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特魯欽斯基的背脊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了不起。
那是兩年前,從皮拉烏開來一小隊魚雷艇,在這裡抛錨停泊。
他們吹牛皮,演《穿藍制服的小夥子》,姑娘們都瘋狂了。
施維梅爾怎麼混到海軍裡去的,直到今天我還捉摸不透。
他是德累斯頓人,你想,小奧斯卡,德累斯頓人!對,你不會明白的,德累斯頓人當海軍,這叫什麼名堂!” 赫伯特的念頭轉到易北河畔美麗的城市德累斯頓上出不來了。
于是,我再次敲敲他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的那道傷疤,讓他的念頭轉出來,轉回到新航道來。
“對,對,我正要說。
他是魚雷艇上一名二等信号兵。
他要充好漢,拿一個不聲不響的蘇格蘭人開心,這個蘇格蘭人的船正在幹船塢裡。
先是談張伯倫①、雨傘等等。
我心平氣和地勸他,我一貫是這樣的,勸他别再講這些,尤其是那個蘇格蘭人一個字也聽不懂,隻是用燒酒在桌面上畫畫兒。
我說,你别跟這小夥子鬧,你在這兒,又不是在家裡,你是國際聯盟的客人。
沒想到這個魚雷艇上的德國兵竟把我叫做‘不值錢的德國人’,他還用薩克森話說了些什麼。
我當場給他幾個耳光,他倒太平了。
半個小時以後,一個盾滾到桌子底下去了。
我蹲下去撿,桌子下面很黑,看不見,這個薩克森人乘機拔出刀來,猛刺一刀!”—— ①尼維爾-張伯倫(1869~1940),英國首相(1937~1940年在任)。
他按英國人習慣,總是帶着雨傘,常遭報界嘲諷。
赫伯特笑着翻《最新消息報》,還添了一句:“就是這個傷疤!”随後把報紙推到咕哝着的特魯欽斯基大娘面前,擺出要站起來的姿勢。
赫伯特已經撐着桌角站起來了,趁他還沒去廁所以前——我從他的臉上看出他想幹什麼——我趕緊摁了一下一道黑紫色的縫過線的傷疤。
這個傷疤很寬,足有一張施卡特牌那麼長。
“赫伯特要上廁所,小家夥。
待會兒給你講。
”我又摁了一下,跺腳,裝出三歲孩子的腔調;這個辦法總是很靈驗的。
“好吧!你别鬧。
不過隻能講短點。
”赫伯特又坐下來。
“那是一九三○年的聖誕夜。
港口所有的活兒都歇了。
裝船工在街角閑逛,比誰啐得遠。
午夜彌撒完畢——我們剛調好混合甜飲料——他們全出來了,穿藍的、白的服裝的瑞典人和芬蘭人從對面海員教堂出來。
我覺得情況不妙,便站在酒店門後望着他們引人注目的虔誠的臉,心想,幹嗎手裡要拿老粗的錨纜呢?這時,他們已經動起手來了,真是刀長夜短啊!芬蘭人和瑞典人相互間一直過不去。
不過,赫伯特-特魯欽斯基同他們有什麼關系呢?這隻有上帝知道。
赫伯特有點古怪,隻要一動手,總少不了他。
我一個箭步竄到門外,隻聽見施塔布施在後面喊道:‘赫伯特,當心!’但是,赫伯特有他的使命,他要去救那個神甫,那個年輕小個子。
他剛從馬爾默來,神學院新畢業的,還從來沒有同瑞典人和芬蘭人一起在一個教堂裡度過聖誕夜。
我要把他挾在胳膊下,讓他不傷一根毫毛回家去。
我剛抓住神甫的衣服,明晃晃的家夥已經插在背上了。
我還想說一聲:‘新年愉快!’雖然剛到聖誕夜。
我醒過來時,已經躺在店裡櫃台上了。
我的鮮血,多好的血呀,流進啤酒杯裡,免費供應。
施塔布施拿了紅十字會的急救藥箱,要給我做所謂的緊急包紮。
” “你幹吧要攙和進去?”特魯欽斯基大娘生氣地說,并從面包形發卷裡拔出一枚織針。
“你從小就沒進過教堂。
真是豈有此理!” 赫伯特一揮手,拖着襯衫,背帶搭拉着,走進廁所。
他氣惱地走,一邊氣惱地說:“就是這個傷疤!”他走路的神态,仿佛要同教堂以及與教堂有關的械鬥永遠一刀兩斷似的,仿佛隻有廁所才是當自由思想者①的地方,當前是,永遠是—— ①自由思想者,教會用語,指不信教的人。
沒過幾個星期,我見到赫伯特時,他一言不發,也不準備回答我的提問。
我發覺他愁眉苦臉,然而又不像往常那樣背上紮着繃帶。
他完全正常,仰面躺在起居室的沙發上。
他沒有受傷,不是俯卧在床,可是,他卻像是受了重傷的樣子。
我聽到赫伯特在歎息,他呼喊上帝,呼喊馬克思和恩格斯,并且咒罵,時而在房間裡的空中揮動拳頭,一下捶在自己胸口上,另一隻手跟着又加上一拳。
他像一個天主教徒似的捶打自己,喊道:“我的罪孽,我的洗不盡的罪孽。
” 赫伯特打死了一個拉脫維亞船長。
雖然法院判他無罪——他是緊急自衛,這種情形,在他這一行來說是經常會發生的。
盡管宣判他無罪,可是,那個拉脫維亞人畢竟死了。
這位侍者感到心頭有幹斤重壓,雖然據他說,那個船長是一個矮小瘦弱的人,而且有胃病。
赫伯特不再上班。
他辭職了。
老闆施塔布施經常來,挨着赫伯特坐在沙發上,或者坐到廚房桌子旁特魯欽斯基大娘身邊。
他從皮包裡拿出一瓶一九○○年的施托布牌杜松子酒給赫伯特,給特魯欽斯基大娘半磅沒烤過的咖啡豆,是從自由港弄來的。
他想方設法勸說赫伯特,又勸特魯欽斯基大娘去說服她的兒子。
但是,可以這麼說,赫伯特軟硬不吃,他決不到新航道海員教堂對面的酒店裡去當侍者了。
他不想再當侍者;因為,當侍者的人就要挨刀子,而挨刀子的人總有一天會打死一個矮小的拉脫維亞船長,僅僅因為他不讓那個船長近身,僅僅因為他不想挨拉脫維亞人一刀,不想讓赫伯特-特魯欽斯基被紮花了的脊背上,在芬蘭人、瑞典人、波蘭人、自由市人和德國人留下的傷疤之外,再添上一個拉脫維亞人紮的傷疤。
“我甯可到海關去幹活,也不再到新航道去當侍者了。
”赫伯特說。
但是,他沒去海關
那是兩年前,從皮拉烏開來一小隊魚雷艇,在這裡抛錨停泊。
他們吹牛皮,演《穿藍制服的小夥子》,姑娘們都瘋狂了。
施維梅爾怎麼混到海軍裡去的,直到今天我還捉摸不透。
他是德累斯頓人,你想,小奧斯卡,德累斯頓人!對,你不會明白的,德累斯頓人當海軍,這叫什麼名堂!” 赫伯特的念頭轉到易北河畔美麗的城市德累斯頓上出不來了。
于是,我再次敲敲他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的那道傷疤,讓他的念頭轉出來,轉回到新航道來。
“對,對,我正要說。
他是魚雷艇上一名二等信号兵。
他要充好漢,拿一個不聲不響的蘇格蘭人開心,這個蘇格蘭人的船正在幹船塢裡。
先是談張伯倫①、雨傘等等。
我心平氣和地勸他,我一貫是這樣的,勸他别再講這些,尤其是那個蘇格蘭人一個字也聽不懂,隻是用燒酒在桌面上畫畫兒。
我說,你别跟這小夥子鬧,你在這兒,又不是在家裡,你是國際聯盟的客人。
沒想到這個魚雷艇上的德國兵竟把我叫做‘不值錢的德國人’,他還用薩克森話說了些什麼。
我當場給他幾個耳光,他倒太平了。
半個小時以後,一個盾滾到桌子底下去了。
我蹲下去撿,桌子下面很黑,看不見,這個薩克森人乘機拔出刀來,猛刺一刀!”—— ①尼維爾-張伯倫(1869~1940),英國首相(1937~1940年在任)。
他按英國人習慣,總是帶着雨傘,常遭報界嘲諷。
赫伯特笑着翻《最新消息報》,還添了一句:“就是這個傷疤!”随後把報紙推到咕哝着的特魯欽斯基大娘面前,擺出要站起來的姿勢。
赫伯特已經撐着桌角站起來了,趁他還沒去廁所以前——我從他的臉上看出他想幹什麼——我趕緊摁了一下一道黑紫色的縫過線的傷疤。
這個傷疤很寬,足有一張施卡特牌那麼長。
“赫伯特要上廁所,小家夥。
待會兒給你講。
”我又摁了一下,跺腳,裝出三歲孩子的腔調;這個辦法總是很靈驗的。
“好吧!你别鬧。
不過隻能講短點。
”赫伯特又坐下來。
“那是一九三○年的聖誕夜。
港口所有的活兒都歇了。
裝船工在街角閑逛,比誰啐得遠。
午夜彌撒完畢——我們剛調好混合甜飲料——他們全出來了,穿藍的、白的服裝的瑞典人和芬蘭人從對面海員教堂出來。
我覺得情況不妙,便站在酒店門後望着他們引人注目的虔誠的臉,心想,幹嗎手裡要拿老粗的錨纜呢?這時,他們已經動起手來了,真是刀長夜短啊!芬蘭人和瑞典人相互間一直過不去。
不過,赫伯特-特魯欽斯基同他們有什麼關系呢?這隻有上帝知道。
赫伯特有點古怪,隻要一動手,總少不了他。
我一個箭步竄到門外,隻聽見施塔布施在後面喊道:‘赫伯特,當心!’但是,赫伯特有他的使命,他要去救那個神甫,那個年輕小個子。
他剛從馬爾默來,神學院新畢業的,還從來沒有同瑞典人和芬蘭人一起在一個教堂裡度過聖誕夜。
我要把他挾在胳膊下,讓他不傷一根毫毛回家去。
我剛抓住神甫的衣服,明晃晃的家夥已經插在背上了。
我還想說一聲:‘新年愉快!’雖然剛到聖誕夜。
我醒過來時,已經躺在店裡櫃台上了。
我的鮮血,多好的血呀,流進啤酒杯裡,免費供應。
施塔布施拿了紅十字會的急救藥箱,要給我做所謂的緊急包紮。
” “你幹吧要攙和進去?”特魯欽斯基大娘生氣地說,并從面包形發卷裡拔出一枚織針。
“你從小就沒進過教堂。
真是豈有此理!” 赫伯特一揮手,拖着襯衫,背帶搭拉着,走進廁所。
他氣惱地走,一邊氣惱地說:“就是這個傷疤!”他走路的神态,仿佛要同教堂以及與教堂有關的械鬥永遠一刀兩斷似的,仿佛隻有廁所才是當自由思想者①的地方,當前是,永遠是—— ①自由思想者,教會用語,指不信教的人。
沒過幾個星期,我見到赫伯特時,他一言不發,也不準備回答我的提問。
我發覺他愁眉苦臉,然而又不像往常那樣背上紮着繃帶。
他完全正常,仰面躺在起居室的沙發上。
他沒有受傷,不是俯卧在床,可是,他卻像是受了重傷的樣子。
我聽到赫伯特在歎息,他呼喊上帝,呼喊馬克思和恩格斯,并且咒罵,時而在房間裡的空中揮動拳頭,一下捶在自己胸口上,另一隻手跟着又加上一拳。
他像一個天主教徒似的捶打自己,喊道:“我的罪孽,我的洗不盡的罪孽。
” 赫伯特打死了一個拉脫維亞船長。
雖然法院判他無罪——他是緊急自衛,這種情形,在他這一行來說是經常會發生的。
盡管宣判他無罪,可是,那個拉脫維亞人畢竟死了。
這位侍者感到心頭有幹斤重壓,雖然據他說,那個船長是一個矮小瘦弱的人,而且有胃病。
赫伯特不再上班。
他辭職了。
老闆施塔布施經常來,挨着赫伯特坐在沙發上,或者坐到廚房桌子旁特魯欽斯基大娘身邊。
他從皮包裡拿出一瓶一九○○年的施托布牌杜松子酒給赫伯特,給特魯欽斯基大娘半磅沒烤過的咖啡豆,是從自由港弄來的。
他想方設法勸說赫伯特,又勸特魯欽斯基大娘去說服她的兒子。
但是,可以這麼說,赫伯特軟硬不吃,他決不到新航道海員教堂對面的酒店裡去當侍者了。
他不想再當侍者;因為,當侍者的人就要挨刀子,而挨刀子的人總有一天會打死一個矮小的拉脫維亞船長,僅僅因為他不讓那個船長近身,僅僅因為他不想挨拉脫維亞人一刀,不想讓赫伯特-特魯欽斯基被紮花了的脊背上,在芬蘭人、瑞典人、波蘭人、自由市人和德國人留下的傷疤之外,再添上一個拉脫維亞人紮的傷疤。
“我甯可到海關去幹活,也不再到新航道去當侍者了。
”赫伯特說。
但是,他沒去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