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難日的菜譜

關燈
兩相矛盾,這個字眼或許可以用來形容我從複活節前的星期一到耶稣受難日之間的心情。

    一方面,我為那個石膏做的童子耶稣不願敲鼓而生氣,另一方面,我又為這面鼓如今歸我一人所有而高興。

    一方面,我的聲音失靈了,未能唱碎教堂的玻璃窗,另一方面,鑒于這神聖的彩色玻璃,奧斯卡保留下了對天主教的殘存信仰,而正是那點殘存的信仰,還将給他灌輸許多令人絕望的亵渎神明的靈感。

     可是,兩相矛盾這個字眼的含義還不止這些。

    一方面,從聖心教堂回家途中,我試驗性地唱碎了一個頂樓上的玻璃,另一方面,我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我的聲音對世俗的目标能夠奏效,可是在教會的範圍内卻失靈了。

    兩相矛盾,我自言自語道。

    這道裂痕一直存在,無法彌合,至今猶與我同在,盡管我既不是住在教會範圍内,也不是住在世俗的地區内,而是住在離開這兩處的一家療養與護理院裡。

     媽媽賠償了左側祭壇的損失。

    複活節生意興隆,盡管店鋪在耶稣受難日沒有開門,因為馬策拉特是新教徒,他堅持不開門營業。

    平時媽媽一貫獨斷專行,但是每逢耶稣受難日她就讓步,店鋪關門,停止營業。

    不過,她又反過來根據天主教的理由,要求在基督聖體節①殖民地商品店歇業一天,并把櫥窗裡的貝西爾肥皂粉的盒子和哈格牌咖啡的樣品,換成電燈照明的彩色小聖母像,還參加在奧利瓦舉行的天主教士與教徒的列隊遊行—— ①複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是降靈節,降靈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是三一節(複活主日),三一節後的星期四是基督聖體節。

     我們有一塊硬紙闆。

    一面寫着:耶稣受難日,歇業一天。

    另一面寫着:基督聖體節,歇業一天。

    過了那個既無鼓聲也無唱碎玻璃聲的星期一,耶稣受難日接着來臨,馬策拉特把硬紙闆挂進櫥窗,寫着“耶稣受難日,歇業一天”的那一面朝外。

    吃完早飯,我們就乘電車去布勒森。

    兩相矛盾這個字眼也适用于拉貝斯路的景象。

    新教徒都上教堂去了,天主教徒在家擦玻璃窗,在後院拍打所有的毯子一類的東西。

    他們拍打的勁頭真大,回聲四起,讓人聽了真以為在每幢公寓的院子裡,都有《聖經》上的兵了把有分身法的救世主釘到十字架上去。

     受難節的地毯拍打聲遠遠地落在我們背後了。

    媽媽、馬策拉特、揚-布朗斯基和奧斯卡,這久經考驗的一組人乘上九路電車,穿過布勒森路,經飛機場、舊練兵場、新練兵場,在薩斯佩公墓附近的道岔旁下車,等候從新航道駛往布勒森的電車。

    媽媽利用等車的機會,微笑着發表了厭倦生活的觀感。

    在那個廢棄的教會小墳場上,畸形的沙灘矮松下,上世紀的墓碑歪歪斜斜,雜草叢生,媽媽卻說那兒很美,浪漫而又迷人。

     “如果那個公墓還有人管理的話,我真想将來在那兒安息。

    ”她懷着愛慕之情這樣說着。

    但是,馬策拉特卻認為那兒的土沙性太大,還挑剔說那兒到處長滿了飛廉草和野燕麥。

    揚-布朗斯基講了他的顧慮,這個地方本來倒真是一塊樂土,可是,從飛機場傳來的噪聲以及在公墓附近調頭的電車都會破壞那兒的甯靜。

     開來的電車在我們身邊調頭,售票員按了兩次鈴,我們上車。

    電車離開薩斯佩和它的公墓,朝布勒森駛去。

    布勒森是個浴場所在地,那時節,将近四月底,景象卻相當荒涼。

    飲食鋪釘上闆條,療養院大門緊閉,海濱散步小道上不見三角旗,遊泳場上,二百五十個帳篷空空蕩蕩地一字兒排開。

    寫天氣預報的黑闆上,還留着去年寫的粉筆字痕迹——氣溫:二十度;水溫:十七度;風向:東北;天氣形勢:晴轉多雲。

     起先,我們要徒步去格萊特考,後來,大家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上了相反的方向,朝防浪堤走去。

    遼闊的波羅的海懶洋洋地舔着沙灘。

    直到夾在白色燈塔和有航标的防浪堤之間的入港航道為止,一路上不見人影。

    昨天下的一場雨,在沙土上留下了規則的印痕;踩掉它們,換上自己的腳印,真是件開心事。

    媽媽和我都脫掉了鞋襪在沙上走着。

    馬策拉特揀起銀币大小的磚頭碎片,輕輕撤出去,讓它貼着綠色水面接二連三地跳躍,想逞一逞能。

    揚-布朗斯基手法不靈巧,在扔磚頭片的間歇中,尋找琥珀,而且也真的找到了一些小碎片,其中一塊,有櫻桃核那樣大小,便拿來送給了我媽媽。

    這時,媽媽正同我一樣,光着腳在奔跑,她不時地回頭看看,像是愛上了自己的腳印。

    太陽謹小慎微地照射着。

    陰涼,無風,清爽;遙望天邊,可見一條灰帶,那是赫拉半島。

    還有兩三道逐漸消失的黑煙以及時而躍出地平線的一艘商船的上層建築。

     我們四人,有前有後,間隔的距離不等,相繼來到寬闊的防浪堤基部的花崗岩石上。

    媽媽和我又穿上鞋襪。

    她幫我系鞋帶時,馬策拉特和揚已經在高低不平的防浪堤頂上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向空蕩蕩的大海蹦去。

    壩基隙縫裡散亂地長着一叢叢蓬亂的海草。

    奧斯卡真想用梳子給它們梳理一下。

    但是媽媽攙着我的手,我們跟在那兩個像小學生似的亂蹦亂跳的男人後面走去。

    每走一步,鼓就撞一下我的膝頭,然而我不願把它取下來。

    媽媽穿一件帶覆盆子色翻邊的天藍色春大衣。

    花崗岩凹凸不平,她穿着高跟鞋走起來非常吃力。

    我身穿金錨鈕扣的水手大衣,這是我的星期日和節日服裝。

    水手帽上的飄帶,繡着“皇家海輪賽德利茨”号字樣,那是格蕾欣-舍夫勒的紀念品。

    如果有風的話,它會飄舞的。

    馬策拉特解開了棕色長大衣的鈕扣。

    揚一向很講究,穿一件閃亮的天鵝絨領雙排鈕扣大衣。

    我們蹦蹦跳跳地來到防浪堤盡頭的航标處。

    航标下坐着一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