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 寂寞的雛雞
關燈
小
中
大
嗎?而且,我們今天不是也在這裡說過,被殺的都是比較醒目的人,深月也很醒目啊。
” “你是說的場從比較醒目的人開始下手?” “我是說那個‘另一個某人’!”彩夏很正經地說,“的場是為了保護這個人,特地來監視我們的。
” 那個在屋子裡徘徊的黑影,不時發出堅硬的拐杖撞擊聲,躲在陰暗處盯着我們的人。
他濕淋淋的眼,像對血十分饑渴的野獸,舔着舌頭,咽着口水,屏住了喘息聲。
而那些家人,卻拼命想隐藏他兇殘的爪子。
刹那間,我心中清楚浮現出那個黑色人影——在這個禮拜堂看到的那個影子、在裡面樓梯看到的那個影子、穿過微暗走廊的那個影子……我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這時候,突發的某種異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那聲音夾雜在外面卷起旋渦的風聲中,在禮拜堂裡回蕩着。
彩夏“啊”地驚叫一聲,我也大驚失色地擡起頭來往上看。
“啊!”我在擴展開來的視界中,找到了異聲的來源,不禁發出了喘氣般的聲音,“啊,怎麼會這樣……” 右前方牆壁上的彩色玻璃圖案,出現了異狀。
以“創世紀”第四章為主題的圖案,某一部分出現了白色龜裂。
左邊的人物——跪着的該隐頭部,整個粉碎開來。
10 我跟彩夏走出禮拜堂時,已經是快晚上9點多了。
正要上樓梯回到二樓時,碰到神色慌張,從上面沖下來的男人——甲斐幸比古。
“怎麼了?” 我看到他那身打扮,吓了一大跳。
他的砂色對襟毛衣上穿着茶色皮衣,手上拎着自己的旅行袋。
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他想現在離開這裡嗎? “我已經受不了了!”甲斐蒼白着臉,一再地搖頭,“我不能再待在這裡了!” “别這樣,外面還……” “不要阻止我!”他變了一個人似的,用粗暴的聲音說,“我要出去!” “甲斐!” “甲斐,你怎麼了?”彩夏沖上前去,抓住他的手。
“放開我!”他用力甩開彩夏的手,肩膀劇烈地抖動着。
“很抱歉,”他頓一下,用力吸口氣,“我要開他們說的那輛車逃離這裡。
” “不要胡鬧了,不可能的!” “你讓開,鈴藤!"甲斐用力推開上前阻擋的我,猛然沖向通往玄關的黑色雙開門。
“等一下!”我叫住他,他看都不看我一下,就消失在門外了。
“快叫大家來,不阻止他的話,會有危險!”我命令傻傻地站在樓梯下的彩夏,自己則跟着甲斐沖出去。
門後面是挑高二層樓的門廳,十個榻榻米左右的空間裡,擺着一套還蠻高級的會客桌椅。
甲斐打開門廳右側牆上的門,進入應該是玄關的地方。
“甲斐!” 我喊住他,他瞬間停下腳步,背對着我猛搖頭。
我對他說: “不要這樣,冷靜一點!” “不要管我!” 在大雪封閉的房子裡,同伴一個一個被殺——處在這種異常的狀态中,是不是已經快讓他崩潰了?他害怕殺人魔的魔手下一次會伸向自己,所以在絕望無助的心情下,不願意繼續留下來,決定離開這裡。
甲斐打開門廳的門時,霎時“飕”的一聲,吹進了冰凍的強風。
甲斐瞬間猶豫了一下,很快又握緊旅行袋,不顧我制止的呼叫聲,沖出外面。
我也跟着出去。
玄關門階上覆蓋着乘風而來的厚厚白雪,雖然已經鏟過雪,積雪還是相當高。
踏出去的腳,膝蓋下全陷入大雪中。
“甲斐!”風聲吞噬了我的呼喊,大雪在冰凍的黑夜中激烈狂舞着。
“甲斐,快回來啊!” 這時候,他已經走出幾米遠,胸部以下都埋在大雪中。
他奮力撥開柔軟的新雪,像遊泳般前進。
這簡直就是自殺行為,他想走到的場小姐說的前院對面的車庫,可是,在這麼深的積雪中,根本不可能走到那裡。
我沖出去追甲斐,可是,走不到幾步,腳就被大雪困住,醜态百出地趴倒在雪上。
寒冷的空氣像針一般,戳刺着我隻穿了襯衫、對襟毛衣的身體。
隻穿了襪子的腳,再也承受不住寒凍,開始感覺到麻鈍的痛感。
我試着爬起來,又重重摔下去,企圖撐住身體的手腕,窩囊地沉入積雪中。
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甲斐是否會在這個雪地中喪生?剛才在禮拜堂看到的現象——整個碎開來的臉,是不是顯示出了這樣的狀況? “甲斐……” 當我好不容易站起來時,大雪和黑暗已經吞噬了他的身影。
11 那之後不多久,彩夏就把槍中他們都找來,鳴濑跟末永也随後趕到。
槍中跟名望奈志正要沖出去時,鳴濑攔住他們,先打開前院所有的燈,然後準備好手電筒跟鐵鍬,才讓槍中、名望、末永三個人去追甲斐。
我用雙手緊緊抱住凍僵的身體,站在門階的屋檐下看着他們。
不久後,甲斐被他們三個人帶回了。
他好像是走到車庫前就動彈不得了,身體冷得像冰一樣,意識也呈現半昏迷狀态,不過幸虧撿回了一條命。
12 晚上10點半。
騷動終于平息了,我們疲憊地躺在沙龍的沙發上。
甲斐服下忍冬醫生給的營養劑跟鎮靜劑,稍微恢複平靜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的場小姐為我們沖泡了熱騰騰的綠茶,可是,沒有人敢喝。
因為即使不是直接懷疑她,也怕又會被誰下了藥。
當她問起要不要吃晚餐時,大家一緻搖頭表示不要,也是基于同樣的理由。
“對了,剛才井關告訴我說,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的場發現大家都沒喝,自己先喝了一口,突然想到似的說,“她說廚房餐具櫃裡的銀色大湯匙,有一根變形了。
” “湯匙?”槍中皺起眉頭問,“被折彎了嗎?” “不是的,好像被折彎又被折回來的感覺,有點變形了。
” “不是本來就那樣嗎?” “我也是這麼說,可是,她很堅決地說絕對不是,因為她向來很仔細處理餐具。
” “哦,難道是有超能力者嗎?”槍中摸着濕濕的頭發,不以為意地說,“湯匙又不能殺人,應該跟事件無關吧。
” “對了,的場小姐,”忍冬醫生開口說,“這裡的食物沒有問題嗎?” “這一點不需要擔心。
”的場回答說,“井關是個很勤勞的人,火腿跟乳酪都是她自己做的,其他也還有很多存糧。
” “可是,已經四天了呢。
”老醫生還是顯得很不安,兩手交叉放在肚子上,無力地吐了一口長長的氣。
“您餓了嗎?我替您準備一點吃的吧?” “不用了,謝謝你。
”忍冬醫生無精打采地揮揮手,“我今天晚上沒什麼胃口。
不過,電沒有被切斷就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如果連電都被切斷了,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 “您說得沒錯,我們雖然有自備發電機,可是從來沒有用過,不知道能發揮多大的功效。
” 外面暴風雪的聲音,從日光室的玻璃牆壁穿透進來。
胸前口袋裡的香煙所剩無幾,我從中拿出一根,無心聽大家談話,隻聽着暴風雪的聲音。
那個摔壞的煙具盒已經被拿走,換上一個藍色大理石的圓形煙灰缸。
想到剛才禮拜堂的彩色玻璃圖案裂開來的那一幕,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
這棟房子雖經過整修,但畢竟是老舊了,玻璃被強風吹裂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可是,我已經無法把這件事當成“純粹的偶然”。
甲斐現在雖然平安無事了,可是…… 這件事我已經告訴了槍中,他隻是面帶難色地點點頭,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喂,鈴藤,”兩個醫生的對話停下來後,四周又陷入沉默中。
槍中打破這個令人窒息的沉默,對我說:“你想過犯罪的本質嗎?” “犯罪的本質?”我不太了解他的意思,反問他。
“殺人就是犯罪,幾乎沒有人會反駁這種說法。
對受過一般社會洗禮的人而言,這是一種常識,可是,如果說殺人這個行為本身帶有‘犯罪’的屬性,就會有很多人産生懷疑了。
” 我逐字思考槍中所說的話。
槍中繼續說: “一個世紀前,法國的社會學家愛彌爾·杜爾克姆曾經說過,‘并非因為某種行為是犯罪行為才遭到指責,而是因為我們指責那種行為,那種行為才成為犯罪。
’” “這好像是一種反論嘛。
” “也就是說,殺人這種行為,本身隻是單純的‘殺死人’的行為,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
就價值而言,應該說是完全‘中間性’的東西。
要等到該社會成員的意識總體——杜爾克姆将之稱為‘集合意識’——賦予這個行為‘犯罪性’的負面價值,才會因應這樣的認定産生反應,讓這個行為成為犯罪。
總而言之,‘犯罪性’并沒有實體存在,純粹隻是社會——集合意識的認識格局,以及反應方式而已。
” 同樣是殺人,有人要面對大家公認的死刑制度,有人則是在戰争等特殊狀況下采取的行為,不被視為犯罪。
我不知道該不該用這麼單純的例子,來诠釋槍中所說的話。
“所以,以偏激的理論來說,犯罪應該可以說是社會制造出來的。
事實上,60年代以後開始流行的所謂‘标簽論’的犯罪理論,就是要仔細研究、分析,對某種行為冠上犯罪這個标簽的過程。
” 大家都聽得目瞪口呆,我也很疑惑槍中為什麼開始在這裡上起課來。
“你們覺得這樣的主張如何?”槍中繼續說,“要怎麼樣才能消除社會上所有的犯罪呢?答案就是——取消所有的法律。
” “槍中,”我不耐煩地插嘴說,“你到底想說什麼?” “總之,我一開始這麼想,就深深覺得偵探這種行為,真的是很無聊的行為。
” 說着,槍中的臉上浮現出自嘲的表情。
“有人說,推理劇是恢複秩序的戲劇,說得一點都不錯,偵探的任務就是揭發被賦予負面價值的他人行為,恢複集團秩序。
這個集團有社會所謂的‘正義’,而這個正義也是來自于社會所制造出來的價值;其背後更有以‘民主多數’這個字眼來粉飾的無聊權力結構。
不管願意與否,偵探都得意識到這些,真的是很令人讨厭的圖示。
“有些警官,很明顯就是那種圖示的典型人物。
請你回想一下校園紛争的光景,我無意美化學生們的運動,但是,你想想暴力棒和警棒、火焰瓶和催淚彈——這兩者之間的暴力,究竟有什麼不一樣?不過是以硬鋁合金的盾牌為界線,劃分成腐敗權力下的‘正義’,以及會妨礙到這個正義的‘惡’。
不管個案的狀況有多少差異,隻要以犯罪名義來揭發,并制裁他人的行為,就是一種仰仗低級權力的暴力,對吧?” “我了解你的意思,可是,你幹嗎突然談起這種事?”我非常不諒解地看着槍中,“難道你想以這種理由來同情兇手?” “同情?怎麼會呢!這是我本身的問題。
自己親近的人被殺了,我當然非常憤怒,不能原諒兇手。
可是,我一想到自己被迫站在偵探的立場,不得不仰賴自己平常最讨厭的社會權力結構,就覺得……”槍中聳聳肩,面向默默聽說話的的場,“你好像想說什麼。
” “啊,沒有。
”女醫推推眼鏡鏡框。
“還說沒有,都寫在臉上啦。
我知道不該在這種時候喋喋不休地說一堆無聊的話,我都知道。
” 槍中把眼睛眯成一條細線,企圖甩開迷惘似的搖搖頭。
“今天我說過,我有一個關于事件動機的想法,那就是一” 槍中停下來賣個關子,輕輕眨一下眼睛,說,“‘兇手為什麼一定要在這棟房子裡犯案?’——這恐怕是這次事件的重要關鍵。
就某些方面來說,‘暴風雪山莊’對兇手來說是最危險的狀況,他為什麼選擇在這裡犯案;為什麼非犯案不可,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打算循這條線索來調查,說不定……” 他大概是要說,這麼做也許可以揭開真相吧。
“可不可以轉告白須賀先生,再給我一點時間?” 槍中好像真的察覺到了什麼線索,可是,即使我現在要求他說得具體一點,他也不會告訴我的。
跟他交往了這麼久,我知道當他以這種吊人胃口的方式說話時,再怎麼問他都隻是白費力氣。
那種不學也罷的“偵探惡習”,他似乎是天生就具備了。
“今天晚上你們打算怎麼辦?”的場小姐問槍中,“大家都不休息嗎?” “這……”槍中看着我們說,“大家的臉色都很不好,這也難怪啦。
”他又轉向女醫,露出非常疲憊的神情說:“總不能這樣彼此監視下去吧,不睡覺也隻能熬到一個限度,該休息的時候我們會休息的,而且會把房門鎖好。
” 13 晚上11:50,我們各自回到自己房間。
外面的雪減弱了一些,風聲也安靜下來,白色的雪在深沉的黑暗中以奔放的曲線飛舞着。
我擦擦玻璃窗上霧蒙蒙的水蒸氣,從溫暖的房間透過窗戶章着外面,追着甲斐出去時的暴風雪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
空氣中飄蕩着的寂靜與我們正面對的血腥現實似乎完全無關。
我離開窗邊,坐在床邊。
摸摸胸前口袋裡的香煙,發現隻剩下一根,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上了火。
在上升的煙霧中,我看到房間的門,視線不由得移到剛才在無意識中拉上的門闩。
我沉浸在尼古丁溶入血液後的輕微暈眩中,突然—— 下雨了,下雨了。
不知道是哪個小孩的聲音,開始在我耳邊哼起那首歌。
我想去外面玩,沒有傘, 紅色木屐的夾腳帶也斷了。
是北原白秋的《雨》,被殺死在八角形溫室裡的榊由高的屍體,随着旋律浮現在我腦海中。
他的後腦部遭白秋的書敲擊,頸子上纏繞着自己的皮帶……被搬到中央廣場的屍體,呈現兩手環抱身體的不自然姿态。
水從吊在半空中的灑水壺灑出來,淋在他身上,腳邊還放着一雙紅色木屐。
兇手為什麼要用“雨的模仿殺人”?我覺得這個原因是整個事件的關鍵。
下雨了,下雨了。
再不願意,也在屋裡玩吧。
我們來折色紙,來玩折紙遊戲吧。
在湖面上的海龍塑像背上的希美崎的屍體,也跟榊一樣,後腦遭打擊,脖子上纏繞着繩子……身旁有用這個家的信紙折成的紙鶴,暗示着《雨》的第二段歌詞。
我發現圖書室有一本書上下颠倒放置在書架上。
那本肮髒、凹角的書,是西條八十的詩集。
恐怕兇手就是用這本書當兇器,敲打蘭的後腦部;至于另一個兇器,就那樣纏繞在蘭的脖子上。
那根繩子沒什麼特殊,就是一條尼龍線,他們說是這個房子裡的東西。
對于蘭的死,我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屍體不是在房子裡面,而被搬到戶外的那個噴水池上。
這樣的安排顯然跟“雨的模仿殺人”矛盾,兇手這麼做,有什麼特别意義嗎? 下雨了,下雨了。
小雉雞呃喔呃喔啼叫着, 小雉雞也很冷很寂寞吧。
第三個是(啊……)蘆野深月,她全裸的身體裹着白色蕾絲,被扔在中庭廣場上。
這次是刺殺,被餐廳餐具櫃裡的小刀刺進胸部……深紅的血,在雪白的風景中綻放開來——這個連續兇殺案中,第一次出現了血。
在陽台上俯視廣場的雉雞标本,暗廳了《雨》的第三段歌詞。
現在我才想到,兇手殺死深月時為什麼要采取那麼麻煩的行動。
如果隻是要進行“雨的模仿殺人”,那麼,任何場所都可以,例如,可以在日光室殺了她,再把雉雞标本放在那個地方。
難道這樣做不行嗎?非得剝光她的衣服,替她纏上白色蕾絲,再把她丢到廣場上不可嗎?除了這些具體疑問之外,每當我用稍微冷靜下來的頭腦,回想這三件案子時,總會有一種很突兀的奇妙感覺,而且越是去意識它,感覺就越強烈。
究竟哪裡不對,我看不到清楚的輪廓。
那種頗為暧昧、隻有感覺的感覺,很像不協調的合音。
就像在整齊的樂團演奏中,隐隐出現的微妙不和諧音符,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仿佛神經被針戳刺着。
是我太敏感了嗎?要說不對勁,所有的東西都不對勁,這棟霧越邸本身不就是嗎?可是…… 難道是因為看過幾次那個黑影而引發疑心?或是其他……例如那個溫室天花闆上的十字型龜裂?這棟房子所顯示的各個“動作”中,隻有那個龜裂的意義至今不明。
至于其他——難道是因為溫室有一隻鳥變虛弱了?或是剛才的場小姐提到的變形的大湯匙有什麼奇怪之處? 我想不出所以然來,越想越暧昧、越模糊。
總之,兇手是模仿《雨》的歌詞,殺死了三個人。
但是,這個兇手究竟是誰?為什麼選擇了《雨》? 最後一根煙燒到煙屁股時,我從床上站起來,走到書桌前坐下來。
打開抽屜,拿出那疊信紙,握着跟信紙放在一起的筆。
我不是要寫信給誰,而是想做個筆記。
我在信紙——紫色直寫用的信紙——的第一張,寫下跟事件相關的所有人的名字。
模仿槍中昨晚給我看的不在場證明及動機一覽表,按那樣的順序把名字排列出來。
首先是“暗色天幕”的相關人: ·榊由高(李家充) ·名望奈志(鬼怒川茂樹) ·甲斐幸比古(英田照夫) ·蘆野深月(香取深月) ·希美崎蘭(永納公子) ·矢本彩夏(山根夏美) ·鈴藤棱一(佐佐木直史) ·槍中秋清 另一位客人: ·忍冬準之介 還有住在霧越邸裡面的人: ·白須賀秀一郎 ·鳴濑孝 ·的場Ayumi ·末永耕治 ·井關悅子 這之中,榊、蘭、深月三人是被害人。
他們之中,不可能有一個人還活着。
我握好筆,在他們的名字上方打“×”。
也就是說,我想在這張紙上使用“排除法”。
我根據第一次案件發生時的不在場證明,再删去三個人——槍中、我跟甲斐。
犯案時間被鎖定在16日晚上11:
” “你是說的場從比較醒目的人開始下手?” “我是說那個‘另一個某人’!”彩夏很正經地說,“的場是為了保護這個人,特地來監視我們的。
” 那個在屋子裡徘徊的黑影,不時發出堅硬的拐杖撞擊聲,躲在陰暗處盯着我們的人。
他濕淋淋的眼,像對血十分饑渴的野獸,舔着舌頭,咽着口水,屏住了喘息聲。
而那些家人,卻拼命想隐藏他兇殘的爪子。
刹那間,我心中清楚浮現出那個黑色人影——在這個禮拜堂看到的那個影子、在裡面樓梯看到的那個影子、穿過微暗走廊的那個影子……我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這時候,突發的某種異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那聲音夾雜在外面卷起旋渦的風聲中,在禮拜堂裡回蕩着。
彩夏“啊”地驚叫一聲,我也大驚失色地擡起頭來往上看。
“啊!”我在擴展開來的視界中,找到了異聲的來源,不禁發出了喘氣般的聲音,“啊,怎麼會這樣……” 右前方牆壁上的彩色玻璃圖案,出現了異狀。
以“創世紀”第四章為主題的圖案,某一部分出現了白色龜裂。
左邊的人物——跪着的該隐頭部,整個粉碎開來。
10 我跟彩夏走出禮拜堂時,已經是快晚上9點多了。
正要上樓梯回到二樓時,碰到神色慌張,從上面沖下來的男人——甲斐幸比古。
“怎麼了?” 我看到他那身打扮,吓了一大跳。
他的砂色對襟毛衣上穿着茶色皮衣,手上拎着自己的旅行袋。
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他想現在離開這裡嗎? “我已經受不了了!”甲斐蒼白着臉,一再地搖頭,“我不能再待在這裡了!” “别這樣,外面還……” “不要阻止我!”他變了一個人似的,用粗暴的聲音說,“我要出去!” “甲斐!” “甲斐,你怎麼了?”彩夏沖上前去,抓住他的手。
“放開我!”他用力甩開彩夏的手,肩膀劇烈地抖動着。
“很抱歉,”他頓一下,用力吸口氣,“我要開他們說的那輛車逃離這裡。
” “不要胡鬧了,不可能的!” “你讓開,鈴藤!"甲斐用力推開上前阻擋的我,猛然沖向通往玄關的黑色雙開門。
“等一下!”我叫住他,他看都不看我一下,就消失在門外了。
“快叫大家來,不阻止他的話,會有危險!”我命令傻傻地站在樓梯下的彩夏,自己則跟着甲斐沖出去。
門後面是挑高二層樓的門廳,十個榻榻米左右的空間裡,擺着一套還蠻高級的會客桌椅。
甲斐打開門廳右側牆上的門,進入應該是玄關的地方。
“甲斐!” 我喊住他,他瞬間停下腳步,背對着我猛搖頭。
我對他說: “不要這樣,冷靜一點!” “不要管我!” 在大雪封閉的房子裡,同伴一個一個被殺——處在這種異常的狀态中,是不是已經快讓他崩潰了?他害怕殺人魔的魔手下一次會伸向自己,所以在絕望無助的心情下,不願意繼續留下來,決定離開這裡。
甲斐打開門廳的門時,霎時“飕”的一聲,吹進了冰凍的強風。
甲斐瞬間猶豫了一下,很快又握緊旅行袋,不顧我制止的呼叫聲,沖出外面。
我也跟着出去。
玄關門階上覆蓋着乘風而來的厚厚白雪,雖然已經鏟過雪,積雪還是相當高。
踏出去的腳,膝蓋下全陷入大雪中。
“甲斐!”風聲吞噬了我的呼喊,大雪在冰凍的黑夜中激烈狂舞着。
“甲斐,快回來啊!” 這時候,他已經走出幾米遠,胸部以下都埋在大雪中。
他奮力撥開柔軟的新雪,像遊泳般前進。
這簡直就是自殺行為,他想走到的場小姐說的前院對面的車庫,可是,在這麼深的積雪中,根本不可能走到那裡。
我沖出去追甲斐,可是,走不到幾步,腳就被大雪困住,醜态百出地趴倒在雪上。
寒冷的空氣像針一般,戳刺着我隻穿了襯衫、對襟毛衣的身體。
隻穿了襪子的腳,再也承受不住寒凍,開始感覺到麻鈍的痛感。
我試着爬起來,又重重摔下去,企圖撐住身體的手腕,窩囊地沉入積雪中。
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甲斐是否會在這個雪地中喪生?剛才在禮拜堂看到的現象——整個碎開來的臉,是不是顯示出了這樣的狀況? “甲斐……” 當我好不容易站起來時,大雪和黑暗已經吞噬了他的身影。
11 那之後不多久,彩夏就把槍中他們都找來,鳴濑跟末永也随後趕到。
槍中跟名望奈志正要沖出去時,鳴濑攔住他們,先打開前院所有的燈,然後準備好手電筒跟鐵鍬,才讓槍中、名望、末永三個人去追甲斐。
我用雙手緊緊抱住凍僵的身體,站在門階的屋檐下看着他們。
不久後,甲斐被他們三個人帶回了。
他好像是走到車庫前就動彈不得了,身體冷得像冰一樣,意識也呈現半昏迷狀态,不過幸虧撿回了一條命。
12 晚上10點半。
騷動終于平息了,我們疲憊地躺在沙龍的沙發上。
甲斐服下忍冬醫生給的營養劑跟鎮靜劑,稍微恢複平靜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的場小姐為我們沖泡了熱騰騰的綠茶,可是,沒有人敢喝。
因為即使不是直接懷疑她,也怕又會被誰下了藥。
當她問起要不要吃晚餐時,大家一緻搖頭表示不要,也是基于同樣的理由。
“對了,剛才井關告訴我說,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的場發現大家都沒喝,自己先喝了一口,突然想到似的說,“她說廚房餐具櫃裡的銀色大湯匙,有一根變形了。
” “湯匙?”槍中皺起眉頭問,“被折彎了嗎?” “不是的,好像被折彎又被折回來的感覺,有點變形了。
” “不是本來就那樣嗎?” “我也是這麼說,可是,她很堅決地說絕對不是,因為她向來很仔細處理餐具。
” “哦,難道是有超能力者嗎?”槍中摸着濕濕的頭發,不以為意地說,“湯匙又不能殺人,應該跟事件無關吧。
” “對了,的場小姐,”忍冬醫生開口說,“這裡的食物沒有問題嗎?” “這一點不需要擔心。
”的場回答說,“井關是個很勤勞的人,火腿跟乳酪都是她自己做的,其他也還有很多存糧。
” “可是,已經四天了呢。
”老醫生還是顯得很不安,兩手交叉放在肚子上,無力地吐了一口長長的氣。
“您餓了嗎?我替您準備一點吃的吧?” “不用了,謝謝你。
”忍冬醫生無精打采地揮揮手,“我今天晚上沒什麼胃口。
不過,電沒有被切斷就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如果連電都被切斷了,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 “您說得沒錯,我們雖然有自備發電機,可是從來沒有用過,不知道能發揮多大的功效。
” 外面暴風雪的聲音,從日光室的玻璃牆壁穿透進來。
胸前口袋裡的香煙所剩無幾,我從中拿出一根,無心聽大家談話,隻聽着暴風雪的聲音。
那個摔壞的煙具盒已經被拿走,換上一個藍色大理石的圓形煙灰缸。
想到剛才禮拜堂的彩色玻璃圖案裂開來的那一幕,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
這棟房子雖經過整修,但畢竟是老舊了,玻璃被強風吹裂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可是,我已經無法把這件事當成“純粹的偶然”。
甲斐現在雖然平安無事了,可是…… 這件事我已經告訴了槍中,他隻是面帶難色地點點頭,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喂,鈴藤,”兩個醫生的對話停下來後,四周又陷入沉默中。
槍中打破這個令人窒息的沉默,對我說:“你想過犯罪的本質嗎?” “犯罪的本質?”我不太了解他的意思,反問他。
“殺人就是犯罪,幾乎沒有人會反駁這種說法。
對受過一般社會洗禮的人而言,這是一種常識,可是,如果說殺人這個行為本身帶有‘犯罪’的屬性,就會有很多人産生懷疑了。
” 我逐字思考槍中所說的話。
槍中繼續說: “一個世紀前,法國的社會學家愛彌爾·杜爾克姆曾經說過,‘并非因為某種行為是犯罪行為才遭到指責,而是因為我們指責那種行為,那種行為才成為犯罪。
’” “這好像是一種反論嘛。
” “也就是說,殺人這種行為,本身隻是單純的‘殺死人’的行為,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
就價值而言,應該說是完全‘中間性’的東西。
要等到該社會成員的意識總體——杜爾克姆将之稱為‘集合意識’——賦予這個行為‘犯罪性’的負面價值,才會因應這樣的認定産生反應,讓這個行為成為犯罪。
總而言之,‘犯罪性’并沒有實體存在,純粹隻是社會——集合意識的認識格局,以及反應方式而已。
” 同樣是殺人,有人要面對大家公認的死刑制度,有人則是在戰争等特殊狀況下采取的行為,不被視為犯罪。
我不知道該不該用這麼單純的例子,來诠釋槍中所說的話。
“所以,以偏激的理論來說,犯罪應該可以說是社會制造出來的。
事實上,60年代以後開始流行的所謂‘标簽論’的犯罪理論,就是要仔細研究、分析,對某種行為冠上犯罪這個标簽的過程。
” 大家都聽得目瞪口呆,我也很疑惑槍中為什麼開始在這裡上起課來。
“你們覺得這樣的主張如何?”槍中繼續說,“要怎麼樣才能消除社會上所有的犯罪呢?答案就是——取消所有的法律。
” “槍中,”我不耐煩地插嘴說,“你到底想說什麼?” “總之,我一開始這麼想,就深深覺得偵探這種行為,真的是很無聊的行為。
” 說着,槍中的臉上浮現出自嘲的表情。
“有人說,推理劇是恢複秩序的戲劇,說得一點都不錯,偵探的任務就是揭發被賦予負面價值的他人行為,恢複集團秩序。
這個集團有社會所謂的‘正義’,而這個正義也是來自于社會所制造出來的價值;其背後更有以‘民主多數’這個字眼來粉飾的無聊權力結構。
不管願意與否,偵探都得意識到這些,真的是很令人讨厭的圖示。
“有些警官,很明顯就是那種圖示的典型人物。
請你回想一下校園紛争的光景,我無意美化學生們的運動,但是,你想想暴力棒和警棒、火焰瓶和催淚彈——這兩者之間的暴力,究竟有什麼不一樣?不過是以硬鋁合金的盾牌為界線,劃分成腐敗權力下的‘正義’,以及會妨礙到這個正義的‘惡’。
不管個案的狀況有多少差異,隻要以犯罪名義來揭發,并制裁他人的行為,就是一種仰仗低級權力的暴力,對吧?” “我了解你的意思,可是,你幹嗎突然談起這種事?”我非常不諒解地看着槍中,“難道你想以這種理由來同情兇手?” “同情?怎麼會呢!這是我本身的問題。
自己親近的人被殺了,我當然非常憤怒,不能原諒兇手。
可是,我一想到自己被迫站在偵探的立場,不得不仰賴自己平常最讨厭的社會權力結構,就覺得……”槍中聳聳肩,面向默默聽說話的的場,“你好像想說什麼。
” “啊,沒有。
”女醫推推眼鏡鏡框。
“還說沒有,都寫在臉上啦。
我知道不該在這種時候喋喋不休地說一堆無聊的話,我都知道。
” 槍中把眼睛眯成一條細線,企圖甩開迷惘似的搖搖頭。
“今天我說過,我有一個關于事件動機的想法,那就是一” 槍中停下來賣個關子,輕輕眨一下眼睛,說,“‘兇手為什麼一定要在這棟房子裡犯案?’——這恐怕是這次事件的重要關鍵。
就某些方面來說,‘暴風雪山莊’對兇手來說是最危險的狀況,他為什麼選擇在這裡犯案;為什麼非犯案不可,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打算循這條線索來調查,說不定……” 他大概是要說,這麼做也許可以揭開真相吧。
“可不可以轉告白須賀先生,再給我一點時間?” 槍中好像真的察覺到了什麼線索,可是,即使我現在要求他說得具體一點,他也不會告訴我的。
跟他交往了這麼久,我知道當他以這種吊人胃口的方式說話時,再怎麼問他都隻是白費力氣。
那種不學也罷的“偵探惡習”,他似乎是天生就具備了。
“今天晚上你們打算怎麼辦?”的場小姐問槍中,“大家都不休息嗎?” “這……”槍中看着我們說,“大家的臉色都很不好,這也難怪啦。
”他又轉向女醫,露出非常疲憊的神情說:“總不能這樣彼此監視下去吧,不睡覺也隻能熬到一個限度,該休息的時候我們會休息的,而且會把房門鎖好。
” 13 晚上11:50,我們各自回到自己房間。
外面的雪減弱了一些,風聲也安靜下來,白色的雪在深沉的黑暗中以奔放的曲線飛舞着。
我擦擦玻璃窗上霧蒙蒙的水蒸氣,從溫暖的房間透過窗戶章着外面,追着甲斐出去時的暴風雪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
空氣中飄蕩着的寂靜與我們正面對的血腥現實似乎完全無關。
我離開窗邊,坐在床邊。
摸摸胸前口袋裡的香煙,發現隻剩下一根,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上了火。
在上升的煙霧中,我看到房間的門,視線不由得移到剛才在無意識中拉上的門闩。
我沉浸在尼古丁溶入血液後的輕微暈眩中,突然—— 下雨了,下雨了。
不知道是哪個小孩的聲音,開始在我耳邊哼起那首歌。
我想去外面玩,沒有傘, 紅色木屐的夾腳帶也斷了。
是北原白秋的《雨》,被殺死在八角形溫室裡的榊由高的屍體,随着旋律浮現在我腦海中。
他的後腦部遭白秋的書敲擊,頸子上纏繞着自己的皮帶……被搬到中央廣場的屍體,呈現兩手環抱身體的不自然姿态。
水從吊在半空中的灑水壺灑出來,淋在他身上,腳邊還放着一雙紅色木屐。
兇手為什麼要用“雨的模仿殺人”?我覺得這個原因是整個事件的關鍵。
下雨了,下雨了。
再不願意,也在屋裡玩吧。
我們來折色紙,來玩折紙遊戲吧。
在湖面上的海龍塑像背上的希美崎的屍體,也跟榊一樣,後腦遭打擊,脖子上纏繞着繩子……身旁有用這個家的信紙折成的紙鶴,暗示着《雨》的第二段歌詞。
我發現圖書室有一本書上下颠倒放置在書架上。
那本肮髒、凹角的書,是西條八十的詩集。
恐怕兇手就是用這本書當兇器,敲打蘭的後腦部;至于另一個兇器,就那樣纏繞在蘭的脖子上。
那根繩子沒什麼特殊,就是一條尼龍線,他們說是這個房子裡的東西。
對于蘭的死,我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屍體不是在房子裡面,而被搬到戶外的那個噴水池上。
這樣的安排顯然跟“雨的模仿殺人”矛盾,兇手這麼做,有什麼特别意義嗎? 下雨了,下雨了。
小雉雞呃喔呃喔啼叫着, 小雉雞也很冷很寂寞吧。
第三個是(啊……)蘆野深月,她全裸的身體裹着白色蕾絲,被扔在中庭廣場上。
這次是刺殺,被餐廳餐具櫃裡的小刀刺進胸部……深紅的血,在雪白的風景中綻放開來——這個連續兇殺案中,第一次出現了血。
在陽台上俯視廣場的雉雞标本,暗廳了《雨》的第三段歌詞。
現在我才想到,兇手殺死深月時為什麼要采取那麼麻煩的行動。
如果隻是要進行“雨的模仿殺人”,那麼,任何場所都可以,例如,可以在日光室殺了她,再把雉雞标本放在那個地方。
難道這樣做不行嗎?非得剝光她的衣服,替她纏上白色蕾絲,再把她丢到廣場上不可嗎?除了這些具體疑問之外,每當我用稍微冷靜下來的頭腦,回想這三件案子時,總會有一種很突兀的奇妙感覺,而且越是去意識它,感覺就越強烈。
究竟哪裡不對,我看不到清楚的輪廓。
那種頗為暧昧、隻有感覺的感覺,很像不協調的合音。
就像在整齊的樂團演奏中,隐隐出現的微妙不和諧音符,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仿佛神經被針戳刺着。
是我太敏感了嗎?要說不對勁,所有的東西都不對勁,這棟霧越邸本身不就是嗎?可是…… 難道是因為看過幾次那個黑影而引發疑心?或是其他……例如那個溫室天花闆上的十字型龜裂?這棟房子所顯示的各個“動作”中,隻有那個龜裂的意義至今不明。
至于其他——難道是因為溫室有一隻鳥變虛弱了?或是剛才的場小姐提到的變形的大湯匙有什麼奇怪之處? 我想不出所以然來,越想越暧昧、越模糊。
總之,兇手是模仿《雨》的歌詞,殺死了三個人。
但是,這個兇手究竟是誰?為什麼選擇了《雨》? 最後一根煙燒到煙屁股時,我從床上站起來,走到書桌前坐下來。
打開抽屜,拿出那疊信紙,握着跟信紙放在一起的筆。
我不是要寫信給誰,而是想做個筆記。
我在信紙——紫色直寫用的信紙——的第一張,寫下跟事件相關的所有人的名字。
模仿槍中昨晚給我看的不在場證明及動機一覽表,按那樣的順序把名字排列出來。
首先是“暗色天幕”的相關人: ·榊由高(李家充) ·名望奈志(鬼怒川茂樹) ·甲斐幸比古(英田照夫) ·蘆野深月(香取深月) ·希美崎蘭(永納公子) ·矢本彩夏(山根夏美) ·鈴藤棱一(佐佐木直史) ·槍中秋清 另一位客人: ·忍冬準之介 還有住在霧越邸裡面的人: ·白須賀秀一郎 ·鳴濑孝 ·的場Ayumi ·末永耕治 ·井關悅子 這之中,榊、蘭、深月三人是被害人。
他們之中,不可能有一個人還活着。
我握好筆,在他們的名字上方打“×”。
也就是說,我想在這張紙上使用“排除法”。
我根據第一次案件發生時的不在場證明,再删去三個人——槍中、我跟甲斐。
犯案時間被鎖定在16日晚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