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石與墓碑
關燈
小
中
大
的時候也讀書。
停電的時候,我借蠟燭光讀書,蠟燭也是靠小庫爾特的來源弄到的。
說來慚愧,那些年裡的書我并沒有讀進去,而是前讀後忘,隻留下片言隻語,若幹格言。
話劇呢?隻記住幾個演員的姓名:霍佩,彼得-埃塞爾,弗麗肯席爾德和她的發音特别的字母“r”,在實驗劇場演出還有待弗麗肯席爾德糾正“r”發音的戲劇學校女學生,以及格林德根斯。
他扮演塔索,一身黑服,把歌德在劇本中規定要戴的桂冠從假發上取下,因為這綠東西燙焦了他的鬈發。
這同一個格林德根斯穿同樣的黑服扮演哈姆萊特。
弗麗肯席爾德說,哈姆萊特太肥。
給我留下印象的倒是約裡克的顱骨①,因為格林德根斯就這頭顱所講的一番話相當有分量②。
後來他們在沒有暖氣的劇場裡演出《在大門外》③,觀衆無不震驚。
我則把戴破眼鏡的貝克曼想象成古絲特的丈夫,回鄉的克斯特。
他如古絲特所說改變了一切,填平了我的兒子庫爾特的打火石泉源—— ①約裡克是《哈姆萊特》劇中丹麥國王的弄臣,哈姆萊特見到他的屍骨,對着顱骨說:“你沒有留下一個笑話,譏笑你自己嗎?” ②格林德根斯是演《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而出名的演員,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的女婿。
納粹上台,戈林于1934年任命他為柏林國家劇院院長,兩人關系密切。
他的舅尼克勞斯-曼于1936年發表小說《梅菲斯特》,諷刺像他這樣的沒有骨氣的知識分子。
他于1963年服過量安眠藥而死。
③德國作家沃爾夫岡-博爾謝特的劇本,寫遣返回鄉的德國士兵到處被拒之門外,後投河自盡。
貝克曼是劇中主人公。
今天,對我來說,這些都已成往事;今天,我也懂得了戰後的醉酒狀态隻不過是一種醉酒狀态罷了,它必定帶來宿醉的痛苦,像一隻雄貓①,喵嗚喵嗚叫個不停。
今天,它已經宣布這一切已經成為曆史,而昨天,這一切對于我們來說,則是親手幹的行為或者罪行,還是新鮮的和血淋淋的。
正因為如此,今天,我還是喜歡格蕾欣-舍夫勒一邊回顧“力量來自歡樂”組織的旅遊,一邊編織毛衣時講的課:不太多的拉斯普庭,适度的歌德,提綱摯領地談凱譯的《但澤城曆史》,早已沉沒的班輪的設備,投入對馬海戰的全部日本魚雷艇的速度是多少節,此外還有貝利薩爾和納賽斯,托蒂拉和泰耶,菲利克斯-達恩的《羅馬之戰》—— ①德語中“DerKater”意為“雄貓”,又為“酩酊大醉後的難受”。
此為文字遊戲。
一九四七年春,我已經放棄了夜大學、不列颠中心和尼默勒牧師①,告别了三樓樓廳和一直還在扮演哈姆萊特的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 ①尼默勒(1892~1982),反納粹的新教領導人,被關在集中營裡達七年之久。
我在馬策拉特的墳墓旁決定長個兒以來還不到兩年,已經覺得成年人的生活千篇一律。
我思念着已經失去了的三歲孩子的身材。
我堅定不移地想要恢複九十四公分的身高,比我的朋友貝布拉,比已故的羅絲維塔更矮。
奧斯卡惦念他的鼓。
幾次遠道散步把他帶到了市立醫院附近。
他反正每月要去看一次稱他為有趣的病例的伊德爾教授,便一再去拜訪他認識的護士們,雖說她們沒有時間陪他,但待在這種白色的、匆匆而過的、預示康複或者死亡的衣料旁邊,他感覺愉快,幾乎感覺到幸福。
護士們喜歡我,拿我的駝背開玩笑,天真稚氣,不含惡意,給我一些好東西吃,向我透露她們的醫院秘聞,無窮無盡,錯綜複雜,讓人聽得既高興又疲倦。
我洗耳恭聽,出些主意,甚至能調解一些小小的不和,因為我具備護士長的同情心。
在二十到三十個藏身于護士服中的姑娘之間,我是唯一的、被她們以奇特的方式追求着的男人。
布魯諾已經講過,奧斯卡有一雙漂亮的、會說話的手,一頭波浪形柔發,一對相當藍的、始終還讨人喜歡的布朗斯基的眼睛。
我的駝背和我的從下巴底下開始同樣隆起、同樣狹窄的胸腔有可能反襯出我的手和眼睛的美,我的頭發讨人喜歡,不管怎麼說,這樣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當我坐在她們的科室裡,護士們總要抓我的手,撫弄我的頭發,或者一邊往外走一邊對人說:“看着他的眼睛,會把他身上其他部分完全忘掉的。
” 因此,我已經戰勝了我的駝背,如果我當時有鼓在身邊,對過去多次證實的鼓手的潛力有十足的把握,我肯定會下決心在醫院内部進行征服。
然而,我羞愧地、毫無把握地不相信我的肉體可能會有任何沖動,在這溫情脈脈的序幕之後,離開了醫院,逃避了決戰。
我去透透氣,在花園裡或者繞着醫院外面的鐵絲網籬笆散步。
籬笆的鐵絲網眼很密,又有規則,使我不覺吹起了口哨,冷靜下來。
我呆望着駛往韋斯股和本拉特方向去的有軌電車,在林陰人行道上的自行車道①旁邊無聊而自在地溜達着,譏笑大自然的鋪張。
它扮演春天,按照節目單讓蓓音像爆竹一般劈啪綻開—— ①在德國,自行車道都劃在人行道上靠馬路的一側。
馬路對面,我們的永恒的星期日畫家日複一日地給韋斯特公墓的樹木塗上越來越多的綠油油的顔料。
過去,公墓已經引誘過我多次了。
公墓全都整潔,意義單一,合乎邏輯,有男性氣概,富有活力。
在公墓,一個人能夠鼓起勇氣,打定主意。
在公墓,人生才得到它的輪廓——我不是指墓界,如果願意的話,我可以換一種說法:得到某種意義。
沿公墓北牆有一條比特路。
有七家墓碑店在那裡競争。
大鋪子是C-施諾格和尤利烏斯-韋貝爾。
小鋪子的店号是:克勞特、R-海登賴希、J-博伊斯、屈恩與缪勒、P-科涅夫。
店鋪系木闆房和工作室的混合物,寬敞,屋頂前的招牌或是新漆的或是将就可以辨認字迹的,在店号下面寫着:墓碑店——墓碑與墓界制作——天然與人工石刻鋪——墓碑藝術。
在科涅夫的店鋪上方,我讀到:P-科涅夫——石匠——墓碑雕刻師。
在作坊與圍以鐵絲網籬笆的空場之間,一目了然地排列着立在單基座和雙基座上的從單穴墓到四穴墓即家庭合葬墓的墓碑。
緊靠籬笆後面,在陽光下鐵絲網投下的菱形陰影裡,放着殼灰岩墓碑,枕頭大小,供要求低的人家用;磨光輝綠石闆,刻有未磨光的棕擱枝;兒童墓碑,西裡西亞淡雲花紋大理石制成,圍以弧飾,一概八十公分高,上部三分之一為摟刻,多半是斷枝玫瑰。
接着是一排普通的一米石碑,美因河紅砂岩,原為被炸毀的銀行和百貨公司樓房的正面用石,如今在這裡歡慶複活,如果也可以這樣來談論一塊墓碑的話
停電的時候,我借蠟燭光讀書,蠟燭也是靠小庫爾特的來源弄到的。
說來慚愧,那些年裡的書我并沒有讀進去,而是前讀後忘,隻留下片言隻語,若幹格言。
話劇呢?隻記住幾個演員的姓名:霍佩,彼得-埃塞爾,弗麗肯席爾德和她的發音特别的字母“r”,在實驗劇場演出還有待弗麗肯席爾德糾正“r”發音的戲劇學校女學生,以及格林德根斯。
他扮演塔索,一身黑服,把歌德在劇本中規定要戴的桂冠從假發上取下,因為這綠東西燙焦了他的鬈發。
這同一個格林德根斯穿同樣的黑服扮演哈姆萊特。
弗麗肯席爾德說,哈姆萊特太肥。
給我留下印象的倒是約裡克的顱骨①,因為格林德根斯就這頭顱所講的一番話相當有分量②。
後來他們在沒有暖氣的劇場裡演出《在大門外》③,觀衆無不震驚。
我則把戴破眼鏡的貝克曼想象成古絲特的丈夫,回鄉的克斯特。
他如古絲特所說改變了一切,填平了我的兒子庫爾特的打火石泉源—— ①約裡克是《哈姆萊特》劇中丹麥國王的弄臣,哈姆萊特見到他的屍骨,對着顱骨說:“你沒有留下一個笑話,譏笑你自己嗎?” ②格林德根斯是演《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而出名的演員,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的女婿。
納粹上台,戈林于1934年任命他為柏林國家劇院院長,兩人關系密切。
他的舅尼克勞斯-曼于1936年發表小說《梅菲斯特》,諷刺像他這樣的沒有骨氣的知識分子。
他于1963年服過量安眠藥而死。
③德國作家沃爾夫岡-博爾謝特的劇本,寫遣返回鄉的德國士兵到處被拒之門外,後投河自盡。
貝克曼是劇中主人公。
今天,對我來說,這些都已成往事;今天,我也懂得了戰後的醉酒狀态隻不過是一種醉酒狀态罷了,它必定帶來宿醉的痛苦,像一隻雄貓①,喵嗚喵嗚叫個不停。
今天,它已經宣布這一切已經成為曆史,而昨天,這一切對于我們來說,則是親手幹的行為或者罪行,還是新鮮的和血淋淋的。
正因為如此,今天,我還是喜歡格蕾欣-舍夫勒一邊回顧“力量來自歡樂”組織的旅遊,一邊編織毛衣時講的課:不太多的拉斯普庭,适度的歌德,提綱摯領地談凱譯的《但澤城曆史》,早已沉沒的班輪的設備,投入對馬海戰的全部日本魚雷艇的速度是多少節,此外還有貝利薩爾和納賽斯,托蒂拉和泰耶,菲利克斯-達恩的《羅馬之戰》—— ①德語中“DerKater”意為“雄貓”,又為“酩酊大醉後的難受”。
此為文字遊戲。
一九四七年春,我已經放棄了夜大學、不列颠中心和尼默勒牧師①,告别了三樓樓廳和一直還在扮演哈姆萊特的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 ①尼默勒(1892~1982),反納粹的新教領導人,被關在集中營裡達七年之久。
我在馬策拉特的墳墓旁決定長個兒以來還不到兩年,已經覺得成年人的生活千篇一律。
我思念着已經失去了的三歲孩子的身材。
我堅定不移地想要恢複九十四公分的身高,比我的朋友貝布拉,比已故的羅絲維塔更矮。
奧斯卡惦念他的鼓。
幾次遠道散步把他帶到了市立醫院附近。
他反正每月要去看一次稱他為有趣的病例的伊德爾教授,便一再去拜訪他認識的護士們,雖說她們沒有時間陪他,但待在這種白色的、匆匆而過的、預示康複或者死亡的衣料旁邊,他感覺愉快,幾乎感覺到幸福。
護士們喜歡我,拿我的駝背開玩笑,天真稚氣,不含惡意,給我一些好東西吃,向我透露她們的醫院秘聞,無窮無盡,錯綜複雜,讓人聽得既高興又疲倦。
我洗耳恭聽,出些主意,甚至能調解一些小小的不和,因為我具備護士長的同情心。
在二十到三十個藏身于護士服中的姑娘之間,我是唯一的、被她們以奇特的方式追求着的男人。
布魯諾已經講過,奧斯卡有一雙漂亮的、會說話的手,一頭波浪形柔發,一對相當藍的、始終還讨人喜歡的布朗斯基的眼睛。
我的駝背和我的從下巴底下開始同樣隆起、同樣狹窄的胸腔有可能反襯出我的手和眼睛的美,我的頭發讨人喜歡,不管怎麼說,這樣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當我坐在她們的科室裡,護士們總要抓我的手,撫弄我的頭發,或者一邊往外走一邊對人說:“看着他的眼睛,會把他身上其他部分完全忘掉的。
” 因此,我已經戰勝了我的駝背,如果我當時有鼓在身邊,對過去多次證實的鼓手的潛力有十足的把握,我肯定會下決心在醫院内部進行征服。
然而,我羞愧地、毫無把握地不相信我的肉體可能會有任何沖動,在這溫情脈脈的序幕之後,離開了醫院,逃避了決戰。
我去透透氣,在花園裡或者繞着醫院外面的鐵絲網籬笆散步。
籬笆的鐵絲網眼很密,又有規則,使我不覺吹起了口哨,冷靜下來。
我呆望着駛往韋斯股和本拉特方向去的有軌電車,在林陰人行道上的自行車道①旁邊無聊而自在地溜達着,譏笑大自然的鋪張。
它扮演春天,按照節目單讓蓓音像爆竹一般劈啪綻開—— ①在德國,自行車道都劃在人行道上靠馬路的一側。
馬路對面,我們的永恒的星期日畫家日複一日地給韋斯特公墓的樹木塗上越來越多的綠油油的顔料。
過去,公墓已經引誘過我多次了。
公墓全都整潔,意義單一,合乎邏輯,有男性氣概,富有活力。
在公墓,一個人能夠鼓起勇氣,打定主意。
在公墓,人生才得到它的輪廓——我不是指墓界,如果願意的話,我可以換一種說法:得到某種意義。
沿公墓北牆有一條比特路。
有七家墓碑店在那裡競争。
大鋪子是C-施諾格和尤利烏斯-韋貝爾。
小鋪子的店号是:克勞特、R-海登賴希、J-博伊斯、屈恩與缪勒、P-科涅夫。
店鋪系木闆房和工作室的混合物,寬敞,屋頂前的招牌或是新漆的或是将就可以辨認字迹的,在店号下面寫着:墓碑店——墓碑與墓界制作——天然與人工石刻鋪——墓碑藝術。
在科涅夫的店鋪上方,我讀到:P-科涅夫——石匠——墓碑雕刻師。
在作坊與圍以鐵絲網籬笆的空場之間,一目了然地排列着立在單基座和雙基座上的從單穴墓到四穴墓即家庭合葬墓的墓碑。
緊靠籬笆後面,在陽光下鐵絲網投下的菱形陰影裡,放着殼灰岩墓碑,枕頭大小,供要求低的人家用;磨光輝綠石闆,刻有未磨光的棕擱枝;兒童墓碑,西裡西亞淡雲花紋大理石制成,圍以弧飾,一概八十公分高,上部三分之一為摟刻,多半是斷枝玫瑰。
接着是一排普通的一米石碑,美因河紅砂岩,原為被炸毀的銀行和百貨公司樓房的正面用石,如今在這裡歡慶複活,如果也可以這樣來談論一塊墓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