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一天早晨七點鐘,娜塔麗往拜倫的房間打了個電話。

    頭天晚上他們和斯魯特一起逛夜總會,一直呆到三點多鐘。

    這些波蘭夜總會都模仿巴黎的下等遊樂場所,但很沉悶。

    她以神經質的高興勁頭,把他們倆從一個夜總會帶到另一個夜總會,根本不理會斯魯特那種筋疲力盡的樣子。

     “嗨!勃拉尼,你睡死啦?”從她的活潑口氣聽來,她好象已經睡了十個小時的覺。

    “這好象有點兒惡作劇,可我已經在去克拉科夫的飛機上弄到了兩個座位,飛機十一點起飛,票是我昨天買的,要是你甯願睡覺,就呆在這兒也行。

    我一兩天就回來。

    ” 拜倫睡意蒙-地說:“什麼?斯魯特已經給我們弄到明天去羅馬的飛機票了,娜塔麗,訂着這個票不是容易的。

    ” “知道。

    我會給他留個條子,也許到機場給他打個電話。

    你要是也去,咱們就根本用不着折回華沙了。

    等我看過我們家裡的人,咱們就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直接從克拉科夫到羅馬去。

    ” “你在克拉科夫預訂了票嗎?” “還沒有。

    可是克拉科夫是個交通中樞。

    有五六條路可以出來。

    咱們一到那兒就買票——飛機、火車或者汽車票都行。

    怎麼樣?拜倫!你又倒下睡着啦?” “我在考慮呢。

    ”拜倫把離開華沙和離開斯魯特的好處與這些輕率的旅行安排在進行比較。

    戰争的緊張局勢看來在漸漸緩和了。

    夜總會裡的波蘭人還是顯得那麼快活、輕松、無憂無慮,盡管斯魯特發現,已經看不見外國人,特别是德國人。

    街上象往常一樣安靜,看不出備戰的迹象。

    拜倫總是從華沙電台播音員的聲調來推測戰争局勢緊張的程度。

    他現在已經聽得懂幾個有關緊張局勢的關鍵性的字和短句,但有時候倒是從新聞廣播員發抖或者輕松的聲調中可以判斷出更多的東西。

    在美國,局勢緊張的時候,播音員慣于用宏亮深沉的、象是劫數已到的聲調,吓唬聽衆;而離戰場更近的波蘭廣播員們,倒不怎麼想矯揉造作。

    一兩天之前,他們的聲音聽起來還不那麼焦慮呢。

    他問道:“你聽到什麼消息了嗎?” “我剛剛收聽了英國廣播電台的短波,和昨天晚上一樣的新聞。

    漢德遜正和希特勒談判。

    ” “娜塔麗,這可是一次他媽的發瘋的旅行。

    ” “怎麼呢?我也許再也沒機會去看看我父母出生的地方了。

    現在我已經到了這兒。

    昨天晚上萊斯裡親口說的,最危險的時候看來已經過去,他們已經同意談判。

    不管怎麼樣,你本來用不着來,我是這麼想的。

    在波蘭鄉下到處亂轉,你準會膩煩的。

    ” “這樣吧,我和你一同吃早飯。

    ” 拜倫很快收拾停當。

    他與娜塔麗-傑斯特羅在一起的時間越多,就越對她捉摸不透。

    她與斯魯特-萊斯裡的關系現在也使他納悶。

    他們倆要是一道在床上消磨時間,——他猜想這是她來華沙的目的之一,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那麼他們準是在找一些匆匆忙忙的特别機會,或者想方設法瞞過他。

    可是一夜接一夜,斯魯特總是在旅館的走廊告别。

    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以一個未婚妻那樣的深情和溫存對待斯魯特,可是當拜倫想回避他們的時候——去吃晚飯、或是去聽音樂會,甚至到使館走一趟——她總叫他一起去。

    當然他曾想到過,她是在利用他——也許連約他同去華沙也一樣——以激怒斯魯特。

    要真是這樣,她的計謀算是失敗了。

    這位外交官對待拜倫很友好,而且把他跟在旁邊完全看作理所當然。

    但是斯魯特這個人也很難捉摸,隻能看出他很疲勞,埋頭工作,對娜塔麗在這個時候到波蘭很是關心,如此而已。

     她堅持此次旅行有比想看看她的情人更重要的原因,這一點拜倫越來越明白了。

    華沙的猶太人街道使她着迷。

    不管他們從哪兒開始度過一個夜晚,最後總要走進那些狹窄的小巷。

    她甚至拖着拜倫到條偏僻小巷内的猶太人小劇場去看了一場奧尼爾①的《啊,荒野!》(這次斯魯特求着沒去)。

    這個劇場隻有一個不到二十英尺寬的舞台,破舊的布幕。

    對他來說,這是次奇特而乏味的經曆。

    但是在那個寒酸的大廳裡,頂呱呱的美國人物和傳統的猶太表演湊在一起,使娜塔麗很開心也很感動。

    “我覺得那就是我,”娜塔麗說。

    他們剛從劇場出來,在溫暖的夜晚沿着泥濘的小路走着,小路兩邊是東倒西歪的半用木料半用石頭造成的小屋。

    “我就是那個奇怪的混合物。

    我從來沒有完全明白過,我現在還在分析它。

    它使人心慌意亂,但又令人興奮,真象在一部家庭影片中第一次看到我自己一樣。

    ”很明顯,是同樣的魅力把她引向梅德捷斯的。

    她在飯廳裡等着他,她不知在什麼地方買了一件花色鮮豔、敞領的波蘭衣服,濃密的頭發梳成了一種過時的美國發式,披在肩上,就象華沙的婦女那樣。

     ①奧尼爾(1888-1953),美國著名劇作家。

     “我這樣行嗎?人家老那麼盯着我看,真煩死了,好象我頭上長了角。

    ” “隻要你的護照放在身邊。

    那就行了。

    别太土氣。

    ” “噢,當然,總帶着這個,”在她的腳邊有一隻帶拉鍊的藍色羊皮皮包。

    “衣服、襯衫、帽子、長襪、腰帶。

    我随時可以走進女盥洗室,一出來就完全是個Amerikanka①,怒氣沖沖,揮着美元。

    你去嗎?當然不去了。

    ” ①波蘭語:美國人。

     “我去。

    我的旅行包在走廊裡。

    ” “真的嗎?你真和我一樣傻,勃拉尼。

    ”她耶雙黑眼睛慢慢一眨,從眉毛下擡起來朝他看了看,使拜倫想起了那個穿淡紫色衣服的猶太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