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關燈
接住錄像帶,把它放到亮處。

    她右臂的肘部依然彎曲着,右手緊緊貼在腰上。

    接着,我看出她的右臂是萎縮的,從那牛仔夾克的袖子裡露出了一截殘肢,看上去像是吃了瑟裡多邁德後生出的嬰兒的手臂。

     “很有趣,”她說道,眯眼看着這盤錄像帶,“8毫米高密度帶。

    這也許就是我們聽說的那種專利數據編排的産品。

    這種産品具有增強實時圖像的能力。

    ” “抱歉!我并不懂。

    ”我說。

    我感到自己真傻,說什麼關于模特兒的事。

    我把手伸進我的箱子裡,拿出了放像機。

     特裡薩立即拿出螺絲刀,打開蓋子。

    她彎下腰來看着裡面。

    我看到一塊綠色的線路闆、一台黑色的發動機和三隻小水晶圓筒。

    “唔,這是一套新裝置。

    棒極了!桑德斯博士,你看,他們隻用了3個磁頭工作。

    這塊線路闆肯定是産生紅綠藍光的組件,因為在這裡——你認為這是壓縮線路嗎?” “可能是數字模拟變頻器,”桑德斯說,“十分整齊,如此之小。

    ”他轉向我,舉起箱子。

    “你知道為什麼日本人能把東西做成這樣,而我們卻不能嗎?他們在不斷地改進。

    一個審慎的、耐心的、連續不斷的優化過程。

    每年,産品質量提高一些,體積變小一些,價格降低一些。

    美國人可不那麼想。

    美國人總是期望數量的飛躍,大幅度地前進。

    美國人試圖來個本壘打,把球擊出場外,然後舒舒服服地休息。

    日本人卻是整天地搞一壘打,從不貪圖休息。

    所以,像這種情況,你所看到的完全是一種人生觀的體現。

    ” 他轉動着圓筒,稱贊了一番,一邊這樣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陣子。

    最後,我說:“你們能複制這些錄像帶嗎?” “沒問題。

    ”特裡薩說,“根據這個變頻器,我們能使信号從這台機器發出,把它輸入你希望輸入的任何傳播媒介上。

    你要哪種制式?” “要VHS。

    ”我說。

     “那容易。

    ”她說。

     “圖像能保證準确嗎?噴氣推進器實驗室的人說,他們無法保證複制圖像的準确性。

    ” “噢,見鬼!噴氣推進器實驗室,”桑德斯說,“他們為政府幹活,因此他們才那樣說。

    我們這裡是幹實事的,特裡薩,是不是呀?” 特裡薩并沒有在聽我們說話。

    我看見她一邊用她那條殘肢穩住箱子,一邊用那隻好手快速地移動插頭線和電纜。

    像許多殘疾人那樣,她的動作是如此娴熟,簡直難以令人相信她失去了右手。

    她很快就把小放像機接到了另一台錄像機以及幾台不同型号的監視器上。

     “這些是幹什麼用的?” “檢查信号。

    ” “你是指放圖像?” “不,那邊那台太監視屏将顯示圖像。

    其它的監視屏供我查看信号特征、數據圖表,即圖像被錄到錄像帶上的方式。

    ” 我問道:“你一定得那樣做嗎?” “不,我隻是想了解一下。

    我十分好奇,他們是怎樣建立高密度形式的。

    ” 桑德斯對我說:“這帶子是哪兒來的?” “是從辦公室的保安攝像機上錄制下來的。

    ” “是不是原始帶?” “我想是的,怎麼?” “嗯,若是原始帶,我們得格外小心才是。

    ”桑德斯說。

    他向特裡薩交待道:“我們不想安裝任何反饋環,以免搞壞帶子表面,或是造成信号洩漏,損害數字系統的完整性。

    ” “不必擔心,”她說,“我會處理好的。

    ”她指指她的裝置。

    “看看這個,它會對阻抗轉換發出警告。

    而且我正在監視主信息處理機。

    ” “好。

    ”桑德斯說。

    他像一位驕傲的父親那樣微笑着。

     “這需要多長時間?”我問。

     “一會兒。

    我們可以快速确定信号。

    速率極限是放像裝置的功能,它似乎可以快速掃瞄錄像帶。

    因此,每一盤錄像帶隻需兩三分鐘。

    ” 我看了看表:“我10點30分有個約會,不能遲到,但我又不想丢下這些……” “你需要複制全部錄像帶嗎?” “實際上,僅僅5盤錄像帶是關鍵。

    ” “那我們就先複制那5盤吧。

    ” 我們一盒接一盒地把每一盤錄像帶都先放了幾秒鐘,尋找在46層樓上拍攝的那5盤帶子。

    每盤錄像帶一轉動,我就看到攝像機拍攝的圖像顯示在特裡薩桌上的中心監視屏上。

    在旁邊的監視器上,信号圖像上下來回跳動着,就像一個強化管理裝置。

    我向特裡薩提及這一點。

     “差不多是這樣,”她說,“這是對影像的強化處理。

    ”她取出錄像帶,又放入另一盤錄像帶,開始放像。

    “警官,你剛才是不是說這些都是原始帶?不對,它們都是複制品。

    ” “你怎麼知道的?” “因為我們看到了終結署名。

    ” 特裡薩俯身于裝置上,目不轉睛地看着信号曲線,一邊不斷用旋紐和調節盤調節着。

     “我想,你們拿到的就是複制品,不錯。

    ”桑德斯說道。

    他向我轉過身子。

    “你知道,視頻複制品的圖像難以檢測,原先的錄像帶經過若幹次複制後,效果變差,但是用這種數字系統來複制,就沒有任何差異。

    每一個複制品與原帶确實都一模一樣。

    ” “那你怎麼能知道這些錄像帶都是複制的?” “特裡薩不是在看圖像,”桑德斯說道,“她是在觀察信号。

    即使我們無法從圖像來檢測一盤複制帶,我們有時仍然能斷定,這些圖像是不是攝像機直接攝下的,還是轉錄過的。

    ” 我搖搖頭。

     特裡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