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表
關燈
小
中
大
,便進而變得溫柔了。
她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樂趣突然爆發,于是歡呼道:“親愛的孩子們,現在讓我們一起重複讀一遍。
請吧——禮拜一?” 小赤佬們吼道:“禮拜一。
” 她接着念:“宗教?”這幫受過洗禮的野蠻人吼叫着“宗教”這個詞兒。
我不用自己的嗓子喊,而是在鼓上敲響了“宗教”這個詞兒的音節。
施波倫豪威爾念一聲,我後面那一幫就吼一聲。
“寫字!”我在鼓上敲兩下。
“算術!”又是兩下。
像做應答連禱似的,我前面的施波倫豪威爾念一聲,我後面那一夥就吼一聲。
這種遊戲荒唐可笑,我還得擺出一副正經的面孔,相宜地根據音節敲響我的鼓,直到施波倫豪威爾——我不知道她聽從了誰的吩咐——跳了起來,顯然怒不可遏——但又不是因為我背後那幫野小子才發脾氣的。
使她激動得漲紅了臉的是我,奧斯卡的無辜的鼓對她來說是塊絆腳石,她難以把我這個有節奏感的鼓手拉進來做祈禱。
“奧斯卡,你要注意聽我念!禮拜四:鄉土課?”我撇開“禮拜四”這個詞兒,隻合着“鄉上課”這個詞兒的音節敲了四下①,“算術”和“寫字”各敲兩下,“宗教”這個詞兒我不是合着它的音節敲四下,而是根據三位一體、一人獲救的神學原則,敲了三個三連音—— ①“鄉土課”和下文的“宗教”,德語均為四音節的單詞。
但是,施波倫豪威爾缺乏敏銳的辨别力。
她厭惡鼓聲,不論你怎麼敲都不行。
她同前一次一樣,伸出十隻剪秃了指甲的手指,十指齊下,要來抓鼓。
可是,她還沒有碰到我的鼓,我已經喊出了摧毀玻璃的叫聲,把教室裡三扇特大的窗子最上一格的玻璃震落下來。
中間一格的玻璃,成了我第二聲叫喊的犧牲品。
和煦的春風毫無阻擋地吹進教室。
我用第三聲叫喊,消滅了下面一格的玻璃;這一聲純屬多餘,完全是由于我興頭太大的緣故,因為施波倫豪威爾一見上、中兩格的玻璃已經敗下陣會,便縮回了她的爪子。
上帝明鑒,要是奧斯卡留心看到了施波倫豪威爾在倉皇潰退,他就會幹得聰明一點,不再逞起性子來——這從藝術性上講,也是頗成問題的——喊掉最後一排玻璃。
鬼知道她從哪裡變出了一根藤條來。
不管怎麼說,它突然間出現了,在混有春天氣息的教室的空氣裡抖動着。
她手執藤條在這種混合的空氣裡飕飕地揮舞,賦予它回彈力,使它如饑似渴地想綻開别人的皮膚,發出呼嘯聲,一來一回,形成了無數道瑟瑟作響的帷幕,想使打人的和被打的雙方都得到滿足。
她一藤條打在我的課桌上,小瓶裡的墨水冒出一股紫色的噴泉。
我拒不伸出手去給她打,她便抽我的鼓。
她往我的鐵皮上打。
她,施波倫豪威爾抽我的鐵皮鼓。
她有什麼理由要打?如果她想打的話,又為什麼要打我的鼓?我背後不幹不淨的野小子不是有的是嗎?難道非打我的鼓不可嗎?她不懂擂鼓藝術,根本就一竅不通,她有什麼理由要加害于我的鼓?瞧她眼裡是怎樣的兇光?準備打人的是什麼野獸?它是從哪個動物園裡逃出來的?它要尋找什麼食物?接下來又要攫食什麼?——獸性也鑽進了奧斯卡體内,我不知道它是從哪個深淵裡爬上來的,鑽過鞋後跟、腳後跟,越爬越高,控制了他的聲帶,使他發出一聲野獸春情發動時的叫喊聲,足以震碎一座哥特式教堂全部折光的彩色玻璃。
換句話說,我吼出一聲雙響的叫喊,把施波倫豪威爾的兩塊眼鏡片化為粉末。
她的眉毛下邊出了點血,沒有鏡片的鏡框後面,兩隻眼睛眯成了縫,摸瞎着朝後退去,最後開始号啕大哭,醜态百出,對于一個公立學校女教師來說,也太沒有自制力了。
這時,我背後那一幫小子吓得不敢吭聲,有的牙齒打架,有的鑽到了課桌底下。
有幾個偷偷從一張課桌溜到另一張,向母親們身邊靠攏。
她們可知道這是一場災禍,便要打肇事者,準備撲過去抓住我媽媽。
要不是我抱着我的鼓離開了課桌,她們非把我媽媽揍一頓不可。
我從半瞎的施波倫豪威爾身邊走過,到了被複仇女神團團圍住的我媽媽身邊,拉住她的一隻手,将她一把拽出了一年級甲班灌滿過堂風的教室。
我們穿過有回聲的走廊,下了為巨人的孩子建造的石樓梯,經過積有面包渣兒的噴水的花崗岩石缸以及大門敞開的體育館裡單杠下正在發抖的男孩。
媽媽手裡一直還捏着那張紙條。
出了佩斯塔洛齊學校的大門,我把她手裡的紙條拿過來,把課程表團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小紙球。
攝影師站在門口的柱子中間,等候拿紙口袋的一年級學生和母親們出來。
奧斯卡答應讓他給自己和那隻經過一場混戰卻未曾丢失的紙口袋照一張相。
攝影師讓奧斯卡站到一塊黑闆前,把它當做背景;黑闆上寫着:我入學第一天
她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樂趣突然爆發,于是歡呼道:“親愛的孩子們,現在讓我們一起重複讀一遍。
請吧——禮拜一?” 小赤佬們吼道:“禮拜一。
” 她接着念:“宗教?”這幫受過洗禮的野蠻人吼叫着“宗教”這個詞兒。
我不用自己的嗓子喊,而是在鼓上敲響了“宗教”這個詞兒的音節。
施波倫豪威爾念一聲,我後面那一幫就吼一聲。
“寫字!”我在鼓上敲兩下。
“算術!”又是兩下。
像做應答連禱似的,我前面的施波倫豪威爾念一聲,我後面那一夥就吼一聲。
這種遊戲荒唐可笑,我還得擺出一副正經的面孔,相宜地根據音節敲響我的鼓,直到施波倫豪威爾——我不知道她聽從了誰的吩咐——跳了起來,顯然怒不可遏——但又不是因為我背後那幫野小子才發脾氣的。
使她激動得漲紅了臉的是我,奧斯卡的無辜的鼓對她來說是塊絆腳石,她難以把我這個有節奏感的鼓手拉進來做祈禱。
“奧斯卡,你要注意聽我念!禮拜四:鄉土課?”我撇開“禮拜四”這個詞兒,隻合着“鄉上課”這個詞兒的音節敲了四下①,“算術”和“寫字”各敲兩下,“宗教”這個詞兒我不是合着它的音節敲四下,而是根據三位一體、一人獲救的神學原則,敲了三個三連音—— ①“鄉土課”和下文的“宗教”,德語均為四音節的單詞。
但是,施波倫豪威爾缺乏敏銳的辨别力。
她厭惡鼓聲,不論你怎麼敲都不行。
她同前一次一樣,伸出十隻剪秃了指甲的手指,十指齊下,要來抓鼓。
可是,她還沒有碰到我的鼓,我已經喊出了摧毀玻璃的叫聲,把教室裡三扇特大的窗子最上一格的玻璃震落下來。
中間一格的玻璃,成了我第二聲叫喊的犧牲品。
和煦的春風毫無阻擋地吹進教室。
我用第三聲叫喊,消滅了下面一格的玻璃;這一聲純屬多餘,完全是由于我興頭太大的緣故,因為施波倫豪威爾一見上、中兩格的玻璃已經敗下陣會,便縮回了她的爪子。
上帝明鑒,要是奧斯卡留心看到了施波倫豪威爾在倉皇潰退,他就會幹得聰明一點,不再逞起性子來——這從藝術性上講,也是頗成問題的——喊掉最後一排玻璃。
鬼知道她從哪裡變出了一根藤條來。
不管怎麼說,它突然間出現了,在混有春天氣息的教室的空氣裡抖動着。
她手執藤條在這種混合的空氣裡飕飕地揮舞,賦予它回彈力,使它如饑似渴地想綻開别人的皮膚,發出呼嘯聲,一來一回,形成了無數道瑟瑟作響的帷幕,想使打人的和被打的雙方都得到滿足。
她一藤條打在我的課桌上,小瓶裡的墨水冒出一股紫色的噴泉。
我拒不伸出手去給她打,她便抽我的鼓。
她往我的鐵皮上打。
她,施波倫豪威爾抽我的鐵皮鼓。
她有什麼理由要打?如果她想打的話,又為什麼要打我的鼓?我背後不幹不淨的野小子不是有的是嗎?難道非打我的鼓不可嗎?她不懂擂鼓藝術,根本就一竅不通,她有什麼理由要加害于我的鼓?瞧她眼裡是怎樣的兇光?準備打人的是什麼野獸?它是從哪個動物園裡逃出來的?它要尋找什麼食物?接下來又要攫食什麼?——獸性也鑽進了奧斯卡體内,我不知道它是從哪個深淵裡爬上來的,鑽過鞋後跟、腳後跟,越爬越高,控制了他的聲帶,使他發出一聲野獸春情發動時的叫喊聲,足以震碎一座哥特式教堂全部折光的彩色玻璃。
換句話說,我吼出一聲雙響的叫喊,把施波倫豪威爾的兩塊眼鏡片化為粉末。
她的眉毛下邊出了點血,沒有鏡片的鏡框後面,兩隻眼睛眯成了縫,摸瞎着朝後退去,最後開始号啕大哭,醜态百出,對于一個公立學校女教師來說,也太沒有自制力了。
這時,我背後那一幫小子吓得不敢吭聲,有的牙齒打架,有的鑽到了課桌底下。
有幾個偷偷從一張課桌溜到另一張,向母親們身邊靠攏。
她們可知道這是一場災禍,便要打肇事者,準備撲過去抓住我媽媽。
要不是我抱着我的鼓離開了課桌,她們非把我媽媽揍一頓不可。
我從半瞎的施波倫豪威爾身邊走過,到了被複仇女神團團圍住的我媽媽身邊,拉住她的一隻手,将她一把拽出了一年級甲班灌滿過堂風的教室。
我們穿過有回聲的走廊,下了為巨人的孩子建造的石樓梯,經過積有面包渣兒的噴水的花崗岩石缸以及大門敞開的體育館裡單杠下正在發抖的男孩。
媽媽手裡一直還捏着那張紙條。
出了佩斯塔洛齊學校的大門,我把她手裡的紙條拿過來,把課程表團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小紙球。
攝影師站在門口的柱子中間,等候拿紙口袋的一年級學生和母親們出來。
奧斯卡答應讓他給自己和那隻經過一場混戰卻未曾丢失的紙口袋照一張相。
攝影師讓奧斯卡站到一塊黑闆前,把它當做背景;黑闆上寫着:我入學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