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 寂寞的雛雞
關燈
小
中
大
40,到第二天淩晨2:40之間,這三個人在這段時間都有完整的不在場證明,這是毋庸置疑的事。
彩夏說17日淩晨12點到2點之間,她在深月的房間跟深月聊天,這不算是很完整的不在場證明,所以,這個階段我隻在三個人的名字上打了×。
第二次事件,可以删除哪些人呢?犯案時間應該是深月目擊到走道燈光時的18日淩晨2點前後,可是,在這段時間内,沒有人有不在場證明。
雖然有人說女性不太可能辦到,可是後來大家又一緻認為未必如此。
所以,在第二次事件中,沒有可以删去的因素。
至于第三次事件呢?那樣的犯罪行為,沒有腕力的女性很難做到,因為必須把沉睡的深月從餐廳拖到她的房間,脫下她的衣服殺死她後,再把她從陽台丢出欄杆外。
依常理來判斷,不可能是女性所為。
所以,在這個階段,應該可以删除彩夏、的場小姐、井關悅子三個人。
彩夏的确沒什麼力量,有一次我看到她幫忙搬小道具,連不怎麼重的桌子或其他東西,都無法一個人搬起來,還被旁人嘲笑。
在劇團中,她的運動神經也是數一數二的差,這樣的她,絕對不可能做出那種事。
可是老實說,的場小姐跟井關小姐就很難說了。
的場小姐的個子比一般女性高,體格也好,我第一次看到她時,甚至以為她是男生。
所以,她很有可能辦得到。
井關個子嬌小,看起來不是很有力氣,可是,實際上如何也很難說。
經過慎重的考慮,我認為隻能删去彩夏。
——×又多了一個。
剩下的人之中,除了的場小姐之外,其他四個住在這裡的人,都有第三案件的不在場證明。
在案發時間内,白須賀跟鳴濑在三樓下西洋棋,井關跟末永分别在廚房跟備餐室,站在彼此都可以看得到對方的位置。
除去共犯的可能性,就可以憑這個不在場證明将他們删除。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在四個人的名字上打了×的記号。
最後隻剩下三個人——名望奈志、忍冬醫生、的場小姐,兇手應該就在這三人之中。
我在記憶中搜索着可以删去的因素,突然想起喝下混有安眠藥的咖啡時的情景。
我喝了一口沒加糖的咖啡,苦得皺起了眉頭,可是,坐在我旁邊的忍冬醫生,還是一樣在咖啡裡加了一大堆砂糖跟牛奶,津津有味地一口氣喝下去——我的确看到他喝下了咖啡。
對的場小姐,我也有同樣的記憶。
她跟身旁的槍中交談着,時而緩緩地啜一口咖啡。
我就坐在她對面,看得清清楚楚,那種喝法一點都不像是“裝出來的”。
如果是裝出來的,她現在就可以成為一流魔術師,舉行大型表演了。
也就是說,她的确也喝了那杯咖啡。
兇手将安眠藥加入咖啡的方法,絕對是我們事後所探讨出來的那個方法。
兇手事先把足量的安眠藥放在煮咖啡器裡,跟咖啡豆混在一起。
所以,當時煮的咖啡,全都有安眠藥的成分存在;忍冬醫生所喝的咖啡、的場小姐所喝的咖啡,都是一樣。
在服下那種安眠藥的狀态下可以行兇嗎?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我在忍冬準之介跟的場Ayumi的名字上打了×,于是,隻剩下名望奈志一個人。
沒有物理性的資料可以删除他,就機械性判斷來看,他應該就是案件的兇手。
可是,想起他在各種場合的言行、表情、說話聲調,我緩緩地搖搖頭,實在很難相信他是那種會殺死三個同伴的男人。
如彩夏所說,他平常就會用言辭來折磨人,已經可以借此散發内心的壓力,根本不需要在這種時候殺人。
總覺得,怎麼樣都很難把名望奈志跟殺死榊、蘭、深月的兇手聯想在一起。
不過,我也知道不可以隻憑我對他的感覺,就将他删去。
突然,我想到一定可以删去他的理由。
之前居然一直沒想到這一點,我不禁想嘲笑自己的愚蠢。
名望奈志有“刀刃恐懼症”,連餐具的刀叉都不敢碰的他,怎麼可能用小刀殺死深月?如果他是兇手,絕對不會選擇用刀刺殺的方法,他可選擇敲擊頭部或其他方法,而且絕對可以成功。
槍中雖然沒有說,應該也已經想到這一點了。
或是,在深月死後的“讨論會”中,當我離去後,名望本人已經以這個理由來強調自己的清白了? 我在名望奈志的名字上打×,于是,14個與案件相關的人,通通被我删除了。
我放下筆,深深歎了一口氣。
既然這14個人都不可能是兇手,那麼,結論隻有一個,那就是——兇手是這個房子裡的另一個人。
想到這裡,我全身起了雞皮疙瘩。
如果我剛才做的排除法沒有錯誤,那麼,兇手絕對是住在這個家裡的第六個人——那個黑影。
——不是常有“禁閉室狂人”這種事嗎? ——模仿殺人這種事,隻有瘋子才做得出來。
大家所說的話,在我耳邊徘徊着。
——深月比我們任何人都确定,這個房子裡還有另一個人。
——鋼琴聲很小,聽不出來彈的是什麼曲子。
——不是常有這種事嗎?知道太多的人被滅口,不是常發生的事嗎? 我不由得看了一下門闩,在寂靜中豎耳聆聽。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人物,不過,如果兇手真是“住在這個房子裡的第六個人”,那麼,他(或是她)的殺人動機隻可能是發狂,否則他根本沒有理由連續殺死突然來訪的三個客人。
他那麼在意于“雨的模仿殺人”,也是因為發狂所緻…… 由此,我推論出一個可怕的事實。
北原白秋的《雨》不隻三段,還有後續歌詞。
下雨了,下雨了。
人形都躺下了,雨還下不停。
香和煙火都燒盡了。
這是《雨》的第四段歌詞,而最後的第五段是—— 下雨了,下雨了。
白天也下,晚上也下。
下雨了,下雨了。
兇手還會配合剩下的兩段歌詞,再殺死兩個人嗎?“不可能吧!”我低聲喃哺說着,緩緩地從椅子站起來。
拿起排列着打了×的14個人的名字的信紙,走向床鋪。
現在時間是淩晨12:30,我拿着信紙,筋疲力盡地躺在床上。
我做出了我自己的結論——兇手就是住在這個房子裡的第六個人。
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結論的可信度有多少。
我想起槍中在沙龍對的場小姐說的話——“兇手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個房子裡犯案?”——這是案件的重要關鍵。
他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側身躺着,再看一次剛才的筆記。
難道我的排除法有錯? 聽槍中的語氣,好像不認為動機隻是單純的“發狂”。
他到底在想什麼?到底發現了什麼? 我盯着信紙看,突然發現了一件奇妙的事。
怎麼會這樣?我眨着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那些并排的文字,撐起上半身,再度确認自己有沒有看錯。
“真的是……” 我的确沒看錯,可是,這又怎麼樣呢?說不定隻是單純的偶然,根本不具任何意義。
我沒再多想,把信紙丢在床頭櫃上,又躺回床上。
14 在朦胧睡意中,我聽到歌曲。
在緊繃的空氣中,斷斷續續刻畫出一個一個音符般的聲響,音色清澈悲戚——是音樂盒的聲音。
演奏的曲子是令人懷念的童謠,在很久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聽過。
不知道是在小學音樂課時學過,還是曾經聽母親唱過。
我動了一下嘴巴,想配合旋律哼唱那首歌,可是,我很快閉上了嘴巴。
我猶豫、困惑、不解,因為合不上音調,不管我怎麼唱,都無法唱出歌來。
奇怪,太奇怪了,好像哪裡不太對勁。
音樂盒的音色,逐漸改變;演奏的曲子也開始變形。
那個音樂聲夾雜在尖銳高亢的風聲中,傳入我耳中,我猛地張開眼睛。
我發現自己仰躺在床上,居然連毯子都沒蓋就睡着了。
房間裡的燈還亮着,我看看手表,時間是即将淩晨2點。
我是這樣躺着想事情時,不知不覺睡着了。
窗外傳來銳利的風聲,我想暴風雪應該還是很劇烈吧。
我緩緩起身,覺得頭腦像蒙上濃霧般茫然,大概是睡姿不好,有點惡心頭痛。
我撐起身子,兩手壓着太陽穴。
此時,我又聽到夾雜在風聲中的微微音樂聲。
我全身僵硬。
那是小型鋼琴——禮拜堂那架鋼琴,現在有人在彈奏着。
究竟是誰?是的場小姐嗎?這個時間,她在禮拜堂彈鋼琴? 鋼琴彈的是我曾聽過的歌,雖然被風聲截成片片斷斷,我還是聽得出來,那憂郁的旋律是舒伯特的《死與少女》。
我合攏對襟毛衣前襟,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
在那個旋律的吸引下,直直往門走去。
身體會毫不猶豫地采取這種行動,可能是因為還有幾分意識殘留在朦胧的睡意中,我拉開門闩,走到黑暗的走廊。
可能是建築物構造的影響吧,鋼琴的聲音變得更微弱——微弱到似有似無。
我把右手貼在牆壁上,踩着地毯前進。
走廊的空氣非常冰冷,每走一步,體溫好像就跟着下降一度。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都沒想到要叫醒隔壁的槍中。
看來,我的意識果然還沒完全清醒。
明知這是很危險的行為,我還是打算獨自走向禮拜堂。
就在我走到盡頭左轉,正要打開通往樓梯平台的雙開門時,背後突然有人用低沉沙啞的聲音叫住我。
“鈴藤!” 我雖沒有驚聲尖叫,卻吓得心髒差點從嘴巴裡跳出來。
我回過頭看。
“甲斐!” 從壯碩的體格,看出緩緩向我走來的人影,就是甲斐幸比古。
“這種時候你怎麼在這裡?”我縮回正要打開門的手,問他。
心想他不會又想一個人沖入大雪中吧?他現在應該已經知道,那等于是自殺的行為。
“你呢?為什麼在這裡?”他壓低聲音問我。
“你沒聽到嗎?”我說,“好像有人在禮拜堂彈鋼琴。
” “嗯,我也是聽到那個聲音才出來的。
” “你沒事了嗎?心情平靜下來了嗎?” “對不起,我那時候心很亂。
”他的聲音畏畏縮縮,沒有一點精神,聽起來甚至有點發抖。
在我們對話期間,鋼琴的聲音還持續着。
我透過黑暗看着甲斐僵硬的臉,說:“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好。
” 打開門,我們走到探出挑高大廳上方的樓梯平台。
用手摸索着,打開回廊的燈。
鋼琴的聲音變大了,彈奏的音符也比剛才聽得更清楚了。
幽暗沉重的旋律,步調非常遲緩,果然是《死與少女》。
這是舒伯特20歲時寫的有名歌曲,後來成為他的遺作D小調弦樂四重奏中第二樂章的主題。
我們蹑手蹑腳地走下樓梯。
滾吧! 滾吧,死亡使者! 不要碰觸我年輕的身軀。
我想到可以配合這首曲子高歌的馬吉亞斯·克勞迪烏斯的詩,這句話是少女對降臨的死神說的話,死神回答她說: 少女啊,把你的手給我,如果你是我的朋友,請躺在我柔軟的胸前,平靜地沉睡吧。
當時,對我述說自己命運結局時的深月的臉,仿佛被幽暗沉重的旋律呼喚出來似的,在我心中蘇醒過來——年紀輕輕就被宣告死亡,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的深月,還沒覺悟到那一刻來臨,就被帶到另一個世界…… 走到中間夾層回廊的轉角處前,旋律突然停止了。
我跟甲斐面面相觑,然後加快了腳步。
可是,聲音沒有再度響起,難道是發現有人接近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盡量不讓鞋子發出聲音,小心翼翼地通過回廊。
到了大廳,我們毅然走向禮拜堂的門。
回廊下方有幾階樓梯。
禮拜堂入口處的雙開門,右側那一扇微微開着,寬度剛好可以讓一個人的身體通過。
裡面的燈亮着,微弱的橙色光線,在濃得化不開的黑暗中開出一條窄路,從門縫投射出來。
我走在前頭,沿着這道光線走下樓梯,甲斐走在我後面。
再也聽不到鋼琴的聲音了,我屏住氣息,從半開的門縫窺伺裡面的情形,視線直接飛到祭壇左邊放鋼琴的地方。
可是,鋼琴前面沒有任何演奏者,微暗的禮拜堂内也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
“有人在吧?”我往裡面踏進一步,鼓足勇氣大聲說,因為我想對方可能躲在某個陰影中,“剛才明明還在彈鋼琴,現在一定,躲在某處吧?!” “鈴藤,”跟着我進來的甲斐,畏首畏尾地說,“可能是發現我們,已經跑了吧。
” “也許吧,可是……”我還是覺得很奇怪,又對那個看不到的人大喊一聲:“有人……” 背後——門外面,突然響起“叩吱”的微微聲響,我大吃一驚,沒再說下去,停下正要往裡面走去的腳步,慌忙轉過身去。
甲斐也跟着轉過身去,可是,他好像吓呆了,站在原地動也不動一下。
我從背後推他,硬把他推到外面。
“是誰!”我尖聲叫着。
漆黑的人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移動着。
好像正好爬到最後一個階梯,正要踏入大廳。
剛才,我們沿着投射出來的光線進入禮拜堂時,他(或她)就躲在旁邊的黑暗中,屏氣凝神地看着我們。
“等一下!” 我也有點驚慌了,明明隻要沖出去,追上人影就行了,我卻在上樓梯的第一個台階跌倒,整個人往前趴下去。
這期間,人影已經繞過階梯,往斜上方的大廳右邊移動。
拐杖敲擊的聲音,配合他不自然的動作震響着。
我爬起來,走到第二、三階時,照亮大廳的微暗燈光,突然全滅了。
深深的黑暗像一張漁網罩住我們,瞬間什麼也看不到了。
“鈴藤!” 甲斐站在我後面,聲音抖得厲害。
我也一時腳軟,站在原地動彈不得。
幸虧有禮拜堂投射過來的微弱光線,才能朦朦胧胧看到東西的輪廓。
我沖上樓梯,往人影前進的方向跟進。
甲斐好不容易才走到我旁邊。
“鈴藤。
”他無助地叫着我。
“噓!”我阻止他,注視着人影可能逃逸的地方。
那裡應該是禮拜堂門前的右手邊——擺設人形的櫥櫃附近吧。
我向前一步,張大眼睛去看,可是,什麼也沒看到。
濃密的黑暗,淹沒了附近的空間。
“你在那裡吧!” 我用過度緊張的高八度聲音說完後,黑暗中“嘎哒”響起某種聲音。
我跟甲斐幾乎同時叫出聲來,兩個人搖搖晃晃地沖到門口,從微開的門縫鑽進去。
外面的燈光從面對中庭的落地窗投射進來,稍微沖淡了走廊的黑暗,可是,已經看不見人影了,耳朵隻聽到外面呼嘯的風聲,還有自己狂亂的心跳聲。
“鈴藤,”甲斐呻吟般地說,“那到底是……” “去找找看吧,”我把手貼在胸前,緩緩地做了一個深呼吸。
“我們分頭去找,不,最好還是不要分開。
” “可是……” 甲斐已經吓得魂飛魄散了,我鼓起勇氣來,率先邁出了步伐。
我向前走幾步,看看右彎的側廊,側廊上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他逃進這裡了嗎?或是…… 此時,中央走廊另一頭那扇門的後面,突然亮起了燈。
我先聽到微微的腳步聲,然後就看到門上的毛玻璃映出龐大的黑色影子。
我吸口氣,嚴陣以待。
回頭看一下甲斐,他像個恐懼的小孩,縮着身子杵立在走廊上。
門打開,人影出現了,但是,從身影可以看得出來,不是剛才那個人。
高高個子,寬碩的肩膀——跟我發現深月屍體時。
在三樓陽台上看到的身影一樣——是鳴濑管家。
“怎麼了?”他踩着沉着的步伐,向我們走來,用缺乏抑揚頓挫的沙啞聲音對我們說,“你們知道現在幾點了嗎?我聽到有聲音,所以過來看看。
” “剛才有人在這裡,”我回答他,“而且還在禮拜堂彈琴,那個人到底是誰?” “你在說什麼?”鳴濑在距離我兩米的前方停下來,用無動于衷的聲音反問我。
他的睡衣上披了一件深藍色外袍,在微暗中,又在這種狀況下,讓他看起來真的很像最初那一晚彩夏所形容的雪萊夫人筆下的怪物。
“一個拄着拐杖的人,臉色非常蒼白,那張臉——” 說到這裡,我才想到那可能是能面具。
那邊的裝飾櫃裡,的确有一個區域收藏着各種能面具。
他拿了其中之一。
“我看您是在做夢吧?”鳴濑瞪着我們,冷冷地說,随即向前走一兩步,伸出手來抓我的肩膀,“請回房去。
” “我們真的看到了。
” “已經很晚了,請回房去。
” 鳴濑用嚴厲的聲音,重複這句話。
在我後面的甲斐低吟幾聲,慌慌張張地轉身離去。
落荒而逃般的鞋聲,在走廊上喀哒喀哒響着。
我甩開管家緊緊嵌在我肩膀上的手,心不甘情不願地倒退着走。
“晚安。
”鳴濑冷冷說着,在我眼前關上了門。
15 不得不回二樓的我,一邊壓抑心中無法平息的悸動,一邊摸索着大廳的電燈,摸到幾個開關,就按下了其中一個,懸挂在天花闆上的吊燈頓時大放光明。
被照得通亮的空間比白天都還亮,剛才的經過仿如一場夢。
我走到裝飾櫃前面,也就是剛才那個人影藏身的地方。
櫥櫃中各式各樣的日本人形,像我之前所看到樣子排列着。
人形左邊那一區——大約三分之一的空間,陳列着許多能面具。
“果然是!”我看到櫥櫃的玻璃門,有一扇是開着的,不禁喃喃對自己說着。
開着的玻璃門後有三層架子,中間那一層整齊排列着幾個能面具,最前面的地方空出了一個位置。
這一層的能面具都是女面,有般若、橋姬、泥眼、瘦女、小面、孫次郎……那麼,被抽掉的應該是“增”吧。
我想起漂浮在黑暗中的那張陰森森的臉,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那時候好像被鬼壓住般的感覺,又從身體各處冒出來。
那他到底是什麼人?難道就是殺死三個人的兇手嗎? 我抖動肩膀,深深吐一口氣,再甩動混亂的頭,走向樓梯。
我再也沒有力氣去探視甲斐或叫醒槍中,就那樣直接走回自己的房間,鑽進毛毯裡睡着了。
彩夏說17日淩晨12點到2點之間,她在深月的房間跟深月聊天,這不算是很完整的不在場證明,所以,這個階段我隻在三個人的名字上打了×。
第二次事件,可以删除哪些人呢?犯案時間應該是深月目擊到走道燈光時的18日淩晨2點前後,可是,在這段時間内,沒有人有不在場證明。
雖然有人說女性不太可能辦到,可是後來大家又一緻認為未必如此。
所以,在第二次事件中,沒有可以删去的因素。
至于第三次事件呢?那樣的犯罪行為,沒有腕力的女性很難做到,因為必須把沉睡的深月從餐廳拖到她的房間,脫下她的衣服殺死她後,再把她從陽台丢出欄杆外。
依常理來判斷,不可能是女性所為。
所以,在這個階段,應該可以删除彩夏、的場小姐、井關悅子三個人。
彩夏的确沒什麼力量,有一次我看到她幫忙搬小道具,連不怎麼重的桌子或其他東西,都無法一個人搬起來,還被旁人嘲笑。
在劇團中,她的運動神經也是數一數二的差,這樣的她,絕對不可能做出那種事。
可是老實說,的場小姐跟井關小姐就很難說了。
的場小姐的個子比一般女性高,體格也好,我第一次看到她時,甚至以為她是男生。
所以,她很有可能辦得到。
井關個子嬌小,看起來不是很有力氣,可是,實際上如何也很難說。
經過慎重的考慮,我認為隻能删去彩夏。
——×又多了一個。
剩下的人之中,除了的場小姐之外,其他四個住在這裡的人,都有第三案件的不在場證明。
在案發時間内,白須賀跟鳴濑在三樓下西洋棋,井關跟末永分别在廚房跟備餐室,站在彼此都可以看得到對方的位置。
除去共犯的可能性,就可以憑這個不在場證明将他們删除。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在四個人的名字上打了×的記号。
最後隻剩下三個人——名望奈志、忍冬醫生、的場小姐,兇手應該就在這三人之中。
我在記憶中搜索着可以删去的因素,突然想起喝下混有安眠藥的咖啡時的情景。
我喝了一口沒加糖的咖啡,苦得皺起了眉頭,可是,坐在我旁邊的忍冬醫生,還是一樣在咖啡裡加了一大堆砂糖跟牛奶,津津有味地一口氣喝下去——我的确看到他喝下了咖啡。
對的場小姐,我也有同樣的記憶。
她跟身旁的槍中交談着,時而緩緩地啜一口咖啡。
我就坐在她對面,看得清清楚楚,那種喝法一點都不像是“裝出來的”。
如果是裝出來的,她現在就可以成為一流魔術師,舉行大型表演了。
也就是說,她的确也喝了那杯咖啡。
兇手将安眠藥加入咖啡的方法,絕對是我們事後所探讨出來的那個方法。
兇手事先把足量的安眠藥放在煮咖啡器裡,跟咖啡豆混在一起。
所以,當時煮的咖啡,全都有安眠藥的成分存在;忍冬醫生所喝的咖啡、的場小姐所喝的咖啡,都是一樣。
在服下那種安眠藥的狀态下可以行兇嗎?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我在忍冬準之介跟的場Ayumi的名字上打了×,于是,隻剩下名望奈志一個人。
沒有物理性的資料可以删除他,就機械性判斷來看,他應該就是案件的兇手。
可是,想起他在各種場合的言行、表情、說話聲調,我緩緩地搖搖頭,實在很難相信他是那種會殺死三個同伴的男人。
如彩夏所說,他平常就會用言辭來折磨人,已經可以借此散發内心的壓力,根本不需要在這種時候殺人。
總覺得,怎麼樣都很難把名望奈志跟殺死榊、蘭、深月的兇手聯想在一起。
不過,我也知道不可以隻憑我對他的感覺,就将他删去。
突然,我想到一定可以删去他的理由。
之前居然一直沒想到這一點,我不禁想嘲笑自己的愚蠢。
名望奈志有“刀刃恐懼症”,連餐具的刀叉都不敢碰的他,怎麼可能用小刀殺死深月?如果他是兇手,絕對不會選擇用刀刺殺的方法,他可選擇敲擊頭部或其他方法,而且絕對可以成功。
槍中雖然沒有說,應該也已經想到這一點了。
或是,在深月死後的“讨論會”中,當我離去後,名望本人已經以這個理由來強調自己的清白了? 我在名望奈志的名字上打×,于是,14個與案件相關的人,通通被我删除了。
我放下筆,深深歎了一口氣。
既然這14個人都不可能是兇手,那麼,結論隻有一個,那就是——兇手是這個房子裡的另一個人。
想到這裡,我全身起了雞皮疙瘩。
如果我剛才做的排除法沒有錯誤,那麼,兇手絕對是住在這個家裡的第六個人——那個黑影。
——不是常有“禁閉室狂人”這種事嗎? ——模仿殺人這種事,隻有瘋子才做得出來。
大家所說的話,在我耳邊徘徊着。
——深月比我們任何人都确定,這個房子裡還有另一個人。
——鋼琴聲很小,聽不出來彈的是什麼曲子。
——不是常有這種事嗎?知道太多的人被滅口,不是常發生的事嗎? 我不由得看了一下門闩,在寂靜中豎耳聆聽。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人物,不過,如果兇手真是“住在這個房子裡的第六個人”,那麼,他(或是她)的殺人動機隻可能是發狂,否則他根本沒有理由連續殺死突然來訪的三個客人。
他那麼在意于“雨的模仿殺人”,也是因為發狂所緻…… 由此,我推論出一個可怕的事實。
北原白秋的《雨》不隻三段,還有後續歌詞。
下雨了,下雨了。
人形都躺下了,雨還下不停。
香和煙火都燒盡了。
這是《雨》的第四段歌詞,而最後的第五段是—— 下雨了,下雨了。
白天也下,晚上也下。
下雨了,下雨了。
兇手還會配合剩下的兩段歌詞,再殺死兩個人嗎?“不可能吧!”我低聲喃哺說着,緩緩地從椅子站起來。
拿起排列着打了×的14個人的名字的信紙,走向床鋪。
現在時間是淩晨12:30,我拿着信紙,筋疲力盡地躺在床上。
我做出了我自己的結論——兇手就是住在這個房子裡的第六個人。
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結論的可信度有多少。
我想起槍中在沙龍對的場小姐說的話——“兇手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個房子裡犯案?”——這是案件的重要關鍵。
他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側身躺着,再看一次剛才的筆記。
難道我的排除法有錯? 聽槍中的語氣,好像不認為動機隻是單純的“發狂”。
他到底在想什麼?到底發現了什麼? 我盯着信紙看,突然發現了一件奇妙的事。
怎麼會這樣?我眨着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那些并排的文字,撐起上半身,再度确認自己有沒有看錯。
“真的是……” 我的确沒看錯,可是,這又怎麼樣呢?說不定隻是單純的偶然,根本不具任何意義。
我沒再多想,把信紙丢在床頭櫃上,又躺回床上。
14 在朦胧睡意中,我聽到歌曲。
在緊繃的空氣中,斷斷續續刻畫出一個一個音符般的聲響,音色清澈悲戚——是音樂盒的聲音。
演奏的曲子是令人懷念的童謠,在很久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聽過。
不知道是在小學音樂課時學過,還是曾經聽母親唱過。
我動了一下嘴巴,想配合旋律哼唱那首歌,可是,我很快閉上了嘴巴。
我猶豫、困惑、不解,因為合不上音調,不管我怎麼唱,都無法唱出歌來。
奇怪,太奇怪了,好像哪裡不太對勁。
音樂盒的音色,逐漸改變;演奏的曲子也開始變形。
那個音樂聲夾雜在尖銳高亢的風聲中,傳入我耳中,我猛地張開眼睛。
我發現自己仰躺在床上,居然連毯子都沒蓋就睡着了。
房間裡的燈還亮着,我看看手表,時間是即将淩晨2點。
我是這樣躺着想事情時,不知不覺睡着了。
窗外傳來銳利的風聲,我想暴風雪應該還是很劇烈吧。
我緩緩起身,覺得頭腦像蒙上濃霧般茫然,大概是睡姿不好,有點惡心頭痛。
我撐起身子,兩手壓着太陽穴。
此時,我又聽到夾雜在風聲中的微微音樂聲。
我全身僵硬。
那是小型鋼琴——禮拜堂那架鋼琴,現在有人在彈奏着。
究竟是誰?是的場小姐嗎?這個時間,她在禮拜堂彈鋼琴? 鋼琴彈的是我曾聽過的歌,雖然被風聲截成片片斷斷,我還是聽得出來,那憂郁的旋律是舒伯特的《死與少女》。
我合攏對襟毛衣前襟,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
在那個旋律的吸引下,直直往門走去。
身體會毫不猶豫地采取這種行動,可能是因為還有幾分意識殘留在朦胧的睡意中,我拉開門闩,走到黑暗的走廊。
可能是建築物構造的影響吧,鋼琴的聲音變得更微弱——微弱到似有似無。
我把右手貼在牆壁上,踩着地毯前進。
走廊的空氣非常冰冷,每走一步,體溫好像就跟着下降一度。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都沒想到要叫醒隔壁的槍中。
看來,我的意識果然還沒完全清醒。
明知這是很危險的行為,我還是打算獨自走向禮拜堂。
就在我走到盡頭左轉,正要打開通往樓梯平台的雙開門時,背後突然有人用低沉沙啞的聲音叫住我。
“鈴藤!” 我雖沒有驚聲尖叫,卻吓得心髒差點從嘴巴裡跳出來。
我回過頭看。
“甲斐!” 從壯碩的體格,看出緩緩向我走來的人影,就是甲斐幸比古。
“這種時候你怎麼在這裡?”我縮回正要打開門的手,問他。
心想他不會又想一個人沖入大雪中吧?他現在應該已經知道,那等于是自殺的行為。
“你呢?為什麼在這裡?”他壓低聲音問我。
“你沒聽到嗎?”我說,“好像有人在禮拜堂彈鋼琴。
” “嗯,我也是聽到那個聲音才出來的。
” “你沒事了嗎?心情平靜下來了嗎?” “對不起,我那時候心很亂。
”他的聲音畏畏縮縮,沒有一點精神,聽起來甚至有點發抖。
在我們對話期間,鋼琴的聲音還持續着。
我透過黑暗看着甲斐僵硬的臉,說:“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好。
” 打開門,我們走到探出挑高大廳上方的樓梯平台。
用手摸索着,打開回廊的燈。
鋼琴的聲音變大了,彈奏的音符也比剛才聽得更清楚了。
幽暗沉重的旋律,步調非常遲緩,果然是《死與少女》。
這是舒伯特20歲時寫的有名歌曲,後來成為他的遺作D小調弦樂四重奏中第二樂章的主題。
我們蹑手蹑腳地走下樓梯。
滾吧! 滾吧,死亡使者! 不要碰觸我年輕的身軀。
我想到可以配合這首曲子高歌的馬吉亞斯·克勞迪烏斯的詩,這句話是少女對降臨的死神說的話,死神回答她說: 少女啊,把你的手給我,如果你是我的朋友,請躺在我柔軟的胸前,平靜地沉睡吧。
當時,對我述說自己命運結局時的深月的臉,仿佛被幽暗沉重的旋律呼喚出來似的,在我心中蘇醒過來——年紀輕輕就被宣告死亡,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的深月,還沒覺悟到那一刻來臨,就被帶到另一個世界…… 走到中間夾層回廊的轉角處前,旋律突然停止了。
我跟甲斐面面相觑,然後加快了腳步。
可是,聲音沒有再度響起,難道是發現有人接近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盡量不讓鞋子發出聲音,小心翼翼地通過回廊。
到了大廳,我們毅然走向禮拜堂的門。
回廊下方有幾階樓梯。
禮拜堂入口處的雙開門,右側那一扇微微開着,寬度剛好可以讓一個人的身體通過。
裡面的燈亮着,微弱的橙色光線,在濃得化不開的黑暗中開出一條窄路,從門縫投射出來。
我走在前頭,沿着這道光線走下樓梯,甲斐走在我後面。
再也聽不到鋼琴的聲音了,我屏住氣息,從半開的門縫窺伺裡面的情形,視線直接飛到祭壇左邊放鋼琴的地方。
可是,鋼琴前面沒有任何演奏者,微暗的禮拜堂内也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
“有人在吧?”我往裡面踏進一步,鼓足勇氣大聲說,因為我想對方可能躲在某個陰影中,“剛才明明還在彈鋼琴,現在一定,躲在某處吧?!” “鈴藤,”跟着我進來的甲斐,畏首畏尾地說,“可能是發現我們,已經跑了吧。
” “也許吧,可是……”我還是覺得很奇怪,又對那個看不到的人大喊一聲:“有人……” 背後——門外面,突然響起“叩吱”的微微聲響,我大吃一驚,沒再說下去,停下正要往裡面走去的腳步,慌忙轉過身去。
甲斐也跟着轉過身去,可是,他好像吓呆了,站在原地動也不動一下。
我從背後推他,硬把他推到外面。
“是誰!”我尖聲叫着。
漆黑的人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移動着。
好像正好爬到最後一個階梯,正要踏入大廳。
剛才,我們沿着投射出來的光線進入禮拜堂時,他(或她)就躲在旁邊的黑暗中,屏氣凝神地看着我們。
“等一下!” 我也有點驚慌了,明明隻要沖出去,追上人影就行了,我卻在上樓梯的第一個台階跌倒,整個人往前趴下去。
這期間,人影已經繞過階梯,往斜上方的大廳右邊移動。
拐杖敲擊的聲音,配合他不自然的動作震響着。
我爬起來,走到第二、三階時,照亮大廳的微暗燈光,突然全滅了。
深深的黑暗像一張漁網罩住我們,瞬間什麼也看不到了。
“鈴藤!” 甲斐站在我後面,聲音抖得厲害。
我也一時腳軟,站在原地動彈不得。
幸虧有禮拜堂投射過來的微弱光線,才能朦朦胧胧看到東西的輪廓。
我沖上樓梯,往人影前進的方向跟進。
甲斐好不容易才走到我旁邊。
“鈴藤。
”他無助地叫着我。
“噓!”我阻止他,注視着人影可能逃逸的地方。
那裡應該是禮拜堂門前的右手邊——擺設人形的櫥櫃附近吧。
我向前一步,張大眼睛去看,可是,什麼也沒看到。
濃密的黑暗,淹沒了附近的空間。
“你在那裡吧!” 我用過度緊張的高八度聲音說完後,黑暗中“嘎哒”響起某種聲音。
我跟甲斐幾乎同時叫出聲來,兩個人搖搖晃晃地沖到門口,從微開的門縫鑽進去。
外面的燈光從面對中庭的落地窗投射進來,稍微沖淡了走廊的黑暗,可是,已經看不見人影了,耳朵隻聽到外面呼嘯的風聲,還有自己狂亂的心跳聲。
“鈴藤,”甲斐呻吟般地說,“那到底是……” “去找找看吧,”我把手貼在胸前,緩緩地做了一個深呼吸。
“我們分頭去找,不,最好還是不要分開。
” “可是……” 甲斐已經吓得魂飛魄散了,我鼓起勇氣來,率先邁出了步伐。
我向前走幾步,看看右彎的側廊,側廊上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他逃進這裡了嗎?或是…… 此時,中央走廊另一頭那扇門的後面,突然亮起了燈。
我先聽到微微的腳步聲,然後就看到門上的毛玻璃映出龐大的黑色影子。
我吸口氣,嚴陣以待。
回頭看一下甲斐,他像個恐懼的小孩,縮着身子杵立在走廊上。
門打開,人影出現了,但是,從身影可以看得出來,不是剛才那個人。
高高個子,寬碩的肩膀——跟我發現深月屍體時。
在三樓陽台上看到的身影一樣——是鳴濑管家。
“怎麼了?”他踩着沉着的步伐,向我們走來,用缺乏抑揚頓挫的沙啞聲音對我們說,“你們知道現在幾點了嗎?我聽到有聲音,所以過來看看。
” “剛才有人在這裡,”我回答他,“而且還在禮拜堂彈琴,那個人到底是誰?” “你在說什麼?”鳴濑在距離我兩米的前方停下來,用無動于衷的聲音反問我。
他的睡衣上披了一件深藍色外袍,在微暗中,又在這種狀況下,讓他看起來真的很像最初那一晚彩夏所形容的雪萊夫人筆下的怪物。
“一個拄着拐杖的人,臉色非常蒼白,那張臉——” 說到這裡,我才想到那可能是能面具。
那邊的裝飾櫃裡,的确有一個區域收藏着各種能面具。
他拿了其中之一。
“我看您是在做夢吧?”鳴濑瞪着我們,冷冷地說,随即向前走一兩步,伸出手來抓我的肩膀,“請回房去。
” “我們真的看到了。
” “已經很晚了,請回房去。
” 鳴濑用嚴厲的聲音,重複這句話。
在我後面的甲斐低吟幾聲,慌慌張張地轉身離去。
落荒而逃般的鞋聲,在走廊上喀哒喀哒響着。
我甩開管家緊緊嵌在我肩膀上的手,心不甘情不願地倒退着走。
“晚安。
”鳴濑冷冷說着,在我眼前關上了門。
15 不得不回二樓的我,一邊壓抑心中無法平息的悸動,一邊摸索着大廳的電燈,摸到幾個開關,就按下了其中一個,懸挂在天花闆上的吊燈頓時大放光明。
被照得通亮的空間比白天都還亮,剛才的經過仿如一場夢。
我走到裝飾櫃前面,也就是剛才那個人影藏身的地方。
櫥櫃中各式各樣的日本人形,像我之前所看到樣子排列着。
人形左邊那一區——大約三分之一的空間,陳列着許多能面具。
“果然是!”我看到櫥櫃的玻璃門,有一扇是開着的,不禁喃喃對自己說着。
開着的玻璃門後有三層架子,中間那一層整齊排列着幾個能面具,最前面的地方空出了一個位置。
這一層的能面具都是女面,有般若、橋姬、泥眼、瘦女、小面、孫次郎……那麼,被抽掉的應該是“增”吧。
我想起漂浮在黑暗中的那張陰森森的臉,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那時候好像被鬼壓住般的感覺,又從身體各處冒出來。
那他到底是什麼人?難道就是殺死三個人的兇手嗎? 我抖動肩膀,深深吐一口氣,再甩動混亂的頭,走向樓梯。
我再也沒有力氣去探視甲斐或叫醒槍中,就那樣直接走回自己的房間,鑽進毛毯裡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