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筏底下
關燈
小
中
大
督這次木材購買事宜。
這就是說,“拉道納”号清晨四點解纜開航時,他已經在船上了。
科爾雅切克第一次看到他是在船上廚房吃早飯的時候。
他們面對面坐着啃面包,咂咂有聲地喝着麥茶。
科爾雅切克一眼就認出了他。
這個寬肩膀的秃頂讓人取來伏特加,給大家把喝空的茶杯斟滿。
吃到一半,坐在另一頭的人還在倒酒時,他開了腔作自我介紹:“這麼一來,你們就知道了,我是新老闆,姓迪克爾霍夫。
敝人是講究秩序的!” 筏夫們按照他的吩咐,順着座位的秩序,一個挨一個地自報姓名然後幹杯,伏特加咕嘟一口灌下時,辣得喉結直跳。
科爾雅切克先幹了酒,随後報了自己的姓——“符蘭卡”,一邊眼睛死盯着迪克爾霍夫。
他像前幾次一樣點頭,也像前幾次重複别人的姓那樣重複了一聲:“符蘭卡”。
盡管如此,科爾雅切克覺得,迪克爾霍夫重複這個已淹死了的筏夫的姓時,加重了語調,不是尖銳地加以突出,而是帶着沉思的味道。
“拉道納”号在領水員們輪流協助下,靈巧地避開沙洲,逆着渾濁的潮水,沿着唯一一條可辨認的航道隆隆向前駛去。
左岸右岸,堤壩後面,清一色都是已收割的農田,不是一望平川便是丘陵起伏。
樹籬,田間小路,長滿金雀花的盆地,零零散散的農舍之間一片平原,像是天然的騎兵沖鋒的戰場,專為左邊在沙盤裡變換隊形的波蘭長槍騎兵師、為躍過樹籬的輕騎兵、為年輕騎兵軍官的夢想、為已在此地進行過并将屢屢重演的戰役而設,同時也為這樣一幅油畫而設:鞑靼人伏在鞍上策馬奔馳,龍騎兵的馬前腿懸空而立,長劍騎士倒下,騎士團團長血染長袍,胸甲上則無一處創傷,馬索維恩公爵①砍倒一人;還有那些馬,馬戲團都沒有的良種白馬,煩躁不安,滿身流蘇,肌腱畫得那麼逼真,鼻孔鼓着,呈洋紅色,往外噴氣,穿透這鼻息的是系着三角旗、矛尖朝下的長槍;高擎的馬刀,把天空和晚霞分割成條條塊塊;那裡,在背景上(因為每幅油畫都有背景),在黑馬的後腿之間,緊貼地平線的是一座平和的小村落。
炊煙袅袅,矮墩墩的農舍,幹草的屋頂,布滿苔藓的牆;在農舍裡,貯存着漂亮的、準備來日大顯身手的坦克,到那時,它們也将進入畫面,在魏克塞爾河堤壩後面的平原上長驅直入②,有如夾在重甲騎兵之間的小馬駒—— ①馬索維恩是魏克塞爾河中段的一個獨立的公爵領地。
1225年或1226年,公爵康拉德一世曾向德意志騎士團求援,以抵禦普魯士人;1410年坦能貝格一役,騎士團被殲,馬索維恩被普魯士人所占。
②此處指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快到符沃茨瓦維克時,迪克爾霍夫用手指彈了彈科爾雅切克的上衣說:“請告訴我,符蘭卡,在多少多少年以前,您有沒有在施韋茨一家鋸木廠幹過活,後來把廠子燒了?”科爾雅切克很費力地搖頭,仿佛得了硬脖症,同時使自己的眼睛流露出憂傷和倦意。
見了這樣的目光,迪克爾霍夫就不再問下去了。
布格河在莫德林與魏克塞爾河彙合。
“拉道納”号拐進布格河時,科爾雅切克同全體筏夫一樣靠在船欄杆上,朝河裡牌了三口唾沫。
迪克爾霍夫拿着一根雪茄站在他身旁,問他借個火。
這個詞兒,火柴這個詞兒,像一個寒噤從科爾雅切克背脊上直流下去。
“夥計,我隻是問您借個火,用不着臉紅嘛。
難道您是個大姑娘嗎?” 他們已經過了莫德林,這時,科爾雅切克臉上的紅暈方消。
這并非羞慚的紅暈,而是他在鋸木廠放的那場大火映照在他臉上經久未消的餘晖。
“拉道納”号在布格河逆水上行,穿過連接布格河與普裡皮亞特河的運河,經普裡皮亞特河進入第聶伯河。
在莫德林到基輔這一路上,科爾雅切克-符蘭卡和迪克爾霍夫之間再也沒有進行過交談可供複述。
在拖輪上,筏夫們之間,燒火工與筏夫之間,舵工、燒火工和船長之間,船長與經常更換的領水員之間,自然發生過一些據說是男子漢之間通常出現的那種事情,也許當真如此此。
我可以想象出卡舒口筏夫同那個舵工之間的争吵,他是什切青人,或許由于他而釀成一次反叛:在船上廚房裡舉行了會議,抽簽選出首領,下了口令,還磨快了短劍。
撇開這個不談吧。
那裡既沒有進行政治性的争論或德國人與波蘭人之間的械鬥,也沒有由于社會不平釀成嚴重的暴動而聳人聽聞。
“拉道納”号添足了煤,繼續它的航程,有一次(我想,那是剛過了普沃茨克),船撞到了沙洲上,但是它靠自己的動力擺脫了。
船長巴布施,新航道人,同一名烏克蘭領水員激烈地争吵了幾句。
就是這些,在航行日志上再無别的記載。
倘若非得讓我寫一本科爾雅切克的思想日志,或者鋸木廠老闆迪克爾霍夫的内心世界日記的話,倒是可以有好幾種寫法,而且驚險動人。
嫌疑,證實,猶豫,幾乎同時迅速地消除了猶豫,如此等等。
他們兩個都膽戰心驚。
迪克爾霍夫比科爾雅切克害怕得更厲害,因為現在是在俄國境内。
迪克爾霍夫可能同當年可憐的符蘭卡一樣,被人從甲闆上推落河裡,或者,到了基輔以後,在木材堆積場上,由于它面積極大,一望無際,一個人進了這樣的迷宮,很容易失去他的護衛天使,迪克爾霍夫可能由于巨木堆突然崩塌,難以阻止,終于被壓倒而喪生。
也可以寫他如何遇救脫險。
他被一個名叫科爾雅切克的人搭救。
此人先把鋸木廠老闆從普裡皮亞特河或布格河裡撈起來,然後在基輔那個沒有護衛天使的木材堆積場上,當巨木像雪崩似的倒塌時,在千鈞一發之際,把迪克爾霍夫拽了出來,使他幸免于難。
那将是多麼動人的
這就是說,“拉道納”号清晨四點解纜開航時,他已經在船上了。
科爾雅切克第一次看到他是在船上廚房吃早飯的時候。
他們面對面坐着啃面包,咂咂有聲地喝着麥茶。
科爾雅切克一眼就認出了他。
這個寬肩膀的秃頂讓人取來伏特加,給大家把喝空的茶杯斟滿。
吃到一半,坐在另一頭的人還在倒酒時,他開了腔作自我介紹:“這麼一來,你們就知道了,我是新老闆,姓迪克爾霍夫。
敝人是講究秩序的!” 筏夫們按照他的吩咐,順着座位的秩序,一個挨一個地自報姓名然後幹杯,伏特加咕嘟一口灌下時,辣得喉結直跳。
科爾雅切克先幹了酒,随後報了自己的姓——“符蘭卡”,一邊眼睛死盯着迪克爾霍夫。
他像前幾次一樣點頭,也像前幾次重複别人的姓那樣重複了一聲:“符蘭卡”。
盡管如此,科爾雅切克覺得,迪克爾霍夫重複這個已淹死了的筏夫的姓時,加重了語調,不是尖銳地加以突出,而是帶着沉思的味道。
“拉道納”号在領水員們輪流協助下,靈巧地避開沙洲,逆着渾濁的潮水,沿着唯一一條可辨認的航道隆隆向前駛去。
左岸右岸,堤壩後面,清一色都是已收割的農田,不是一望平川便是丘陵起伏。
樹籬,田間小路,長滿金雀花的盆地,零零散散的農舍之間一片平原,像是天然的騎兵沖鋒的戰場,專為左邊在沙盤裡變換隊形的波蘭長槍騎兵師、為躍過樹籬的輕騎兵、為年輕騎兵軍官的夢想、為已在此地進行過并将屢屢重演的戰役而設,同時也為這樣一幅油畫而設:鞑靼人伏在鞍上策馬奔馳,龍騎兵的馬前腿懸空而立,長劍騎士倒下,騎士團團長血染長袍,胸甲上則無一處創傷,馬索維恩公爵①砍倒一人;還有那些馬,馬戲團都沒有的良種白馬,煩躁不安,滿身流蘇,肌腱畫得那麼逼真,鼻孔鼓着,呈洋紅色,往外噴氣,穿透這鼻息的是系着三角旗、矛尖朝下的長槍;高擎的馬刀,把天空和晚霞分割成條條塊塊;那裡,在背景上(因為每幅油畫都有背景),在黑馬的後腿之間,緊貼地平線的是一座平和的小村落。
炊煙袅袅,矮墩墩的農舍,幹草的屋頂,布滿苔藓的牆;在農舍裡,貯存着漂亮的、準備來日大顯身手的坦克,到那時,它們也将進入畫面,在魏克塞爾河堤壩後面的平原上長驅直入②,有如夾在重甲騎兵之間的小馬駒—— ①馬索維恩是魏克塞爾河中段的一個獨立的公爵領地。
1225年或1226年,公爵康拉德一世曾向德意志騎士團求援,以抵禦普魯士人;1410年坦能貝格一役,騎士團被殲,馬索維恩被普魯士人所占。
②此處指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快到符沃茨瓦維克時,迪克爾霍夫用手指彈了彈科爾雅切克的上衣說:“請告訴我,符蘭卡,在多少多少年以前,您有沒有在施韋茨一家鋸木廠幹過活,後來把廠子燒了?”科爾雅切克很費力地搖頭,仿佛得了硬脖症,同時使自己的眼睛流露出憂傷和倦意。
見了這樣的目光,迪克爾霍夫就不再問下去了。
布格河在莫德林與魏克塞爾河彙合。
“拉道納”号拐進布格河時,科爾雅切克同全體筏夫一樣靠在船欄杆上,朝河裡牌了三口唾沫。
迪克爾霍夫拿着一根雪茄站在他身旁,問他借個火。
這個詞兒,火柴這個詞兒,像一個寒噤從科爾雅切克背脊上直流下去。
“夥計,我隻是問您借個火,用不着臉紅嘛。
難道您是個大姑娘嗎?” 他們已經過了莫德林,這時,科爾雅切克臉上的紅暈方消。
這并非羞慚的紅暈,而是他在鋸木廠放的那場大火映照在他臉上經久未消的餘晖。
“拉道納”号在布格河逆水上行,穿過連接布格河與普裡皮亞特河的運河,經普裡皮亞特河進入第聶伯河。
在莫德林到基輔這一路上,科爾雅切克-符蘭卡和迪克爾霍夫之間再也沒有進行過交談可供複述。
在拖輪上,筏夫們之間,燒火工與筏夫之間,舵工、燒火工和船長之間,船長與經常更換的領水員之間,自然發生過一些據說是男子漢之間通常出現的那種事情,也許當真如此此。
我可以想象出卡舒口筏夫同那個舵工之間的争吵,他是什切青人,或許由于他而釀成一次反叛:在船上廚房裡舉行了會議,抽簽選出首領,下了口令,還磨快了短劍。
撇開這個不談吧。
那裡既沒有進行政治性的争論或德國人與波蘭人之間的械鬥,也沒有由于社會不平釀成嚴重的暴動而聳人聽聞。
“拉道納”号添足了煤,繼續它的航程,有一次(我想,那是剛過了普沃茨克),船撞到了沙洲上,但是它靠自己的動力擺脫了。
船長巴布施,新航道人,同一名烏克蘭領水員激烈地争吵了幾句。
就是這些,在航行日志上再無别的記載。
倘若非得讓我寫一本科爾雅切克的思想日志,或者鋸木廠老闆迪克爾霍夫的内心世界日記的話,倒是可以有好幾種寫法,而且驚險動人。
嫌疑,證實,猶豫,幾乎同時迅速地消除了猶豫,如此等等。
他們兩個都膽戰心驚。
迪克爾霍夫比科爾雅切克害怕得更厲害,因為現在是在俄國境内。
迪克爾霍夫可能同當年可憐的符蘭卡一樣,被人從甲闆上推落河裡,或者,到了基輔以後,在木材堆積場上,由于它面積極大,一望無際,一個人進了這樣的迷宮,很容易失去他的護衛天使,迪克爾霍夫可能由于巨木堆突然崩塌,難以阻止,終于被壓倒而喪生。
也可以寫他如何遇救脫險。
他被一個名叫科爾雅切克的人搭救。
此人先把鋸木廠老闆從普裡皮亞特河或布格河裡撈起來,然後在基輔那個沒有護衛天使的木材堆積場上,當巨木像雪崩似的倒塌時,在千鈞一發之際,把迪克爾霍夫拽了出來,使他幸免于難。
那将是多麼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