“DerDeutsch,”這個猶太人說,“LesAllemands①。
” ①前面是德語,後面是法語,意均為“德國人”。
“啊?什麼?” “德國人。
” 拜倫坐了起來,聲音有些顫抖地說:“啊,德國人?德國人怎麼啦?” “他們來啦。
” 失去了的世界帝國 阿爾明-馮-隆将軍著 維克多-亨利英譯(摘自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陸、海、空戰役》)
他的十全十美的姑娘實際上和大多數男孩子所夢想的姑娘一樣,得是個金發碧眼女郎,有點兒性欲狂。
現在她已經消失,這個帶刺兒的褐色猶太姑娘占了她的位置。
這裡隻有他們兩人,在波蘭南部一條小河的岸邊,在金色的陽光之下,在果實累累的蘋果樹之間,一英裡之内看不到任何房子。
“回去得走多半天啊!”她說。
“我試試把你背回去。
” “什麼,背我這麼個大個兒?得把你壓扁了。
我要是不長這麼胖就好了。
這可真讓人讨厭死了。
” “我不覺得讨厭,”拜倫說。
他們走過一條沒人使的平底船,船裡有半艙水。
“咱們把這個利用一下,”他說着,就把船翻轉過來,倒掉了水。
娜塔麗感激地看着他獨個兒把船拖了下去。
“沒槳呀。
”她說。
“咱們可以順着水漂。
” 他用船裡的一塊粗長木闆,把握着船的方向,既拿它當舵又拿它當篙。
河水流得十分緩慢,黑乎乎的簡直象油一樣平靜。
娜塔麗面對着拜倫坐在船頭,鞋子浸在滲進來的水裡。
當他們漂過那個墓地的時候,娜塔麗說:“大概我的祖先都在那裡,沒葬在巴勒斯坦的就都在這裡了。
” “或者在埃及,或者在美索不達米亞,”拜倫說。
娜塔麗聳聳肩膀。
“我不知道。
勃拉尼,這是個荒涼的地方。
” “你是說梅德捷斯?” “我是說波蘭。
我真高興祖父和祖母離開了這個鬼地方。
” 他把船在靠近村子的地方停下來。
她爬上岸,慢慢地走着,不再瘸了。
這個地方沒有醫生,她說,她也不願意讓人為她這個摔傷的美國堂妹緊張。
她想等明天到了克拉科夫再包紮膝蓋。
所以村裡沒有人發現她出了事兒。
拜倫想打聽打聽有關戰争局勢的消息。
梅德捷斯隻有一台能聽的收音機,另外幾台已經壞了。
能聽的這台是神父的。
拉比用他那種好不容易才能聽懂的猶太德語對拜倫說,華沙最近廣播的消息倒是令人高興的:英國首相已經回國度周末了,看來危機已經過去。
“漢德遜,漢德遜,”拉比說,“漢德遜和希特勒談判了。
”他狡猾地眨了眨眼,用一隻手擦着另一隻手,表示在作金錢交易。
這場婚禮使拜倫恨不得自己變成個作家,能夠把它記載下來;也恨不得變成個猶太人,能夠完全理解它。
這種莊嚴和吵鬧的混合使他難以理解。
據他所知,除掉最後的扔鞋、撒米之外,端莊、謙恭應該是婚禮的精髓。
但是梅德捷斯的猶太人——盡管他們穿戴了最好的服飾,女人是大鵝絨的衣裙,男人是黑色錦緞外套,或是城裡人穿的禮服——好象不懂得什麼是端莊。
他們擁擠着,閑談着,突然唱起來;他們圍住蒙着面紗靜靜地坐在那兒的新娘,起勁地談論她;他們跳舞;他們在房子裡和大街上到處亂走,表演着一些奇怪的小儀式;他們一個挨一個地站到一把椅子上,發表一段演說或唱一夜歌,客人們就狂笑起來,拚命地喊叫。
臉色蒼白的新郎,穿了一件白袍子,頭戴一頂黑禮帽,看來快要暈倒了。
拜倫作為一個美國客人,在長長的男賓席上坐在新郎的旁邊,這是個榮譽座位。
當他拿着一盤點心請新郎吃的時候,才偶然知道,這個瘦弱的小夥子已經齋戒二十四小時了,現在仍在齋期。
可是在他周圍的每個人都在敞開肚子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
拜倫也和其他人一樣,又吃又喝,感到真是痛快極了,不過到這時他還不能斷定婚禮儀式是否算已經完畢。
午夜臨近時,客人們忽然都嚴肅起來。
在一個院子裡,在一輪明月和 亮晶晶的繁星照耀下,開始一連串嚴肅而令人難忘的活動——包括手持銀酒杯念神聖經文和點燃長長的蠟燭——新郎和新娘被帶到一起,在用手高擎的紫色天鵝絨華蓋下面,互換戒指和親吻,很象基督教的婚禮。
然後新郎把一隻玻璃酒杯用腳後跟踩碎,于是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聲,相形之下,過去一切都黯然失色。
拜倫戴了頂黑便帽,和猶太學校的男孩子們跳舞——因為不能和姑娘們跳舞——簡直成了整個晚上的主角。
客人們都聚在一起拍手、喝采,娜塔麗站在最前邊,激動得臉上容光煥發。
她不知是膝蓋好了還是忘了痛,她也參加了,和姑娘們一起跳舞。
就這樣,她跳舞,拜倫也跳舞,在室内跳,在院子裡跳,一直跳到淩晨。
拜倫簡直記不得自己是怎樣離開新娘的家,在拉比屋子裡鋪着羽毛墊子的地闆上睡着的。
他躺在那裡,有一隻手把他搖醒,他睜眼一看,看見班瑞爾-傑斯特羅正向他彎着身子。
過了一兩分鐘,拜倫才想起自己身在何處,才認出這個長着一對聰明、焦急的藍眼睛、留着斑白的黃胡子的人是誰。
睡在他旁邊的那些猶太男孩子也都坐了起來,揉着眼睛,或者穿着衣服。
女孩子們也穿着睡衣匆匆忙忙地走來走去。
天氣很熱,陽光從晴朗的碧空射了進來。
“喂,什麼事?”他問。
“DerDeutsch,”這個猶太人說,“LesAllemands①。
” ①前面是德語,後面是法語,意均為“德國人”。
“啊?什麼?” “德國人。
” 拜倫坐了起來,聲音有些顫抖地說:“啊,德國人?德國人怎麼啦?” “他們來啦。
” 失去了的世界帝國 阿爾明-馮-隆将軍著 維克多-亨利英譯(摘自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陸、海、空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