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關燈
小
中
大
“這與錄像帶在頭半秒鐘中顯示的信号有關。
要是錄像的視頻信号先于回放的視頻信号,那麼重放裝置啟動時,輸出信号中有時會有輕微的波動。
這是機械裝置造成的:重放裝置的電動機不能一下子同速的緣故。
重放裝置中配有電子線路把這種作用縮小到最低程度,但間隙始終存在。
” “這就是你要測定的信号?” 她點點頭。
“這叫終結署名。
” 桑德斯說:“要是信号來自攝像機,攝制的原始帶就不會有這種現象,因為攝像機沒有這種傳動裝置,攝像機總是立即達到某個速度的。
” 我皺皺眉。
“所以那些錄像帶是複制的。
” “情況很糟嗎?” “我不知道。
如果它們是複制的,它們也就可能被做了手腳,是不是?” “從理論上講,是的,”桑德斯說,“在操作時我們得非常小心。
要加以肯定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這些帶子來自一家日本公司嗎?” “是的。
” “中本公司的?” 我點點頭。
“不錯。
” “坦率地說,他們把複制品給你,我一點兒不感到驚奇,”桑德斯說,“這些日本人非常謹慎,他們不信任外人。
在美國的日本公司的感受與我們在尼日利亞的感受是一樣的,他們認為他們被野蠻人包圍着。
” “嗨。
”特裡薩說。
“抱歉!”桑德斯說,“不過你知道我是什麼意思。
日本人認為他們必須容忍我們,包括我們的無知、我們的遲鈍、我們的愚蠢、我們的無能。
這使得他們産生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如果這些錄像帶有什麼法律價值的話,那麼他們最不願意幹的事情就是把原始帶交給像你這樣的野蠻警察。
他們絕不會那樣做,他們會給你複制品,保留原始帶,以便在為他們自己辯護時使用。
他們深信,不管怎麼說,憑你們落後的視頻技術,你是決不可能察覺它是複制品的。
” 我又皺皺眉頭。
“複制這些錄像帶需要多長時間?” “要不了多長時間,”桑德斯搖搖頭說,“特裡薩正在校驗。
5分鐘一盤。
我想日本人能複制得更快一些。
嗯,兩三分鐘複制一盤。
” “要是這樣,他們昨晚就有充裕的時間去複制錄像帶。
” 我們講話時,特裡薩繼續把錄像帶移來移去,看看每一盤帶子的前面部分。
一出現圖像,她便朝我望一下。
我總是搖搖頭。
我看到了各台不同的保安攝像機攝下的圖像。
終于,第一盤來自46層樓上的錄像帶出現了,那是我曾經見過的熟悉的辦公室圖像。
“這是其中的一盤。
” “好。
我們開始了。
把它錄制到VHS帶上。
”特裡薩開始複制第一盤帶子。
她快速放著錄像帶。
圖像激烈地跳動着。
旁邊的監視器屏幕上,信号也在急促地跳躍。
特裡薩問道:“這與昨晚的謀殺有關嗎?” “是的。
你聽說了那場謀殺?” 她聳聳肩。
“我從新聞上看到的。
那兇手在車禍中撞死了?” “是的。
”我說。
她轉過身去。
她的面部輪廓驚人地漂亮,高高的顴骨,曲線引人注目。
我想起埃迪·坂村是個人人皆知的花花公子,便問道:“你認識他嗎?” “不認識。
”她答道。
過了一會兒,她補充說道:“他是日本人。
” 瞬間裡,我們之間又出現了一個尴尬的局面。
特裡薩和桑德斯好像都知道某件事,然而我卻蒙在鼓裡。
我不知道如何打聽才好,隻好看著錄像。
我又一次看到陽光爬過地闆。
當辦公室裡的職員漸漸離開時,燈亮了起來。
此刻,屋子裡空空蕩蕩的。
接着,謝裡爾·奧斯汀快速來到了。
她身後跟随着一個男人。
他們熱烈地親吻。
“啊哈,”桑德斯說,“是這個嗎?” “是的。
” 他皺着眉頭看着動作的進展。
“你的意思是那謀殺被拍下來了?” “不錯,是幾架攝像機同時拍下的。
”我說。
“你在開玩笑。
” 桑德斯陷入了沉默,繼續看着事态的發展。
由于圖像變化十分迅速,除了基本情節外,其餘很難看清。
他們兩人朝會議室走去。
她突然的掙紮。
他迫使她倒在桌子上。
他匆匆地離開房間。
大家都一聲不吭地看著錄像。
我看了一下特裡薩。
她毫無表情。
圖像反映在她的眼鏡裡。
埃迪走過鏡子,向黑暗的過道走去。
錄像帶放完後,跳了出來。
“這隻是一盤錄像帶。
你說有不隻一架攝像機在拍攝。
總共有幾架?” “我想有5架。
”我說。
她把标簽貼在第一盤錄像帶盒上,又把第二盤錄像帶插進機器裡,進行快速複制。
我問道:“這些複制品精确無誤嗎?” “噢,當然。
” “所以它們有法律作用?” 桑德斯皺皺眉頭。
“什麼意義的法律作用?” “嗯,作為證據,在法院——” “不,”桑德斯說道,“法院不會把這些錄像作為證據的。
” “不過,要是這些是準确的複制品——” “和這沒關系。
所有的攝影制品,包括錄像,都一律不能在法庭上用做證據。
” “我可沒有聽說過。
”我說。
“這還沒有實施呢。
”桑德斯說,“訴訟法還不很明确。
不過,就快實施了。
眼下,所有的照片都是可疑的。
如今,采用數字系統可以把它們變得面目全非!那是新事物。
記得嗎?多年前,蘇聯人是如何從他們五一節出場的領導人隊列中抹去某些
要是錄像的視頻信号先于回放的視頻信号,那麼重放裝置啟動時,輸出信号中有時會有輕微的波動。
這是機械裝置造成的:重放裝置的電動機不能一下子同速的緣故。
重放裝置中配有電子線路把這種作用縮小到最低程度,但間隙始終存在。
” “這就是你要測定的信号?” 她點點頭。
“這叫終結署名。
” 桑德斯說:“要是信号來自攝像機,攝制的原始帶就不會有這種現象,因為攝像機沒有這種傳動裝置,攝像機總是立即達到某個速度的。
” 我皺皺眉。
“所以那些錄像帶是複制的。
” “情況很糟嗎?” “我不知道。
如果它們是複制的,它們也就可能被做了手腳,是不是?” “從理論上講,是的,”桑德斯說,“在操作時我們得非常小心。
要加以肯定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這些帶子來自一家日本公司嗎?” “是的。
” “中本公司的?” 我點點頭。
“不錯。
” “坦率地說,他們把複制品給你,我一點兒不感到驚奇,”桑德斯說,“這些日本人非常謹慎,他們不信任外人。
在美國的日本公司的感受與我們在尼日利亞的感受是一樣的,他們認為他們被野蠻人包圍着。
” “嗨。
”特裡薩說。
“抱歉!”桑德斯說,“不過你知道我是什麼意思。
日本人認為他們必須容忍我們,包括我們的無知、我們的遲鈍、我們的愚蠢、我們的無能。
這使得他們産生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如果這些錄像帶有什麼法律價值的話,那麼他們最不願意幹的事情就是把原始帶交給像你這樣的野蠻警察。
他們絕不會那樣做,他們會給你複制品,保留原始帶,以便在為他們自己辯護時使用。
他們深信,不管怎麼說,憑你們落後的視頻技術,你是決不可能察覺它是複制品的。
” 我又皺皺眉頭。
“複制這些錄像帶需要多長時間?” “要不了多長時間,”桑德斯搖搖頭說,“特裡薩正在校驗。
5分鐘一盤。
我想日本人能複制得更快一些。
嗯,兩三分鐘複制一盤。
” “要是這樣,他們昨晚就有充裕的時間去複制錄像帶。
” 我們講話時,特裡薩繼續把錄像帶移來移去,看看每一盤帶子的前面部分。
一出現圖像,她便朝我望一下。
我總是搖搖頭。
我看到了各台不同的保安攝像機攝下的圖像。
終于,第一盤來自46層樓上的錄像帶出現了,那是我曾經見過的熟悉的辦公室圖像。
“這是其中的一盤。
” “好。
我們開始了。
把它錄制到VHS帶上。
”特裡薩開始複制第一盤帶子。
她快速放著錄像帶。
圖像激烈地跳動着。
旁邊的監視器屏幕上,信号也在急促地跳躍。
特裡薩問道:“這與昨晚的謀殺有關嗎?” “是的。
你聽說了那場謀殺?” 她聳聳肩。
“我從新聞上看到的。
那兇手在車禍中撞死了?” “是的。
”我說。
她轉過身去。
她的面部輪廓驚人地漂亮,高高的顴骨,曲線引人注目。
我想起埃迪·坂村是個人人皆知的花花公子,便問道:“你認識他嗎?” “不認識。
”她答道。
過了一會兒,她補充說道:“他是日本人。
” 瞬間裡,我們之間又出現了一個尴尬的局面。
特裡薩和桑德斯好像都知道某件事,然而我卻蒙在鼓裡。
我不知道如何打聽才好,隻好看著錄像。
我又一次看到陽光爬過地闆。
當辦公室裡的職員漸漸離開時,燈亮了起來。
此刻,屋子裡空空蕩蕩的。
接着,謝裡爾·奧斯汀快速來到了。
她身後跟随着一個男人。
他們熱烈地親吻。
“啊哈,”桑德斯說,“是這個嗎?” “是的。
” 他皺着眉頭看着動作的進展。
“你的意思是那謀殺被拍下來了?” “不錯,是幾架攝像機同時拍下的。
”我說。
“你在開玩笑。
” 桑德斯陷入了沉默,繼續看着事态的發展。
由于圖像變化十分迅速,除了基本情節外,其餘很難看清。
他們兩人朝會議室走去。
她突然的掙紮。
他迫使她倒在桌子上。
他匆匆地離開房間。
大家都一聲不吭地看著錄像。
我看了一下特裡薩。
她毫無表情。
圖像反映在她的眼鏡裡。
埃迪走過鏡子,向黑暗的過道走去。
錄像帶放完後,跳了出來。
“這隻是一盤錄像帶。
你說有不隻一架攝像機在拍攝。
總共有幾架?” “我想有5架。
”我說。
她把标簽貼在第一盤錄像帶盒上,又把第二盤錄像帶插進機器裡,進行快速複制。
我問道:“這些複制品精确無誤嗎?” “噢,當然。
” “所以它們有法律作用?” 桑德斯皺皺眉頭。
“什麼意義的法律作用?” “嗯,作為證據,在法院——” “不,”桑德斯說道,“法院不會把這些錄像作為證據的。
” “不過,要是這些是準确的複制品——” “和這沒關系。
所有的攝影制品,包括錄像,都一律不能在法庭上用做證據。
” “我可沒有聽說過。
”我說。
“這還沒有實施呢。
”桑德斯說,“訴訟法還不很明确。
不過,就快實施了。
眼下,所有的照片都是可疑的。
如今,采用數字系統可以把它們變得面目全非!那是新事物。
記得嗎?多年前,蘇聯人是如何從他們五一節出場的領導人隊列中抹去某些